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的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和首尾呼应、逻辑严密的写作特色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的论证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观点教学重点正确分析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层次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和认识、存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自读讨论、自主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写作的针对性
1.引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要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那么,《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针对一种什么样的现实而写的?
2.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关键词:写作时间1963年文章出处为《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写的前言,后来独立成篇写作目的给农村工作干部看,旨在提高认识论文性质哲学论文
二、结构的严谨性
1.教师范读(或播放多媒体朗读),要求学生画出重要字词,并清理文章的主要思路
2.积累词语辩证辨析考证滔滔不绝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精辟(见解、理论)深刻;透彻高屋建令瓦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3.文章是加在文件前面的一大段内容,没有具体分段,请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把文章分出具体段落,并说明这样划分的原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这样分段的理由
①提出问题,明确论点(开头三句,三问三答)
②存在和思想的关系(紧接二句,对应说明)
③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以下五句,第一个飞跃)
④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以下六句,第二个飞跃)
⑤正确认识的全过程(以下二句,两个飞跃多次反复)
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最后四句,为文缘由和目的)引论提出问题,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中心论点本论分析问题,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而论证中心论点结论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3.第二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议论文,试划分结构就结构类型而言,第二部分是“总一分一总”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引论(人们的社会存在……物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这是下文两个飞跃的纲本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飞跃过程的两个阶段又可分为两层第一次飞跃(……由存在到思想阶段);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实践)结论对上文的总结并深化,阐述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三、论证的严密性问题本文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探究
1.前后呼应
(1)开头和结尾是呼应的开头是提出问题,结尾是解决问题
(2)主体部分先后连接呼应
③和
④是连接的
③④讲的是两个飞跃,这两个飞跃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是对应的
②⑤是相呼应的
②是“物质一一精神一一物质”的总领,概括说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实际总括了下文两个飞跃的过程
⑤是“物质一一精神一一物质”的归结,表明两个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是两个飞跃的深化
2.准确严密文章概念明确,用词准确,判断正确,推理具有逻辑性第二部分第一层次两句话第一句话讲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强调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第二句话讲人们的正确思想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两句话承接开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是下文的总起中心语前的修饰词语“正确”,以区别于不正确,“先进阶级”,就现在来说,当然是无产阶级,这里也可以包括近代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别的先进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即阐明了由精神到物质(第二次飞跃)、思想变为物质力量的道理,又指明了这种物质力量即掌握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的群众的巨大作用语言极通俗、准确、严密分析第二次飞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达到预想的目的文章从一般情况与特殊情况两方面,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作了辩证分析“一般来说”、“特别是”讲的是一般规律,实践的成败与思想正确与否是一致的但在社会斗争中,有时出现特殊情况,用“并不是……而是……”句式指明先进势力暂时失败的原因;又用“有时候”、“暂时”、“总有一天”等词语,十分精确地论述了失败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第二次飞跃是对第一次飞跃的一个检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只是”、“再无别的目的”,强调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四、语言的通俗性
1.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用明白无误的词语表达深奥难懂的理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在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呢?
①从标题上看,用了一个设问句,从读者认识上的疑难的症结提出问题,引人深思难懂的哲学命题被通俗地揭示揭示出来了提问课文为什么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文章的标题既反映文章的内容,又受写作对象、时间、目的、要求等因素制约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讲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正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因此语言通俗易懂;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深思的作用
②从开头看三问三答,用的是群众最为熟悉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极其严密的哲学观点第一问是总领、应题,答案在最后,正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中间插进二问,正好是对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不搬用名词术语,深入浅出,就是表达的特点所在提问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怎样?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③从行文用语看文中使用了三组相应的概念存在一一思想实践一一认识物质一一精神这三组概念在表达哲学观点时,有时是相通的,有时在使用范围和特定内涵却又有一定的差别作者在文中为了通俗地说明问题,用“物质”和“精神”这一组概念贯串全文,能通用的都加以说明;不能通用的就使用特定概念这样,表达既通俗易懂,又准确清楚有一点需特别指出,本文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种通俗的表达方式来反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只能认为是特定语言环境的特定概括,在理解和使用时,必须用自己的认识去补充、丰富,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加上引号,不能生硬地不加分析地作简单理解
2.为什么作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呢?一方面,这是作者一贯的特有的语言风格作者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我们读过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动党八股》等,都具有这样的语言特点一方面,是由本文写作的对象和目的决定的本文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下农村的工作干部,其目的是武装他们的头脑,用正确的思想去指导工作,宣传群众故作者在行文时使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比起其它文章显得尤其突出,这是内容决定了语言形式
五、启示的深刻性
1.什么叫感性认识?什么叫理性认识?两者有什么区别?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了许多感觉,在头脑中生起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许多次,经过脑子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它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直觉、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表象)推理)
2.通过学习本文,我有什么样的收获?
(1)阅读和写作范例本文从结构形式上给我们提供了阅读和写作议论文的良好范例议论文一般的结构形式,在总体上是共同的、不可逾越的这就是引论一一开头一一提出问题,本论一一本体一一分析问题,结论一一结尾一一解决问题文章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改变这种基本模式,而在于如何创造地运用这种模式尽管文章大体结构相同,但具体的文章却一篇一个样,这就是古人说的“大体须有,定体则无”的道理这一道理告诉我们,阅读议论文就要善于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及层次出发,去追溯文章中的那个“大体”;写作议论文,就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考虑如何按照“大体”的构架去安排文章的内容因此,认识和掌握“大体”,在阅读和写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2)语言表达的通俗性写文章使用语言,怎样才是高明的?本文生动地告诉我们,朴素、平实,采用群众的活泼新鲜的语言,照样可以阐明道理
(3)提高对实践的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上弄清楚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实践的总结,而要真正掌握这些知识还必须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这对我们学生来说,就是“练习”、“运用”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同样需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3.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本文学习,谈谈你的认识疫情面前,别误入“谣言陷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真假混杂,令人难辨,这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疫情面前,对疫情信息的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有基本的科学常识,要能准确判断这些所谓的“信息”“知识”是否符合科学常识,是否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多一分理智,多一点责任,多一点思考,头脑清晰,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