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音韵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相关善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积累优美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教学目标】
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
2.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3.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4.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5.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2.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亦心、O【教学难点】
1.理解晏殊的思想感情,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流程】《一》《浣溪沙》晏殊
一、创设情景,释题导入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殊的《浣溪沙》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及作品L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人北宋大臣,词人十四岁中进士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谥元献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3.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4.背景资料《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任务二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3.齐读并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结合注释和课下赏析疏通词意)明词的上片写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词的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4.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5.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明“去年天气”,“旧亭台”一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夕阳”一时光的一去不回“落花”一生活中消逝的美好“归燕”-T以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6.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明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7.小结《浣溪沙》首句歌唱自己荣华安逸的生活情味二句引起出往日之感三句,就眼远景抒情,有夕阳余晖之迟暮感情下片融情入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这首小令,经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慨年光飞逝,好景不长的难过思路《二》《采桑子》欧阳修
一、创设情景,直接导入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欧阳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
2.《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又称《丑奴儿》《伴登临》《罗敷媚》《忍泪吟》《罗敷艳歌》等
二、任务导读,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诗词,整体感悟
1.听录音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小组竞读
4.再读文本,结合注释,疏通词意,并思考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
5.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明春季任务二结合语境,重点赏析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明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3.探究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教学流程】《一》《相见欢》朱敦儒
一、创设情景,直接导入
1.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2.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寇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任务导读,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将自己不认识的字句圈画出来
2.小组竞读
3.齐读任务二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明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明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明“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沧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任务三合作探究,分析手法与主旨小组合作思考L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4.词的最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明
1.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恢恢的夕阳中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主旨探究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二》《如梦令》李清照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L李清照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
4.这首词没有题目,“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示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任务导读,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1.一读,读通读顺要求读四遍,前两遍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注“兴”读第四声,表兴致,兴趣
2.再读,读懂词意学生自读自悟,结合注释和课下赏析重点理解“兴尽”任务二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3.再读,抢答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
(5)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6)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7)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8)指名学生说说词的大意
4.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并作简要分析明醉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3,是什么让他深深地陶醉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明陶醉于美酒、美景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听觉上,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明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6.根据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理解,试着把这首词拓展成一个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7.当堂试背
三、布置作业,强化巩固如果能穿越时空与古人相见,请回顾南宋爱国词人及作品,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你最想对他们任意一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