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第课1[练案]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020.临沂高二期末)有学者指出“(战国)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收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自由”材料认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C)A.诸侯以土人论道来掩饰争霸野心B.诸侯国君选择了不同的称霸方式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D.天下之土都向往拥有思想的自由[解析]诸侯并没有掩饰其称霸的野心,他们以土人论道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富国强兵之策,A项错误;B项与“诸侯莫不好霸道”不符,排除;材料反映出“诸侯为了寻找富国强兵之策而以土人论道”,“择善而从”客观上为思想的“百家争鸣”创造了空间,C项正确;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2.战国时期重土之风兴起,土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土”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土和用土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D)A.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8.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开始打破“学在官府”D.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结合所学可知,土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故D项正确;土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故A项错误;土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B项错误;土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学在官府”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3(.2019•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儒家主张(D)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克己复礼[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儒家思想,A项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故选D项
4.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C)A.“以法治国”B.“君舟民水”C.“仁政”D.“无为而治”[解析]C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法家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民本思想,D项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B、D三项
5.(
2020.合肥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入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A.荀子B.墨子C.孟子D.韩非[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中的理论是荀子的“性恶论”,故A项正确;墨子的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故B项错误;孟子主张“性善论”,故C项错误;韩非的主要主张是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故D项错误
6.(
2020.安阳高二期末)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却四处碰壁;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这反映了(D)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
8.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解析]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虽然未受到太多重视但并没有衰败,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儒学因不适应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的要求而未受到太多重视,但并不能说明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C项错误,D项正确
7.《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D)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而不依据等级身份,体现了公正至上,故D项正确
8.(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学术流派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国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一学术流派是(B)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解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得到嬴政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故选B项
9.(2019•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B)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解析]A项是儒家的思想,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D项是法家的思想,故选B项
10.(
2020.洛阳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D)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D.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法家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儒家强调尊卑等级,主张建立有序的社会,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这些学派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
2020.常州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代的礼乐主要流行于土及土以上的贵族阶层中,“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其主要功能是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对于下层人民来说,礼乐是不适用的……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已丧失殆尽经过变法运动,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单有礼乐,没有道德作根本,还不够适合政治上的需要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说,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墨子确实对当时统治阶层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大加抨击……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而舍其后来之繁缗的……(早期道家)相信文明制度(指礼乐制度)不但不是自然状态的改进,而是对自然状态的污染和毁灭,而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O——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1)据材料一,概括周代传统礼乐的主要作用,并指出法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12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明确贵族间的尊卑关系,规范贵族的行为”得出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根据材料一“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法律取代了礼乐”得出用法律取代礼乐[答案]作用明确贵族尊卑,规范贵族行为;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维系宗族政治秩序态度用法律取代礼乐
(2)据材料二,指出孔子更新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2分)[解析]据材料二“没有仁作为思想基础,礼乐是空虚的”结合所学得出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答案]主张把“仁”作为礼乐的道德根本(思想基础)
(3)据材料三,指出墨家认为传统礼乐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造主张,并概括早期道家突破传统礼乐的核心主张(12分)[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三“礼乐实践中所表现的过度奢侈的生活风格”得出过度奢侈、繁褥;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就礼乐传统而言,墨子大致是宁取早先之简朴”得出回归简朴;第三小问,据材料三“人类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找到完全彻底的幸福与自由”得出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答案]弊端过度奢侈、繁缗改造主张回归简朴(化繁缗为简朴)核心主张回归自然,追寻幸福与自由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儒、墨、道、法各家与传统礼乐之间的关系(4分)[解析]据材料导语中“诸子百家是在传统礼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各家对待传统礼乐的态度和改造主张也不尽相同”得出各家在传统礼乐的环境中成长,又从各家立场出发改造传统礼乐[答案]关系各家在传统礼乐的环境中成长,又从各家立场出发改造传统礼乐
12.(2020・长沙高二检测计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解读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析]按照题干“充分、准确、完整”的要求,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时间上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末年,涉及的思想派别有墨家、儒家、法家、道家,相互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表明既有传承,也有彼此间的学习与交流;按照“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的要求,原因上,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影响上,从当时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答案]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多,派别多;各派思想争鸣;继承、发展、融合(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解读原因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文化下移,私学发展影响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相比它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