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九、非选择类
31.一词多义诚楚诚能绝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⑴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⑵伐
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⑶信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⑷约
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约之以礼_______________*
③怀王与诸将约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5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_______________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
⑤《三国志》6见:
①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
②靡不毕见_______________*
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④公将战,曹刿请见⑺明
①明于治乱_______________*
②谗馅之蔽明也
③明道德之广崇*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⑻为
①而自令见放为■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③为楚怀王左徒*⑼之
①王甚任之_______________・
②秦发兵击之*
③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复之秦_______________*
⑤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见怀王之终不悟也■10其:
①平伐其功_______________■
②其后诸侯共击楚
③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11以
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3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客人总称2争宠而心害其能*古义o今义祸害,坏处与“利、益”相对;有害的跟“益”相对;使受损害⑶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古义O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4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O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O今义无理狡辩6颜色憔悴・•古义O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⑺形容枯槁••古义O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O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十、句子默写
34.在横线上默写诗文1,未尝不呼父母也2,忠而被谤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o4,蝉蜕于浊秽5不获世之滋垢,o6囊括四海之意,o
十一、微写作
35.屈原至死不离开楚国,司马迁对此是同情和肯定的,但“评议”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自令若是”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请写一段简短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参考答案
1.
①它们已拥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②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生在世,要悠然淡泊,心胸豁达,情操高洁,追求高尚的人格和尊严
2.王维能够像爱因斯坦那样参透万物,并从中体悟到人生道理,拥有了坦诚、执着、自识的高洁情怀
3.C
4.D
5.
(1)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馋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和君主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了
(2)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6.
①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
②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7.C
8.A
9.B
10.D
11.D
12.D
13.C
14.B
15.C
16.D
17.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屈原最后选择以自沉汨罗江的方式报答他一直深爱的楚国
18.B
19.B
20.
①“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运用叠词,既强化了石径路之曲折、司马迁一生之坎坷,又具有韵律之美;
②把眼前曲折的石径路和司马迁曲折的一生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语言生动
21.《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的诗歌(抒情诗)屈原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并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的《离骚》的作者
22.他借用文学写好了历史高明得好像没有运用那些人没读过司马迁
23.司马迁像一位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司马迁像一位表演家,以他那深邃的思想,为我们演绎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24.
(1)忠君爱国,《离骚》明志;
(2)洁身自好,宁为玉碎;
(3)屈子精神,代代相传
25.
(1)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之情需要些“凌厉”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痛时,情感没有强烈释放,并且文章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
(2)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
(3)文章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
26.楚王疏远及小人的陷害是屈原“自投汨罗江”一个原因,此外一个原因是他十分热爱楚国,只能用死亡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实现屈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生存意义的高扬
27.几件大事第一,受骗绝齐;第二,兵败丹、浙;第三,复释张仪;第四,诸侯击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为秦所灭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28.观点一赞成
①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被破的局面,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屈原的死是为民殉国难,是一种为国捐躯精神的再现,他是为正义而死,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郭沫若)
②屈原之死,死于一种热忱他在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将生命与信念的光辉和伟大展现给世人,他用生命守住他的灵魂,他用他的死告诉世人,追求信念与自由是永恒的主题他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死的价值所在
③屈原之死留给后世一种永恒的精神他自沉汨罗而死,但他为国为民为理想为美政的精神已融入中华儿女的灵魂中文天祥虽死犹生,丹心照汗青;史可法身殉孤城,忠心可鉴;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长夜中的星光,闪烁着璀璨的光辉观点二不赞成
①屈原不死可以为楚国做更大贡献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没有丝毫的怀疑,但死亡并不是他爱国的最好体现当年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楚国的都城,申包胥求救于秦,立于秦庭,昼夜哭,七天七夜不绝其声,借得秦师,收复楚国但是屈原却投江自尽,没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屈原之死反映出他缺乏坚韧的战斗精神从文中看,楚王昏庸,近臣奸邪,楚国在与秦国的斗争中渐趋衰亡楚国处于这样危难的时刻,正需要屈原这样的贤臣坚持斗争,除奸佞,谏怀王,兴楚国,造福黎民然而,他却因为一时的黑暗蒙蔽了光明而选择了死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选择了逃避,没有为自己的国家尽到自己最后一份责任
③屈原活着,可以给后世留下灿烂的文化成果正如司马迁隐忍苟活,才有了《史记》问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留给后世绮丽的诗篇同样,屈原不选择死亡,完全可以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璀璨的明珠
29.D
30.C
31.连词,如果,果真副词,确实,的确
32.⑴
①撰写
②连接
③同“嘱嘱托
④劝请
⑤类,等辈⑵
①自夸,炫耀
②进攻,征伐
(3)
①诚实
②相信,信任
③随意
(4)
①简约
②约束,节制
③约定,约会
④大约,大概
(5)
①志向
②记
③做记号
④记述,记载
⑤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
(6)
①被
②表现
③见到
④拜见
(7)
①明白,懂得
②视力
③阐明,明确
④明亮
(8)
①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②与“所唯用,表被动
③担任
(9)
①代词,他
②代词,楚师
③助词,的
④动词,到
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
①代词,他的
②代词,这
③代词,那,那些
(11)
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拿,用
③介词,从,在
④介词,因为
33.各诸侯国的使节嫉妒困厄,处于困境第二年欺诈的言论脸色外貌,模样委婉得体
34.疾痛惨怛信而见疑举类迩而见义远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皤然泥而不滓者也并吞八荒之心
35.司马迁的这一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写史,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他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史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C.是以见放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1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遂自投汨罗以死其后楚日以削♦・B.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郑子之徒••D.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四、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学创作而得名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家《诗经》虽然出现在《楚辞》之前,但其篇章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且作者绝大多数不可考,因此,《诗经》只能反映西周时期整体的社会风貌,而无法探知诗人本身的性情与才华关于屈原的爱国情怀,并不能简单地与今日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同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师人才辈出,学术空前繁荣战国时期无论是官僚阶层,还是社会底层人民都并未形成等同于今日的爱国主义情怀诸子百家在各国游说“兜售”自己的学说思想上他们像逐水草而居的群羊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就是“尚游说”,()o由于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屈原最后以自沉汨罗江的方式选择报答他一直深爱的楚凰二因此,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毫不夸张而十分贴切的屈原在举世皆浊的社会中没有融入大环境同流合污,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清白,这正是屈原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屈原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例外的还有周游列国的孔子B.周游列国的孔子也是这样的情况C.甚至连周游列国的孔子也不例外D.孔子的周游列国也是这样的情况
16.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僧元锡》)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D.不见乡廿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级引路,蜿蜒而上,先见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不由让人想起《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这是激愤昂扬的《太史公自序》里最轻松的笔墨遥想当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马迁蓬头垢面,在长安禁苑的更漏声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的眼前会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会吧造祠者聪明,自有他的构想,以“河山之阳”牌坊始,至岗顶祠院后面的司马迁的墓终,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走在陡峭的司马坡上,你会想起司马迁少时耕牧故里,然后随父宦游长安,继而伴驾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祸,幽于缥细,发愤著述十三载,终成《史记》的伟大而惨烈的一生顺着石阶走向岗巅,每一步都无比沉重到题着“太史祠”的祠门,进祠院,便见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太史祠规模不大,东黄河,西梁山,北芝水,南魏长城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内有司马迁坐像,方脸长髯,两眉及鬃,现出刚直不阿、抱负脱俗的气概立于像前,不禁肃然起敬祠堂后边,便是司马迁墓墓冢不大,却长着五棵巨形古柏,虬枝苍干,互相交缠,状若蟠龙,自成一派气象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设问比喻引用B.设问比喻引用C.反问借代排比D.反问借代排比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带靠临邻B.临枕带接C.瞰枕接带D.带接靠邻
20.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一句
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分别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酌情增减词语,但要保留原有信息
①《离骚》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极致诗歌”之一
②屈原是《离骚》的作者
③中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在《离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以,《离骚》”为主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屈原”为主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大家说,;我则说,他借用历史印证了文学,除了虚构之外,其它文学要素他都酣畅地运用到了极致,但又不露痕迹,o不要说他同时的汉赋,即使是此后两千年的文学一旦陷入奢靡,不必训斥,只须一提司马迁,大多数就会从梦魇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除非,,或读不懂司马迁
23.仿照例句,以司马迁为主语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形成排比,表达完整的意思《史记》是一座艺术殿堂,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O
24.端午节要到了,学校要求每班准备一期以“纪念屈原、学习屈原、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请结合《离骚》所涉及的内容,为黑板报设置三个版块,并拟出三个小标题要求每个小标题8个字,由两个四字短语构成三个小标题中必须还有一处使用除对偶以外的修辞格
六、小阅读-课外
2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秋那棵繁茂的树王剑冰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时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怪山,从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消(W6i)水边带的卵石砌成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片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险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待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派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相,且执政了二十多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片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己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子产曾在)秦淆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漆淆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秦淆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凑浦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灌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和善惆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选文有删改)想一想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工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
七、小阅读-课内
26.难点
①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投汩罗江”?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原因
27.《屈原列传》这篇课文第4段到第9段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其用意是什么?
28.对于屈原自沉汨罗而死的做法,历来就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八、选择类29下列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B.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C.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D.为降虏于蛮夷(《苏武传》)30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信而见疑故死而不容B.方正之不容也故内惑于郑袖C.身客死于秦不凝滞于物D.竟为秦所灭是以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