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本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送达,反而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之情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
(一)作者简介曹操(年一年月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155220315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
(二)写作背景此约作于公元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208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媵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J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媵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媵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日“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才历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三)课文分析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犹有”和“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J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峰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噪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嵯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一一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三、《赠从弟(其二)》
(一)作者简介刘桢(186〜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父刘梁,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与陈琳、徐干、应场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曹丕就曾说他“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其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他与王粲合称“刘王”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合称建安七子,他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二)写作背景《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薪藻、松柏、凤凰作喻,“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此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三)课文分析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荤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李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四、《梁甫行》
(一)作者简介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死后192-232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植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很受曹操宠爱,几立为太子然任性放诞,后渐失宠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迫害多次上书乞用,皆未如愿,终于忧愤而死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钟噪称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原有集三十卷,已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近人黄节的《曹子建诗注》是较好的笺注本《三国志•魏书》卷有传19
(二)写作背景《梁甫行》借乐府旧题描写了边海逃民的困苦生活在曹睿又的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常常不敢呆在家里而窜入山林;诗中写的正是这种悲惨情景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生活在草棚里,可以说“象禽兽平时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生活在恐惧中靠在林中采集食物而存活,靠险阻的坳壑以藏躲,白天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逃民们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成为了狐兔们纵情嬉戏的乐园,真是可悲
(三)课文分析《泰山梁甫行》亦作《梁甫行》,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辞》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余冠英《三曹诗选》说“古曲《泰山梁甫吟》,又分《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都是挽歌”曹植这首诗是拟《泰山梁甫吟》而作诗中描绘了“边海”农村的贫困景象,表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全诗共八句,开首两句以高度概括的笔力描绘出一幅气候各异,风雨迥殊的广阔无垠的宇宙图象这里有诗人青少年时代“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求自试表》)的戎马生涯的体验,但是,更多渗透着诗人后期倍受曹丕父子压抑,“十一年中而三徒都,常汲汲无欢”(《三国志•曹植传》)的沉痛经历正是如此,才使诗人出笔不凡,挥写出苍凉浑茫的诗句下边四句,诗歌的图象又急剧缩小,与开首两句的大笔勾勒,形成鲜明的二极性其中“剧哉边海民”之“边海”,丁晏《曹集诠评》注为“海岛”;“寄身于草墅”之“堂”,宋刊本《曹子建文集》作“野二今人多以作“野”更符合全诗的意境这样以来,诗歌的画面由无限大的空间,就具体到海岛民居住的荒野中,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像禽兽一样,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与海岛上的岩石和森林相伴为伍,此情此景已经和人间地狱合二而一了但是,诗人并没就此止笔,而是在诗的结尾处,借海岛民的自泣自诉,进一步描绘其“家”中情景那里柴门萧条,成了狐兔出没奔跑的乐园据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说,这首诗反映了“曹睿时代徭役繁兴,赋敛苛细,百姓为了逃避征调,不敢家居的惨酷情景J这样,最后两句是描写流亡“海岛”人民的原来的“家”,与前面四句联系起来,自然地构成了当时人民为“逃避征调的惨不忍睹的连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