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嫁妻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解析】选C“秦始皇……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反映出分封制造成地方分裂势力危害国家,成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故C正确
2.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选A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的含义及形成原因(13分)⑶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第
(1)题从地域范围等角度分析第⑵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第⑶题从制度的发展特点角度分析答案
(1)原因地域辽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削弱(6分,任答2点即可)⑵含义打破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选官于民间(公众);文人成为官僚主体(非武人);具有典章知识、治国才能、担当精神(7分,任答2点即可)原因世卿世禄和武人政治的弊端;察举制、科举制的实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6分,任答2点即可)
(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皇帝制度、三公秦朝郡县制军功授爵制九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汉朝中外朝制度察举制令唐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集中军、政、财,宋朝二府三司制科举制设通判、转运使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土清朝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土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内容可知,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重点阐述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2分)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0分)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正确;材料规定针对民众,而非职业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制,故C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错误
3.观点作者、出处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唐]房玄龄等《晋郡)书・地理志》[清]钱大昕《秦三十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六郡考》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谭其骥《秦郡新考》郡)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2002年出土的湘西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里耶秦简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解析】选D由材料中“湘西里耶秦简”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时已经对湘西进行设郡管理,故选Do
4.(2019•哈尔滨模拟)秦律规定“偷盗者少于五人,赃款在1200钱之间的只给予流放处罚;但如五人盗,赃款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且繇面并服四年筑城的劳役”这一规定表明()A.秦律注重犯罪情节和司法程序B.秦朝税收赋役繁重C.秦律重治“群盗”以维护治安D.秦朝地方割据严重【解析】选Co材料反映了秦律对“五人盗”给予了较严重的处罚,故C表述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司法程序,故A错误;材料说的是偷盗而不是税收赋役,故B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割据问题,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错误【加固训练】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是指()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解析】选C据材料秦政府“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但最后集权于皇帝,本质上是皇帝的专制独裁,故C正确
5.(2019•郴州模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西汉前期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体制,皇帝任命官员管理与委托刘姓子弟统治一方并举;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通过授权品级较低的刺史代表皇帝巡查监督各地郡县官员和王侯;东汉后期刺史所辖州成为郡县之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取代郡县二级制这些举措的变化主要表明汉代A.地方行政机构并非一成不变B.统治者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C.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D.都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效果【解析】选B材料中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B;材料反映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而非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的客观效果,因此不能体现出与主观愿望相背离,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对地方控制的客观效果,排除Do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西汉初年信、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刘邦晚年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潺、长沙王吴芮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6.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汉高祖晚期诸侯王相比初期数量增加,容易导致地方割据,故A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错误;C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中同姓诸侯王势力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故D正确
7.(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下表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汉高祖(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晋书》227120《北史》763《隋书》2119317《宋史》16141《金史》751《明史》11618合计8444563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解析】选C“历史贡献最大”“影响力最小”表述过于绝对,故A、B错误;根据材料“汉武帝”“63”,在汉代四个皇帝出现频率统计中,出现次数较高,影响较大,故C正确;《晋书》由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故D错误【加固训练】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督察豪富家族和郡国守相,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刺史监察促使郡国的力量逐步削弱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中可知刺史监察的对象是郡国守相及其子弟部属、强宗豪右、诸侯王等,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打击了地方的豪强实力,加强了对豪强的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符合题意,故D正确
8.(2019•邯郸模拟)“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
8.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是儒家重亲情人伦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的结果,故A正确;材料反映出古代社会对血缘亲情的重视,故B错误;C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是儒家伦理与法律融合的表现,而不是冲突的反映,故D错误
9.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正确
10.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解析】选A由材料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官员职务成为定制,职业性较强,故选A
11.历史时期州数郡数县/侯国数西汉末131031585东汉中叶131051150西晋19173南北朝初期38313南北朝末期2756631500上下上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解析】选Ao战乱的西晋等时期,地方机构数量无从统计,说明地方机构深受政治局势的影响,故选Ao
12.(2019•乐山模拟)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由此可见A.东汉中央集权败坏B.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C.太学教育宗旨巨变D.东汉监察制度的缺失【解析】选B材料体现东汉时期群聚京师的太学生议论朝政、品评人物的清议现象,反映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太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故选B;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儒家思想是太学的教育宗旨并未改变,排除C;监察制度的对象为官员不是太学生,排除Do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隶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渐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弊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钱宾四先生全集》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6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