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合集篇)5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1)第一堂历史课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双方彼此陌生,却都有互相了解的强烈愿望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打破师生双方原有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实现自主对话意识与能力养成非常的重要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课就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对历史是什么,历史课讲什么是很疑惑的,所以第一课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一课程内涵之后我引导学生以拜访的形式了解了洞穴中祖先(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像、北京人用过的石器),定居的祖先(山顶洞人的骨针和“项链”),并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图像材料,并引导学生对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东西进行交流这种拜访式的教学,使学生似乎成远古时代的人,在那样的环境里亲自体验当时的生活,也体验到我们远古祖先的智慧和淳朴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让我感受到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在学习,主动的去探究,并且非常快乐的要把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东西表述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实现学生自主对话意识与能力养成必须首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要赋予学生思考交流的环境空间与方法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2)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3)用情境引发问题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炼问题,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让问题紧扣单元主题在教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我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创设图片欣赏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自己向人类祖先提的问题,进而提炼出新的问题如,盼盼小组在欣赏中就把“人类祖先吃什么?住哪里?穿什么?”等零碎的问题综合成“人类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一个新问题;星星小组就把“人类祖先的好看吗?”这样无价值的问题,改成了“人类祖先是什么样子?”这样,用情境引导学生整理与提炼研究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还为学生探究问题指明了方向用问题引入探究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航标,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学生自然就会围绕目标走进探究学习《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在图片欣赏、资料引路、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中明确了小组的研究问题,围绕问题有的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去访问这一方面的专家、有的电话向远方亲人咨询……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的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课堂上的小组交流活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用展示深入探究学生为了展示,有的小组把问题研究成果做成图画,就像一册连环画;有的制成ppt演示稿,俨然专家讲座;有的用泥土做成人类祖先的模型,演绎人类祖先的形成过程……,形式各异,将探究无限拓展展示中,一幅幅画卷、一张张图片、一次次精彩的讲解、一个个模型展示……,同学们在欣赏、也在思考,时不时还为其他小组补充,或向其他小组提出疑惑,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可见,科学课教学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探究活动树立目标、引导方法、达成效果,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顺其自然的引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4)《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共四小节,内容浅显,第一节总写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第
二、三节写想象中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第四节从想象回到现实,表达对原始森林的赞美我从哪里来?作为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这个单元是要启迪孩子们去认识人类的开端,寻找人类的根,追问世界的开端,这是编者的美好愿望教学这一课,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指导朗读第一节读好“摇篮啊”中的“啊”,第二节和第三节读好里面的四个疑问句,第四节符号“沙沙,沙沙”和“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除了这些细节,整首诗的节奏和诗句的轻重缓急也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在分节指导时,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读得比较好,不过一放到整首诗里,他们就会读得很急当然,在下午第七节课再检查时,他们的朗读还是能让人满意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重点在透过文字表面读懂诗歌的意趣首先让学生找出作者想象的原始人类在森林里有哪些活动?找出几组动宾短语“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赏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蛔蛔二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最富诗意和童趣的两组短语“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一句没有沿用前面的句式说成“追野兔,采蘑菇”,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原始森林里生活的趣味,和野兔赛跑多有意思啊,野兔成了原始人类的朋友,他们在玩游戏呢,多快乐!“看蘑菇打伞”蘑菇为什么要打伞呢?是为了挡雨?为了遮阳?还是为了美美哒呢?原始人类是在看蘑菇打伞,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吗?还是会想哪一把蘑菇伞更美多有趣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再看“逗小松鼠,赏野蔷薇”动物可爱,植物美丽;“捉红蜻蜓、逮绿蝎嵋”,红与绿相应成画多有诗情画意,原始人类的生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童诗中的意象,眼前好似放映着一部有趣的史前人类生活的大片虽然时间花得有点多,但,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的收获还是挺多的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
(5)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如在备课时,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我觉得我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刚一说你们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就说道从猿变来的虽然用词不是很准确,起码学生知道人和猿是有关系的,那么传说就没有必要说了,视频资料也不用放了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的观察,开始通过学生看图,谈感受,明确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但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很乱,于是进行了调整但是感觉还是不好今天再看,想到应该从这节课,就教给学生识图、读图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重点内容重点观察先明确告诉学生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及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这样就顺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