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文言文阅读
(2)文言翻译【必备知识】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新高考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1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三个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
(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方法指导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六字法”
2.即留、册h换、调、补、变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为理清句意,二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解析】
①由“帝悉以安车、玄穗备礼征之,皆不至”可知,桓帝对这五人都送给用一马牵拉的安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名利的淡泊
②由“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苦身修节,不应辟召”可知,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而袁闵刻苦修养自己的节操,不接受官府和朝廷的征召,由此可知他们安贫乐道
③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可知,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一定背着书箱前往吊丧,姜肱和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著称,经常同盖一条被子睡觉,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
④由“所居服其德”“肱托以他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叩头谢罪,还所略物”可知,他们以德服人参考译文尚书令陈蕃向桓帝上书,推荐五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豫章人徐稚、彭城人姜肱、汝南人袁闵、京兆人韦著、颍川人李昙桓帝对所有的人都送给用一马牵拉的安车以及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陈蕃担任豫章郡太守时,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但在拜见陈蕃后,即行告退,不肯就职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从不接见宾客,唯独徐稚来时,特地为他摆设一张坐榻,徐稚走后,他就把坐榻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又被推举为“有道”之士,在家中被任命为太原郡太守,他仍不肯就任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一定背着书箱前往吊丧他通常是先在家里烤好一只鸡,另外将一两绵絮浸泡在酒中,再晒干,然后用绵絮包裹烤鸡,一直来到死者的坟墓隧道之外,用水将绵絮泡湿,使酒味溢出,准备一斗米饭,以白茅草为垫,把鸡放在坟墓前面,将酒洒在地上进行祭吊后,留下自己的名帖,就离去,不去见主丧的人姜肱和两个弟弟姜仲海、姜季江,都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著称,经常同盖一条被子睡觉,他们不肯答应官府的征聘姜肱曾经和他的弟弟姜季江一道前往郡府,夜间在道路上遇到强盗抢劫,要杀他俩姜肱对强盗说“我的弟弟年龄还小,受到父母怜爱,又没有定亲娶妻,我希望你们把我杀死,保全我弟弟的性命”然而,姜季江却对强盗说“我的哥哥年龄比我大,品德比我高,是我家的珍宝,国家的英才,请来杀我,我愿代哥哥一死”强盗便将他俩都释放了,只将衣服和财物抢走而已兄弟二人到了郡府,人们看见姜肱没有穿衣服,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姜肱用其他原因进行推托,最终没有说出强盗强盗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惭愧和后悔,就到姜肱的学舍来拜见他,叩头请罪,归还所抢走的衣物姜肱不肯接受,用酒饭招待强盗,然后送走他们桓帝既然不孔画工终究未能见到他的面目袁阂,即袁安的玄孙,刻苦修养自己的节操,不接受官府和朝廷的征召韦著隐居在家,讲授经书,不肯过问世事李昙的继母非常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物,从来没有不先行礼,而后送上给继母的,乡里都将他作为榜样桓帝又征召安阳人魏桓,魏桓家乡的人都劝他前往应聘,魏桓对他们说“接受朝廷的俸禄,追求升迁高级官职,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今后宫美女数以千计、能缩小数目吗?御厩骏马一万匹,能减少吗?皇帝左右的权贵豪门,能除去吗?”大家都回答说“不能”魏桓就感慨地长叹说“让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隐居不出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一留、册h换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
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3)“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现在已不用的古汉语词句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一一调、补、变
(1)“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句子语序表达出来
(2)“补”,就是增补
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
②补出被省略的语句,古汉语用语简约,前文的内容后文一般就不再重复,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3)“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为表意相同的语句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文意关注七个重点
3.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册k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
(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人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命题人一般十分看重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易造成失分
(3)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4)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直接将现代汉语词义套入古汉语中,否则很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译
(5)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套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的意义来解释古汉语的双音节词汇
(6)固定结构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固定结构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义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7)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常见误区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应以词的古义为依据,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看翻译是否符合语境,合情合理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误区六不辨感情色彩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考生应注意联系文言材料上下文语境,根据文中的情感进行判断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1.单句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被动句(以“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为主要标志)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2.复句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应注意检验译文是否强加了关联词,检查译文所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误区八不懂文言修辞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留心古文修辞现象如“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辞全句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二是结合语境,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误区九不懂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可以在教材复习和传记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古代官职(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官职)、地理(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朔漠,北方的沙漠)、习俗(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磕逝、老、故、逝、终等)有关的常识涉及文化常识的译文,可从两个方面检查一是看自己的翻译是否合乎古代社会的环境;二是看译文是否适合语境,是否合乎情理误区十误译原句语气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思想、情感)理解不透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等我们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如问号,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在人物对话中,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土,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闵、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帝悉以安车、玄戈重备礼征之,皆不至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酸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不应征聘肱尝与弟季江俱诣郡,夜于道为盗所劫,欲杀之,肱日“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季江日“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盗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他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叩头谢罪,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帝既征肱不至及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闲,安之玄孙也,苦身修节,不应辟召著隐居讲授,不修世务昙继母苦烈,昙奉之逾谨,得四时珍玩,未尝不先拜而后进,乡里以为法帝又征安阳魏桓,其乡人劝之行,桓日“夫干禄求进,••所以行其志也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左右权豪,其可去乎?“皆对日“不可”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蓝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B.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C.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D.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曹,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B.负笈,背着书箱,形容读书多,也指游学外地,如“负笈游学”C.精庐,精美的房屋,地方官府为体现对人才的重视而准备的房屋D.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官吏的俸给文中指追求高官厚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豫章郡太守陈蕃赏识徐稚,曾请徐稚出来担任功曹,被拒从不接见宾客的他,特地为徐稚摆设一张专用的坐榻B.姜肱和姜季江兄弟情深,夜间路遇强盗,强盗要杀他们,兄弟俩的言行感动了强盗,只被抢劫了衣服和财物C.李昙的继母性格凶暴,可是李昙对她的奉养却愈发恭谨,得到四季的珍贵玩物,总是先行礼,而后送上给继母D.桓帝又征召魏桓,家乡的人都劝他前往应聘魏桓因为不满皇帝的骄奢淫逸,权贵的贪污腐败,选择隐居不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2桓乃慨然叹曰“使桓生行死归,于诸子何有哉!”遂隐身不出
5.徐稚等五处士身上彰显了哪些品质?请从文中概括出三点答案与解析
1.B【解析】“图”是动词,宾语是“其形状”,“其”是“形状”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项“韬”是动词,宾语是“面”,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且“言”的宾语是“患眩疾”,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2.C【解析】C项,“精庐,精美的房屋……”错误,精庐指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3.D【解析】D项,“权贵的贪污腐败”是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由魏桓所言“今后宫千数,其可损乎?厩马万匹,其可减乎……”,这是说皇帝的骄奢淫逸
4.1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2魏桓就感慨地长叹说“让我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呢!”于是隐居不出【解析】关键点1耕稼,耕种;让,谦让,礼让;服,佩服;辟,征召;“不起”前省略主语“他”2乃,就;生行死归,活着前去就聘,死后再被送回;于,对;隐身,隐居
5.
①淡泊名利;
②安贫乐道;
③重情重义;
④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