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端午节】中国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打糕呢在很多地方,会觉得端午节一定要吃打糕等食物,因为寓意着家人能够身体健康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打糕呢汇编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打糕呢1韩国艾草糕+樱桃茶+醍醐汤在韩国,端午节用于祭祀祖先、祈求丰年、保佑身体平安端午节期间韩国人多喜食艾草饼与艾草糕、品樱桃茶、喝醍醐汤日本粽子/柳叶糕+菖蒲酒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呈圆锥形最初是将粳米蒸熟捣碎成年糕状后用茅叶包裹,再如水煮熟后来改用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制作方法也逐渐多样化新加坡娘惹粽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也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精心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越南黄姜糯米饭+方形粽子端午节时,越南人会准备黄姜糯米饭,来感谢祖先的恩惠给子孙后代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越南人认为黄姜饭里的黄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疮等功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打糕呢2在很多少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这样的习俗,很多人会在端午节选择打糕,这是他们那里特有的文化很多人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打糕的视频,就和农村人打横耙是一样的,口味都是比较软糯香甜要用非常大的力气,反复捶打,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糕就和吃粽子是一样不可缺少的打糕是中国朝鲜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朝鲜族有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参”每逢端午节,生活在吉林延边的朝鲜族人民都会制作打糕,并在其中加入艾蒿,作为庆祝这一节日的特色美食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饭或黏黄米捶打而成的在专门制作打糕的木槽或石槽旁,身着传统服饰的朝鲜族端午节这天清晨,两个村子的十二三岁的小孩子,站在山丘上互相叫阵,并朝对方扔石头;再过一会儿到了上午,由岁数较大的长者出面叫阵,一边叫阵一边继续互扔石头;11时左右,各方回家吃午饭等到午后两点钟,“克仗斗石”正式开始,这时候,种地的也不种了,小商小贩也不卖货了,家家户户关上门窗,跑到山丘上去看热闹,每个人都是兴冲冲的双方互掷石子,在这一天,被石子打伤、打残都不能报官、不索赔、不怨恨
4、吃打糕在我国朝鲜族人较为集中的地方一一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端午节是朝鲜族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端午节朝鲜族人主要是吃“打糕”打糕就是用专门的打糕锤在配套的木槽或石槽中捶打出来的食品,原料主要是蒸熟的糯米或粘黄米除了吃打糕外,端午节这天朝鲜族还有传统的体育活动,如荡秋千、跳跳板和摔跤等姑娘们荡秋千,小伙子们则进行摔跤比赛,非常热闹
5、饮酒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饮用和喷洒雄黄酒就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民俗谚语道“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因为古时的人们迷信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是毒气最重的一天,所以,在这天,人们会将采来的蒲草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泡白酒加以饮用,认为这有驱蛇辟邪之效而对于年龄太小、不适合喝酒的孩子,大人就将少量雄黄酒涂抹到孩子的脸颊、耳鼻等部位,用以消灾祛病但现代科学证明,喝雄黄酒对身体有害,所以不喝为好
6、踏青在黑龙江地区过端午节,一般都是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7、挂纸葫芦早晨,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葫芦,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另外,家里还可以挂上用五彩线和布条做的辣椒、簸箕、扫帚等,这些东西都是寓意吉祥,赶走五毒,扫除瘟疫的意思民间挂纸葫芦还有一段故事来历据说唐朝起义军首领黄巢曾得到一位老太太的帮助黄巢临走时对老太太说“日后兵荒马乱时,你就做个五彩纸葫芦挂在门上,我就能搭救你”后来恰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黄巢率大军攻进长安,老太太和她的邻居挂上了彩纸葫芦,都得到了起义军的保护,这段传奇一直流传至今
8、系五彩绳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9、插艾蒿相传西周时每逢五月初五,人们便在门户上插挂艾叶(也称人文艾蒿)和菖蒲,意为攘毒气、避邪气此习俗历代相传,至今本溪地区的人们仍沿习这一习俗五月初五日,居住在东北的汉、满、回、朝鲜族等民族,都在清晨太阳未出时,家家房檐遍插艾蒿,门楣插桃树枝,枝上系以黄布缝制的小猴子和青麻捆扎的小扫帚儿童的手腕、脚腕和颈上都结双五色线男男女女多早起,结伴去山野、河边,趟露水,用长流水洗脸,拔艾蒿盘顶头上,俗谓免灾祛病人用长柄木梗反复敲打熟米饭,“千锤百炼”出美味的打糕,也带动起了欢乐的节日气氛新鲜出炉的打糕切成小方块,可以蘸上黄豆面、白糖或红小豆馅食用,也可以冷冻后裹上蛋黄入锅油炸,筋道有嚼劲、唇齿留香打糕不仅味道香甜,也寄托着朝鲜族人民美好的愿望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到高考,延边的各考点门前都会出现“打糕墙”,考生家长们会把精心准备的打糕贴在学校专供的木板上,还会把孩子的名字和祝福语贴在打糕外面,希望孩子“打高分”,这一面面打糕贴成的墙,也成了夏季里独特的风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打糕呢3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的传统民俗节日在这一天,民间会准备各种食物来庆祝,最广为流传的便是吃粽子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粽子最初称为“角黍”,用于祭拜祖先和神灵普通的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着白软的糯米制作而成,也有掺杂各种馅料,比如肉、红枣等在口味上,粽子也有南咸北甜之分一般北方以甜粽为主,加红枣,蘸白糖来吃;南方粽子以咸味为主,用料丰富,还会加入各种肉吃鸭子“鸭香醒脾,苦夏不苦”在一些南方地区,流行端午节吃鸭子据说,由于端午节时天气炎热,各种毒虫出现,尤其是螟蚣、毒蛇、蝎子等大量繁殖人们在这个时候吃鸭子滋补求平安这一传统的饮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吃梅子端午时节,正值梅子成熟在江浙地区,家中亲戚朋友在端午节欢聚一堂,吃过粽子后,茶歇时会品尝酸甜可口的杨梅酿苦瓜在广西玉林,当地人端午节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就是酿苦瓜由于玉林地区夏天湿热,温热忌寒冷,有说法称,苦瓜可以清热解毒,正适合端午期间食用常见的酿苦瓜做法是用猪肉馅、香菇、小葱或虾仁,加调味料混合苦瓜一块凉拌即可食“五黄”“端阳节,食五黄”,江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在端午食“五黄”的习俗,所谓“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鳍和雄黄酒江南地区被誉为“鱼米之乡”,有丰富的水产、粮食资源每年五六月份,黄鱼、黄蜡最为肥美,人们捕捞黄鱼、黄鳍,和黄瓜、咸蛋黄、雄黄酒一起食用绿豆糕绿豆一直是人们在夏日里热衷的食物,在浙江部分地区,有端午节吃绿豆糕的习俗小小的绿豆糕在口味上也有着南北之分,一般北方的绿豆糕在制作时不加入任何油脂,入口松软;南方的绿豆糕会加入油脂,口感更为细腻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煎堆”制作“煎堆”需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而后煎成关于“煎堆”还有一个“补天”的传说,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时阴雨连绵不止,民间流传这是天公穿了洞,要“补天”,也就是端午节要吃“煎堆”补天的由来【端午节】关于端午节喝什么酒来历众所周知,端午节这天饮酒,可以辟邪、驱虫于是,关于端午饮酒的佳话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喝什么酒来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雄黄酒端午节喝雄黄酒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是不会纯饮的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碎成分,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问,以法诸毒流传民间之《白蛇传》故事,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此种习佰,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雄黄酒
2、五加酒“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3、菖蒲酒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泡制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视为“辟邪之物”,因此后来端午节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药用价值的记载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为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菖蒲酒产于山西垣曲,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而不失中草药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使人不厌,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饮后令人神气清爽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
4、黄酒从科学的角度,雄黄酒需要谨慎对待,而黄酒则有益于人体健康黄酒其实是种米酒,与白酒不同的是,黄酒没有经过蒸储,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中医上,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热着喝是有利身体健康的,烫过之后会挥发掉一些酒里的有害物质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着,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黄酒加桂圆、荔枝、红枣同煮能缓解月经不调、贫血、遗精和腹泻屈原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端午节与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菖蒲酒是用菖蒲、艾叶泡制的酒《荆楚岁时记》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的记载既是“恶月”,便要寻求辟恶祛邪毒的方法到了宋代,名贵药材菖蒲被道家视为“辟邪之物”,故明清之际,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端午节】中国端午节食俗吃什么美食每年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都会往江里面扔粽子,并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中国端午节吃什么美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它的特点是个头大,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除常见的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广式粽子的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种归粽子,又称种归清水粽子,色晶莹洁白,质地柔糯,具芦叶香味,清甜爽口在屈原故里种归县,每年端午节都以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这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当地人在制作粽子时,还特意在粽子内放一红枣,并编唱着一首别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白,半世煎熬〃,以此来纪念含冤负屈而死的屈原说到最辣的粽子,哪个地方的人最爱吃辣,就自然而然想到四川的粽子了四川人喜欢吃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口味独特,是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四川的辣棕一般用竹叶包,如没有竹叶,苇叶也行每边三片苇叶,折成斗形包好了,和拳头差不多大接下来煮粽子,加冷水,大火烧滚,再用小火炳,让粽子留在里面自然冷却就做好了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如果有机会去四川,是一定要去当地尝尝这种特殊口味的辣棕哦!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上等的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小红枣,特点是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非常的清新美味哦!肉粽一般取用主要采用鲜猪肉、火腿、腊肉、等猪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量有铁质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B1,含有饱和脂肪酸,会导致体内血脂和胆固醇增高,容易引起血管阻塞,导致中风建议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红豆粽含高蛋白质、淀粉质,矿铁物质、磷、锌、镁、钙和钾质,但不含脂肪有助脾胃和消化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红枣糯米粽子红枣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健脾养胃的红枣加上温补脾胃的糯米,功力倍增,能够强力对抗脾胃虚寒不过,在幸福地吃糯米粽子的时候,还有一些不能不提的忠告现在已经进入了饮食过量的时代,糯米的好处就变成了它的缺点它很容易吃过量,餐后血糖反应太高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肠胃功能差的人,建议不要吃过多的吃粽子蜂蜜凉粽子始于唐代,是由唐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注释是“蜜淋”,意思是给粽子淋上蜂蜜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述当时唐长安城里“庾家粽子,白莹如玉”唐元稹诗云“彩缕碧筠樱,香粳白玉团”这些都充分说明,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上自宫廷,下至市肆民间,以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已成为脍炙人口的风味佳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蜂蜜凉粽子所以西安的蜂蜜凉粽子,历史最悠久当之无愧【端午节】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及寓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端午节纵观端午节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看出它的寓意丰富多彩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合集3篇),欢迎品鉴!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写符念咒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因此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而且挂驱鬼符还有一些严格的仪式,例如说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用生朱,砚内、书写人口中必须放上硝石等等端午吃粽子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不过在郴州苏仙区坳上古村有着特别的吃乌米粽的习俗坳上乌米粽属当地独创具有食疗效果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乌饭树叶、择子柴叶、金刚刺嫩头、枫香树嫩叶等十余种能食用的树叶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挤汁,再浸泡在糯米中,里面放有叉烧、咸蛋黄等馅,清蒸出来,香味四溢,不油腻,还具有健胃消食,祛风除湿,清凉解毒之功效插艾条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因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拴五色线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传说五色线不能随便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疾病冲走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
1、忌游泳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2、忌恶日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3、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1、吃粽子端午节吃的习俗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粽子南北方粽子口味虽不同,可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同的〃,吃粽子除了古代的祭祀意义外,现今,已变成了南、北方口味的PK,美食的意味更加浓重黄米小枣粽子是东北传统的粽子,粽子主料为糯米,糯米难于消化,一次不宜食用过多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以及心血管病、胃肠道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吃粽子最好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使营养更加均衡
2、吃茶叶蛋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蛋有鸡蛋、茶叶蛋、鹅蛋、咸鸭蛋等最初的关于端午节吃蛋的习俗,应该就是为了躲避重午的瘟疫,在这个接近夏至的节日里,阳气高涨至正端,阴气初施,阳气隆盛,天地气交,补充蛋白质就是最当务的要事了在东北地区,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煮茶叶蛋吃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3、克仗斗石辽宁省阜新和黑山地区庆祝端午节的方式非常特别,至今保留着“克仗斗石”的传统“克仗斗石”是由两村相互掷石为戏的传统斗石活动,原本是村庄内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人们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