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的矛盾运动及规律在上次课我们提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第一对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在来看社会基本矛盾的第二对范畴一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巩
一、经济基础的内涵及其作用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们的生产关系这里要把握住一个关键点一一不能将经济基础仅归结为占统治的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不仅包括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也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根据唯物辩证法,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当把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的构成部分时,由于它在经济基础内不占统治地位,不是经济基础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既不能改变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也不能改变经济基础的性质所以,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的构成部分,并不会影响、改变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这一基本关系或原则这就如同我国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同时承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构成部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样在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仍具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合理性,仍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现阶段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必要经济形式一个社会究竟存在哪些形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将形成怎样的经济结构,何者占统治或从属地位,归根到底要由这个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所决定理解经济基础的第二个内涵是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因此,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构成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不同,它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而不是以血缘来划分的,要依靠强制性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一般来说,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但是,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也有复杂的情形,同一国体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而不同国体的国家又可能采取相同的政体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基础发生的巨大变革必然要求政治体制等方面的上层建筑发生改变,需要通过改革的手段来变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因,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队异己势力及其思想,维护自己在经济基础上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有两种情况当它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决定与被决定、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按照这一规律的要求,上层建筑是否需要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如何,都是由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的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基础”并非“中心”中心是与非中心相对立而存在的,非中心就要服务于和服从于中心,非中心是为中心而存在的,非中心只有手段的意义,本身不是目的以经济为基础与和以经济为中心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探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而不是讲经济中心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从不否认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和决定作用,但是,也从不否定上层建筑的重要性和巨大反作用事实上所有新兴的经济理论和新的生产模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上层建筑为基本前题只有实现了对旧的哲学、道德、文艺思想、教育制度与科技水平,特别是对旧的生产模式和文化价值观的突破,以新的经济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才能到来只有实现了对旧的社会形态的改革,新的经济体制才能顺利发展,新的经济基础才能形成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用武力推翻了沙皇,建立了第一个1917社会主义国家这不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上层建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的俄国是当时经济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建立社会1949主义国家,也不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上层建筑通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西藏由奴隶社会一下子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更不是经济基础决定的
(三)正确对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总是同作为经济基础的经济体制相联系的,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总是要求政治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迟早要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在推动经济基础变革时,如果不同时改革那些与经济体制息息相关的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变革是绝难深入的,即使取得了一点进展,也巩固不了,还可能倒退只有经济基础变革和上层建筑改革相互适应,相辅相成,才能相互促进,把政治体制改革引向深入这一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却是日趋严重,有些是急需深入关注、彻底解决现在的很多问题,本身就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是政治和文化的问题,于是,解决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显得非常的凸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把推30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极大地改30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一基本事实证明,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符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基本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基本做到了经济基础变革同上层建筑改革相协调,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走上一条成功之路,那么,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将决定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多远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规律只有实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协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