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5.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B.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D.尾联紧承
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报国无门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16.全诗抒发了哪些感情?(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o青泥何盘盘,
(3)云树绕堤沙,,o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5)梦入神山教神妪,o,露脚斜飞湿寒兔
(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何其衰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的临时所在地,狂妄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第9兵团入朝作战,10余万志愿军,昼伏夜行翻山越岭,隐蔽接敌,开进长津湖战场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11月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中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将美军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在整夜的伏击作战中,6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冲锋他们化成一群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这就是“冰雕连”的由来“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昭示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精神“长津湖之战”,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挥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局面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冰雕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B.“希望工程”的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C.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D.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B.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武装严重不足,运输补给严重落后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C.志愿军冻饿交加,在武器武装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D.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在我国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中,靛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荀子《劝学》中所说的“青”
①,而“蓝”则是指蓼蓝这类能提取靛蓝的植物靛蓝属于口引喋类天然染料,
②,对织物纤维更没有亲和力,常规的染色方法不能使其着色这就需要先把靛蓝用水稀释,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让其中的微生物帮助染液发酵,将靛蓝变成蓝绿色的靛白靛白再与碱性溶液发生反应,
③隐色体比靛蓝“乖巧”,不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纤维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晾晒,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黄绿色的隐色体经过氧化恢复成靛蓝,漂亮的蓝色就可以在织物上“重生”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用靛蓝染色的全过程,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具功用的镜子平面镜一一正视自己,望远镜一一放眼远方,显微镜一一揭微显隐,哈哈镜一一开怀一笑这些镜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颇有寓意和启发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如果想给自己的心灵配装一面必需的“镜子”,你会怎么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选择与思考要求
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怀化市第五中学202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1.B
2.A
3.A
4.
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
②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答“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
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
5.
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
②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③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6.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动他”错误从“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到后来“不再身披铠甲”,换上“白粗布长袍”,说明他对“我”的话有所触动和认同故选Co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紧张激烈的氛围”错误虽然有“鼓角声”,但原文“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中并没有“紧张激烈”的气氛故选Ao
8.
①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描述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更能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读者以真实、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②“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所有情节
③“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通过“我”见证了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的变化,从而展现了周瑜“放下屠刀”的布衣英雄形象
④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文中通过“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小说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人物的作用的能力
①“我”是第一人称作者在文中描写“我”与周瑜的论辩、自己的陈述与亲身经历等,便于直抒胸臆、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更能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是“我”见到周瑜的开始,也是故事的开端;“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等由“我”与周瑜开始交互的语句,则使得故事继续发展下去而文中“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1恋不舍地离开周瑜”“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等语句则引发并具体展现了“我”的离去,以及故事的结束由此可见“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③“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通过“我”的眼睛,一开始看见周瑜“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展现他热衷于战争的形象在后文中,作者又通过“我”的眼”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展现周瑜对战争态度的改变,以及开始接受、追求和平的态度
④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文中又有多处“我”与周瑜的论辩,如“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由此可知,周瑜认为英雄的价值存在于战争中,“我”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披铠甲文中通过“我”的观点态度,引发读者思考,揭示了现代人珍爱和平的主题
9.小说诗意的美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描写体现诗意美故事始终有月光笼罩,艾香萦绕;人物出场时的环境开阔、宁静、素雅
②人物形象体现诗意美“我”是收割芦苇、喂猪喂鸡、奶孩子的村妇,却对英雄有自己深刻的看法,能让战争的参与者放下武器,人物内外对比体现诗意美;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的长袍,人物先后对比体现诗意美
③情节设置体现诗意美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
④语言体现诗意美小说语言简洁、朴素、隽永、舒缓,富于诗情画意“艾草”和“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和风格的能力
①结合“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可知,文章选取的场景宁静而优美,温馨而祥和,展现出环境的诗意美
②结合“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可知,“我”虽身份普通,但人物形象有一种对英雄的独特理解,身上有一种独特的诗意美;“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周瑜前后的变化揭示了形象的改变,对和平的渴望,人物身上闪烁着诗意美
③结合“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我说”“周瑜笑了起来”“我们相对着,,可知,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梦境的展现,在梦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情节设置体现诗意美2
④结合“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可知,本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抒情味浓厚,而“艾草”和“鼓角声”的渲染,使文章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语言体现诗意美
10.B
11.D
12.B
13.(共8分)
①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孩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4分
②他让汉使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时,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4分
14.共3分1以故友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在友人相聚的和乐氛围中加以劝说1分2先转达单于“虚心欲相待”之意;次以“自苦无人之地”实无必要加以劝说;再以自己刚投降时的心情劝慰;最后指出,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即使归汉,安危不可知2分
15.B
16.3分1思念家乡2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3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17.共12分,每空1分1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5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18.B
19.D
20.共6分
①其实就是靛蓝
②不能溶于水
③变成黄绿色的隐色体
321.
①把靛蓝用水稀释,
②在染液加入碱性物质,
③再加入米酒或酒糟,
④将织物在染液中浸泡,
⑤最后捞出晾晒
22.【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给出生活中的几面镜子,这几面镜子各有其寓意平面镜的寓意真实地反映人的原貌,也就是让人看到真实的自己只有正视自己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望远镜的寓意让人看得高,看得远,也就是有远见只有拥有远见的人,才能看到未来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又怎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显微镜的寓意让人看得细,看得深,也就是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能见微知著,能窥一斑知全豹谋大事者亦应拘小节,要学会以显微镜般的细致,去抓细节,看苗头,预测趋势对好的苗头要扶植培养,对不好的苗头要及早扼杀哈哈镜的寓意以达观的态度,笑对人生人生清醒并不难,难得的是糊涂面对生活中的杂事,不斤斤计较,以一种幽默、洒脱的态度对待之这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超然、宁静心态的写照材料第二段引导考生把对镜子寓意的思考与自己的成长联系起来,选一面“镜子”装配给自己的心灵,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四种镜子中选择一种,也可以另选一面自己想到的镜子,比如放大镜、墨镜等写作时,一旦选定某面镜子,就要扣住镜子的作用和寓意来生发文章,与其说是选镜子,不如说是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写作过程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中,首先,可以与其它类型的镜子做简要对比,写出选此面镜子的原因然后,以凝练的语言写出此面镜子的寓意,为后面的论述张本接下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结合时代所需,谈自己选择此面镜子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论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事例来佐证自己选择的正确性,让文章内容充实、论证有力度当然也可以选择反面事例来进行对比论证,让论证更深刻最后,可以展望未来,畅想作出这样的选择对自己的发展有何意义,对自己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怎样的帮助、作用等立意1拥有人生望远镜,不让浮云遮望眼望远镜2正视自我,准确定位平面镜3细节不放过,大局无差错显微镜4笑对人生,难得糊涂哈哈镜(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二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汽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貂蝉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删改)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二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摘编自《澎湃新闻》)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B.文中画横线处有关周瑜“敲鼓”的描写,既照应了前面的鼓角声,又塑造了周瑜沉醉于战争的形象C.当“我”说要回去“奶孩子”“喂猪喂鸡”时,周瑜“动也不动地看着我”,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动他D.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更是大英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铺垫
8.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C.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除了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外,还借助典型化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讲述了“我”穿越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倾心的交谈,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9.“我”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10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与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诗意美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镁,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霆衿,与武决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B.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C.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赐钱二百万以葬/D.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1/赐钱二百万以葬/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文中指天子坐的车子B.爵,指爵位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C.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D.始元,是西汉汉昭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以表明政权更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单于派李陵游说苏武,希望苏武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而投降B.从李陵口中,苏武得知自己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女儿和儿子存亡未知,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C.苏武认为自己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就算蒙受极刑,牺牲自己,也心甘情愿D.匈奴一开始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听从常惠的计策,迫使匈奴单于说出实话,才让苏武能够回归汉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②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14.李陵第一次设酒招待苏武时,是如何劝说苏武投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