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561.E2023•海南高三模拟预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的编户齐民包括“分家”和“立户”两个过程所谓“分家”,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就明确要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所谓“立户”,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将所有民众编制为户籍人口,使之负责纳税、服役、完成官府任务编户齐民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导致了家庭人口的急剧增加C.降低了苛政带来的影响D.有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形态
2.[2023•湖南岳阳高三模拟预测]所谓的土断,就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以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置郡县原来临时的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这一制度()A.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得到了士族广泛支持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破坏了社会基层治理
3.[2023•浙江1月卷]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A.黄籍登记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
4.[2023•日照市三模]据载范文正公(仲淹)方贵显时,置常稔之田千亩,号为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材料表明这一救济模式()A.以政府为主体B.开启宗族救助活动的先例C.体现平均平等D.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
5.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口经当事人之间谈判解决目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起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
6.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
8.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
7.[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三模]中世纪时期,庄园法庭之于领主,是其对农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他们通过在庄园法庭上享有的司法审判权来实现维护自己利益并达到对庄园内的农民进行人身限制的目的;农民则通过在庄园法庭上的合法斗争,限定了劳役量,以防止领主任意增加负担这反映出西欧()A.庄园实现了自给自足
8.庄园法庭拥有独立司法权C.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D.庄园法庭维护了农民利益
8.[2023•辽宁沈阳二模]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9.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10[2023•铁岭市模拟]1889年德国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俾斯麦将之作为“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这表明,当时德国实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是()A.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B.加强对社会的控制C.践行凯恩斯主义D.健全法律体系
11.[2023•海南高三模拟预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曼哈顿的格莱姆西社区出现了很多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如哈里森夫人组织附近街坊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并成立了“格莱姆西公园街区协会”,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这些非营利组织()A.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B.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C.享有了一定行政管理权D.弥补了政府管理的不足第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561.D根据材料“以家庭为单位将所有民众编制为户籍人口,使之负责纳税、服役、完成官府任务”可知,编户齐民使国家掌握了实际人口,保证赋役征收,有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形态,D项正确;编户齐民的实施使农民负责纳税、服役,赋役沉重会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项;“急剧增加”夸大了编户齐民的影响,排除B项;编户齐民的实施增加了苛政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C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取消侨置郡县和白籍,统一按现居地编制黄籍,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反映出土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实行土断后,地方经济、行政管理趋于统一,不会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排除A项;土断否定了侨人及一些大族的特权,遭到了部分士族的反对,排除B项;基层社会治理遭到破坏与“取消侨置郡县”“编制统一的黄籍”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C根据材料“694年”可知,本题考查唐代的户籍管理办法,结合“听随事貌定”等可知,这种户籍管理方法是貌阅之法,故C项正确黄籍是两晋南朝时的正式户籍,故A项排除;白籍土断是东晋后期和南朝时出现的户籍管理方式,故B项排除;诸色户计是元代的户籍制度,故D项排除
4.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带领其族人购置、经营义出,“以养济群族之人”的救济模式带有鲜明的家国同构特点,D项正确;以政府为主体与范仲淹个人出资购买义田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范仲淹开启了宗族救助先例,排除B项;“平均平等”并非宗族救济活动的追求和理念,排除C项
5.C据图可知,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为民间解决和官方解决,体现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表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排除B项;材料是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部分纠纷在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不能得出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的结论,排除D项
6.C根据“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材料强调基层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7.C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一方面是维护庄园主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说明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C项正确;自给自足属于庄园经济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庄园法庭,排除A项;材料强调庄园法庭的作用,而B项属于庄园法庭的特点,排除;庄园法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利益,最终维护的是领主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8.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自治制度,在此制度下治安员专业性差、任期短、待遇差民间“捉贼者”以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完全担负起治安职责,因此不能适应工业化时代英国社会治理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A、C、D项
9.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对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有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俾斯麦的言论充分证明当时德国是将社会保障作为稳定统治的手段,即通过社会保障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B项正确;1889年德国已完成统一,为完成统一说法错误,排除A项;1936年凯恩斯发布《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排除C项;健全法律体系与“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不符,排除D项
10.D据材料中“加入了市里的‘社区安全运动”“致力于街道路灯的维护和街区巡逻工作”等信息可知,这些非营利组织是附近居民结社的一种新形式,通过结成互助小组的形式,居民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D项正确;A项中“稳定了社区周边的秩序”的说法夸大了这些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排除;据材料无法判断这些非营利组织是因秉持了济贫互助的理念而成立的,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该民间组织没有行政管理权,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