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三单元第课11◎桶度作业•练素能
1.(2023・河南新乡)据《宋会要》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一记载反映出当地(A)A.土地利用效率较高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饮食结构发生改变D.土地兼并现象十分普遍[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士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庐州,今合肥),开垦荒闲田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知,当时淮南新开垦荒地实行一年两熟和稻麦复种制,这反映出当时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精耕细作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未与其他时期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湖北期中)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汴京遍布瓦肆“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大的瓦舍可容数千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这反映了宋代(C)A.民众文化品位趋向高雅B.商业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C.都城经济文化功能增强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解析]材料“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体现的是宋朝时期都城的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即都城经济文化功能增强,C项正确;市民文化趋向通俗,非走向高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等级秩序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与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湖南邵阳)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在介绍中国时说“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该材料佐证了(B)A.宋朝最早使用了纸币B.元朝商品经济的繁荣C.明朝繁华的都市生活D.宋元海外贸易的发达[解析]根据材料“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可知,元朝时期广泛使用纸币,这体现了元朝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是元朝的社会状况,与宋朝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明代都市生活繁华,排除C项;材料强调元代国内商业发展,没有体现宋元海外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陕西商洛)在宋代,政府通过市舶条法确定了与海商的分利机制,而海上的商人贸易已经形成了船主雇佣纲首、船主自己经营、中小商人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船上人员有船首、火长、碇手、水手等组成这说明当时(B)A.重农抑商传统得以延续B.海上贸易空前繁荣C.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D.雇佣劳动较为盛行[解析]宋朝政府颁布法律与海商分利,海上贸易有多种经营形式并有严密的组织分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对外贸易,海上贸易因此空前繁荣,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C项;船主雇佣的纲首,并非明代中叶出现的自由雇佣劳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云南昆明)宋代“风俗侈靡,日甚一日“,财婚风气愈演愈烈,上至宗室高官,下至村氓凡夫,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商品经济发展B.门第观念淡薄C.门阀制度衰落D.择偶观念变化[解析]根据材料“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在婚姻嫁娶方面出现了聘财、嫁妆数额增加的现象,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门阀制度,排除C项;择偶观念的变化并不会影响聘财、嫁妆数额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山东青岛)某学者认为,唐朝女性服饰以显示女子身材为主,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D)A.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出现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步加强C.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D.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女性服饰以显示女子身材为主,反映了唐朝社会主流风气相对开放,而宋朝女性的着装却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反映了理学思想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影响,可见,唐宋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项正确;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已经出现,排除A项;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削弱而非加强,排除B项;唐宋服饰的变化折射出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着装,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3・广东汕头)宋元时期,由长短句发展而来的词、用于城市坊间说书的话本、散曲等新的文学体裁获得极大的发展,推动这些文学新体裁发展的根源是(B)A.政府重文轻武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儒学复兴运动[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宋元时期词、话本、散曲等文学体裁反映了文学世俗化、通俗化的趋势,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根源在于城市经济繁荣推动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扩大,B项正确;宋代政府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完善,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不是推动文学世俗化的根源,排除A、C两项;儒学复兴运动强化了伦理道德观念,也不是推动文学世俗化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湖北期中)唐代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而宋代,出现专营名家之作的牙人,士大夫“呼牙偿高评其值以自售”宋代的新现象反映了(A)A.宋代商品经济活跃B.宋人审美情趣异化C.画作教化功能丧失D.文人文化生活富庶[解析]依据材料“而宋代,出现专营名家之作的牙人……呼牙伶高评其值以自售”,可以看出宋代出现了专营名家之作并且向外出售的牙人,画作的买卖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体现宋人审美情趣的变化,排除B项;画作的教化功能至今仍然存在,“丧失”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文人文化生活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由于出身贫困,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材料二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
1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12.]1表现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的成书
13.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举改革的影响;佛、道对儒学的渗透;儒家学者的不懈努力;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促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使儒学哲学化;推动儒学研究发展[解析]D表现结合所学宋代科技发展知识可知,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包括雕版印刷普及,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的成书等
14.原因根据材料“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可得出科举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可得出儒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结合所学,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唐宋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学发展成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可得出佛、道对儒学的渗透;结合所学,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因此可得出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影响根据材料“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可得出促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根据材料“儒学开始哲学化”可得出使儒学哲学化;根据材料“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的学问”可得出推动儒学研究发展二能力提升
10.(2022・山东高考)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河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漫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B)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广东广州)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CA.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D.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分餐制,出现“同桌群聚,同盘而食”的现象,这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平等,反映的是宋代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C项正确;A项属于因果关系颠倒,排除;材料反映的不光是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与新型的义利观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湖南高考)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D)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解析]诗的意思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画中美景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么艰难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作者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当时艺术水准下降”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诗中既描述了山水画,也提到花鸟画,”绘画题材集中”显然不合题意,排除B项;诗人自嘲画山水画不如画牡丹,反映不出当时画家地位不高,应该排除C项;画家李唐生活在南宋,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画家感叹寄情山水的山水画不如浓墨重彩的牡丹受时人欢迎,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13.(2021•海南高考)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B)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均是汉族士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儒家经典,元朝恢复开科取士,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教科书和参考书,有利于汉族士人进入仕途,从而加强汉族士人对元朝的政治认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B项正确;A、D两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14.(2023•天津期末)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流动”的宋朝材料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摘自《宋史》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摘自《宋会要辑稿》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摘自朱或《萍洲可谈》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摘自《宋会要辑稿》材料二下表为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科举出身其他官员荫补出身尚书左选925138086尚书右选7721051684侍郎左选94586926622侍郎右选415117023484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四材料三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摘自《宋史》“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对宋朝社会“流动性”的解读(解读应该包含以下三部分表现、成因及其认识)表现一方面,宋代经济流动性强,表现在水运交通网促进商品流通,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契约促进土地流转,海外贸易促进中外经济流动,北民南迁及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北经济流动;另一方面,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社会上士农工商四民结构进一步松动宋朝在阶层、商品等方面的流动性不断发展,但是其流动性有限成因以上流动性的特点与宋代经济变动以及维护中央集权统治密切相关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推动社会流动性增强另一方面,政府为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同时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推行恩荫制度等又使得流动性有限认识宋代的流动使整个宋代社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平民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它仍然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此问题可以从宋朝“流动性”的表现、成因及认识三个角度进行构思关于表现,应先充分利用材料得出结论,再参照所学知识做适当地补充即可根据材料一中“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可以得出,汴河重要,它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河漕江湖运输,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和流转,带来了商业的兴盛,都城的繁荣这就为一个高度流动的王朝奠定了交通前提(路基)根据材料一中“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可以得出,各政权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交易市场——榷场,由官方管理,商品种类繁多,宋朝的商品多为加工品,而少数民族政权则多为土特产品,从而使双方的经贸流动起来(关于经济的流动,结合所学还要考虑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和海外贸易等知识)根据材料一中“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榜下捉婿”的背后揭示的是社会阶层汇流婚姻融天下,唐朝的“门第”为主的择偶标准让位于宋朝的“才和财”标准根据材料一中的“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违者论如法”可得出,土地流转契约定天下;宋代的契约化,不仅在土地流转中广泛运用,在劳务关系、经济往来中也有较普遍的使用;契约化既是物权自由流动的体现,又是物权、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的体现这进一步说明宋朝的流动性根据材料二“四选”官员人数统计表可得出,科举竞流读书赢天下(在古代“左”为贵),重文和科举引导了普遍的向学风气,更打通了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让“白衣秀士拔地而起”(钱穆先生语),也让门阀世胄难以为继,宋代纵向的社会阶层流动大大超过前代根据材料三“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没入之,……杖七十”可以得出,这些流动性是很有限的关于成因,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可以考虑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推动社会流动性增强;另一方面,政府为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同时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推行恩荫制度等又使得流动性有限关于认识,结合唯物史观用辩证的观点给予简要评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