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专练四十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2023•镇江市二模]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赫鲁晓夫此举力图()A.扩大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B.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C.顺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D.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
2.[2023•广东汕头二模]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农民的家庭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却提供了全国牛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和生肉产量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大量水果和蔬菜这表明当时苏联()A.农业改革有明显成效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C.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D.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3.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4.[2023•邢台市二模]苏共二十四大时勃列日涅夫指出,1970年苏联职工工资月均146-149卢布二十六大时他指出,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是168卢布,比10年前增长40%而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暴涨,19741984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保守估计1760亿卢布〜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十年间职工收益增长40%B.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C.经济建设逐步陷入危机D.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
5.[2023•四川绵阳三模]1982年与1950年相比,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8倍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了12倍和13倍,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也从1950年的12%升至1982年的20%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改变B.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C.苏联社会矛盾逐渐缓解D.国际局势的逐渐缓和
6.[2023•太原市一模]1970年,勃列日涅夫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缩短“科研一生产”周期1979年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这些措施表明苏联()A.产业结构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产生分歧c.强化计划经济模式D.正在进行改革探索
7.[2023•鹤壁市三模]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时,苏联与西方国家签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以及在西方国家开办合股公司1976-1977年,苏联从美、日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先进技术设备价值高达115亿美元,集中于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行业苏联的这些行为()A.继承并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8.引发了意识形态混乱C.推动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8.[2023•重庆巴蜀中学模拟]1989年苏联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1990年,苏联国营店的鸡蛋便宜得几乎等于白送,但是要买到定额的十个鸡蛋,必须排队四五个小时由此可知当时苏联()A.已基本解决消费品匮乏问题B.经济领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C.仍然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D.没有注重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9.[2023•江苏徐州模拟]1988年,戈尔巴乔夫在总结前一阶段改革时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可逆转的重要保证,“目前的政治体制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停滞现象的增多并且注定使当时进行的改革归于失败”这表明戈尔巴乔夫()A.准备实施“加速发展战略”B.未敢突破斯大林模式C.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D.试图转变改革的重心专练四十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D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依据材料信息“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当时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因此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D项正确;赫鲁晓夫此举力图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而非扩大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是为了突破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斯大林模式,不是探索新经济模式,排除B项;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排除C项
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即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个体农民生产效率远高于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表明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面临困境,C项正确;1950年代初,苏联的农业改革尚未开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只在自留地上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苏联的农业技术取得了突破,排除D项
3.C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此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一说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故B项错误;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C由材料可知,即使有新增加的巨大石油收益,职工收入也增长缓慢,说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C项正确;通过比较题干中的数据可知,1981年苏联职工月工资比10年前只增长15%,说明勃列日涅夫报告数据不真实,排除A项;通过石油收益积极改善民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苏联石油向西方国家出口而获得巨额收益,说明并非遭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围堵,排除D项
5.B198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其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调整,因此使得苏联的经济得到了发展,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的矛盾积重难返,排除C项;这一时期依然处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并未缓和,排除D项
6.D根据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既重视科学技术,又注重公司的物质利益,这是对原来体制的改革,说明其正在进行改革探索,D项正确;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意识形态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的措施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突破,排除C项
7.C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国家签订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以及在西方国家开办合股公司,大量引入西方先进技术,这一行为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有益尝试,C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新经济政策就已经结束,排除A项;苏联的做法是经济领域的举措,并未引发意识形态混乱,排除B项;苏联的上述做法是政府行为,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
8.C根据材料“要买到定额的十个鸡蛋,必须排队四五个小时”可知,即使鸡蛋价格便宜,但也不能随便购买,而是有限制,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说明这时期仍然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购买鸡蛋的困难,说明并没有解决消费品匮乏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仍有计划经济的束缚,没有强调经济改革成效,排除B项;工业对农业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排除D项
9.D根据材料“1988年”“总结前一阶段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可逆转的重要保证”“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停滞现象的增多”可知,当时经济改革出现困境,戈尔巴乔夫认为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否则改革就会失败,表明戈尔巴乔夫试图转变改革的重心,D项正确;1985年开始实施“加速发展战略”,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根据材料“目前的政治体制不能使我们预先防止最近几十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停滞现象的增多”可知戈尔巴乔夫还是敢于突破原有体制的,排除B项;仅仅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戈尔巴乔夫是否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