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3试题名称:土地试题代码455
一、概念(每题分)6土地资源一国土一建设用地一未利用地一土地利用结构
一二、简答题(每题分)12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工作有哪些特点?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J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J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J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意义是什么J
三、论述题(每题分)
30.当你参加工作以后,你将会采用什么措施去保护仅有的耕地1v.用个实例论述我国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1-2区要加强定居、半定居点的建设,增加改良草场和人工草场面积;()还应轮封轮牧,避免集中过伐,加强中幼林更新与人工造林,平8原区要完善人工林体系和农田防护林以防风沙,增加肥料投人,改良土壤;()开垦耕地首先要做好水资源开发规划,坚持“以水定地”的原则,9水利先行,保证开发一片,成效一片;避免开垦后缺水而搭荒.发生沙漠化同时,开发要注意防护林建设,防止土壤沙化应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本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中国世21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以及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2基本思想和工作程序,并谈谈它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答:)含义基本农田是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1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对于不同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地区来说,基本农田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①对于农产品调出地区来说,基本农田是指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和完成国家订购计划所需要的农田;
②对于农产品自给自足地区,基本农田即是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基本需求所必需的农田;
③对于农产品调入地区而言,基本农田是在考虑规划期农产品可能调人量的基础上,本地区解决当地人日对农产品需求所必需的农田)基本农田保护的对象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农产品的供需状况,以及各2类农产品对社会所起的作用而定对全国而言,主要是保护耕地或优质农耕地,尤其是大中城市郊区和铁路、公路干线两侧的优质农耕地对粮食调出或耕地相对较多的省份来说,主要保护商品粮基地或高产粮田区;对以名、特、优产品为重要经济收入的地区,除了保护粮田外,名、特、优产品基地也应列入保护对象;对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省份,主要是保护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提出本地区规3划年内的农产品需求量、耕地需求量及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采用规划区的形式,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定时、定质,并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把基本农田保护起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个内容()规划变量分析主要包括人口规模41的分析预测、粮食及其他基本农产品的总需求量分析、规划期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建设用地对耕地需求量的预测以及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坏各种农田对耕地的建设等预测分析等()2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根据保3护数控制目标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对象,进行划区定界工作,划区定界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个步骤()确定规划目的和规61划期限;()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生产状况分析;()后备耕234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分析;()制定基56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意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减轻人地矛盾()防4123止耕地总体质量下降()减少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非农建设占用)4占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8472009
一、简答题(每题共分)20,
80、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你认为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1、划分土地类型的目的是什么?
2、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土地价值核算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4
二、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3570、论述耕地保护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
一、简答题(每题共分)20,
80、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你认为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1答土地管理学是将整个土地管理过程以及管理过程的一切职能,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各种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是研究这一整体运动规律性的学科土地管理是土地科学的一个子学科它与土地科学的其他子学科,作为一个土地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地基管理学、土地利用管理学、土地信息学等学科知识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综合性土地资源是研究组成土地资源各要素的综合叠加,土地资源学研究一方面将土地资源作为综合体进行综合性研究,不断探讨各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各种要素间的星湖作用关系,同时还必须研究土地多种属性,如资源属性、生态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这些属性间的相互关系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的多学科性、划分土地类型的目的是什么?2答由于陆地表面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土地构成要素的复杂多样性,致使地表不同区位的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差异明显,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区别且各具特色的土地单元,不同的土地单元既有不同的自然综合特性,又具有不同的可供人类生产利用的经济特性为了便于期全面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客观上需要把千差万别的土地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划分成性质上相近或相同的土地单元(即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借以反映不同土地单元的自然综合特性和可供人类生产利用的经济特性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土地类型划分的目的土地类型的划分是土地类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的重要基础通过土地类型的划分可以揭示土地类2型的发生、发展和各种土地类型组合的区域性差异,从而为分析土地类型的自然类型、土地类型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提供依据土地类型的3划分可为土地评价、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土地资源生态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答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土地各自然要素构成的,并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1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占有三维空间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但它又2通过内部及外部的物质与能量的变换,表现出动态演替的过程,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自然演替是土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恢复、发展的过程,人为控制演替是土地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发生的演替过程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地,它3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与其环境密不可分的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岩石圈、气圈、水圈等相互接触的地方也是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地,自然系统的四大基本循环都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另一方面,土地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具有明显的经济特点,又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但是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4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将不再起作用土地生态系统是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内部调节能力,抵制环境的变化和生物数量的急剧改变等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持自身的稳定其自我调节的界限称为系统的阈值,土地利用活动不能超过这个界限、土地价值核算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4土地价值核算是指对一定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核查计算所谓经济价值,一般用土地资源的价格计来表示由于土地资源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核算一般以某一个时间点为基准时间点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的实质是计算土地资源的总价值,其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对核算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等定级;1()对基准时间点的不同等级的土地资源的价格进行评估;()分别23计算不同等级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将所有等级的土地资源的价值汇总,求得核算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总价值
二、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3570、论述耕地保护的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中国耕地保护的内容体系()耕地数量或面积的保护根据一定11发展时期,为满足对耕地利用产品的需要,把必须的耕地面积划入永久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实行特殊保护,建设项目占用这一类要经特殊许可;同时,不管占用什么样的耕地,都要按所占有用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进行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的补偿,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地2力的保护在耕地的利用过程中,要避免耕地水土流失、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维持耕地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同时要增加投入加大耕地地力的建设力度()耕地环境保护对已经污染的耕地进行治理在耕地利用汇3总,要加强耕地污染的预防,特别是要减少或防止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向更地区的排放)相互关系保护耕地世纪工作中的个内容是相互支持的一个有机整23体,对它们的保护要同时进行()保护耕地数量是基础和前提只有1保证了一定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才有必要的空间和基地,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种建设特别是非农建设又可能要占用耕地的情况下,要把我国的耕地面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就需要保护耕地数量()保护耕地地力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2的惟一或者主要途径耕地保护过程中,坳特别防止现有高产耕地的退化,以维持其较高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同时要加大物质和政策投入力度,改造中低产耕地的生产条件,培养耕地地力,达到全面提高单产的目的耕地的数量保护和地力保护是相互消长的,在一定的耕地产品需求条件下,所宝哦胡的耕地面积越大,可耕地地力保护的任务就可减轻,反之亦然()3保护耕地环境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产量要求的唯一选择如果通过强有力的耕地数量和耕地地力保护措施,在我国未来的社会实践中确能达到要求的耕地面积,耕地地力也能提高到要求的水平,但农产品是在耕地环境被污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这样,所产生的农产品不仅不能给中华民族带来益处,反而带来灾难所以,要进行耕地换进耕地保护、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答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措施如下)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根据国土资源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重点查清经济发达地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界址位置、用途等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农用地使用权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面积绘制图件)开展农村集2体土地产权登记并颁发土地产权证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土地产权登记,并颁发土地产权证书,确认土地产权,以使之在流转中受到法律保护)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农用地分等定级是针对我国农用地,3特别是耕地质量进行的依次全面的调查和评价,农用地股价是在分等定级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的评价,其成果是确定农用地价值的依据正确引导和调控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向首先,要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机制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权流向,控制耕地非农化,鼓励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化,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其次,对农地,特别是耕地非农化流转,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并按《土地管理法》审批程序进行鼓励农村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在农业用途内部流转;再次,鼓励工业用地向鬼哈的工业园区集中,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建立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包括转让利益和土地增值收益应在土地使用者、土地所有者、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支持、保障体系要建立相应的金融、保险支持体系,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贷款和保险;建立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的法律、法规,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利用遥感技术、信息系统、监测、报告土地流转态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8472010
一、简答题(4*
15、土地资源学研究方法
1、地表资源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土地评价的内容和依据
3、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4
二、论述题3*
30、土地复垦存在问题及对策
1、根据土地资源特点,规划城乡空间,增加绿化面积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内容及发展趋势3
一、简答题、土地资源学研究方法1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综合性技术方法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学1的研究方法体系是在土地资源一一土地资源生态一一土地资源经济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以地面考察、遥感信息提取和计算机处理为基本手段,以传统的区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拟方法想结合的方式,建立护卫依据的动态反馈机制,开展多元动态分析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决定了再研究中采取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必要性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对土地进行全面研究,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层次性,从整体着眼,统筹考虑,综合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的整体优化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专门化技术2调查法是对索研究事物的实际考察方法,是土地资源研究中最基本1的方法调查的形势多样,主要有访问、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建立监测站点等分类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按实物特性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事物的2分级与归并常用的分类法有归纳法、聚类分析法等评价法是研究事物在一定用途条件下,对事物进行鉴定或分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土地资源学2004455
一、概念(每题分共分)540土地资源一土地所有制一土地报酬递减律一土地资源类型一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一土地经济评价一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
一二、简答题(每题分共分)1050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V土地退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V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V为什么要划分土地类型V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J
三、论述题(每题分共分)2060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1..分析一下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
2.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及其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3本工作过程并简要阐述其对解决当前中国人地矛盾的意义等定级的方法在实际土地评价中,根据评价过程和指标的不同、土地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定性方法的土地评价;第二类是定量方法;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定量土地评价方法()规划法是根据需要与可能既未来发展的目标要求,对事物利用4的各种方案优化,以及对事物利用后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最优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投入产出规划等()决策法是对事物利用方向的选择,因而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研5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是风险决策、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3()数学方法在土地资源学研究中的应用数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土1地资源研究趋于定量化,另一方面也可使最优化及预测能够得以实现,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土地资源问题,有一般的数学方法(加和指数发、乘积指数法),也有较复杂的数理统计()遥感遥测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即利用航空相片和陆地2资源卫星进行解译,以研究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土地资源图()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信息系统是一个根据一3定目的的手机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译、最后输出适用的,并满足一定目的的系统、地表资源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气候资源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21主要气候因素是光、温、水,()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1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光照强度与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强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生殖,如棉花、谷类,弱光有利于植物营养生长如茶叶、竹;光照长度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较大,根据对日长要求不同可分为短日照作物和长日照作物,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与其光照长度关系密切,在引种时应考虑农作物的光照适宜性;光照质量对农作物品种有明显影响,光照好的地区,其作物往往质量高,色泽鲜、果实大()温度对土地2资源质量的影响,我国气候在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的基础上划分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温度带,根据温度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个带,积温、温度、无霜期等与土地利用及土地生产潜12力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关系密切()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3的关键因素,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我国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上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这种特点下,各地土地资源利用呈现不同特点,例如等降水量以西主要是牧区,而以东主要是农业区400mm)地貌资源不同的地表形态直接决定着景观的轮廓形态和内部联系,2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如山地和丘陵由于势位高差,往往有水土流失现象,因土壤侵蚀,一般土层较薄山体的坡度、坡形与坡向对土地利用影响较大而平原一般多为主要的农业区和城镇,扇形地平原应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林牧分配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应注意排水和土壤盐化问题)地表水资源地表水系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3水分地表水的多少,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土地资源的特性及其利用关系密切首先,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地表径流的差异必然导致地面形态以及沉积物状况的不同其次,地表水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地表径流丰富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充足,灌溉保证率高但在降水集中的季节若遇不正常的降水,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地表径流少的地区,则是容易导致缺水干旱第三,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时,一般应根据地表径流及其流水作用的规律,考虑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止匕外,地表水资源状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选址与布局等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生物资源生物要素特征对土地资源要素与利用的影响()区域41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的多样性的变化,就直接引起土地资源类型或利用的更替()2区域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土壤资源土壤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5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土壤具有生产功能;自净功能;生物多样性功能;支撑功能;原材料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六大功能土壤的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研究土壤的肥力实质必须从土壤的“体形”和“体质”两个方面着手土壤的基础物质及其功能(包括对水、肥、气、热的存贮、供应能力和转化强度),实际上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体质”;整个土地各层的空隙组成和水、肥、气、热状况,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体形”另外,土壤肥力水平高低及其发挥,与土壤生态条件关系密切成土母质和地下水方面来回答、土地评价的内容和依据3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内容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对土地的各个要素如气候、地貌、土壤、植1被、水温等一集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综合考察;阐明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成都、限制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一集对环境有利或者不利的后果;阐明土地现在的利用情况、合理成都一集土地用途转变的可能性及其条件;阐明土地调高生产能力与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依据土地资源评价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2力大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即入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1本特征,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土地资源生产力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指当前各种土地上常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根据多年平均产量和质量对比分析确定的;潜在生产力是土地资源在组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矛盾运动中,通过复杂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人们可能在预定的时期获得最大限度的农牧产品的数量土地资源评价时应结合两者()土地资源的适宜性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2作为某种用途索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有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一般来说,土地质量越好,其适宜性越高,反之、()土地资源的限制性是与适宜性相对而言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3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由于土地资源中某种元素过多或者过少,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潜力或某种用途的正常发挥,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躺在进行土地评价时,要抓住主要限制因素,适当考虑其他限制因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原则4)可持续土地利用即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的需求的同时,不损1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五大基本原则2()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1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2证生产的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3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4“高产”出“穷村”()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5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再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和加强生产及其有关服务,但是要使生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高产与稳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土地与水资源,不能因为高产与稳产而造成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枯竭、污染或富营养化同时不能因高产而出现“穷村”,必须保证生产者的生产与经济同时按比例的增长,而且在持续土地利用的模式方面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持续土地利用对于不同发达水平的区域有其相应的含义,没有同意的模式
二、论述题土地复垦存在问题及对策1目前,土地复垦仍然面临着组多问题在土地复垦工作和研究中,重复垦数量,轻复垦质量;重复垦工程,轻复垦管理;重复垦技术途径和研究模式,轻土地破坏与复垦的演变规律、技术标准、理论体系等基础理论研究;重局部研究,轻整体研究等问题较突出)问题1()复垦理论研究落后于复垦实践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土地复1垦仅仅是一个纯工程性问题,没有太大的科学价值着导致了目前我国复垦起点低、复垦效益不高的局面农业复垦研究不够农业复垦效益低下导致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2复垦注入的资金短期难以收回,难以形成滚动发展,容易使复垦陷入徘徊境地;另一方面,按照经济学的利益驱动原理,复垦资金将会流向效益好或较好的其他利用方向早人口和土地双重压力下,我国传统农业将受到严峻挑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目标矿区农业复垦应走向高产高效发展的道路,复垦起点高,不能在传统农业圈子内徘徊复垦资金来源不足,复垦责权利不明确,复垦技术监督体系不健全3对策2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科学理论针对我国的需求和具体1情况,全面提出和深入研究有关的科学问题,建立起完整的土地弗恩科学理论体系,以能认识土地复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避免顾此失彼、顾近舍远的弊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为了达到土地复垦2的目的,确保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土地复垦技术体系的研究,尽快建立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在充分应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重视有关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新技术的开发,建立完善的长效与自我维持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严格执法,强化管理3一是针对土地复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紧修订《土地复垦规定》,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继续实行并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政策;三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利用结构,改变过去复垦后的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四是强化管理,严格执法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滨给保证有效实施土地复垦必须有规划、有计4划、有步骤地进行通过土地复垦规划的编制,确定土地复垦的原则、重点、目标及土地利用结构、方向等多渠道筹集土地资金,加大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一是继续执行好复垦5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复垦所需资金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规定,保证新破坏土地复垦资金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复垦的力度,争取资金逐年有所增加;三是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加强土地复垦宣传教育,提高全面土地复垦意识进一步宣传中国的6土地基本国情和开展土地复垦的重大意义,将土地复垦列入各政府的工作议程;继续搞好土地复垦业务培训,提高土地复垦队伍素质;加强国内外的土地复垦学术交流,争取国际合作,交流土地复垦技术、经验,以推动土地复垦工作更广泛地开展,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根据土地资源特点,规划城乡空间,增加绿化面积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量特征各种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1源显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质量特征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耕地生产力普遍2较低()区域分布特征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3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后备土地资源特征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较大,但多数处于干旱少4雨或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内容及发展趋势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角度提出规划的最佳方案及其调整建议,同时提出消除或减缓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不利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内容()规划分析,包括分析拟议的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11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环境现状与分析,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识别敏2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的主要因素()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包括识别规划目标、指3标、方案(包括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按照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选择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4方案)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5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6()拟定监测,跟踪评价计划7()编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篇章或说明)8)发展趋势2下一阶段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借鉴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并通过实践对已成果进行检验和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充分吸纳土地利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研究将趋向于更深层次的探索,结合其前沿研究成果,如土地利用生态效应研究、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等,将成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规划环评中,纳入研究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研究的发展其次,有选择地吸纳相关规划环评和土地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所用最后,加强规划环评评价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79简答题20*4阐述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证
1.举例说明地貌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
2.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
3.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4.论述题35*2论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利用技术进行土
1.3S地利用动态监测如何解决世纪中国耕地状况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2.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07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试题代码4Z9
一、简答题(每题分,共分)2080法与指标体系研究重视和加强适用性强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机理,环境影响主体、环境影响源、环境1影响受体,规划内容及其控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等基础性问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否则,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其他战略的环境影响评价就会没有区别,因而也就失去独特的内涵、失去评价的意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评价的环境要素构成及其评价的重2点需要科学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体系如土地规划环境3影响识别理论方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理论方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综合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体系构成等需要系统研究各种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4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评价要求、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程度如何都亟待解决应充分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手段,运用技术,研究5GIS和建立适应规划环境评价的基础信息库,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生地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土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指标体系框架,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服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472011试题
一、简答题(分)4*20=
80、土地资源的社会资产特性有哪些?
1、土地资源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如何?
2、现代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有哪些应用?
3、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与《中国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有4FAO1:100哪些区别?
二、论述题(分)2*35=
70、试述维护生物多样性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1、如何通过农村的土地整治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2
一、简答题(分)4*20=
80、土地资源的社会资产特性有哪些?1土地不仅具有资源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资产的特性,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1一种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具有特殊性,第一,一般商品是用来交换劳动产品的,而土地这个特殊商品,它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第二,一般商品属于价值物其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另一方面是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第三,一般商品在空间上是可移的,而土地这个商品的位置确实无法移动的;产权特性土地与土壤、景观等概念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土地具有明2显的产权内涵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土地产权性质反映着特定的社会形式和土地关系;增值特性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3断改造利用;不动产特性土地不动产主要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4和永久使用性两方面、土地资源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如何?土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主2要体现在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1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取决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不同造成的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使地表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均呈现沿纬线方向带状变化,土地类型这个自然要素综合体也就表现出纬向延伸、南北更替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2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由于大陆大区域内距离海洋远近不同,使气候、土壤、植被等土地组成要素产生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从而造成土地综合体表现出经线延伸、东西更替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指随着山体海拔升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3高而变化,土地类型也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之下降,湿度随之增高,植被、土壤等产生了垂直带状变化,土地类型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现代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有哪些应用?3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三大支撑技术,集成是指三种技术与3S其它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1提供实时而准确的定位信息,对于空间数据的确定有特殊意义GPS2技术利用某些仪器设备,在不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RS收集其数据,通过处理分析最后提取和应用有关对象信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采集手段,具有极高的空间时间分辩率;3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输入、存贮、编辑、查GIS询、分析、决策和输出空间图形及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信息有机地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结合在一起,可根据查询与分析将信息真实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也可将分析决策模型处理结果提交各级管理部门决策参考即发现变化,测量变化区域,RS GPS统一管理数据GIS、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与《中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4FAO1:100统有哪些区别评价体系上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为四级即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FAO土地适宜性亚级和土地适宜单元()土地适宜性纲反映了土地的适1宜性种类,分为适宜纲和不适宜纲;()土地适宜性级反映了纲内适2宜性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当前不适宜和永久不适宜;()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内限制性的种类或需要改良的种类;3()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内经营管理的细小差别4《中国万土地资源图》分为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1100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个续分层次()土地潜力区该51系统以水热条件为依据,先按土地生产力的区域性差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作为评价的零级单位,优内再进行类、等、型三级划分()土地适宜类它是在土地潜力区的范围内依据土地对农、林、牧2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的()土地质量等土地质量等是在土地适宜类3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土地质量等的划分可按农、林、牧诸方面各分三等()土地限制型;4是在土地质量等范围内,按限制因素的种类及强度划分的结果()土5地资源型是土地资源分类的基层单位,由地貌、土壤、植被与利用型组成评价程序上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为()评价单元及土地特性、土地质量的确FAO1定;()土地利用对土地条件的要求;()土地利用要求与土地质量23匹配;()提交土地适宜性分类成果在确定土地适宜性分类后即可提4交成果,包括编绘图件和撰写报告《中国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的程序是农、林、牧分类评价,由1100低级向高级归并分别评定土地资源单位的农、林、牧质量等级在无限制的情况下为一等宜农、二等宜林、一等宜牧的土地根据限制因素的强度再分别评定农、林、牧质量等级如上述土地存在限制因素,则其限制因素强度所规定的等级可以为二等宜农、一等宜林、一等宜牧的土地;定出该图斑最后的等级为二等宜农、二等宜林、一等宜牧的土地;在评出农、林、牧土地质量等的基础上归并为土地适宜类如上述图斑属宜农宜休宜牧类土地)特殊性:3土地适宜性的优点()针对特定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FAO1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丰富的信息()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强调土23地适宜性,增强农民试种新作物和推广新技术的信心土地适宜性分FAO类具有归类法土地评价的缺点即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考虑不同限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中国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评价中有几种特殊规定稳定的农耕1:100地只做农业评价,不做林牧评价,其本身理应宜林牧利用;不稳定的农耕地或质量很差的农耕地要做农、林、牧评价;平地、岗地的林地原则上只做农、林评价,不做牧业评价;丘陵山地的林地原则上只做林业评价,不做农、牧评价;平地、岗地、丘陵的草地要做农、林、牧评价;山地的草地只做林、牧评价,不做农业评价
二、论述题(分)2*35=
70、试述维护生物多样性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1)生物多样性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生态1系统多样性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耕地2保护内容体系包括()、如何通过农村的土地整治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2现阶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邻、村都能够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加大对土地整理的投入力度以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作为配套或启动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土地整理,重点来站城中村的用地改造,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1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这项工作还有待于我国土地转包制度、土地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等政策的进一步变革这有利于合理农用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调整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沟渠、2林网、路网等进行规则化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这项工作还能够美化农村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的发展和改造)农地改造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这项工作深层次改造农地,3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提高和保持土地再生产的能力,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用地的农产品产出率,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主要指农村抛荒土地的整理复垦,宜4农荒地开发主要是开发利用滩涂、水域、荒草地等,以替换占用良田的原田、鱼池、牧草地,从而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这项工作为保证农业的基础地位有重要意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51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并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乡镇企业用地的整理如关、停污染的工矿企业,对2效益不高、长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转产或技术改造,把零散分布并占用耕地或宜农的企业迁人统一规划划定的工业园区,缩小乡镇企业用地规模等还包括工矿废弃地、废砖窑的复垦还田等;()还有水利、交通工程建设中占压废地的土地整理促进农村向城镇3转化,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规划地界、确定权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整6理坚决制止多占、乱占耕地的行为,对铁路沿线、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的耕地也必须整理在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明晰的情况下,土地整治打破一些权属界线,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处理土地使用权调整与承包经营权的衔接,对于提高农村土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要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治7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山体的绿化、陡坡地的退耕还林等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生态条件,提高产量,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化功能总之,农村土地整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农村土地整治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改善农民收入状况、美化农村村容村貌,还可以规范、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村、镇集中,这一集中过程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472012试题
一、简答、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区别
1、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2、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的主要因素
3、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我国农用地分等的指导作用4
二、论述题、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试论述土地报酬递增递减原理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用中的应用
2、简答:、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区别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地质、地形1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一经济综合体具体包括()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土2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以分为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土地3是性质和功能取决于个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是人类最4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资源是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两者区别和联系()从概念和内容上讲,土地是对我们所研究的31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上阐述其具体含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2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21、土地资源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
3、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4、土地资源保护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35701、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期间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阐述土地利用系列规划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2、面对我国严重的人地矛盾,你认为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8472008题
一、简答题、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支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征?
4.
二、论述题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如何分析西北干旱区是世纪我国最有发展L21潜力的地区之一.阐述基本农田的含义,保护对象以及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2基本思想和工作程序,并谈谈它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意义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的相似性而进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的1特征,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长期利用、改造土地资源的结果,它能全面地记录反映土地利用的本质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差异性,是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依据;()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2用结构受到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的影响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所以在划分土地利用类型时,一定要体现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揭示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充分考虑生产应用性,一定要考虑经济建3设的要求,把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结合起来,使类型划分更有生产的适用性,分类体系力求通俗易懂、层次简明,分类要明确,含义要准确,说明要正确,便于群众掌握和应用;()具有一定4的科学系统性,土地利用状况尽管因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表现的非常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划分中应正确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从小到大或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划分,及采用多级续分法,先从大类分起,而后逐级细分,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分类标准,分类层次不可混杂,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大类中出现,不可在另一个大类中并存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是()一级类型的划分以1土地用途或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的基本依据;()二级类型以2利用方式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考虑了经营特点、覆盖度等因素、影响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的主要因素3影响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方面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和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经济因素方面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1式土地所有制是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使用制是土地利用中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同一种土地所有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制及其形式就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土地使用制可大致分为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结合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两大类在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条件下的土地使用制分为有偿使用制和无偿使用制两类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2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土地自然区位主要指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相互关系,具体由距离、耗时、费用三方面来反映)土地经济生产力土地经济生产力是相对土地自然生产潜力而言的4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称为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它是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土地生产力)土地报酬递减率土地报酬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因素的经济生产5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率的作用,人们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我国农用地分等的指导作用4)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1存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光合生产潜力,作物光合生产能力的大小主要由1太阳光多寡和作物遗传性决定()光温生产潜力,主要包含适宜温度2和临界温度()光温水生产潜力,主要涉及到水分条件的限制()34光温水土生产潜力,主要涉及到土壤条件的限制)农业用地分等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全国范围内2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农用地分等主要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具体受光照、降水量、土壤条件和人类农业活动等影响,在土地资源光温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集合土壤条件及标准量系数计算自然等,再在自然等的基础上,考虑实际产量和区域最高产量对比关系计算利用等,在利用等的基础上,根据分等单元投入产出比系数和区域最大投入产出比系数的对比关系,计算经济等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农用地潜在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而造成农用地生产水平差异)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3由此可知,获得生产潜力是分等的基础土地生产潜力具有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以光温(气候)为基础自然质量分等所反映的自然条件是实现光温生产潜力的基础条件,具有地带变化特征的生产潜力经修正成为自然等指数,依据自然等指数划分的自然等是自然分界线的单元,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归纳,使其等级化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质量因素影响自然等,粮食生产潜力的大小对利用等影响很大光温或期后生产潜力越好,单元自然等指数越高;反之,单元自然等指数越差就分等单元的现实产量而言,尽管其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但光温或期后生产潜力仍是现实产量的重要基础在农用地分等过程中,潜在生产力的差异与农用地自然等的划分具有正相关关系
二、论述题、结合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1策答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土地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满足当代人们对土地利用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也不损害当代及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其他利益包括质量和数量的持续两个方面,实现土地利用形式、物质生产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持续性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数量上,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科学规划,加强保护;促进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合理组织开发整理复垦活动,平衡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的关系;质量上,开展土地资源的评价、估价,显化土地质量差异;加强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完善相应标准体系,减少工业、城市污染物排放,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施入量,等等、试论述土地报酬递增递减原理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用中的应用2土地报酬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因素的经济生产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1A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率的作用,人们同一B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从长远宏观的历史观点来看,社会经C济和技术总是发展的,有渐变也有突变,有量变也有质变,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报酬递减现象只有在渐变,量变时期出现,它的出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对确定土地资源的集约经营规模和投入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实行集约经营,选定合理的土地利用集约度,首先使土地资源与其他变量资源的投入有一个最佳的配合比例和最佳配合点)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效率2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追求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土地使用效率越高,土地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土地利用高效化要以集约化为前提,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内,特定区域内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指在现期条件下在满足区域发展规模,获得最大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的基础上,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及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等途径,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过程而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力、资金、技术、物质等投入的合理密集度则是衡量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但影响土地使用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并不是集约度越大,土地使用效率越高现实中并不是一味追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大化,而是应当追求合理的集约度)我国土地集约利用3我国人多地少,并且目前土地利用普遍是相对粗放型的因而在多数情况下,土地利用效率同土地集约利用成正比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及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道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尊重经济规律,依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通过科学手段测定最佳投入点当然,这三个阶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变化我国的土地国情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决定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探求在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单位面积土地获得最大收益的途径,切实做到土地集约利用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2013847简答题、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影响因素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的影响
2、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3、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壤评价的区别4论述题、土地整治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1、在土地利用中如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好像不是这么表述的,记不2清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土地资源学考研试题2014847
一、简答
1、土地资源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说明土地的基本特性
2、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3、简述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
4、简述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二、论述
1、什么是土地整治,系统分析土地整治的战略意义
2、论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分配关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015试题名称土地资源学_简答题简述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筒述土地利用的特点、目的及类型
2.简述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比配方法
3.简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管理的内容4论述题.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内涵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介绍可持续土地利用1评价的主要方法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分析现阶段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促进土2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考研真题2016简答题4X
20.简述土地的概念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简述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的形成、演化的影响
2.简述土地利用学说的特征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体系和分类依据4论述题2X
35.论述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举措
5.论述新形势下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举6措、简答题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支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1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2生产的稳定性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3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与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4产”出“穷村”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5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再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和加强生产及其有关服务,但是要使生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在高产与稳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土地与水资源,不能因为高产与稳产而造成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枯竭、污染或富营养化同时不能因高产而出现“穷村”,必须保证生产者的生产与经济同时按比例的增长,而且在持续土地利用的模式方面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持续土地利用对于不同发达水平的区域有其相应的含义,没有同意的模式.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主要有哪些内容?答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提出本地区规划年内的农产品需求量、耕地需求量及各类建设用地数量,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采用规划区的形式,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定时、定质,并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把基本农田保护起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个内容4规划变量分析主要包括人口规模的分析预测、粮食及其他基本1农产品的总需求量分析、规划期耕地需求量预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建设用地对耕地需求量的预测以及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坏各种农田对耕地的建设等预测分析等耕地需求和供给的综合平衡,确定基本农田数量控制指标2根据保护数控制目标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对象,进行划区定界3工作,划区定界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规划后的管理与监测工作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划分土地类型,并研究、分析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如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随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地籍权属变化,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区域规划、农业区划、现代化的土地管理和农业管理,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包括
①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分布状况;
②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线;
③量算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④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⑤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线图;
⑥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农村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二次调查的核心和主要工作,以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1:1标准,以折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城镇土地调查即城战地籍调查,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2例尺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限、范围、界址、地类和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主要完成城市市区以及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的城镇地籍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汇总统计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专项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收4集利用有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5查基础上,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统一时点变更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将成果统一到年月620091031日统一试点,逐级汇总土地调查成果;完善土地变更调查制度.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征?答:4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数量特征各种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1资源显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质量特征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耕地生产力普遍较2低区域分布特征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3的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后备土地资源特征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较大,但多数处于干旱少雨4或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地区
二、论述题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如何分析西北干旱区是世纪我国最有发L21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特点我国西北位于包头一盐池一天祝一1线以西,祁连山一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全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及内蒙西部地区本区是一个国境线长、气候干早、地广人稀、依靠灌溉的绿洲农业和荒漠放牧业为主的地区该区也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最多的地区本区地广人稀,是我国土地利用率最低、未利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域,裸岩、石砾和沙地、沙漠、戈壁广布土地资源数量多,质量差,土地生产力低下本区以天然草地为主,优质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形成典型的山地草原畜牧业在南北高山之间的盆地边塞,依靠高山积雪和冰川融化进行灌溉,形成典型的绿洲农业,种植长绒棉与瓜果、葡萄等特优农产品,是山地畜牧业与绿洲灌溉农业的主要用地类型本区是我国最典型的干旱荒漠区,在独特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有许多国内乃至世界罕见的名贵药材、野生动物、生物资源本区荒草地占全国但宜1/5,农土地质量较差,开发难度大)发展潜力()本区土地利用应坚持以天然草地畜牧业为主,绿21洲灌溉农业为辅,农林牧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抓好粮、棉、2糖基地和牧业、林业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区内粮食平衡;()抓好甘肃河西走廊,新疆昌吉、伊宁、塔城、博尔塔拉和阿克苏、3莎车等地粮食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塔里木盆地棉花基地西北区是干旱区,大部分地区没有灌溉就役有农业,基本农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水利建设;()大力兴建山区水库,调洪补枯,发展节水灌溉,增加水分利4用率;()要注意修建农田排水系统,防止次生盐溃化()重点抓好56新疆伊犁、阿勒泰、天山北坡和甘肃祁连山区的畜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改良天然草地,建立人上饲草生产基地,提高草地资源生产和区域载畜能力;()加大对山区的管理力度,控制森林采伐与草场载畜量,对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