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酬和类202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
①,逢人个个说曾颜
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③【注】
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
①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注】
①题中“和”,读n,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任性乱飞⑷游丝柳条随风舞动,像游动的丝线⑸依前依旧⑹兰帐燕香的帷帐玉人美人⑺雪沾琼缀落满了柳絮雪、琼,均指白色的柳花⑻绣床绣花床⑼鱼吞池水鱼儿在水中打闹
(10)章台路杏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上湖南崔中丞
①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注】崔中丞,即崔耀崔灌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昱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瑾的幕僚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B.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2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赠维扬夏中玉
①杨冠卿形胜访淮楚,骑鹤到扬州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楼外长江今古,谁是济川舟楫,烟浪拍天浮喜见紫芝字
②,儒雅更风流气吞虹,才倚马
③,烂银钩
④功名年少馀事,雕鹦
⑤几横秋行演丝纶
⑥天上,环倚玉皇香案,仙袂揖浮丘
⑦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
⑧【注】
①本词又名《赠维扬夏中玉》
②紫芝宇,即紫芝眉宇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房瑁感叹,每次见到元德秀眉字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尽去后即用“紫芝眉宇”称赞他人德行高洁
③倚马,典出《世说新语・文学》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④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⑤雕鹘,比喻才望超群者
⑥丝纶,用以称帝王的诏旨
⑦浮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⑧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
3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叙事写景相结合,叙述自己到访扬州,描写扬州城里歌楼繁华B.词人用“紫芝宇”“儒雅”等词塑造了夏中玉德行高洁、风流儒雅的形象C.“落笔惊风雨”出自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以此展现夏中玉的文采D.全词以扬州为背景,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诗人赞赏与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31.姜夔的《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的诗句,试分析其与本词中的“春风十里帘幕”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阅读诗歌,完成小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王安石省
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
②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③注
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
②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齐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③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齐山
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齐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刖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体现了诗人欣赏到齐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的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深沉,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33.诗的最后两联是如何巧妙赞扬这幅画作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黄庭坚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道上风埃迷皂白
①,堂前水竹湛清华
②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③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④[注]
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
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戾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
④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与稚川约定晚上拜访进叔,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稚川,并送给进叔欣赏B.诗人骑着一匹马,那匹马弩钝得好像一只蛙,悠悠地走向城东的进叔的家C.颈联“归”“到”两字表明诗人将与友人分别,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伤感之情D.“寒食”削瓜”花”等表示时间节令的词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
35.诗人主张写诗要“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诗人的观点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
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
②,夜台茫昧得知不?【注】
①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②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微之的爱婿
3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不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诗人牵挂好友,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C.元诗中“因病”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
37.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桃花嫩,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38.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A.送别诗B.咏物诗C.酬和诗D.拜谒诗
39.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A..映、照B.愁、怨C.走、过D.入、归
(1)我的选择是()
(2)我的理由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刘辰翁
①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
②畔路杵歌
③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
④梦中去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注】
①刘辰翁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创作时间不详,从“海上传柑梦中去”推别,当作于元陷临安后,南宋行朝漂泊于福建、广东沿海之际
②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
③杵歌:宋元时杂曲之一
④传柑宋代上元夜宫中侍宴,贵戚以黄柑分送近臣南宋临安被占;赵曷通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赵曷立朝二年,正月十五亦当传柑,“海上传柑”即此
4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标题“用辛稼轩元夕韵”,表明这首词是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韵脚而写作的一首应和之词B.开篇两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描写元宵节雪残梅凋、晚来风雨的景象;奠定压抑、沉闷的情感基调C.“杵歌”两句使用叠词,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与眼前的元宵节形成鲜明对比D.这首词语意凄婉,情调深沉,语言绮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如结尾四句,巧用设问,寄慨遥深,回味无穷
4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答案
1.A
2.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3.A
4.
①心境淡泊宁静诗人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内心宁静,悠然自得
②性情豪迈洒脱“霜威重”“雪意高”“遣酒争豪”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③为学勤奋精进墨水已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
④对友感情真挚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理解有误首联是说,归巢栖息的鸟儿惊动飞起,孤雁发出声声哀号“我,,独自凭着幽雅的茶几而坐,一洗白天的尘劳,表现出诗人超然的心境故选Ao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表达能力首联“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在大寒之夜“独凭幽几”,虽倦于尘劳,却能淡泊超然,“静尘劳”写出作者获得内心的宁静,悠然自得颔联“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写在寒冷的书斋中,诗人心中仍然气象万千,有吞吐天地之气势“霜威重”“雪意高”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颈联“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则是写作者深夜难眠,须要遣送美酒来助豪气干云,也表现其“性格之豪迈,尾联“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则是写砚台里的墨水已经结冰,灯花也即将燃尽,诗人却仍然裹紧破旧的棉袄勤奋苦读,表现了诗人为学勤奋精进的品质作为一首酬和诗,诗人将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与远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两人的真挚感情
5.D
6.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二句直接点出“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头呻音示了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暗示主人公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突深锁,无人赏识,表达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第二句直接点出“愁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理解错误,“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示例一刘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开篇一句“新妆宜面下朱楼”写出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而诗的第二句“深锁春光一院愁”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愁结尾“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句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表达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示例二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第一句“低花树映小妆楼”暗示主人公女子身份,暗示是青年女子,并且交代了地点小楼,第二句“春入眉心两点愁”直接点出“愁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点点的愁一下就进入了主题的表达层面,写出了这个女子心中的不快和幽怨第三句之所以背向鹦鹉,怕的是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伤春伤别结尾“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重重叠叠的神秘感没有说明其“愁”的原因,只是点出一句“思量何事)引得读者自去联想“思量何事不回头”,没有明说其“愁”因,引发读者自去联想想象,更加含蓄有味
7.C
8.
①借谢安之典,说自身之悲,自己和谢安一样,曾经建功立业,如今却都被闲置,不能博取功名,只能蹉腕于棋局之中,只能将功名都付与儿辈,不过是无奈之举和激愤之言
②宝镜难寻,虽愿意披肝沥胆,坦诚相见,但苦于宝镜已丢,忠心难鉴借此典暗示了知音难觅、明主难遇之意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的能力C.“都是虚笔”表述有误,“江头风怒”是写实,“朝来波浪翻屋”才是写虚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主旨的能力“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意思是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用谢安被疏远的典故,表明自己曾经建功立业,如今却都被闲置,不能博取功名,表达不被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意思是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谁劝杯中绿,反问手法,表达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借用“宝镜”典故,借“宝镜”寻觅不到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之才无人鉴察,暗示了知音难觅、明主难遇之意10C
10.
①首联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诗人思念着与自己携手交好,有高洁品行,却生活清寒的友人苏辙
②颔联为友人抱不平苏辙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而不得其用
③颈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较短论长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何时”并非转向回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尾联意思“什么时候能摆酒相聚,探讨一下如何医治咱们这些读书人咱圣坨勺狂病呢?”为诗人的自嘲,由正而反,由庄转谐,并非早年行医治人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从对方写起,把苏辙比作汉末在马岭山得道成仙的苏耽,并由此想象,他隐居之处,青山环抱,桑柘成林,远远望去,有似冒出阵阵寒烟句中的“携手”,表示作者与苏辙关系的亲切;以苏耽作比,赞誉苏辙品行的高洁;“桑柘”“寒烟”,暗寓苏辙生活的清寒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之情颔联说麒麟一生下来,就想着要驰驱千里;而虎豹却把守着天门,害怕人登到九重天上骐麟与雄鸡,喻指贤人志士,称许苏辙胸怀大志,壮心不已;朝菌和虎豹,共比奸邪小人为苏辙受“虎豹”迫害,不能施展抱负而惋惜苏辙飘逸高洁,有骐麟之才,却因朝廷有人排挤而不得其用颈联说尽管风雨凄凄,我很相信雄鸡还是要守时报晓的;在严冬的霜雪中,岁寒的松柏又何必跟那些菌子去争年寿短长呢?诗句向苏辙表示尽管风雨凄凄,我们还是要向守时报晓的雄鸡学习,去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屑与那些像朝菌一样的暂时得势之徒去计得失,较短长这是对友人的信任、鼓励,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要坚持操守,不必跟那些小人们去较短论长
11.C
12.
①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
②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
③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
④对自日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错,颈联出句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对句以阮籍自比,述其疏于礼节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中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意思是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作者以此对好友严武劝说自己为官的谢绝之意;“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意思是当年我作为“奉弓I”随意骑着皇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心钓鱼这两联诗人针对严武出仕的邀请,明确地表达真心归隐的想法,表达在草堂过隐逸生活的自得之意;“谢安不倦登临费”中以谢安比严武,言其屈尊枉驾来草堂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屈尊枉驾看望自己的谢意;“阮籍焉知礼法疏”中以阮籍自比,表达对自己疏于礼法,可能招待不周的歉意
14.A
14.
①诗人欲借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凄婉之情
②诗人在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又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百姓的旷达胸襟
③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帮助,也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尾联谢绝惠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点明诗人生活贫困”错误首句化用了“破甑不顾”的典故,“破甑不顾”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此处诗人借甑盆已破无人惜,表达现实已然如此,故诗人情愿酒醉颓然故选Ao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欲求公瑾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
②“周瑜曾向鲁肃借米,鲁肃,指困相赠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反用了周瑜向鲁肃借得一国米的典故,写自己意欲借米酿酒,借酒消愁,流露出被贬荒远之地的凄婉之情结合“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可知,诗人在酒醉中忘却个人命运的坎坷,情愿酒醉颓然;结合“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可知,诗人因百姓太平安乐感念国恩,展现了不沉溺于个人失意、心怀百姓的旷达胸襟结合“欲求公瑾一困米,试满庄生五石樽”和注释
②“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常以米相赠“可知,诗人得到了当地官员朋友的热情相待与帮助,使诗人心境澄明开阔;尾联“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借用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闲适,表现诗人谢绝了惠州太守詹范的邀约,体现出诗人的安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15.C
16.
①颈联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又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
②“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说,诗人为自己所辖之地仍有流离失所的百姓而感到惭愧可见他虽然不满时局黯淡,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范仲淹认为这是仁政爱民的好官才能拥有的情怀境界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探访友人”错误在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所以亟盼友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D.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4.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至上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3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词白居易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和乐天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诗开头写地点“妆楼”,暗示是青年女子,第二句点出女子神态,正面写出其愁绪
8.“思量何事不回头”一句给全诗带来神秘感,“思量何事”“为何不回头”,令人回味无穷C.刘诗“宜面”意为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有匀称和谐之美,说明女子装扮认真、讲究D.刘诗后两句尤为生动,女子开心地数着花朵,沉醉于春光,连蜻蜓飞上头也没有察觉
6.有人认为刘诗比白诗“更为婉曲动人,别出蹊径”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建康
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②人来访,不是“探访友人”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是说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的俸禄”联系前文“世事茫茫难自料3诗人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诗人虽然不满时局黯淡,有归田的想法,但却放不下受苦的百姓,自叹未能尽责,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故颈联具体写了作者的思想矛盾而范仲淹所谓“仁者之言,噫思是这是仁德之人的情怀,从这一评论中,足以看出范仲淹认为柳宗元是仁政爱民的好官,表达了范仲淹对韦应物思想品德的颂扬
17.B
18.同都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陆诗认为做学问要与志同道合的友朋“勤切琢并以此为乐;朱诗也认为学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密和深化异
①陆诗认为基础牢固,学问才能稳固而精深陆诗还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精微”等细枝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惘
②朱诗认为新知识要涵养培育,才能逐步深入,日益深沉同时,也认为做学问要认真体会难以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融通古今,达到化境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接着诗人扶藜杖出谷、乘竹轿远行”说法错误,“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的意思是我偶然扶着手杖走出冷落的山谷,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所以乘竹轿的是陆子寿,而不是诗人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相同点陆诗尾联“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於今”指出要珍视友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友朋交流研讨,聚首畅谈;朱诗颈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中说旧学问相互商量更加精密,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愈益深沉,也认为学问只有通过研讨才能不断严密和深化所以他们观点的相同之处是主张尊重对方,并通过交流讨论来探求学问,获得真知不同点:陆诗颔联“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可成岑”中强调学习要重视基础,基础牢固,学问才能稳固而精深;颈联“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陆沉”是说把精力放在古人的传注之学上,就会荆棘丛生阻塞正道,刻意追求精微,是迂腐固执、不合时宜之举,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说明他反对把精力浪费在“传注”“精微”等细枝末节上,认为这些会妨碍学习的进步,令人迷惘朱诗“新知培养转深沉”是说新知识经过切磋培养才会愈益深沉,他认为认为新知识要涵养培育,才能逐步深入;尾联“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意思是当我们讨论到非常精深的地方,精神同古人贯通真令人高兴,谁说古今有别无法感应?对这一点我决不相信朱熹认为做学问要认真体会难以言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融通古今,达到化境
20.C
20.
①《登高》表达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②《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知音难遇的喟叹,想要归隐的愿望
1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抒情袒露直接”错误,本诗用典抒情,委婉含蓄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伤身世,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表达了诗人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颈联“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郁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尾联言志“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知音难遇的喟叹,想要归隐的愿望
21.D
22.“爱惜”“未教”等词用语朴素、浅显;以“麻衣”代指平淡的生活,以“朱紫”代指高官厚禄,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语言中表达了对梁震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赞美,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送别诗”错误,结合题目的“寄”字及“别后”等内容可知,此诗是作者离开梁震后写给梁震的,不是送别诗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爱惜自己用麻制成的衣服的天然颜色,不会让朱紫的艳丽色彩玷污了这纯粹质朴之色“爱惜”“未教”等词用语就是朴素的口语,意思浅显,通俗易懂;诗句中以“麻衣”代指贴近大自然的平淡生活“朱紫”,华贵的衣服,代指高官厚禄,用在此处也很通俗易懂诗句语言虽然平淡,但以“爱惜麻衣”和“未教朱紫”表达了对梁震不追求功名富贵、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的赞美,同时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言近旨远
23.D
24.
①同志之谊友人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同,情谊深厚
②国难之愤面对“神州离合”“关河路绝”,爱国志士这样的汗血宝马“无人顾”,而南宋统治者却“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郁结胸中的万千感慨
③补天之志作者期望“心如铁”的友人如同女蜗补天一样为恢复中原一展身手、作出贡献,借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表达出对国家必定统一的坚定信心
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怜惜……情感趋于哀伤”错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意思是,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可知是作者怜爱、尊重陈亮“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情感激昂故选D
2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友人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同,情谊深厚表现了同志之谊“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是对南宋统治者投降苟安的控诉,“事无两样”指山河破碎的局面并未改变,“人心别”指抗战派与投降派主张不同,矛盾重重,然而南宋统治者丝毫不顾家国破碎,坐拥半壁江山而自足,令作者不仅对他们发出严厉质问神州还要被割裂多久呢?“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借用汗血宝马拉盐乘车和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汗血宝马空有才能,去r无人顾”,统治者反而“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郁结胸中的万千感慨“正目断关河路绝”,意思是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这几句抒发了国难之愤“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运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引用陈亮的语言,写陈亮励精图治,等待机会,纵使身死,收复中原的心志也如铁一般坚定不变,“看试手,补天裂”指期待着你能大显身手,恢复中原;这不仅是对陈亮的期待,也是词人借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是自己收复中原决心的表露展现了补天之志
26.D
26.A
27.
①苏词上阕主耍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苏词不仅写出了杨花(柳絮)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高超的艺术水平
②章词上片写初春柳絮飞舞的情景,寓情于景,把对柳花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结合起来;下片转换视角,写柳花飘落的情形,委婉地表达思妇的寂寞和哀愁全词构思新奇精巧,风格清丽和婉,也是不可多得的词中精品
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体现出苏轼词一贯的旷达豪放之风”错误这三句语言细腻,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应该是婉约风格故选D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今天扬州城的萧条冷落,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B.运用了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C.运用了比喻,表现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描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D.运用了夸张和比喻,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将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故选Ao
2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苏词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九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实则“有思”,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以下“梦随”数句,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章词用“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3点明主题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中,词人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悄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复无常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二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
28.B
29.
①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充满了仰慕之情;
②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
③对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流露出自信之情
2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错,原文为“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应是重在感激崔中丞对自己的赏识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山上青松陌上尘”,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自己与崔中丞有云泥只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崔中丞的仰慕之情“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以良马喻自己,全世界的人都嫌弃自己,可是崔中丞却没有嫌弃自己贫穷、地位低微,而是赏识自己,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意思是即使千金也不能改变我的本性,为了诺言我会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不要说书生不会感激别人,我一定会报答我的恩人意在表达作者会感激、报答崔中丞的知遇之恩“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以“良马”“卧龙”喻自己,表现诗人对才华的自信
31.D
31.
①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是用昔日扬州道上的繁荣景象与如今看到的连片青青养麦形成对比,表达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叹
②本词中“春风十里帘幕”是对扬州城繁华的描写,与“香霭小红楼快同构建了扬州城的风华,表达作者对扬州胜景的赞美,同时为英俊、儒雅的夏中玉的出场营造氛围
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极写夏中玉的气质风度”错,结合“倚马”“雕鹘”“落笔惊风雨,润色焕皇猷”等词句及从全词来看,重点写的是夏中玉的才情故选D
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能力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是化用典故,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荣景象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养麦青青”,表达对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感叹本词中“春风十里帘幕,香霭小红楼”,扬州十里的马路春风和煦,珠帘翠幕中美女如云,小红楼里香雾缭绕诗句是对扬州城繁华的描写,表现了扬州城的风华无限,以乐景衬乐情,表达作者对扬州胜景的赞美,为下阕英俊、儒雅的夏中玉的出场营造氛围
32.D
33.
①颈联中用“胜势”一词直接赞叹齐山的胜景都被这幅图生动地呈现出来,又用“雅怀”一词盛赞不仅画作描摹逼真,气韵生动,而且作画者也兼具高雅的情怀,唯有此,才能画出如此高妙的作品
②尾联运用比喻将画作中江中卷起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
③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的典故,看到此画就会想到当年杜牧登临齐山时游览的场景和诗歌之境,写出画技之高超精妙
④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诗画并举,表明两者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王安石的诗……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没有体现出说理故选D
3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雅怀”,指吴仲庶高雅的情怀;“胜势”,指齐山形胜,赞叹齐山的胜景都被这幅图生动地呈现出来;“翰墨”,笔和墨,借指齐山画图唯有有高雅情怀的人,才能画出如此高妙的作品“一江春雪下离堆”中,“春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L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根据注释
②可知,“更想杜郎诗在眼”是用典,由杜牧登齐山赋诗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可见是运用了用典手法,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
35.D
35.本诗善于化用典故,借鉴古人的话,化腐朽为神奇颔联“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用“迷皂白”比喻当时社会污浊以致是非不分;“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房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借青竹写进叔清高不俗的高尚品格,抒发了诗人对进叔的敬佩之情尾联“连夜发”出自《唐诗纪事》记载,巧用武则天令百花在冬天火速开放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倍加珍惜当下和朋友欢聚畅饮的美好时光,“连夜发园花”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意思对即可)
3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J“寒食”削瓜”花,等表示时间节令的词语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表明诗人与友人相会在春天”说法错误,寒食”“削瓜”是想象以后相别的场景,与此时的相会时间无关,“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讲的是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所以相会应该是在冬天,不是春天故选Do
3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意思是写文章时借鉴古人的话也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般的效果黄庭坚提倡文学的模仿和借鉴联系注释
①,颔联“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咱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颔联的“道上风埃迷皂白”,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腐朽,善恶不分;联系注释
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戾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可知颔联的“堂前水竹湛清华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堂前水竹”的秀美风姿,赞颂了进叔超凡脱俗的品质颔联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进叔的崇敬之情尾联“端须连夜发园花”中“连夜发”出自《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乙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于是火速传诏给春神知晓百花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作者却赋予此典故以新意,写朋友间樽酒相欢,光阴非常宝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黄庭坚都能够真正的熔铸万物于一炉,引用古人的语句于自己的文字中,如一粒灵丹,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36.B
37.
①梦境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梦见与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
②因梦生情元诗运用白描,先写好友梦己,再写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惆怅,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对比,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3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牵挂好友”错,由“念君怜我梦相闻”可知,是好友牵挂诗人故选B
3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分析梦境内容元诗《酬乐天频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惟梦闲人不梦君二元稹收到白居易诉说衷肠的诗篇的时候,正在病中,由于生病心神错乱,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白诗《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夜来携手梦同游”作者夜里梦见与元稹携手共同游玩,梦中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污浊,可能耻笑那期魅小人、假义君子……点出了梦中与老友相会的愉悦
(2)分析因梦而起的情感元稹的这首酬答诗构思奇巧,全诗纯用白描,感情极其诚挚诗一开始交代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后两句,诗人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并作了深情的回答诗中并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思念挂牵,而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使人感到痛苦惆怅,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苦思相念之情《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梦中二人携手同游的情形,可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后文又由梦境引出现实生活的凄苦;颔联写自己身体多病,而老友已长眠地下近十年;颈联设想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躯壳寄于世间;尾联告诉老友,儿子爱婿已相继离世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更突出了对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对自己现实不幸的感伤和惆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慨叹
①
38.C
39.D
②“入”和归写出了桃花刚刚变得红艳,柳条才开始泛青的状态与题目中的“早春”相照应,又和后面的“嫩”“新”相吻合,“走”与“过”无法表现桃花柳条新生的特点同时“归”“入”化静为动,使画面充满生机,而“映”“照”没有这一效果颈联以春天生机勃勃之景,反衬作者内心因年老、思乡、战乱等原因而产生的愁与悲,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悲而“愁”“怨”二字则过于直白
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题材的能力题目是“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结合“酬”字分析可知,诗人的表丈李都督写了首诗给诗人,诗人便写下本诗来酬答,本诗是酬和诗故选C
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颈联写在大好的春天里,红色的桃花娇嫩吐艳,青色的杨柳新抽枝叶诗句以乐景写哀情,这样美好的春景,“入”“归”二字,是化腐为新之法,极生动传神地写出早春的特点,写出生命的复苏与萌动,岁序更新,桃嫩柳青,春色堪娱;“嫩”“新”引发诗人的伤春、伤老之感,诗人由眼前春景更触动思乡之情“入”“归,,二字,和题目中“早春,,二字呼应,表明写诗的时候刚刚入春,所以“桃花”“柳叶,,刚刚长出来,“红”“青”两种颜色只是初露端倪,与这种状态最吻合的动词就是“入”“归”,从冬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③?却忆安石
④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
⑤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
①建康今南京
②致道史正志,字致道,时为建康府兼建康行官留守
③喷霜竹指吹箫
④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泥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
⑤宝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遂不能再得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解”是形容愁苦极多,所谓“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类似戏谑之笔B.上阕
四、五两句,通过反问,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感叹曾经的虎踞龙盘之地,而今却缺少如龙似虎的人才,只留下让人不禁悲凉的景象C.上阕“柳外”五句,写形写声,层次井然,以悲景衬悲情;下阕最后两句,都是虚笔,遥想明朝长江卷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似在暗指南宋危机重重D.辛氏此词乃吊古伤今的典型之作写景时,感情极其饱满浓郁抒情时,笔调极为深沉悲凉、全诗设置了三个问句,强化了情感,也深化了主旨
8.辛弃疾好用典故,此词可为明证,诗中典故有哪些?如何借此表现主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再次韵寄子由黄庭坚想见苏耽
①携手仙,青山桑柘冒寒烟骐麟
②堕地思千里,虎豹憎人上九天
③风雨极知鸡自晓
④,雪霜宁与菌争年
⑤何时确论倾樽酒,医得儒生自圣颠【注】
①苏耽汉代末期人,据传在马岭山得道成仙
②骐嶙lin良马、千里马,比喻贤人志士
③出自《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④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九
⑤出自《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天刚转到春天,所以“红色”和“青色可以乎和人一般,也刚从外面回到“桃花”和“柳叶”身上,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人格化,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初红柳叶的“初青”,照应了“嫩”和“新汽同时富有动态美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富有生机的画面,反衬诗人的年华老去,归期无日的感伤A.“映,,”照,,虽然表明了“桃红柳青,,,但缺少情趣,不够生动B.“愁.怨”虽然采用了拟人手法,但是与初春的气氛不符,更像写暮春,且“愁”“怨”二字过于直白C.“走”过’,虽然有动态感,但是与“初春”不符故选D
40.D
41.
①“雪销”两句描述眼前春寒料峭、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昏时刮风下雨的情景,烘托词人元宵节难以尽兴游赏的苦闷心情
②“长记”四句转入对往昔首都临安城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的追忆,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繁盛的怀念
③“天涯”两句宕开一笔,极写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表现词人无以寄身的凄惨和对故国的缅怀
④“今夜,,四句由昔而今、由梦境而回到现实,在对照中凸显词人孤苦的处境与凄凉的心境
4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语言绮丽”错误这首词语言朴拙无华,除个别典故的使用增添了典雅之气外,整体看来,语言明白如话故选Do
4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雪销”两句从眼前节候节物着笔,写元宵节的环境氛围严冬余威尚未消退,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零落,黄昏时刮风下雨,春寒料峭恶劣的气候,暗淡的黄昏,令人压抑、沉闷,难以尽兴游赏,从而勾起对昔日元宵节的回忆,烘托词人元宵节难以尽兴游赏的苦闷心情“长记”四句转入对往昔首都临安城元宵节的热闹景象的追忆,记起临安华丽的楼阁,路边歌声不断,鼓声不绝于耳,元宵之夜歌舞升平,热闹非凡作者所“长记”的元宵不是一般的元夕,而是南宋朝廷观灯的往事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极写昔日元宵观灯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故国繁盛的缅怀与向往“天涯”两句宕开一笔,这里写出国破家亡、沦落天涯,无以寄身的凄惨和难脱的愁绪过去上元夜于宫中宴臣,贵戚宫人得以黄柑相遗的美好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梦中去”三字,进一步写出作者对往日元宵的眷恋,对故国的缅怀与痛悼以上所写,既突出昔日元宵节的美好,又反衬出今年元宵节的凄凉极写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表现词人无以寄身的凄惨和对故国的缅怀“今夜”四句由昔而今、由梦境而回到现实,自设问答“今年上元何处度”设问,应片头“天涯客鬓愁成缕”句,领起下文接着以“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作答,说明今年元夕不是在都城临安的“小红楼畔”,而是在“乱山茅屋”之中;不是往日“杵歌串串,鼓声叠叠”的繁华,而是面对着“寒炉败壁孤苦凄凉;自然自己所观赏的也不是火树银花流溢的繁灯焰火,而是青荧的令人发愁的“渔火”,满目凄楚的元宵节物出而已在对照中凸显词人孤苦的处境与凄凉的心境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耽指苏辙,诗人通过想象将其品性与生活,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B.骐嶙、雄鸡与虎豹、朝菌,既是典故,又是两组品格、志趣不同的比喻意象C.尾联“何时”转入回忆,二人曾一同学医以救治读书人的“自圣”的颠狂症D.诗人“无一字无出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歌主张在本诗有所体现
10.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丰富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①杜甫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奉引滥骑沙苑马
②,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4助
③【注】
①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杜甫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维,触怒肃宗,谪居成都严武驻守四川时与杜甫经常来往,也给予其很大的照顾,曾写下《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殷雕冠”规劝杜甫再仕为官于是杜甫写此诗以作答
②沙苑马,皇家用马
③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诗人对严武的劝进做出的回应,用“懒性”来表达委婉的拒绝B.颔联紧承首联,上句回忆在朝为官时的情景,下句描述如今垂钓江边的生活C.颈联运用典故,以谢安自比,以阮籍比严武,解释自己不想出仕为官的原因D.尾联表面写除草开路,欢迎严武到访,实则说自己甘愿过锄草力耕的生活
1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
①苏轼已破谁能惜甑盆,颓然醉里得全浑欲求公瑾一困米
②,试满庄生五石樽三杯卯困忘家事,万户春浓感国恩刺史不须邀半道,篮舆未暇走山村[注]
①本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期间当时的惠州太守詹范,敬仰苏轼,读到苏轼的诗,当即和了一首,大约表示他要来叨扰一杯桂酒,于是苏就又和了这一首诗
②一困米困,储粮圆仓周瑜曾向鲁肃借米,鲁肃“指困相赠当时的循州太守周文之也很崇拜苏轼,常常以米相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甑盆已破,点明诗人生活贫困,故诗人情愿酒醉颓然B.诗人反用周瑜向鲁肃借得一困米的典故,写自己意欲借米酿酒C.“三杯卯困忘家事”凸显饮酒妙处,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D.尾联中诗人表示惠州太守公事繁忙,无暇前来山村,无须特意邀请
14.有人说苏轼在惠州所作的诗中,可窥见其凄婉与旷达交加的心境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德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李信、元锡当时官员,二人与诗人多有唱酬往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诗人对茫茫世事的感叹也表明时光流逝,再度春光,诗人对过往更多的怀念B.颔联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前景渺茫虽是美好的春天,但他感到忧愁苦闷,心事沉重,无法自解C.尾联写诗人有感于时局黯淡、身世艰难,不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却只能通过探访友人、寄怀明月的方式来排遣D.这是一首寄给好友的抒情诗,语语出自肺腑,句句不假雕饰,而感情细腻,真挚感人同时章法严密,堪为七律名篇
16.这首诗的颈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又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鹅湖示同志
①宋•陆九龄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可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
②,着意精微转陆沉
③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於今鹅湖寺和陆子寿宋•朱熹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
④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注】
①公元1175年六月,应吕祖谦之邀,陆九龄(字子寿)、陆九渊兄弟与朱熹在鹅湖寺会面,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辩论,双方也和诗明志
②榛塞阻塞
③陆沉迂腐固执,不合时宜
④篮舆竹轿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认为“爱”“钦”是人的本心,若将精力花在注解古代经典、探求精微上,会令人迷惘B.朱诗开头盛赞陆九龄人品风度,接着诗人扶藜杖出谷、乘竹轿远行,以此表达对陆九龄的思念C.朱诗是陆诗的酬和之作,它以“次韵”的格式,严格按陆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创作,别具魅力D.两首宋诗包蕴的情感态度丰富,有珍重友情的真诚,有坚持己见的决心,也有绵里藏针的批评
18.两首诗均写到了学习之道,但表达的观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㈤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望仙台据说汉河上公授汉文帝《老子章句》四篇而去,后来文帝筑台以望河上公,台即望仙台,在今河南陕县函谷关附近刘明府容名容,生平不详明府,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心情顿觉开朗B.前面写登台所见,结尾表达酬赠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C.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抒情袒露直接,感染力强D.尾联言志诗人认为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也就不必再汲汲于仕途了
20.本诗与《登高》都是登高抒怀之作,但诗人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梁先辈
①齐己
②慈恩塔下曲江边,别后多应梦到仙时去与谁论此事,乱来何处觅同年陈琳
③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爱惜麻衣好颜色,未教朱紫污天然【注】
①梁先辈,即梁震,唐末进士,始终不接受官职,自号荆台隐士
②齐己,晚唐诗僧
③陈琳,东汉文学家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慈恩塔下”“曲江边”点明两人交往的地点,“梦”则突出了他们深厚的情谊B.颔联中“与谁论此事”“何处觅同年“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对知音难觅的遗憾与失落C.颈联化用东汉文学家陈琳文采斐然而“甘前席”的典故,高度称赞梁震的文学才能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审视现实冷峻平和,抒怀兴感情意真挚,诗味与禅味相互渗透
22.孙光宪在《白莲集序》中认为齐己的诗歌具有“平淡而意远”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尾联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同父
①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②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③注
①同父陈亮字,一作同甫作者好友
②元龙臭味,孟公瓜葛陈登(字元龙),陈遵(字孟公)都豪放高迈,不拘礼仪,热情待友
③补天裂女蜗氏补天
2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龙”“孟公”,皆姓陈,以之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陈姓)B.两人高歌畅饮,惊散了楼头积雪,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C.汗血宝马拉盐车而无人问及,暗示主战派受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D.作者怜惜陈亮空有祖逖闻鸡起舞“男儿到死心如铁”之志,情感趋于哀伤
24.“老大那堪说”意思是作者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但作者还是说了,“他说了什么“,联系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注】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注】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苏轼和之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两句既交代杨花似花非花的特点,又表明天下没有怜惜杨花之人,只能任其飘落B.上片“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三句咏物而不滞于物,想象大胆,将上文中“有思”的杨花化作具体的春日思妇形象C.下片愈出愈奇,紧承上片“惜”字意脉,借追杨花遗踪,缘物生情,由惜而恨,情物交融而至浑化无迹之境D.下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想象奇妙,兼以夸张的手法,抒惜春之情,体现出苏轼词一贯的旷达豪放之风
26.“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借助比喻写出在词人眼中,眼前的杨花不再是杨花,全是分离人的泪,可谓虚实结合,妙趣横生下列诗句的艺术手法与这一句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7.苏东坡的这首词原本是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杨花词,反而对原作颇多微词同样是咏写杨花,你如何看待这两首词的高下?请结合两首词的审美情趣加以分析水龙吟⑴•杨花章质夫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⑵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⑶闲趁游丝⑷,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⑸被、风扶起兰帐玉人⑹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⑺,绣床⑻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⑼望章台路杳(咖金鞍游荡,有盈盈泪【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⑵柳花柳絮,就是指词中的杨花⑶全无才思指没有争奇斗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