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1.[2023•海南高三三模]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时期均盛行拔牙风俗一一用硬物反复敲打牙齿使齿根折断,然后拔除并且不论性别和年代早晚,普遍流行的是拔除一对上颌侧门齿这反映出当时()A.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紧密结合B.南北文化交流呈现活跃态势C.原始宗教影响人们生活习俗D.古代医学获得重大技术突破
2.[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3.[2023•广东惠州高三三模]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嫖祖养蚕堞丝”的传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碳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蚕蛹据此可知,传说()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B.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4.[2023•宁夏中卫高三二模]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8.民族认同的重要性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5.[2023•湖南郴州高三三模]中国古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面纱如图,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和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二者不仅“撞脸”,且均属仪仗用具这反映了()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早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局超
6.[2023•陕西榆林高三三模]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时,诸侯(方国)有三千之多;周武王时,(原臣服于商的)侯伯尚有千余为此,西周初年的君王()A.积极开疆扩土B.宣扬“家国一体”C.强化中央集权D.重申“华夷之辨”
7.[2023•湖南郴州高三三模]整个西周社会组织是“以宗族为经,家族为纬”,“国”和“家”紧密结合,这是西周社会组织的特点……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西周通过分封制强化国与家的联系C.宗法制度是分封制实行的重要保障D.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8.[2023•四川成都高三三模]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的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
9.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10[2023•福建南平高三三模]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盂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B.司法判决依据明晰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第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1.B根据材料“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盛行拔牙风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后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盛行拔牙风俗,这说明南北两地出现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交往,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南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紧密结合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原始宗教对人们生活习俗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I)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文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B依据材料,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嫖祖养蚕缭丝”的传说,后在该地考古发掘出蚕茧和蚕蛹,可以说明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信息和价值,B项正确;传说并不一定要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A选项过于绝对,排除A项;传说是先民口耳相传的集体记忆,无法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也不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再现,排除CD项故选B项
4.D材料反映了夏商周的疆域面积不断扩大,很多边疆地区纳入华夏族统治范围内,说明华夏族正在形成与发展,故选D;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疆域不断扩大,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少数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情况,故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西周疆域面积最大,而且夏商周均是统一政权,并非只有西周完成了国家统一,故排除C
5.C从材料中长江流域出土的三星堆玉璋可以判断这一文物的地点为南方,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可以判断这一文物地点为北方,南北方文物型制相仿且用途相近,体现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玉璋”和“牙璋”都属于仪仗用具,不能直接体现王权和神权的结合,排除A项;中国古代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文明交流并不频繁,排除B项;从这两个文物无法直接得出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高超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6.B根据材料“商汤灭夏时,诸侯(方国)有三千之多;周武王时,(原臣服于商的)侯伯尚有千余”可知,西周推行宗法分封制,宣扬“家国一体”,从而维护西周统治的稳固,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君王宣扬“家国一体”,未体现周王积极开疆扩土,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起源于秦朝,此时西周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华夷之辨”是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B材料中强调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国”和“家”紧密结合在一起,引申出人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分封制实质上是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在一起,B项正确;“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宗法制实行的重要保障是礼乐制,排除C项;“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的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夏秋冬“四时”观念的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些思想文化是受到农业发展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C项正确;自然规律能够影响国家治理理念,不能决定,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先秦时期,传统历法开始兴起发展,“完备”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开始走向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
9.C据材料可知,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交换和转让的现象,井田制之下土地国有、不准买卖与转让的情况有所松动,C项正确;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此时出现了土地私有现象,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据材料,司法审理存在一定的程序,但不代表依据明晰,排除B项;据所学,宗法分封体系的崩溃应是春秋战国时期,且材料与宗法分封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