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散文专项阅读-阿格头子灰背青汪曾祺
①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北齐斛律金这首用鲜卑语唱的歌公认是北朝乐府的杰作,写草原诗的压卷之作,苍茫雄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多年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南人”,都从“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诗里感受到草原景色,向往不已
③但是这句诗有夸张成分,是想象之词真到草原去,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色的我曾四下内蒙,到过呼伦贝尔草原,达茂旗的草原,伊克昭盟的草原,还到过新疆的唐巴拉牧场,都不曾见过“风吹草低见牛羊”张家口坝上沽源的草原的草,倒是比较高,但也藏不住牛羊论好看,要数沽源的草原好看草很整齐,叶细长,好像梳过一样,风吹过,起伏摇摆如碧浪这种草是什么草?问之当地人,说是“碱草”,我怀疑这可能是“草菅人命”的“菅”“碱草”的营养价值不是很高
④营养价值高的牧草有阿格头子、灰背青
⑤陪同我们的老曹唱他的爬山调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
⑥他说灰背青,叶子青绿而背面是灰色的“阿格头子”是蒙古话他拔起两把草叫我们看,且问一个牧民
⑦“这是阿格头子吗?”
⑧“阿格!阿格!”
⑨这两种草都不高,也就三四寸,几乎是贴地而长叶片肥厚而多汁⑩“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老曹年轻时拉过骆驼,从呼和浩特驮货到新疆新城,一趟得走四十五天那么来回就得三个月在多见牛羊少见人的大草原上,拉着骆驼一步一步地走,这滋味真难以想象⑪老曹是个有趣的人他的生活知识非常丰富,大青山的药材、草原上的草,他没有不认识的他知道很多故事,很会说故事单是狼,他就能说一整天都是实在经验过的,并非道听途说狼怎样逗小羊玩,小羊高了兴,跳起来,过了圈羊的荆笆,狼一口就把小羊叼走了;狼会出痘,老狼把出痘子的小狼用沙埋起来,只露出几个小脑袋;有一个小号兵掏了三只小狼羔子,带着走,母狼每晚上跟着部队,哭,后来怕暴露部队目标,队长说服小号兵把小狼放了……老曹好说,能吃,善饮,喜交游他在大青山打过游击,山里的堡垒户都跟他很熟,我们的吉普车上下山,他常在路口叫司机停一下,找熟人聊两句,帮他们买拖拉机,解决孩子入学……我们后来拜访了布赫同志,提起老曹,布赫同志说“他是个红火人”“红火人”这样的说法,我在别处没有听见过但是用之于老曹身上,很合适⑫老曹后来在呼市负责林业工作他曾到大兴安岭调查,购买树种,吃过奸鼻子(他说汗鼻子黏性极大,吃下一块,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劲张嘴,才能张开他做了一个当时使劲张嘴的样子,很滑稽)、飞龙他负责林业时,主要的业绩是在大青山山脚至市中心的大路两侧种了杨树,长得很整齐健旺但是他最喜爱的是紫穗槐,是个紫穗槐迷,到处宣传紫穗槐的好处⑬“文化大革命”,内蒙大搞“内人党”问题老曹在劫难逃他被捆押吊打,打断了踝骨后经打了石膏,幸未致残,但是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他还是那么“红火”,健谈豪饮⑭老曹从小家贫,“成分”不高他拉过骆驼,吃过很多苦他在大青山打过游击,无历史问题,为什么要整他,要打断他的踝骨?为什么?⑮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形象生动的人物】
5.文章第⑪段,老曹被布赫同志称为“红火人”结合老曹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他被称为“红火人”的原因,补全思维导图(2分)示他的中渣如SR昨木车【淡而有味的语言】
6.汪曾祺先生写作时常用到括号,请你品读
①段画线句,分析括号中语句的表达效果(2分)他曾到大兴安岭调查,购买树种,吃过狞鼻子(他说外鼻子黏性极大,吃下一块,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劲张嘴,才能张开他做了一个当时使劲张嘴的样子,很滑稽)、飞龙【独具魅力的构思】7•“阿格头子灰背青,四十五天到新城”,这句爬山调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3分)【饱含温情的主题】
8.汪曾祺先生著作颇丰,你认为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A.《人间滋味》C.《人间有戏》(5分)
(二)“青春献礼”人物专访团约你共访陈望道先生个人档案陈望道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对共产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资料链接B.《人间草木》凌冬不改清坚节------------忆陈望道先生(节选)胡奇光从一九五七年反右到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这二十年间,正是我国的多事之秋复旦大学也不例外老校长陈望道先生沉稳地应对风云变幻,坚守学术独立的正路他像寒风中的翠竹,不改变那清明坚贞的气节
(一)我一九五七年进复旦求学入学三个月,即听到先生的学术报告《怎样研究文法、修辞》报告里,他大谈读书,在这反右斗争的情势下多少有点奇特吧他说读书有快读、慢读之分在讲到“慢读”时,他撤下稿子,看着我们,慢慢地说“你读书,读到有一天,有一本书上的一两页字,叫你翻来覆去地读,读它一两个星期,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说是进步了!”有这么神么?!我立即把这奇特的说法默诵两遍,储存在我的记忆里第二年,我拜读先生的学术著作《修辞学发凡》,真的被书中谈修辞同题旨和情境的那两页黏住了,翻来覆去地读那就不止一两个星期啰
(二)一九五八年教育革命中,大家讨论大学的培养目标先生作为一校之长,却别有所见他说“谈到全面发展,我看在德育智育、体育之外,还可加上一个美育……”当场没人反对,可是到了“文革”时,这个意见竟被打成反毛泽东思想的黑话只因为毛主席只作过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的指示但金子总要发光的到如今,赞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不是越来越多了吗?
(三)大概在一九五九年初夏吧,我与徐志民、陈四益几位同学一起去拜访先生先生住在教工九舍的一幢绿瓦楼房的楼上,楼下是语言研究室和会客大厅先生在会客大厅接见我们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在那个把学术当作资产阶级东西搞臭的岁月里,说出这句话,是要有胆识的我们提出要搞“近百年语文运动史”的调查,先生很是支持那天,先生很高兴,讲了不少语文运动中的逸事,特别是大众语运动讲得更细我现在还想得起先生讲话时右手一推、左手一挡的神态凭这些动作我还可回忆起他当时谈话的要点先生说白话文到了一九三四年已有点变质了,这招到两个方面的攻击先是复古派从右边批判白话文不够“文”要退回到文言文去,好,我们(指上海一批文化人)也来个批判,从左边批判白话文不够“白”,要提倡一种比白话文更白的大众语这样做,为的是让我们多年拼命争得的白话文能健康地发展说到这里,他脸上绽出了笑容的确值得高兴因为先生顶着复古逆风,发起大众语运动之后,即使有反对白话文的言论,再也不能形成气候了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主流报纸上出现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些流行语这些可是表述我们建国方针的词语啊!我当时有个疑问为什么不用成语里常见的“发愤图强”而用并不常见的“发奋图强”呢?在一九六二年冬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先生谈修辞研究时,举了个例子恰好是“发奋图强”,好像专门为我答疑似的,我专心听,几乎逐词逐句记住了先生的原话原来在一次人代会上,是用“发愤图强”还是用“发奋图强”,代表们就有争论,先生主张用“发奋图强的”先生说“愤怒的‘愤和奋发的奋,语音相同,语意相关,稍有点差异用愤怒的‘惯,大多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毛主席说,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这个道理看,用奋发的‘奋更好些不管是有刺激也好,没有刺激也好,反正中国人民历来是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先生用内因与外因的学说来分析,可谓一语破的照此看来,与“自力更生”连用的,最好是“发奋图强”,而与“卧薪尝胆”连用的,常常是“发愤图强”了会后,我赶快查《说文解字注》,“奋”的繁体字作,这字的“田”指田野,“隹”是短尾鸟,“大”表鸟自张毛羽从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大鸟振翅高飞、直冲蓝天的风姿用这个字隐喻中国人民奋发有为、力争上游的精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五)一九六三年暑假过后,先生自己花钱,从青岛买来百日红(即紫薇)、马尾松、蚊母树等树苗,种在复旦园内,开了校领导绿化环境的新风老实说,“蚊母树”我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的奇怪的是,观赏树成百上千,为什么偏偏选中蚊母树等几种呢?后来从修辞角度看,好像明白了蚊母树是期望大学成为“文化之母”、“文明之母”吧;百日红是祝愿教育事业永远红红火火吧;马尾松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这应是勉励复旦学子做开拓创新的尖兵闯将吧!先生以种树来行“不言之教”,好让欣欣向荣的花木,时刻向人们倾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奥秘
(六)大概在一九七四年夏秋之交,我有事去语言研究室我看到那绿瓦楼房背阴处,先生正靠在竹椅上休息他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了,穿着白衬衫、蓝长裤,有病缠身、人瘦了,灌页骨更突出了,我看了有点辛酸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得起来的,只有关于《修辞学发凡》修订的一段对话“望老近来在修订《发凡》?”“唔”他慢慢坐直身子,看着我说“如何修改得好?我想请你贡献一点意见”他说得又率直,又诚恳【任务一忆先生】
6.本文主要写了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4分)语段事件人物品质语段
(一)陈先生教授读书方法教学有方语段
(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胆有识语段
(三)陈先生发起大众语运动语段
(四)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语段
(五)陈先生自费买树种在校园无私奉献语段
(六)陈先生修订《修辞学发凡》4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品语言】
7.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坐定后,先生用右手食指向空中画个圈,郑重地说“我们这里是讨论学术的!”【任务三明文体】
8.阅读小贴士,概括“人物传记”的特点,并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小贴士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任务四比异同】
9.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选文材料,从写法和内容角度分析两文异同点(6分)材料一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材料二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材料三“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材料四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