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技巧【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唐诗流派众多,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中有一种类型的诗歌,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这类诗歌我们一般称为一一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更是蔚然成风咏史诗有三种类型,或咏古迹,或怀古人,或忆古事前两种类型的咏史诗我们都曾经学过,请大家回忆一下咏古迹之作有刘禹锡的《石头城》(学生齐背),这首诗借咏空城〃(南京城)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怀古人之作有刚刚才学完的杜甫的《蜀相》(学生齐背),借怀古人(诸葛亮)来抒发对这个三国贤臣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那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忆古事的咏史之作、借回忆历史事件来抒发感情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二、诗歌背景
1.国运衰微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强藩四起,兵祸连年,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加上德宗、宪宗都宠信宦官,猜忌在朝官僚,致使宦官掌权,国运衰微
2.身世飘零诗人本是李氏宗亲,但家道没落面对国家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元和八年
(813),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赴洛,在国运衰微和个人身世飘零的情景下,途中作了这部作品
三、听录音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四、诗歌讲解
1.诗前小序学生自读,思考小序有何作用?一一交代诗歌的写作缘起
2.诗歌逐层分析第一层
①刘郎是谁?有没有得以长生?一一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仍是一名过客
②夜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夸张
③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一图景画面雕刻精美的栏杆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就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葬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氛围特点悲凉幽冷的秋景思想感情因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引发的感伤【前四句慨叹物是人非,交代背景】第二层
①此四句的描写对象是什么?------金铜仙人
②根据注解的提示,金铜仙人要被从哪里迁往哪里呢?一一长安至洛阳课本上用了千里〃两个字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千里迢迢,远离之悲加上远行之苦,叫人不堪忍受
③东〃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一一酸风是怎样的风?酸字妙在何处?(刺骨的寒风风刺骨,眼酸;别离伤,心酸)射〃出其不意,有何效果?(射〃有速度,有力道极言秋风的凛冽、惨烈、尖利)
④空〃句写景为什么不按常理用魏月〃而用汉月〃?一一相思怀旧是经典的诗歌主题,而月亮这一意象就常常被诗人拿来表达这一主题这一轮汉月〃,更加突显了铜人对旧朝的依恋和不舍,传递了一种怀旧的悲怆
⑤忆〃句的比喻妙在哪里一一铜人具有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沉重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铅水〃又与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想新奇独特【次四句叙写初离汉宫,凄婉难抑】第三层
①送客时用衰兰’包含了什么感情?一一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的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诗人的愁
②天〃句司马光称奇绝无对〃,它妙在何处?一一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此句设想奇伟,感情炽热执著,意境深沉博大
③尾句是如何抒写铜人的离情别绪的?一一从听觉落笔,波声邈远,情思绵绵,前路茫茫【末四句描绘出城后途中,景哀情哀】
3.诗歌写作目的诗人李贺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金铜仙人被魏主迁离汉宫这件历史事实的?写作目的何在?一一拟人手法在国运衰微、身世飘零的背景之下,《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五、咏史诗归纳咏史诗,是历史题材的议论抒情诗,它或咏古迹,或怀古人,或忆古事,从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喟叹朝代的兴衰更替,或感慨岁月的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六、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思路
1.对主旨的理解
①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做到知人论世
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一一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一一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李贺因为感叹国运衰微和个人际遇的不幸,因而回想前朝历史,借以抒发感慨这些诗人写历史或古人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
③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们由于不同的艺术技巧,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于同一历史题材,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仔细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感于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事件的三首诗歌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本课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2.对手法的掌握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有议论为主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七、堂上拓展阅读李商隐的诗《贾生》,回答下面问题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贾生〃,就是贾谊前席J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思考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本是幸事,作者为什么要用可怜〃一词来形容?作者通过咏史,对现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一一‘求贤‘八前席〃原来不是为了询问济世安民的良策,而是为了询问鬼神之事,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自然是可惜可叹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胸怀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