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辽宁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11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吗填写清楚,准考证号需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级祖母去世,小学四年级姐姐去世他只能和近乎失明的祖父(B)他经常盯着祖父的脸看,而祖父却0并不知道,这让他养成了瞪大眼睛看人的习惯十四岁那年,祖父也去世了从此,川端再也没了直系亲人,孑然一身,成了彻底的孤儿回顾他的一生,好像一直都在参加葬礼,成了实实在在的“精通葬礼的人”一般人如果偶尔碰上亲属去世,往往(C),不知如何是好,而川端却很从容镇定,因为他已经历了多次亲友的死亡后来,时年二十二岁、还十分年轻的川端竟写了一篇名为《参加葬礼的名人》的小说,颇有自述的意味,为他的人生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在《雪国》中,这份自怜自伤达到了极致——“这种生活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也可以说是对未来憧憬的悲叹”魔方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无数种方式被还原就像川端康成的作品,©,但他都是川端康成
18.请在文中A、B、C三处分别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
①②③处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爱其绽放时轰轰烈烈,爱其凋零时利落决断,爱其宁静时素洁不染”,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围炉煮茶”方兴未艾,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B】《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综-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毋庸置疑;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不断地年轻化、仪式化,被赋予新的内涵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口腹之欲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22.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
23.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提及茶事的文字有260余处,涉及很多有趣的茶礼茶俗请结合原著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介绍《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不少于100字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心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有的人的内心小得只能装下一个村庄,所以常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兜兜转转;有的人的内心大得可以装得下家国、天下,所以豪气满怀,宠辱不惊有人说,内心世界不一定要大,也可以小得像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环境优美,山清水绿,美丽健康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摘编自龚群等人的《工匠精神意义》)材料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摘编自《当下之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既体现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外在实践中,又映照在坚守理想信念的内心追求里B.工匠精神体现为勤奋练习熟能生巧后从而达到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把握C.工匠精神能打磨出精湛的技艺,不但源于匠人对“道的把握,还源于他已然具备的德性D.工匠精神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尊重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创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B.中国古代工匠注重锲而不舍的行动,也注重理性的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技艺合于道C.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精神层面上确有相同的地方,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D.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所以民族性鲜明、注重物我合O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匠精神表现的一项是()A.爱岗敬业B.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追求卓越C.乐于奉献,不求回报D.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百舸争流的奋发精神
4.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这一典故,有何作用?
5.在今天,中国发扬工匠精神该如何行动?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也是一个人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母拾些稻藁,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兔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产伊夫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使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抵半条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也莫名其妙,只觉得自己睡在母亲怀抱里还是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是抱孩儿的人了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服穿,没有清气阳光充足的地方住,连睡在伊的怀里也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越越的屋角里不到半岁,他就死了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说伊不会领小孩,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说伊命硬,怎不绝了他一门的嗣!伊丈夫却没别的话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有一天伊发现了新奇的事了开开板箱,那嫁时的几件青布大袄不知哪里去了后来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说是他当掉的冬天来得很快,几阵西风吹得人彻骨地冷伊大着胆央求丈夫把青布袄赎回来,却吃了两个巴掌原来伊吃丈夫的巴掌早已习以为常,惟一的结局便是哭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一家人家给你哭完了!”伊听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几下伊丈夫还加上两个巴掌这一番伊吃得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第二天朝晨,天还没亮透,伊轻轻地走了出来,私幸伊丈夫还没醒西风像刀,吹到脸上很痛,但是伊觉得比吃丈夫的巴掌痛得轻些,就也满足极了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才停了脚步这条河里是有航船经过的等了好久,航船经过了,伊就上了船那些乘客好似个个会催眠术的,一见了伊,便知道是在家里受了气,私自逃走的他们对伊说道“总是你自己没长进,才使家里人和你生气即使他们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总该忍耐一二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还有得吃!况且如今逃了出去,靠傍谁呢?不如趁原船归去罢”伊听了不答应,只低着头不响众客便有些不耐烦一个道“不知伊想的什么心思,论不定还约下了汉子同走!”众人便哗笑起来伊也不去管他们伊进了城,就到一家荐头荐头把伊荐到一家人家当佣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下田耕作这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远不愿更换了伊惟一的不快,就是夜半梦醒时思念伊已死的孩子一天,伊到市上买东西,遇见一个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这个人是村里的邻居不到三天,就发生影响了伊公公寻了来开口便嚷道“你会逃,如今寻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乖的,快跟我回去!”伊听了不敢开口,奔到里面,伏在主妇的背后,只是发呆主妇便唤伊公公进来对他说“你媳妇为我家帮佣,此刻约期还没满,怎能司去?”伊公公无可辩论,只得狠狠地叮嘱伊道“期满了赶紧归家!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哪里,就在哪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成空虚的,非常舍不得想到将来更害怕起来这几天里眼睛就肿了,饭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动了主人知道伊的情况,心想如今的法律,请求离婚,并不烦难,便问伊道“可情愿和夫家断绝?”伊答道“哪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个呈子,把种种以往的事实,和如今的心愿,都叙述明白,预备呈请县长替伊作主主妇说道“替伊请求离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帮佣的一旦伊离开了我家,又没别人家雇伊,那时候伊便怎样?论情呢,母家原该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办到?”主人听了主妇的话,把一腔侠情冷了下来,只说一声“无可奈何!”隔几天,伊父来了,是伊公公叫他来的主妇问他“可有救你女儿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媳妇,要打要骂,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我如今单是传伊公公的话叫伊回去罢了”但是伊仗着主母回护,没有跟伊父同走后来伊家公婆托着邻居进城的带个口信,说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母就替伊回绝了过了四天,伊父亲又来了对伊说“你的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担当不起你须得跟我走!”主母也说“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则你家的人就会打到这里来!”伊见眼前的人没一个不叫伊回去,心想这一番必定应该回去了但总是害怕,总是不愿意伊到了家里,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儿悲伤但也想,他是骂我打,我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到一家人家,受了廿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不种了田,便卖耕牛伊是一条牛,-------------------------------------样她不该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便该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1919年2月14日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自己“也莫明其妙;孩子夭折,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从没这么伤心过,这表明伊对自己的命运缺乏清醒的认知B.作者写伊的“新生活”,意在表现其“暂时坐稳了奴隶”时的满足心理,这和鲁迅写祥林嫂“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也白胖了”的用意一致C.主妇以“约期还没满”为由维护伊的选择权利,主人更是主动帮助她拟写了离,婚的呈子,可见其雇主应该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读书人D.“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有些儿悲伤”,表现出伊作为正常女性的真实情感;而伊公婆却“不叫伊哭”,表现了封建礼教毒害下人性的异化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既写出伊由悲伤到畏惧的心理变化,又为伊由愚昧麻木走向觉醒反抗蓄势B.小说用语言描写刻画乘客的群像,他们对伊的规劝带有批评和揶揄的语气,表现了当时社会民众对待农村女性的态度C.第六段划线句子中“嚷”“奔”“伏”发呆”等用词,精炼传神地刻画出公公恼怒、儿媳惊惧无助的情态和心理D.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按照事件发展顺序,紧紧围绕人物的命运展开叙事,这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写法一致
8.本文标题包含感叹和反问两种语气,分别具有不同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9.你所在的读书小组发现本文的结尾很有特点,欲以“不奇而奇,冷峻有力”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据此写出评论要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仁宗)庆历三年正月春癸巳,元昊上书请和时西鄙用兵日久帝心厌之乃密诏庞籍招纳之籍遣李文贵还以通意,元昊闻之大喜,仍使文贵至延州议和,然犹倔强不肯削僭号,且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藉以其言未服,乃令自请诏籍复书许之元昊知朝廷许和有绪,乃遣其六宅使贺从勖与文贵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籍送使者阙下*夏四月癸卯,贺从勖至京师,帝命著作佐郎邵良佐如夏州,许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富弼言“元昊臣契丹而不臣我朝,则是谓契丹无敌于天下矣须令称臣,乃可许和”蔡襄亦言“元昊自称兀卒,既又译为吾祖,特以侮慢朝廷使朝廷赐之诏而亦日吾祖,是何等语邪!不可许其请”帝皆不听时元昊倚契丹,邀索无厌,晏殊等厌兵,将一切从之韩琦力陈其不便,帝嘉纳之良佐至夏州,元昊亦遣嘉鼎聿舍、张延寿等来议和及岁币四年五月,元昊复遣使上誓表,乞画番、汉所居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凡岁赐银、绮、绢、茶二十五万五千,乞如常数;乞颁誓诏,世世遵守,永以为好帝遣使赐元昊诏,从之十二月,遣尚书员外郎张子甄充册礼使,册元昊为夏国主仍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金涂银印,文日“夏国主印”约称臣,奉正朔;许自置官属;使至其国,相见用宾客礼;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碧;命国子博士高良夫等会夏人画疆界然朝廷使往,止留馆宥州,终不复至兴、灵,而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选自《宋史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有删节)材料二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元昊上书A请和B时C西鄙用兵D日久E帝心F厌之G乃密诏H庞籍I招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本指建在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后转指帝王的住所,即宫殿“阙下”就是宫阙之下,帝王所居的宫殿之下,这里借指京城B.癸卯,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法是使用天干地支相配记录日序的方法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C.厌,这里是“厌恶、讨厌”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何厌之有”中的“厌”意义不相同D.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六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昊派人到延州议和,却不肯放弃帝号,并出言不逊在之后的延州上书中,他虽然认宋皇帝为长辈,但却自称“兀卒”,有故意侮辱大宋之嫌B.在谈判议和的过程中,宋臣们的态度不一致富弼、蔡襄等人主张对西夏要强硬;晏殊、韩琦等人主张满足西夏的一切请求C.宋和夏达成了议和协定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宋每年赐给夏大量银、绮、绢、茶,设置边境交易场所,划定双方边界等D.夏虽表面向宋称臣,奉宋为正统,但在夏国国内,元昊却依旧自称为帝宋每次派使者前往,夏都在宥州接待,宋使者根本进不了兴州、灵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4.材料一“庆历和议”是中国有名的历史事件,可视为苏洵写《六国论》的背景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述材料二的写作意图-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窗前[宋]赵崇崎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明月清风我,红尘不复来点绛唇[宋]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
①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
①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这里指苏轼的副手袁毂
15.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窗前》为五言绝句,首句“寻地次句“种梅”,三四句承一二句,写“种梅”后的心境,意脉顺畅,承接自然B.“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闲倚”二字勾勒出词人倚床的风姿和心态,后一句化“峰”为花千朵,比喻奇妙C.“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苏轼与友人袁毂诗词唱和,相处甚欢,不仅传达出文人的雅趣,也看出两人深厚的感情D.苏词画面感极强,远处的“山峰”明月到近处的“清风”“我“,画面慢慢推进,一个“破”字,化静景为动景
16.赵诗和苏词都用了“明月清风我”来表达心境,但却同中有异,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均以比喻手法表现了江水(湖水)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一句写秦国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族秦者秦也”蓄势
(3)《红楼梦》第32回黛玉与宝玉葬桃花、读《西厢》后,听到由梨香院传来的《牡丹亭》唱段,唱道是“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林黛玉听了,……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樱花是美的寄托,日本人爱樱花,爱其绽放时轰轰烈烈、凋零时利落决断、宁静时素洁不染1972年,终其一生追求美的川端康成,也将自己活得如樱花般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四年,便随着花季的结束而(A),将他的美学贯彻到了生命的终点一般人看来,川端康成是亚洲第二位获得诺奖的作家,是从高中时期就热爱旅行,又毕业于东京大学这样的名门,有美满的家庭,又有崇高的名誉可以说他是极其成功的,再无不满了但其实,
①名作《古都》中的一句话,已经含蓄地流露了他的思想,“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看完他的一生,或许便能明白,他是如何生长,
(2),如何凋落,如何成为将生命活成了樱花的名士川端康成早年的家境不好,这也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他的亲人寥寥无几出生的次年父亲便去世了,而这才只是个开始两岁那年,川端母亲因肺结核病逝,小学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