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知能强化练
(三十三)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诸侯为了争霸而招揽人才推动人才流动,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故项错误;促D A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的是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影响的结果,故项错误;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B时期,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故项错误;材料“人才流动十分频繁”且材料表C明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项正确]D
2.(2019•河南商丘模拟)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题目中并未出现法制,故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对自身修养的高低要求,与题目C A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不相符,故项错误;项表述与“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B C徒与而谁与相符,故项正确;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属于比喻,故项错误]C D
3.(2019•福建厦门质检)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A.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材料反映了孔子对管仲的两种评价,孔子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是从性格A气度、勤俭节约方面来讲的,而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对管仲大加赞扬是从儒家的“仁”一一教化角度上来评判的,故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子贡向孔子求教,儒家学A派出现分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时期,故项错误;孔子和子贡同为儒家学派人物,故B项错误;“管仲所为”包含很广,既可以是人格魅力,也可以是行为材料既反映了管仲的C功绩,也反映了管仲的不足,故项错误]D
4.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8.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仁政”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贵君轻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材D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指导思想,其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并结合儒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5.《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根据材料“《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夫登庸的道路……即曰其唯学乎”得出A该思想属于墨家尚贤的主张,即小生产者凭借才华跻身统治阶层,尚贤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是墨家尚贤的思想主张,没有涉及礼法并用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和材料,墨家思想并未继承孔子的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6.(2019•山东威海模拟)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题干中的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都没有提及唯物主义,相反孟子、荀子、C墨子还提到了“天命”,故A项错误;百家家鸣的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孔子主要生活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通过题干中孔子的“重人事”孟子、荀子的“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墨子的“人定胜天”可以看出他们都重视人的作用,即人的主体作用被重视,故C项正确;儒家、法家、墨家在“人的主体作用”方面有相似的观点,但这不等于其思想逐渐合流,故D项错误]
7.(2019•四川资阳模拟)《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材料表达的思想()A.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
8.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孔子“仁”突出“爱人”、“克己复礼”,“礼”强调恢复“周礼”等级秩序,材料B无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故C项错误;材料是作者的观点,无法体现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故D项错误]
8.《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A项与材料中“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A相符,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材料中《荀子•天论》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道家观点,与材料中《荀子•天论》不符,错误;D项是西汉董仲舒的学说,与材料中战国时期的“《庄子•天道篇》《荀子•天论》不符,错误]
9.某学派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自然是人生的根本,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该思想()A.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10对于中国哲学和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C.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D.把超自然的信仰置于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从材料“主张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等关键信息推断,该思想属于道家思想A项主B张仁爱,属于儒家思想,错误;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同时“无为”思想也对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C项属于儒家积极有为思想的影响,错误;D项属于儒家“敬鬼神而远之”思想的影响,错误]
10.(2019•北京东城区检测)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B.“行仁政,民之悦之”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燔诗书,贱游学之人”[A项是当时的秦国,奉行法家思想,正确;B项是南方地区,这一时期并未实行儒家A思想,错误;C项是鲁国,应为儒家思想,不是道家,错误;D项是齐国,不是法家思想,错误]
11.(2019•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毁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郑子产()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重视民意和舆论C.有意加强中央集权D.具有早期民权观念[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郑子产重视民意和舆论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郑子产受到了哪个B学派的影响,故A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郑子产重视民意和舆论,而不是有意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郑子产重视民意和舆论,并没有说他重视民众的其他权利,故D项错误]
12.(2019•广东肇庆模拟)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表明编者()A.注重史书编写体例的创新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C.对社会形势变动有所意识D.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语》和《战国策》内容上的不同,不能体现出史书编写体例上的C创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语》和《战国策》的内容都体现不出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反映出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士阶层的兴起,故C项正确;《国语》主要记载公卿之“语”,《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不能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故I)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材料二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材料三大众网报道,2018年是孔子诞辰2569年,备受关注的35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即将举行其中,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月27日晚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办,此外戊戌年祭孔大典将于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9月26日至28日,“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会议暨中秋儒学会讲将在孔子研究院举办,届时CCTV将进行现场直播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领域信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解析第⑴问政治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鲁哀公下令”说明诸侯强大,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兴起;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保存起来”回答;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中的“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四次祭孔可以得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秦汉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的举措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创新结合材料三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会议”等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益处,可从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对世界的影响分析答案⑴领域信息政治现象诸侯强大祭孔或孔子代表的土阶层崛起经济现象衣、冠、车、琴的生产或建造房屋文化现象儒学产生或祭祀文化流行或制作使用书册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耍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3创新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举办国际学术会议;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益处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开展全球性研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如根据材料“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百家争鸣’……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等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论述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土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辩争,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论述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