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考二轮复习专项突破】2023仿届四省联考卷新题型专项训练2023任务情境:刍然之美+人间世事+健康情怀现代文阅读
(二)II(含单双文本训练,教考结合)任务情境四自然之美大自然如同多彩的万花筒,时刻展示着美丽,也提醒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新高考卷立足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怀,引导其胸怀天下,走向社会与自然,这一主题与之不谋而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人的高歌冯至大家游西山回来,坐在滇池的船上,回望西山的峭壁,总不免要把那峭壁上凿出来的龙门作为谈话的资料“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冈、敦煌等地的石窟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M君这样说C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听了这话,不以为然,他说道“不能这样比你要知道,像云冈,像敦煌,以及河南的龙门,多半是从南、北朝开端,经过隋、唐,一直到宋时,还在那儿开凿,那是几世纪内,千万只手的成绩而这里的龙门规模虽然小,却是一个人左手持凿,右手持锤,只是两只手一点一点地凿成的——”M君不回答,C君回转头来,望着山腰上继续说“在乾隆年间有一个石匠,姓吴他在没有正式工作的时候,也离不开他的凿和锤他在昆明城内或四郊到处走着,看见路上或桥上有什么残败的地方,就施展开他手里的工具,加以修补一天,他正在西郊修补一座小石桥,对面来了一个人,用手指着那峭壁向他说你看那崂岩,那上边有一座石室,没有道路的,人们只在岩石边架上一条铁索人在铁索上走着,稍一不慎,便会跌落到湖里况且铁索如今也朽败不堪了,你为什么不一劳永逸,因山就势,开凿出一条石路呢?“那石匠听了,望着西山的峭壁,心中就从岩石里盘算出一条宛宛转转,高下不平的小多,表现了大老黑和三娃子工作环境的恶劣;把解板工作比作“古老的音乐”,把大老黑和三娃子比作一对壁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老黑及三娃子对解板工作的专注和敬业
②通过“站”“跪”“贴”等传神的动作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解板工作的艰辛
4.“我”为什么会常常想起西双版纳密林中的那两个解板匠?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答案]
①大老黑具有勤劳善良、吃苦能干、眼光长远等优秀品质
②大老黑等人具有在逆境中能保持乐观的精神
③大老黑等人展现了饥荒年代陌生人之间能抱团取暖的美好人性
④苦难中“我”与两个解板匠结下了真挚的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文本一木匠刘亮程
①一个人在夜里敲打东西,我睡不着外面刮着清风,有一阵没一阵,好像大地在叹气
②敲打声一下一下蹦到高空,又顺风滑落下来,很沉地撞着人的耳膜冯三一躺倒就开始说梦话,还是昨晚上说过的内容,他在跟梦中的一个人对话他说一句,那个人说一句我听不见他梦中那个人说些什么,所以无法明白冯三说话的全部内容有一阵冯三长时间不吭声,他说了半句话,突然停住我侧起身,耳朵贴近他的头,想听听梦中打断他说话的那个人正在说些什么房子里亮堂堂的,那扇糊着报纸落满尘土的小窗户,还是把月光全放了进来
③一连两个晚上,我一睡倒,便感到自己躺在一片荒野上冯三做梦的身体远远地横着,仿佛多少年的野草稀稀拉拉地荒在我们之间
④梦离他的身体又有多远
⑤我也睡着,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又有多远
⑥曾经是我们一家人睡了多少年的这面土炕上,冯三一个人又躺了多年他一觉一觉地延接下去的已经不是我们家的睡眠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
⑦在那些生活将要全部地、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的时候,我及时地赶了回来外面亮得像梦中的白天风贴着地面刮,可以感到风吹过脚背,地上的落叶吹出一两挂远便停住似乎风就这么一点点力气
⑧那个敲打声把我喊出了门,它在敲打一件我认识的东西我必须出去看看我十一岁那年,有个木匠想带我出去跟他学手艺他给母亲许诺,要把所有木工手艺都传给我母亲问我去不去我没有主意,站着不吭声
⑨那个木匠在他叮叮吭吭的敲打声里,把我熟悉的木头棍棍棒棒变成了桌子、板髡和木箱⑩我的影子黑黑地躺在地上,像一截烧焦的木头其他东西的影子都淡淡的,似有似无,可能月光一夜一夜地,已经渗透那些墙和树木,把光亮照到它们的背阴处我在这个地方少待了二十年二十年前,这里的月光已经快要照透我了我在别处长出的一些东西阻挡了它⑪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一个声音在响我能听出来,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件东西在敲打另一件东西不像那个木匠,用他带来的一把外地斧头,砍我们村的木头,声音噌刺噌刺,像不认识的两条狗狠劲相咬,一点不留情⑫许多年前的一个中午,一群孩子围在我们家院子里,看一个外地来的木匠打制家具他的工具锁在一个油黑的木箱里,用一件取一件,不用的原装进去锁住一件也不让人动那群孩子只有呆呆地看着他在木头上凿眼,把那些木棍棍锯成一截一截的摆放整齐其中一个孩子想,要能用一下他的刨子,把这块木板刨平该多好呀另一个想,能动动他的墨盒,在这根歪木头上打一根直直的黑线多好⑬吃午饭时,那群孩子看着大人们给木匠单独做的白面馍馍,炒的肉菜⑭长大了我也要当木匠一个孩子说⑮我也背个木箱四处去给人家做家具另一个孩子说⑯赶我们长大不知还有没有木头了另一个孩子想⑰我记不清自己为什么没有跟那个木匠去学艺,而是背着书包去了学堂⑱那个木匠临走前在门外等了好长一阵母亲把我拉进屋里忘了是劝我去还是劝我不去出来时,那个木匠刚刚离去他踩起的一溜土还没落下来⑲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后来果真当了木匠现在他就在我面前敲打着一样家具,身旁乱七八糟堆着些木料一盏灯高挂在草棚顶上我站在院墙外的黑暗处,想不起这个人的名字但他肯定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过去多少年后,一个村庄里肯定有一大批人把孩提时候的梦想忘得一干二净肯定还会有一个人默无声息地留下来,那一代人最初的生存愿望,被他一个人实现了尽管这种愿望早已经过时⑳我没去打扰他他抡一把斧子,干得卖力又专心不知他能不能听到他的敲打声整个村子在这个声音里睡着㉑了我猜想他已经叮叮当当地敲打了多少年他的敲打声和狗吠鸡鸣一样已经成为村子的一部分他砍这根木头时,村子里其他木头在听他敲那个卯时,他早年敲紧现已松懈的一个卯在村子的某个角落里微微颤动我从来没把哪件活干到他这种程度面对这个年纪与我相仿的人,我只能在一旁悄悄站着,像㉒一根没用的干木头文本二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也是所有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表达从地上开始,朝天上说,余音让地上的人隐约听见说给天听,也说给天地万物听,那声音朝上走,天听过了,落回到人耳朵里.文学最怕的情况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谓上不着天,就是缺乏一种大修养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知之甚少,无法接轨的作家是不可能成大器的,所以上要着天下要着地是说你要深深地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散文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篇幅容纳一部小说的故事,但是散文总是能让故事停下来所以散文也是慢艺术慢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他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散文无论从哪写起,写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心中得有那个“天”和“荒”心中有“天”和“荒”,才能写出地老天荒的文章(节选自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有删减)
5.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梦离冯三的梦很遥远,是因为最终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而“我”却没有B.
⑦段“我”说的“那些生活”,就是冯三睡梦中梦见的生活,也是“我”曾经的生活C.最终有孩子成了木匠,暗示面对乡村文化式微的现状,仍有人坚守孩提时代的梦想D.作者描写那个实现儿时梦想的木匠在“我”面前敲打家具,是为了表明他技艺高超答案C[A项,“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错误实现儿时梦想的是最后成为木匠的那个孩子,而不是冯三B项,“就是冯三睡梦中梦见的生活”错误由“但他夜夜梦见的,会不会全是我们以往的生活呢?”可知错在“那些生活”不一定就是冯三梦见的生活D项,“是为了表明他技艺高超”错误错在并不是为了说明木匠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而是为了强调他是唯一那个实现了儿时梦想的人,代表了一代人最初的生存愿望]
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文中“我”的无法入睡与“冯三”躺倒后梦话连篇形成了对比,暗示了“我”与这个村庄简单生活方式的距离越来越遥远B.文章
⑦段“无可挽救地变成睡梦”,指村庄古朴的生活慢慢变成了作者模糊遥远的记忆,暗示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无可避免地消逝C.文中多次出现的“敲打声”衬托了村庄的宁静,渲染了平和静谧的气氛,同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结构更加紧凑D.文中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作者的乡土记忆来表达对乡村的哲学化思考,凸显了作者想让乡村生活重焕生机的决心答案D[D项,“凸显了作者想让乡村生活重焕生机的决心”错误不是凸显了作者想让乡村生活重焕生机的决心,而是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怀念,对慢慢消逝的乡土记忆和文化的不舍]★
7.文本一的结尾提到“像一根没用的干木头”,请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
①运用比喻,把离家多年的“我”比作“干木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故土和乡村生活隔阂疏离的情形
②“没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出“我”眼睁睁地看着村庄古朴的生活方式正在无可避免地消逝却无能为力的无奈,这是面对乡村文化日渐没落这一历史趋势的思考
8.假设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上,你将以“真正的散文”为题赏析刘亮程的《木匠》请结合文本二,列出你的分享要点(6分)[答案]
①真正的散文内容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刘亮程《木匠》的故事取自他的故乡,他的经历
②真正的散文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成果的思考《木匠》虽写的是“我”回乡见闻,但却写出了“我”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疏离,表达了对乡村文化日渐没落的现状的思考
③真正的散文体现了慢艺术,从容和安静,自足自在《木匠》中的“我”放慢脚步,任凭思绪追随着“敲打声”,在曾经与当下间流连,感受着乡村古朴的生活任务情境六陶冶性情,健康生活身边有很多事物,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峦流水……都可以成为我们情感的寄托,融入笔端,以此来表达深埋心底的诸多情愫新高考卷命题有意选取这方面的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生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文本一: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是葛兰大,也有叫康河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但康河的精华是在它的中游,著名的“Backs,这两岸是几个最蜚声的学院的建筑,最令人流连的一节是克莱亚与王家学院的毗连处,克莱亚的秀丽紧邻着王家教堂的宏伟别的地方尽有更美更庄严的建筑,例如巴黎塞纳河的卢浮宫一带,威尼斯的利阿尔多大桥的两岸,翡冷翠维基乌大桥的周遭;但康桥的“Backs”自有它的特长,这不容易用一二个状词来概括,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再没有比这一群建筑更调谐更匀称的了!论画,可比的许只有柯罗的田野;论音乐,可比的许只有肖邦的夜曲就这也不能给你依稀的印象,它给你的美感简直是神灵性的一种假如你站在王家学院桥边的那棵大树荫下眺望,右侧面,隔着一大方浅草坪,是我们的校友居,那年代并不早,但它的妩媚也是不可掩的,它那苍白的石壁上春夏间满缀着艳色的蔷薇在和风中摇颤,更移左是那教堂,森林似的尖阁不可浇的永远直指着天空但这时你的注意早已叫克莱亚的三环洞桥魔术似的摄住,你见过西湖白堤上的西泠断桥不是?你忘不了那桥上斑驳的苍苔,木栅的古色,与那桥拱下泄露的湖光与山色不是?克莱亚并没有那样体面的衬托,它也不比庐山栖贤寺旁的观音桥,上瞰五老的奇峰,下临深潭与飞瀑;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环洞的小桥,它那桥洞间也只掩映着细纹的波粼与婆娑的树影,它那桥上栉比的小穿阑与阑节顶上双双的白石球,也只是村姑子头上不夸张的香草与野花一类的装饰;但你凝神地看着,更凝神地看着,你再反省你的心境,看还有一丝屑的俗念沾滞不?只要你审美的本能不曾泯灭时,这是你的机会实现纯粹美感的神奇!河上的风流还不止两岸的秀丽你得买船去玩船不止一种有普通的双桨划船,有轻快的海皮舟,有最别致的长形撑篙船最末的一种是别处不常有的约莫有二丈长,三尺宽,你站直在船梢上用长竿撑着走的这撑是一种技术,我手脚太蠢,始终不曾学会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英国人是不轻易开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们不出声地皱眉!也不知有多少次河中本来悠闲的秩序叫我这莽撞的外行给捣乱了我真的始终不曾学会;每回我不服输跑去租船再试的时候,有一个白胡子的船家往往带讥讽的对我说“先生,这撑船费劲,天热累人,还是拿个薄皮舟溜溜吧!我哪里肯听话,长篙子一点就把船撑了开去,结果还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斩了去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缰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有分量的长竿,只轻轻地,不经心地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地一蹲,这船身便波地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有删改)文本二再别康桥(节选)徐志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苻,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桥的灵性主要表现在康河自然风光的优美、宁静、调谐等方面B.“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既道出康河之美,更道出作者对康河的痴情,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偏爱C.文本一第一段是对康河的总写,介绍了康河的地理、环境、历史等信息,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对康河的喜爱D,康桥附近有淡泊悠远、富有田园情调的康河坝筑,还有堂皇典丽、调谐匀称的学院建筑群答案C[C项,“介绍了康河的……历史等信息”错误根据原文“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可见这段写了康河的地理、环境,但是没有写康河的“历
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一段写在星光下听水声、钟声和刍草声,渲染了静谧、调谐的气氛,让人进入物我合
一、天人交感的浑然之境B.文本一第六段描写女郎轻盈地将船转出康桥,和自己的笨拙形成对比,既有对这样的美景的欣赏,也有懊悔自责之意C.文本二写“榆荫下的一潭”,选择虹与梦这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这里“榆荫下的一潭”就是文本一提到的拜伦潭D.文本一和文本二的语言都是生动准确,富有美感的,但相较而言,文本二比文本一更有节奏感和旋律美,更具音乐性答案B[B项,“也有懊悔自责之意”错误作者描写女郎轻盈地将船转出康桥,和自己的笨拙形成对比,既有对这样的美景的欣赏,也有艳羡之情,而不是懊悔自责之意]
3.请对文本一画波浪线句子“它只是怯伶伶的一座三环洞的小桥”进行赏析(6分)[答案]采用拟人的手法,给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桥注入了血脉与精气神儿,写出小桥玲玲珑珑的风韵和脱俗之美★
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描绘了康桥美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康桥景色的喜爱之情如果从描写和抒情的角度看,你更喜欢哪一个文本?为什么?(6分)[答案](示例一)喜欢《我所知道的康桥》这篇散文语言热情活泼,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康桥的无限喜悦和眷念的感情(示例二)喜欢《再别康桥》这首诗选取“金柳”“青存”“潭水”等意象,描写了康桥的美丽风光,在抒发喜悦之情中流露了作者对康桥的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深情,有一种淡淡的离情别绪,其抒情基调是低缓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文本一煤海上有棵勿忘树梁衡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西、陕西、内蒙古3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歼石、黄土、黑尘,一片狼藉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上班的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虎、水猛兽又过了30年,共植树500万株、灌草58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处竟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矿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老王领众人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走线,上面落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头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大道全长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态环境部共150条铜踏板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林田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轻撑入藕花边”等其余还有很多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荡漾,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是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我建议将这棵树命名为“勿忘树”,它是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有删节)文本二:文章的意象梁衡相熟的或不认识的读者提起我的文章,大多要谈到《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被各种刊物、选本选载较多,且已收入中学课本文章内容暂且不说,其成功很大程度得力于瞿秋白故居前的那座“觅渡桥”它正好暗合了秋白一生寻找人生渡口而不得的悲剧,成了本文的一个难得的文学“意象”文章为思想而写,要有一个好的立意;文章又是为美而写,要有一个好的意境;而能够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象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诗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思想与美感融合后的定格,是一种图腾,是这篇文章的标志文学是形象艺术,是通过形象给读者传播思想、传递美感的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全篇内容都围绕这个典型展开散文篇幅短小,求精、求美,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铺排,于是就要寻找一个意象意象就是散文中被诗化了的典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如窑变后的瓷器,有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是精神美的定格是具体的形、事、情、理升华为精神之后,又落地为文还原为一种新的形态它是原物但已不是原物,是原形但已不是原形,是文章涅槃之后的再涅槃,是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意象和意境都是由形象而生的美的定格,但各自的来路、出身不同意象偏重于思想的美,意境偏重于情感的美小说家动笔前先找故事,散文家动笔前先找意象意象的构成有两部分,形象加思想它的成立要符合这样几个条件1是天然存在,只能去发现,不能如小说那样人工塑造2有“象”,是有形之物,能看得见、摸得着3有“意”,有象征性,如茧中抽丝,作者可以从形象中抽出思想44“象”要小,“意”要大55“象”和“意”之间在表面上相距甚远,反差越大越好6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个“意象”在你之前,别人没有发现和使用过;在你之后别人亦无法再使用,有专利性像一颗炸弹,只能爆炸一次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东煤炭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矿之一,文章将其比作“黑色的地下海洋“,既强调煤年产量高,也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路不久,他开始了他的工作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不顾寒暑,不管风雨,日日和那顽固的岩石搏斗他不受任何人的帮助,十多年如一日,终于完成了我们方才登临过的那条石路这十多年的工夫,是单调的,除却一凿一锤从早到晚的声音外,恐怕他连话都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逛西山的人,没有一个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就艺术来看,它当然抵不住云冈的任何一个石窟,但它的开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因为他在刚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M君听了这段话,也不敢再小看这段工程了,只是说了一句“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这时同游的友人里有一位T君,显着很沉默,当大家正在唏嘘赞叹的时刻,他说“我望着这湖水总爱想到海,方才我听完这段不言不语、与岩石搏斗的故事,不知怎么想起一个和海水有关系的人了“我的原籍是一片碱地,不用说五谷不能生长,就是院子里想种一点花草,都必须到天津去取些泥土放在花盆里栽粮食必须到外处去运,所以往营口的那条航线就成了那一带居民的生命线了在这线上有一块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附近的礁石最多,遇风暴或浓雾时最容易迷失方向,远处也许有比这里更凶险的地方,但是人们死在这里的最多——在许多年前,也许是我祖母的儿童时代,有一只船跟平素一样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早晨从大沽口起锚出发了走了两三天,正在这荒岛的附近,海上起了暴风,这只船触在礁上沉没了其中有一个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被另一只船载到营口“这人在垂死的时候遇了救,觉得仿佛又换了一个生命一般,同时想到那无情的礁石和全船将沉时恐怖的情况以及自己临死时的心情,刹那间就决定了一件事在那荒岛上为什么不建筑起一座灯塔呢?“从此他就漂流在营口一带他在他的家乡成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有的说他死在海里了;有的说他遇了救不知流落在什么地方;有的说在营口街上被同乡看见过,好像成为乞丐他本人则到处请求施舍,说是要在一座荒岛上建设一座灯塔“陆地上的人很少有人想到海谁听他这样荒唐的话呢?他用尽种种的言辞,翻来覆去地想使人相信他所说的不是谎话有的是相信了,但大半的人以为他不是个疯子,便是个骗子最后等到他的钱够建筑一座灯塔时,他的十指几乎都毁坏了他在营口出重资雇了几位泥水匠,率领着他们到了那只有两三个渔村的荒岛,开始了他们建塔的工作“建塔的人从此就天天在那塔上走上走下,在雾里,在风雨里,在海上的黄昏里,燃起一点比长庚星的光大不了多少的橙黄色的灯光船上的人们望着这点光,分辨得出方向,他B.文章以“我的家乡”为例,叙述传统挖煤方式对地表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引出下文的“觉悟”,为写植树灌草等工作做铺垫C.30年、500万株、58万亩……文章用具体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地描绘了神东矿的地表上林涛滚滚、水草丰美的图景D.在称呼工程师王义时,文章起先直呼其名,后来改称“老王”,这既暗合时光的变迁,又表达了对保持水土的工作人员的亲近答案A[A项,“地下海洋”指其煤田横跨3个省区,面积庞大,并非强调煤年产量高、有危害]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象的“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意”具有象征性,可指作者从形象中抽出的思想,使用意象要努力追求独创性、新颖性B.立意、意境、意象是三个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概念,立意赋予文章以思想,意境使文章更美,意象能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C.意象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这种典型一经D.“涅槃之后的再涅槃“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形成过程与结果,诗化,就会定格为具体而又抽象的精神美盛赞意象是经过升华、还原而形成的美的、新的形态答案C[C项「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是小说创作的要求,不是“散文”,原文的表述是“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
8.文本一的第五段运用多种人称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
①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探讨“修补大地”的问题,如同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
②运用第三人称(“人常说”等),引出树具有巨大缝合力的知识,客观公允,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③运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表达对矿区生态保护成就的赞叹,情感真挚强烈
④三种人称交叉使用,巧妙切换,叙述灵活,行文摇曳生姿★
8.文本二指出散文创作中文学“意象”极其重要,请结合文本二中的内容,谈谈文本一中对“勿忘树”这一“意象”的选择与使用(6分)[答案]
①勿忘树”是文中的重要意象,它是“我们”在一条矿区公路边发现的一棵:有代表性的油松,它被看作“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被赋予告诫人们不忘过去、重视生态文明的功用,突出文章主旨
②“勿忘树”有象征意义,它粗壮、高挺、茂密,充满生机,外形上具有美感,见证着神东矿的成长,见证着矿区地表“平静祥和,绿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③将普通的油松命名为“勿忘树”,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用油松来表达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小见大,举重若轻们怀着感谢的心情,以为是岛上有什么仙人出现,在怜悯他们“那人后来衰老得不成样子,但是他认为他是不能死的,因为塔上的灯光一天也不能缺少据说,一天他病势很重了,他勉强爬到塔顶,燃着了灯,再也走不下来,他就望着那盏灯光,永久地闭上了眼睛当时的海上起了很大的风涛……”我们的船在湖上慢慢地走着,大家倾听T君的这段话在T君刚一闭口的时候,C君说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M先生曾经说,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与这建塔者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做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一九四二年,写于昆明(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作者与三位友人游览西山后的感想落笔,先后讲述了两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B.石匠没有正式工作时,会对路、桥残败处加以修补,可见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开凿龙门的原因也在于此C.建灯塔者不惜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残忍地对待自己,目的是表达诚意,取得人们的理解和信任,进而筹钱建塔D.无论是意志坚定、忍受枯燥与单调的石匠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壮举的建塔者,都体现出超然的勇敢和担当答案B[B项,“他开番龙门的原因也在于此”错误他开凿龙门的原因不在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而是牺牲自我、为人们谋福利的精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的语言以叙述为主,穿插议论、描写,饱含情感又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句式长短灵活,富于变化B.文章主要故事分别由C君和T君讲述,这样的叙事方法可以避免平板、单调,使内容真实可信且更具感染力C.写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D.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通过T君的联想,把有着共同精神特质的不同人物的故事有机连结在一起,过渡巧妙自然答案C[C项,“直接表现了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开凿的艰难”错误写云冈、敦煌及河南龙门等石窟开凿时间长、参与人员多,应该是反衬或侧面烘托]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先后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强调类似的故事之多,赞美那些做出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的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②从结构上看,前后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4.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人的高歌”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答案题目“人的高歌”在文中是指人们与大自然抗衡的精神文章从作者与三位友人游览西山后的感想落笔,主要写分别由C君和T君讲述的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吴姓石匠凭一己之力完成石路的开凿;第二个故事是建灯塔者不惜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残忍地对待自己,最终成功建造灯塔的故事两个故事都表现了“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做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的主旨,照应题目“人的高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石英说起古镇,人们往往想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矶不哗,名宅院深几许,篷船桨声咿呀”其实,北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也极其丰厚,建筑素以博大厚重见长只是由于战事频仍,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破坏甚烈所幸的是,在一些稍为偏僻之处,还有一些原汁原味、尚未来得及修葺、绝非风行一时的假古迹可比的历史遗存那是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之后,我们游览了冀晋两省交界处的古镇西古堡下午西行数十里抵达西古堡关门关门朝西谅是无误的,但居于城池什么部位,以我的感觉大致在西南部不过它还只是瓮城的关门,进去之后是一圆形小广场,周围皆为壁立厚墙,可谓水泄不通,外有牌子说明瓮城的特殊作用,似关门打狗也真正的“城门”坐北朝南,进门后即为古镇的市街,虽不甚宽,但严整看得出,当年两侧市肆井然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房舍一般不算太高,但敦厚结实,且造型亦有变化总的色调是暗灰色,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愈往深处探进,愈能发现它作为古镇古堡的价值明朝时,这一带已属边隘,北方的瓦剌等部落经常侵扰攻击边地平民,当局在这一带设关筑堡,地方民众也乐于参与,以保卫商旅百业及平民生活中轴线通衢大街被横街拦腰切断,我估计横街上多以住户为主,而市肆店坊为辅我们看了几户典型院落,果然都是明朝中后期的建筑,有的房檐和瓦垄破坏严重,有的椽木近于朽腐,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不适当加以修整,但大都能做到“修旧如旧”在几户敞着的门前,三五位妇女在编织此地传统的工艺活计,有的是帼帼笼,有的是饰物之类,都做得很精巧,手头异常麻利她们带着淳朴的笑容,虽希望来客赏识她们的产品,却绝不像时下一些旅游点的卖主们,死乞白赖地纠缠我问她们是否这里的老住户,答曰“几百年了,老辈就在这儿”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再往前走,有两处建筑最引我注意一是一处五进院落,旁侧还有一拉溜的仓原堆栈般的厢房因古镇当时地处东西南北要冲,江南绿茶、山西煤炭来往贩运均自此经过这西古堡也不总是刁斗金戈,厮杀竟日,也有算盘拨拉,彻夜声声;不仅有甲胄在身,血染战袍,也有长衫马褂,恭喜发财还有一处建筑是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它不禁使我想起我故乡县城西阁外的戏楼——它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每年正月和五月端午必演数日“大戏”,我幼时就是在父亲肩头上开始接触京戏的想不到六十年过后,在比较偏僻的冀西一隅,无意中寻找到几乎是同一规格的戏楼!在堡城靠北的左首,一处大四合院是本镇的办公机构只见院内地砖缝隙和厚重房舍的瓦堤上,皆有青绿的杂草丛生这真是一种别致的情景,像是有意保持年深日久“原汁原味”的感觉我只有一点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似此常年居于蒿莱之中,是否会减损古建筑的寿命?出城时,我沿着南北主干通衢南行,自度全城居民纵在当时也应以千计,除了守城兵员及其家属,大小户平民在敌寇兵临城下时恐也不会安之若素,势必形成全体护城抗敌的局面那么,数百年间,也必会演出一幕幕悲情壮烈和退敌共庆的真实故事城小,弹丸之地是其弱势,但转化为金刚钻更为齐心,便于组织调度又成为一种强势假如我生在当时,倒乐于成为这堡城不屈抗争的一员接近关门时,遇一村姑,虽不白皙,但眉眼俊朴;衣着虽欠时尚,却也干净合体她显然看出我们是外来者,遂大方爽快地做了指点“你们登上城墙,可以看到全城”我们几个人依言攀上关门左侧残破的城垣,举目扇扫全城,果然在青苍中微含迷蒙,栉比中又有起伏很静,静得使人稍觉肃穆再向瓮城下看,刚才那位村姑还在向我们轻轻挥手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走出瓮城关门,一阵西南风吹来,风中夹杂一股农家积肥的气味,同时伴有壕虫在脸上、头上碰扰这使我想起此地毕竟不是江南古镇,彼地更为清雅些,而这里粗犷且欠修饰极可能的情况是江南古镇更多是仕宦与商贾的遗风,而这里则有较多的农耕社会的残留,有些地方不够讲究,却很真实两种心情交错,我也是矛盾的但得承认,古镇风味强烈地冲击着我不能不写出对它的种种感觉,竟先于江南古镇动笔为什么,我也说不大清(有删改)A.文章开头引用“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矶不哗”的诗句,意在突出江南古镇的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点,也引出对北方古镇的介绍B.文章交代“战事频仍”是北方古镇存留少的一个原因,也流露出作者对“古迹名胜包括城镇建筑”遭到破坏的惋惜之情C.文中“从门窗格局和砖瓦形状上判断,当以明代建筑为多”这句话,不仅交代了建筑的建造朝代,也表明了作者丰富的知识背景D.作者由眼前的“保存完好、气派恢宏的戏楼“写到了家乡的“戏楼”,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更表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意识答案D[D项,“更表现了作者的传统文化意识”分析有误,根据“想不到六十年过后,在比较偏僻的冀西一隅,无意中寻找到几乎是同一规格的戏楼”可知,还表达了如今见到大致相同戏楼的惊喜之情]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次用了“原汁原味”这一词语,比喻古镇西古堡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形象地突出了西古堡的历史风韵B.“漫长的时光抽走了鲜亮,无情的风雨却无意间铭刻上无年份的印证”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充满诗意地写出了古镇的历史沧桑变化C.“那么,是古堡兵丁的后代?还是都司、守备们的后裔?”这是作者对“三五位妇女”身份的推测,也为后文做了铺垫D.在叙述描写之后,作者往往要加几句议论,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答案D[A项,“比喻古镇西古堡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分析有误,只是“历史遗存”,不能说“完全地保存了历史原貌”B项,“对比手法”分析有误,这句话只是写古镇房舍如今的样貌,没有写过去的样貌,所以不是对比C项,“为后文做了铺垫”分析有误,后文并没有对他们的身份有所交代,所以没有铺垫的作用故选D项]
7.写村姑时,作者说“不知怎么,恍然间我觉得她是一个古时小女子,有那时的心地,那时的情态……”,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答案]
①由于古镇古代环境的浸润感染,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幻觉
②村姑的热情淳朴使作者感觉到西古堡的民风淳厚,古风犹存★
8.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是如何统领全文的(6分)[答案]
①“北方古镇,另一种风味”,指与江南古镇不同,北方古镇具有城墙厚实、房屋结实、民风朴实、能抵御攻击的特点
②围绕这一特点按照空间(游览)顺序,介绍了古镇西古堡关门的瓮城、街市建筑、院落戏楼等景点,每一部分都发表一些议论,突出了北方古镇的风味特点
③最后,在与南方古镇的对比中表达出“我”对北方古镇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突出了主旨任务情境五人间世事悲悯情怀生活在大千世界,我们会遇到诸多凡间小人物他们卑微地生活在天地间,用平淡的人生书写着悲欢离合新高考卷关注这些平凡的人间琐事,意在引导学生唤醒悲悯情怀,守住公众良知,不断绽放人性光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山间解板匠凌耀忠我常常想起西双版纳密林史的两个解板匠他们是千里迢迢从四川来的两个中年人抬一把大锯子,锯子出奇的长,足有三米,尖锐的三角齿像要刺破青天他们后面又跟着一个带病愁容的农家姑娘我和他们做了邻居开头我认为这是一个家庭,后来才知道两个男的是陌路相逢,乡下遭了灾,在流落途中结识的年长的叫大老黑,年轻的叫三娃子,那个面带病容的姑娘叫黑姑,是大老黑的远房侄女那一年雨季来得早从澜沧江分解出来的支流像脱缰的野马,山洪洗劫森林、田野,狂风肆虐,将百年老树连根拔起,又随心所欲地抛入大河毗邻小镇的孔雀河里漂满了从上游滚滚而下的大树它们淤塞河道,撞拦行船大老黑和三娃子赤膊赤足,纵身下水,爬上这一匹匹狂奔的“野马”他们站在大树的躯干上,用长竹钩把它们引导到岸边小镇的居民远远地站在岸边,朝波涛里的两个人影指指点点“这两个解板匠像有两条命”他们舍命捞,拖回来就舍命解他们常常在月光下架起一个大木桩,将木料劈成方块,弹上墨线,用四只大抓钉钉住木桩人站着,就用那把大锯子肢解木料大老黑和三娃子光着上身,汗涔涔的胳膊鼓起一个个肉疙瘩夜间林中的蚊子蜂拥而来,向两个瘦弱的人猛烈进攻他们纹丝不动,他们不敢让这种古老的音乐有一刻的停顿他们先是站着解,接着就不得不佝偻着腰,最后,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他们跪着,跪在地上解当锯子移到木头最下端时,他们就像一对壁虎,胸脯贴住地面拉锯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呵!夜阑更深,山间的淙淙流水伴着他们的解板声,一切显得那么沉重,压抑,令人窒息!黑姑点着一盏豆油灯,抖抖瑟瑟倚在门口,给他们缝衣服三更天了,她嗫嗫嚅嚅对他们说“睡觉吧,明儿再解”“今夜要解完,明天等着换米吃”黑姑哭了,泪珠落在满是补丁的肩上大老黑和三娃子把解好的木板拿到镇上,换来一点粮食和现款,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大老黑整天乐呵呵的他会唱川江号子,唱好多好多古老的四川民歌,还会说《三国》《水浒》,他很喜欢我黑姑手很勤,什么事都会干,两个男人的吃喝穿戴靠她一人操持她常常随我一路进山我放牛,她在林中采蘑菇,打竹笋,挖野菜,掘山药她告诉我,她爹妈都死了,大黑叔把她带出来逃荒这个临时“家庭”的经济收支是由大老黑掌管的他对三娃子和黑姑的吃用开销相当大方,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有一次,他背着他们交给我一笔钱,要我替他保存大老黑的样子很神秘,又很兴奋那年代,森林保护法早被遗忘了一座座山林被摘掉了翠绿的衣冠生态失去平衡,西双版纳下霜了大老黑懂这个道理他说“这样摘下去,日后子孙要骂娘的,我们得管一管林子”他带着三娃子,有时叫我也去,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孔雀河方圆百里的森林粗大的紫血藤是森林的恶魔,用巨藤围绕树木,吮吸树汁,严重的竟能让整座山林渐渐颓败“要锯断它!”大老黑愤愤地说那些光占领空间但早已衰败的古树,它们承受阳光雨露,可已经停止生长,它们横七竖八,压制嫩苗,处处作梗“要搬掉它!”大老黑说那些抵御不了大自然的打击,被雷炸裂的,被虫蛀空的,寄生在林中的树,它们瘫痪了“要拖走它!”大老黑说谋生之余,只要稍有闲暇,两个解板匠,我,还有我那一大群牛,都参加了这项吐故纳新的工程秋去冬来,他们不得不走了就在这时,黑姑的婚事闪电般地决定了那是大老黑热心撮合的,黑姑和农场的一个退伍军人订了婚大老黑当着三娃子和黑姑的面,把我替他保存的钱取出,整整三百块大老黑喜滋滋地捧着钞票递到黑姑手里,他说是给黑姑办嫁妆的大老黑和三娃子依旧孑然一身他们扛起那把大锯,登上一只渡船要走了船到河心时,黑姑朝河边奔来大老黑他们是瞒着她走的,叫我不要告诉她,怕她伤心黑姑凄厉地喊着两个解板匠,嘶哑着喉咙不停地喊着她木然地踩进河水,向帆影拼命摇手她不顾我的劝阻,依然那么执着地摇着,喊着我呆呆立在岸边,心头袭上一阵难言的惆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姑是大老黑的远房侄女,父母双亡后大老黑带她出来逃荒她勤奋能干,这个临时“家庭”中两个男人的吃喝穿戴全靠她操持B.大老黑不仅会唱川江号子,唱好多好多古老的四川民歌,还会说《三国》《水浒》,可见大老黑多才多艺C.为给黑姑置办嫁妆,大老黑背着三娃子和黑姑让“我”替他保管三百元钱,并热心撮合了黑姑和农场的一个退伍军人的婚事D.文中写“农场的推土机每天都在奋力拓荒”,在歌颂小镇居民勤劳本色的同时,更突显文章“维护生态平衡”这一主旨答案D[D项,“更突显文章维护生态平衡这一主旨错误保护树林只是他们做的事情中的其中一件,本篇文章通过大老黑、三娃子和黑姑的生活主要展现了饥荒年代陌生人之间能抱团取暖的美好人性,并不是“维护生态平衡]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对黑姑病容和愁容细致入微的描写,为下文揭示灾荒这一时代背景张本
8.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小镇居民的议论写出了解板匠洪涛中捞树的危险C.文中“要锯断它!”“要搬掉它!”“要拖走它!”句式相同,语言简短但铿锵有力D.本文结尾运用了留白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含蓄隽永答案A[A项,“本文开头对黑姑病容和愁容细致入微的描写”错误依据原文“他们后面又跟着一个带病愁容的农家姑娘”“那个面带病容的姑娘叫黑姑,是大老黑的远房侄女”可知,文章开头只是简单交代了黑姑面带愁容和病容,并没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艺术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
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夜间林中的蚊子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蚊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