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作文主题训练……名人篇(朱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中国古人教育孩童的三门基本功,叫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就是洒水扫地,指的是要做一些特别具体的事应对就是和人沟通的能力进退,就是指在不同场合下,自己进入和退出、参与和回避的分寸感这三种基本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这是古人的蒙童教育对照今天的成人世界来看,其实也有借鉴意义因为当今人于智能时代,具体的知识不仅随时可获得,并且随时在更新,你有多少存量知识都不够用所以,第一,做具体的事,心中才有真问题,求知得到的才是真知识第二,和人的沟通能力第三,选择的主动性和分寸感,是终身进步的能力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人生方面有诸多的启示,请全面理解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朱熹日“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意思是人性本善,但知觉有先后之分后知后觉者通过效仿先知先觉者可以明白事理,恢复人性最初的善良在生活中,先知先觉者往往能觉察事物的变化发展之道而成为开路先锋,后知后觉者因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慢人一步,这是否意味着后知后觉者就是被动可悲的呢?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在学习求知中,有许多心得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骂,则知之益明”李光地说“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3、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艾霍尔
4、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英]普德曼
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6、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陈鹤琴【点睛】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这类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上述材料能给学习求知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夫童蒙
①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
②,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朱熹)【注释】
①童蒙幼稚而蒙昧;即启蒙
②涓洁洁净,清洁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就上述材料进行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
1.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先介绍古人教育孩童的三门基本功,“洒扫、应对、进退六个字,“洒扫”对应做具体事情的能力,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强调要培养知行合一的能力,在点滴小事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好的习性与态度,在实践中求得、检验真知“应对”对应与人的沟通能力,包括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仪表修养等“进退”强调的是行为处事的分寸感,进退有别,进退合宜,是终生进步的能力这三门基本功是古人的教育智慧,包括生活的教育、人格的教育,是中国文化三千年来一贯的传统材料进一步指出,古人的教育智慧在智能时代有借鉴意义在获取知识如此容易得时代,如何获取知识、与人沟通的能力、终生进步的能力远比获得具体的知识重要的多写作时当结合时代背景,谈古人培养孩童的三种基本功对现代人的启发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洒扫、应对、进退不可丢首先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结合当下一些目无尊长、好高鹫远、举止失度等现象,从中大可见传统文化的某些缺失,由此提出“洒扫、应对、进退”不可丢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
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想成大事,先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应对知礼仪,培养待人接物,与人交际能力;
三、进退懂分寸,知可为不可为立意
2.进退有致,达以立世
3.洒扫求真知,应对明沟通、进退懂分寸3,“洒扫、应对、进退”不可丢
4.例文源泉,乃万物之始若是河流,想源远流长,滋润万芳,就必须具备一个活水滚滚而来的源泉;若是草木,要想葱茏高大,点缀春山,就必须具备一副庞大而遒劲的根系那若是人呢?也像那河流,也像那草木,人也同样需要源泉正如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有了“源头活水”,观念才不至于僵化,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人需要知识的源泉所谓“厚积方能薄发“,知识的厚积是你施展才华的资本知识的源泉影响着你人生的河流鲁迅说“无论哪种学问,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故而丰富的知识能让你人生的河流变得健壮雄美巴金正是有了知识的源泉,才让他的人生变得如此灿烂巴金
十二、三岁时就会背了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他谈到了自己的散文创作时曾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并未对其中每篇文章都细细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足以让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足以让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而不可思议”人需要道德的源泉一个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一种属于个人的气质,这气质是粗俗不堪还是温文尔雅,源泉就在于他的修养和道德荀子曾写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心已备之人具有让人难以抵挡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不因外表而转移,它很长久,很深远,很浓郁它也同样不因环境而转移,就如“幽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贫困而少节”道德和修养源泉动力巨大,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超然脱俗,怡然自得因此,人生需要道德的源泉人同样需要情感的源泉深夜的海棠花在川端康成眼中,竟然是“凌晨四点钟,海棠花未眠人有情,物也有情,有情感的生活总能营造出一些醉人的境界情感的源泉就在于我们对生活最原始的热情,时间在流逝,光阴在消磨,但如若我们保留着那份童心,保留着那种热情,我们也就保留了一种七彩的生活知识的源泉、道德的源泉、情感的源泉将构成一个属于我们的完美世界让人生的源泉丰富起来吧!唯有“积”之深厚,方得“发”之喷薄相信经过厚积的人生源泉喷薄而出的,将是一份炫目的灿烂【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朱熹的两句诗诗人朱熹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可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吸取他人意见,时时补充新知识写作时,可以根据诗的本意写人只有不断读书,汲取新的知识,人的心智才能更加开阔,观念才不至于僵化,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也可以写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还可以扩大延伸,写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企业进步等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立意L阅读,是人生的源头活水
2.实践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3.源远才能流长
4.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由朱熹关于人性善有先觉和后觉之分,后觉者在效仿先觉者之后也可以恢复人性最初的善良引出,然后论述,先知先觉者往往能成为开路先锋,而后知后觉者是否就被动可悲吗?从材料来看,重点在对于后知后觉的论述分析,后知后觉是否就是被动可悲?写作时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你可以认为可悲,因为他们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总是慢人一步,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成不了开路先锋而如果你认为不可悲,可以分析理由为,后知后觉者虽然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前面有先知先觉引路,有可效仿的对象,不需要自己再去开拓,失败的机率小,并同最终他们也能成功,因此说,他们虽为后知后觉,但并不是可悲认为可悲,就是因为后知后觉永远没有自己的方向,永远跟在人后,缺乏自我,比如在一些技术开发上,有些人是先知先觉,人家先开发出来自己占主动,而后知后觉跟随其后,要想用人家的技术,自然就要受制于人,从这个方面来看,后知后觉是可悲的认为不可悲,就是说,跟随别人,没有风险,省去很多走弯路的时间,这在现实当中也有很多例子虽然没能成为先锋,但并不妨碍其成功写作的时候,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比如认为可悲,可以在首段明确观点后知后觉是可悲的然后在主体分析,为什么是可悲的,可以列举相应的内容;接下来再分析,怎么才能使后知后觉成为先知先觉最后再表达即使是后知后觉也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气馁,通过自己努力也能成为先知先觉立意
1.后知后觉真可悲
2.后知后觉不可悲
3.让后知后觉变先知先觉
4.例文:知行合一静水流深朱熹经过无数的磨炼和痛苦的思考之后,在“晦庵”草堂喊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知行合一很久之后,李光地,以“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的论说,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知”置于心中,握在手中,知行合一方能写就生命的绚丽“非洲之子”史怀哲十八岁成为法国管风琴大师的得意门生,并被推为演奏巴赫的第一人,三十岁,他又获得了哲学与神学博士在大家都以为他将谱写华丽人生的时候,他却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荒芜的非洲,而起因竟然只是一个忧伤的非洲黑人的雕像和一篇新闻报道一般人或许只是鞠一把同情泪,献上一份深深的祝福史怀哲却以惊人的毅力弃文从医,偕同他的夫人海伦,带着70箱装着医疗用品的行李,来到非洲兰恩巴涅设立了医院,救死扶伤,这一“行就是50年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志愿者,没有震撼人心的言说,却以50年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宗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知行合一需要内心足够澄澈和强大当无数学者躲在象牙塔闭门造车时,当众多高官为弄一顶院士的桂冠而抄袭论文时,袁隆平即使已经名满天下,却仍旧埋头于田畴,将自己的才智倾洒于杂交水稻的培育上,为的是解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袁隆平没有沉迷于空洞的理论研究,更没有为了那顶院士帽而削尖了脑袋苦苦钻营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更是科学救国的践行者2006年4月袁隆平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是这个世界对这位知行合一的伟大耕耘者最好的褒奖,也是对那些空谈家绝妙的嘲讽还记得赵国那位“雄才大略”的赵括吗?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不但误了自己的性命,还将赵国40万精锐丧失殆尽悲痛之余,我们更需反思赵括虽熟读兵书,精通战法,却非从战场实践中而来,知行脱离,失败在所难免还记得那位隋炀帝杨广吗?为谋求帝位,“矫情饰行,以钓虚名“,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一旦登临帝位,立马原形毕露,骄奢淫逸,荼毒生灵历史是公正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炀帝为其“矫情饰行”付出的代价就是身死国灭,岂不悲哉?知行合一不仅是圣贤先达毕生的追求,更需芸芸众生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很宏伟,却也很细微,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与其争相背诵《三字经》,不如亲手为父母打上一盆洗脚水;与其埋怨漫天的阴霾,不如少开一次车;与其空喊悲天悯人,不如去救助一名失学儿童;与其怨天尤人,痛心疾首,不如点亮心灯照彻黑暗言为行之表,行为言之始经世致用,方能让知识永驻我们的心田;知行合一,方能让传统文化之花灿然绽放于华夏大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选择了朱熹的一句话“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李光地这几句的大意是学习得广博,不如掌握住要点;掌握住要点,不如付诸实际行动这几句讲的是“博”与“精”、“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学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都是半瓶子醋,不如学得少而精,能掌握住重点要旨,像“鼠五技而穷”不如“腾蛇无足而飞”一样;掌握了重点要旨,不如用于实践,将所学转化为社会效益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最后落脚到“行上,突出了“行的重要性总而言之,两句话讨论的都是“知”与“行”的关系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论证好“知”与“行”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能完全否定知而去提倡“行”,而是要充分思考“知”与“行”合一能给我们带来的认识上和能力上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我们自身学习者的身份,思考好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结合好“知”与“行”的关系立意
1.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2.知之愈明,行之愈笃3,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5.例文拥有良好习惯,走向成功人生“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每每读到奥格曼狄诺的这句名言,总觉得十分地有道理纵观古今中外,取得不朽成就的人,哪个又没有好习惯呢?好习惯,指导我们的言行1920年,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碰碎了邻居家玻璃邻居要他赔
12.5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向父亲求助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要还我从此,他开始了边上学边打工的艰苦生活没到一年,就挣足了这笔钱,还给父亲这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我们发现,是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成就了里根总统的人生好习惯是我们言行的导师,是描绘人生蓝图的五彩笔好习惯,助我们赢得机遇苏联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既细小又重要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原来得到赏识很简单,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好习惯,成就我们的人生鲁迅从少年时代就养成了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每次看书,他总是先洗手,一旦发现书脏了,就小心地把它擦干净;他还学会了订书、补书的本领,备有一套工具,如发现书有破损,便及时细心整理,修补,使之面貌一新因为“爱书”这个好习惯,帮助他在文学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好习惯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祝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审题】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从题干要求来看,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本题材料是朱熹《童蒙须知》的一段话,原文大意为儿童启蒙之学,从穿衣戴帽开始,然后是言行举止,然后是扫洒清洁,然后是读书写字,以及各种杂事,都是应当懂得的《童蒙须知》,又称《训学斋规》,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材料引用这段话意在告诉我们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做起考生可以据此进一步引申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好习惯是我们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考生据此立意即可参考立意好习惯成就非凡人生;养成良好习惯,走向成功人生;好习惯要从最基础做起;良好习惯少年始行文思路文章开篇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古今中外,取得不朽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好习惯;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好习惯对我们人生取得成功的意义;最后,引用名言,重申论点,照应开头,结合现实,发出号召,收束全文素材
1、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2、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