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新高中创新联盟二十名校高二年级月调研考试TOP9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存在于气聚“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指神,后者指形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荀子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如果能够治气便可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生命在于气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体气质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金木水火土等属于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万物生生不息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木皮即材质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禀赋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人性即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是靠山”(或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源)这一道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新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材料二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日“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以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菜,不能自任;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士苟欲深明A博察B以垂荣C名D而不好问讯之E道F则是G伐智本H而塞智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文中指职责,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任”含义不同B.“匠人断而小之”与“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两句中“小”的用法相同C.女,文中通“汝”,指你,与“唯闻女叹息”(《木兰诗》)中的“女”含义不同D.干将,古代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造,其妻莫邪造的剑称为“莫邪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向认为人在幼小的时候很愚昧,会有荒诞的行为,所以要拜师学习以正根本B.孟子用“人皆知以食愈饥”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论证生动形象,易于理解C.刘向认为如果人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会使得他名声败坏、偷懒懈怠而又无所事事D.刘向认为虚心请教的读书人,每天磨砺精神,增长见识,能使得他立身处世安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2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
14.孟子是怎样阐述君主的治国之道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
10.BDF
11.B
12.C
13.1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询问,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心性2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容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
14.
①孟子例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来阐述君主治理国家时应当发挥贤人所学、尊重贤人所学
②建造大房子,工师找到了大的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
③充分发挥玉匠的琢玉本领,璞玉经过玉匠的雕琢加工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贤人充分发挥所学的治国之道,其理亦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读书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见得广,留下显荣的名声,却又不喜欢提问请教的方法,那么这就是毁坏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意的本源“土”作主语,“深明博察”作谓语,故应在B处停顿“垂”作谓语,“荣名”作“垂”宾语,故应在D处停顿“不好问”作谓语,“讯之道”作其宾语,故应在F处停顿【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任”,职责/任用句意认为工师能够胜任他的职责/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B.错误“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认为……小句意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众山就显得极为渺小C.正确“女”,第二人称代词,你/女儿句意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只听见女儿在叹气的声音D.正确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会使得他名声败坏偷懒懈怠而又无所事事”错,因果倒置根据原文“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可知,刘向认为如果人因为他自己偷懒懈怠,无所事事,会使得他丧失做人的根本和名声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善材”,优秀的人才;“学问”,学习和询问;“修”,培养
(2)“崇名”,提高名声;“夫学者,崇名立身之本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仪状”,仪容形状【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概括孟子采用例举法,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来阐述君主治理国家时应当发挥贤人所学、尊重贤人所学
(2)根据“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断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概括建造大房子,工师找到了大的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
(3)根据“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日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概括充分发挥玉匠的琢玉本领,璞玉经过玉匠的雕琢加工后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贤人充分发挥所学的治国之道,其理亦然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拜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找到了大的木料,大王就很高兴,认为工师能够胜任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如果现在有块未雕琢加工过的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匠来雕琢加工它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材料二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拜师学习以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性的幼小的人当然很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诞行事,就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来充饥,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询问,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心性现在人们如果真的能够磨炼自己的才能,使自己精神集中,细察事物的变化,通晓正道的要领,了解事物从始至终的究竟,游览广阔的境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逍遥自在,在尘世之外任意往来,高高地独自屹立,远远地超凡出世,这就是德才最高超的人心神得以自由驰骋的缘故但是后世的人做不到这一步,避人独居,安静地思索,弹琴读书,追溯远古,结交贤德的大夫,学习、请教、讲解、辩难,每天以此自得其乐,还探寻引证世事,分别辨明利害,谋划得失,观察祸福,设立法度,制定法则,追本穷源,研究事物的真相,死后有留传的事业,生前也有显荣的名声,这些都是人的才能所能达到的但是也有不能做到这些的,那是因为偷懒懈怠,空闲日子太多而又无所事事的缘故,因此会丢掉根本而丧失名声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容形状完全相同,但能修饰容貌的人会更加美好;天资禀性同属一个等级,但好学善问的人会更加聪明因此用作打磨的磨石、玉石并不是金属,却可以使金属锋利,《诗》《书》上众多的言语虽不是我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人,早起晚睡,磨砺精神,增长见识,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处世就安全而不危险读书人如果想要看得深见得广,留下显荣的名声,却又不喜欢提问请教的方法,那么这就是毁坏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意的本源,又凭什么来立身呢?骐骥虽然跑得很快,但遇不到伯乐是不能日行千里的;干将虽然锋利,但没有人的力量是不能自己折断东西的;乌号虽然是良弓,但没有排菜,是不能自行校正的;人的才华虽然很高,但不致力于学问,是不能成为圣人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泰山吟谢道楹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
①,寂寞幽以玄
②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③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④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⑤【注】
①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
②寂寞清静,无声玄奥妙,玄妙
③云构高山上的岩洞发出自
④器象物象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查《晋书》本传,道镉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思之手,此后失亲流离
⑤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字为宅,指隐居泰山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注重动词的使用,如诗歌第二句中的“冲”字就极富神韵,既传神又有动感B.诗人描写山中景观,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仰望高山之际也触发了身世之感C.诗歌二至四句描写泰山神秘岩洞,诗人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对其浮想联翩D.诗歌前六句描写了泰山的迷人之景,为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作了铺垫
16.有人说“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镉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15.D
16.
①前两句,诗人不写风花雪月,而是从大处着眼,吟咏泰山的巍峨高大,勾画泰山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
②三至六句,虽然着眼于泰山局部描写,但并不宛转细腻,诗人挥动大笔气度非凡地描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空静穆幽远、山石仪态万方
③后四句,诗人联想到个人身世,向造物者发出质问,但并没有悲痛哀婉的泣诉,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生命融入无限美景的胸怀,体现出诗人不屈的阳刚之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为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作了铺垫”错“器象”两句是对造物者的质问,“逝将•”两句表达了诗人想在泰山长久地生活,因此后四句没有抒写诗人的悲苦之情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前两句,写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
②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这四句描写泰山胜景,虽然着眼于泰山局部描写,但并不宛转细腻,表达了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最高赞美,包含着作者面对巍巍东岳的无比景仰之情
③后四句,“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因景动情,作者质问时运造化,何以使她屡遭迁谪流离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归结为自伤身世的哀叹“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o
(3)传统诗词中的“猿啼”经常用来烘托环境的清幽,或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如“,【答案】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风急天高猿啸哀
⑥.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拔、鉴、啸、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像固定电话,当年也是流行事物,很多人会为家里装上一部电话而自豪;到了“大哥大”时代,固话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再到现在,手机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商家无论发布何种新品,人们都不会再把它当作新奇的工具了技术在变,A,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技术,B o那么,回到电子书这个问题上,
①电子书、有声书、短视频、直播这些东西在广义上都是技术,
②而从狭义来说就是媒介,
③媒介其实也是技术的一种
④我们同样要以一种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书籍”这个媒介
⑤书籍是一种流行很久的媒介,
⑥我们对以往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的装帧等,
⑦而随着技术与渠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⑧现在我们对书的认知已不止于其形式上的变化,
⑨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赋予了新的特色⑩我们进入“读屏时代”,即便印刷书和电子书共享相同的内容,它们却会反映出截然相反的媒介格式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18.A时代的流行趋势也在变B而是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
19.
(1)语句
⑥,可修改为以往我们对书籍的认知包括印刷、墨香、翻页的沙沙声、固定的装帧等
(2)语句
⑨,可修改为从纸张到电子屏,时代给书籍增加了新的特色
(3)语句⑩,可修改为我们进入“读屏时代”,即便印刷书和电子书共享相同的内容,它们依然会反映出截然相反的媒介格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结合“当年”“到了‘大哥大时代”“再到现在”“技术在变”等信息,语境强调时代流行趋势的变化,应填时代的流行趋势也在变B处,结合“技术在变”“所以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化的眼光看待技术”等信息,语境强调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应填而是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
⑥语序不当,可将“以往”移至IJ“我们”之前注意“以往”与“现在”之间语境逻辑语句
⑨“赋予……特色”搭配不当,“赋予”指交给重任使命等,使对方有所得,可将“赋予”改为“增加”“增加”指在原来基础上添加语句⑩不合逻辑,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将“却”改为“依然”,构成“即便……依然会”这种表假设的复句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是最能让我内心平静的诗人读他的诗,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心,像泉喔置出泉水二<」生出平静“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其实我也不需要那么多,“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陶渊明《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1)有一间能读书的小屋子,夏天绿树荫浓,每天与小鸟为伴就好了姜夔写梅“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曾经多少次啊,月华轻抚梅树,也轻抚我夜色温柔,笛声如水她在清寒中被笛声唤醒,欣然起来陪伴我,为我折梅枝年华流过去了,往昔恍如隔世我老了,都忘了写词,也忘了梅花只是突然奇怪,席上如何忽来一阵冷香?姜夔不愧是“词中老杜”,有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谦和他说,
(2)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
(3)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杳传到他的席上,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写植物之性情,栩栩如生,又毫不费力,只一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二亲切有味,缱绻有情……
20.将文中第3处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让他起了诗兴,让他写词”,句意不变,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前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n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像固定电话2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答案】
20.
①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与上文词句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的前半部分是长单句,显得头重脚轻
②原句用“殷殷地”形容梅花,突显了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
③原句用“非……不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了肯定效果,突显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
21.示例一第1处,
①两个逗号从书房、绿荫、鸟伴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向往的陶渊明式的恬淡生活,
②很自然地表达出作者淡泊的心态示例二第2处,
①两个逗号构成了一种因果关系,表现出逻辑严密性,因为“自己老了”“江郎才尽”,故“再写不出词”
②两个逗号表达的是姜夔的谦虚之言,突显了姜夔“谦和”的品格
22.1
①“像固定电话”中的“像”表列举
②通过举例,说明了“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这一观点2
①“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中的“像”是比喻词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心”比喻成“泉眼冒出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的心之平静,强调了读陶渊明的诗能让“我”内心平静这一观点【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由一系列的短句构成,句式简明活泼灵动,音韵和谐;而改句“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使用长句,句子冗长笨重原句“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使用“殷殷”这种叠音词,表达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赋予梅花人的感情;而改句则没有这种描写,语言直白原句“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使用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语气,突出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1“有一间能读书的小屋子,夏天绿树荫浓,每天与小鸟为伴就好了”三个并列分句之间用逗号停顿,从书房、绿荫、鸟伴三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对陶渊明式的恬淡生活的向往,停顿自然,语言流畅2“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三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中间用逗号停顿,增强了句子之间的逻辑性;内容上,“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只是姜夔的谦虚之语,中间自然停顿,突显其“谦和”的品格【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1“像固定电话”中的“像”表列举,说明了“很多事物都有它的流行周期”这一观点2“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中的“像”是比喻词,本体是“我的心”,喻体是“泉眼冒出泉水”,表现“我”的心的平静,凸显出读陶渊明的诗能够让“我”内心平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在个人微博上讲述了自己最近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的经历,引发了关注她说,能进入博士生推免面试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常规问答之外,她问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即假设十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独立带领实验室的博导,拥有了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那么你最想探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就是,你觉得你这辈子解答或突破了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就觉得今生无憾了?最终,她遗憾地表示,二十多位同学的回答中没有一个能让她眼前一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好奇心驱动科学梦想“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成为一名独立带领一个实验室的博导,你拥有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近日,颜宁分享了在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试中提出的问题,不无遗憾地表示20多位同学中并没有让她眼前一亮的回答不亮眼不意味着不优秀她自己也说,“也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非典型、面试太紧张”,反思“是不是针对本科生问这个问题太早了实际上,能够获得博士生推免面试资格,已经证明这些学生在科研上的能力和潜力,但为什么回答还是“不够亮眼”?这样的“冲突”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如何培养具有好奇心和远大目标的学子?如何培养出能够跳出边边框框、拥有原创思维、敢闯敢干的年轻科学家?科学研究,是一场艰难的攀爬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要领略最壮丽的风景,除了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更需要有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高峰的精神而这正需要梦想的引领、目标的导航,正需要一直保持一种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给孩子足够的“造梦空间”?实际上,梦想并非毫无来由的灵光乍现,往往来自实践、问题和兴趣青年学子走出文献、跳出套路,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为驱动,不设限地到现实世界中观察思考,才能获得那把点亮梦想的金钥匙学透书本又扎根现实,乐于发问又善于解题,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广大青年科研人才定能奉献更多聪明才智,实现一个又一个超越留住年轻科研人员的好奇心,良好的科研环境必不可少现实中,越是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往往越高营造包容的科研环境也就十分重要把不必要的限制和框框“减”下去,把有利于激发创造力的条件“加上来,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才能畅通科研与梦想间的桥梁,让年轻创造力充分涌流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心怀梦想、敢于发问、大胆探索,相信广大青年一定能啃下更多科研“硬骨头”,攀上更多新高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颜宁在个人微博上讲述了自己最近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的经历,引发了关注;二是颜宁在博士生推免面试中提出的问题;三是二十多位同学的回答不能让颜宁眼前一亮,这使得颜宁很遗憾关于“颜宁之问”,非常开放,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并没有固定的统一的答案,可以鼓励学生脑洞大开、自由畅想;引导求学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是结果很“尬”乃至无语,竟然“并没有让她眼前一亮的回答”,要知道“20多位基本是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所能招到的资质最好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啊!这也戳中了当下科研发展的痛处据此,从颜宁、面试学生等角度,我们若能抓住“引发了关注”“你最想探究的科学问题”“没有一个能让她眼前一亮”等关键信息,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立意角度写作时,若从颜宁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入手展开,可围绕青少年学生要有梦想这一话题进行写作在这其中,要注意到,这个“梦”不是成富豪、当明星,而是结合你的志向和专业,期望做出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这个“梦”对学生的成长颇具现实意义若是从“解答或突破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这一角度出发,可由此指出科学研究需要梦想引领,还耍有精神支撑科学研究是一场艰难的攀爬在科学上互相扶持,双双增长”其实不然,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物之欲,而非欲之物“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物欲或人欲要适可而止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用现代人的话说,人要做自己的欲求的主宰,而不能颠倒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不仅荀子以物性解释人性,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篥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作为自然物,属于一种“生物”这种“生物”的最初形态便是性牛山之性,在孟子看来,未尝不美它之所以变成荒芜的样子,原因在于后天的砍伐生物有自己的本性这些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庄子》也有曰“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语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席正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数人将此文本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属于行为主体,而非行为对象荀子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性能知这种知的能力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荀子曰“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血气之类的生物都有知的能力,这是其自然禀赋,是性当荀子从性的角度来思考人时,他仅仅将人视为一种生物荀子曰“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也“从性知能力来看,荀子对人与禽兽不加区别,认为人和禽兽天生具备一样禀赋或能力,这种禀赋便是性因此,从初生之性的角度来看,人与禽兽等物没有本质区别,人之性即物之性这便是荀子性概念的核心内涵性仅仅指称物性,即生物的自然禀赋,它不分人禽这种物性,既可以称之为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也可以视为物的规定性,但绝不是人的规定性因此,对于人来说,此性是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是生物的初生形态(摘编自沈顺福乔建宇《人性即物性荀子性论新说》,《中国哲学》2023年第3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这可谓是对荀子“自然的禀赋”的形象化解说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目的是调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要求C.孟子认为牛山有自己的本性,这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此观点与荀子相同D.有血气的生物都有“知”的自然禀赋,荀子认为生物的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不分人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命在于气,调理血气可达到养生的目的;要想名声与古圣贤齐名,还得修养品性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要领略最壮丽的风景,除了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更需要有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高峰的精神当然,也可以围绕颜宁的问题本身展开思考一个面试问题却成了一个公共话题,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其实,颜宁的问题不仅是她个人的期待,也是全社会的期待,她希望科学研究者要去“做梦”,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心中要有“梦”,要会“做梦”这与当今教育关系甚是密切,值得关注和探讨此外,从颜宁对学生问题的评价,可由此论述说明我们要努力做到要优秀也要亮眼能获得博士生推免面试资格,已证明这些学生很优秀了,为何还“不够亮眼”呢?从而说明我们的教育应走出文献、跳出套路,培养既优秀又“亮眼”的青年学子,让学生获得一把点亮梦想的金钥匙,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立意L好奇与想象,科研翼双飞
2.敢想敢干,善为善成
3.想象力和好奇心,从来不会“无意义”
4.跳出边边框框,多些探索创新B.世间万物因天地之和而生,顺乎自然而长,其生生不息的本原是性,性是生之初C.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有共同的标准吗”,这里的“万物”并非生命之物D.荀子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知,动物有知无义,而人兼有气形知义,世上最可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玉篇》曰“凡生天地之间皆谓物也”B.《性恶》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C.荀子曰“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D.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4.结合文本,试以庄子的“气聚说”来简析涓蜀梁身亡的原因
5.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荀子“物与欲”的关系【答案】
1.B
2.C
3.B
4.
①“生物”的生命力主要指气,气之聚则生,散则亡;“气聚”包括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神)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形)
②涓蜀梁行走于明月之夜,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鬼,仰望头发以为是立魅,吓得转身逃跑到家他因失气(断气、气散)而失去了生命力以致身亡,即亡于气散
5.
①在“物”与“欲”的关系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
②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而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
③人欲即是物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
④物天生有欲,但物欲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满足人的要求”错,张冠李戴这是荀子的看法,不是李晨阳的看法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这里的‘万物并非生命之物”错,曲解文意原文说“多数人将此文本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故选C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是“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A.是对“物”的解释B.大意是,性是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这与第二段的观点一致C大意是,人之性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是邪恶的,这是荀子“性本恶”的观点D.孟子这里的“性”已经不是荀子的“自然禀赋”了,孟子认为“性”有规定性,不同的生物各有自己的种类属性(多元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恻隐”“羞恶”等属性故选B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区域在第一段
①结合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指神,后者指形”“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可知,“生物”的生命力主要指气,气之聚则生,散则亡;“气聚”包括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神)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形)
②“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涓蜀梁行走于明月之夜,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鬼,仰望头发以为是立魅,吓得转身逃跑到家他因失气(断气、气散)而失去了生命力以致身亡,即亡于气散【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答案区域在第三段
①结合“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物之欲,而非欲之物”可知,在“物”与“欲”的关系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
②结合“‘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可知,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而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
③结合“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可知,人欲即是物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
④结合“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可知,物天生有欲,但物欲要适可而止,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别山侯发山1938年9月正值秋天,山上的植被高低错落,远看一片绿色,像是给大别山披了一件绿颜色的毯子近看,那绿色却深浅不一,墨绿、淡绿、嫩绿等,还有一些红叶、野花点缀其间,相映成趣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那动作像是跟大地亲吻似的,怎么也亲不够;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忽然,“噎”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日本鬼子进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队长唤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集中起来小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村里的族长江老爹,颤巍巍地走出来,给乡亲们求情经翻译沟通,野木次郎才知道江老爹想用自己一个人的性命换取全村人的性命野木次郎狂笑不已,举起东洋砍刀,想一刀劈了江老爹,又觉得这样太便宜他了,便指挥鬼子挖个土坑,要活埋了江老爹土坑很快挖好了,两个鬼子把江老爹推操到土坑里接下来,一锹土接一锹土洒落到江老爹身上江老爹冷冷瞪着野木次郎,满眼的不屑和鄙视
①男女老少都跪向江老爹,呜啸呜啼痛哭起来、正在这紧要时刻,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地——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的
②他们之前活捉了一个日本军官,才知道野木次郎进了大别山幸亏他们赶到得及时,救下了江老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之后又在山上挖了数个山洞黄连长告诉江老爹,这些山洞,平时可以储粮,战时可以藏身后来,江老爹的儿子为了打日本人,当兵去了1947年11月,深秋时节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
③山上绿色的植被像是被红颜色染了,深深浅浅,有的趋近于黄色……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息半个月前,黄团长的部下撤出了大别山,他不得不留了下来说实话,黄团长不想留下,他想跟着部队去战斗,但他怕连累了当地的老百姓现在是非常时期,土匪时不时进山抢夺粮食,骚扰百姓,他倒是不怕死,但他担心老百姓因收留自己而遭殃再说,他的腿被子弹打中,已经感染化脓了,想走也走不了得知黄团长要留下养伤,老少爷们争抢着收留他“俺家,俺娘会擀面条”“住俺家,地方宽敞,住俺家”“谁也别争了,住我家!”江老爹一句话,大家伙都不吭声了不是说江老爹是族长,也不是说江老爹的儿子当兵去了,家里有地方,是因为江老爹是个土先儿,对跌打损伤有一套治疗的办法就这样,黄团长住在了江老爹家说是住在江老爹家,乡亲们没少来看望他,今天李家送来一张油馍,明天张家拿来两个鸡蛋……江老爹也不劝阻大家,在他看来,都是应该的,怎么感谢都不为过
④江老爹隔三差五上山挖药材,回来炮制后,让黄团长内服或外敷在江老爹和乡亲们的精心伺候下,不到二十天,黄团长几乎能下地走了他坚持要住进山洞里,江老爹也就没再勉强他在那个年月,住在村里确实危险有一天,村里响起了枪声黄团长放心不下村里的百姓,就从洞里走了出来,想看个究竟,不想被一群土匪抓个正着土匪们盘问黄团长,黄团长答非所问,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决定挖坑活埋了黄团长江老爹和几个乡亲赶到的时候,黄团长已经被埋到腰部那里了见此情形,江老爹吓坏了,点头作揖,给黄团长求情“他是良民,不是解放军”其中一个土匪认出了江老爹,因为他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江老爹觉得有戏,忙说“他是我的外甥,来这里跟我学医”“腿怎么受伤了?”“上山采药摔伤了”“真的是你外甥?”“真的真的”几个土匪交头接耳,似乎还在犹豫江老爹说“若我说的是瞎话,你们可以活埋我”就这样,土匪们把黄团长放了过了好多年,黄师长已经退休,第三次来到大别山时,得知两个噩耗江老爹的儿子在一次与日本军队的交战中,牺牲了;江老爹已经去世——他因为曾经给土匪治过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受迫害致死让黄师长欣慰的是,没过多久,江老爹的儿子被授予了“革命烈士”的称号,江老爹也给平反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木次郎心狠手辣,又富有心计,他狂笑着举起东洋砍刀威胁江老爹,江老爹便颤巍巍地走了出来B.江老爹用治疗跌打损伤的方法治好了黄团长的腿伤,但也因曾经为土匪治过病而被迫害致死C江老爹的两次“求情”(替乡亲求情、替黄团长求情),表现出江老爹为救他人而忘我的崇高精神D.江老爹之前去过土匪窝,给土匪们治过病,土匪因此放松了警惕,江老爹也因此觉得黄团长有救了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
①中的“痛哭”既有村民对族长的“痛别”之情,更有对日本鬼子的愤恨之意
8.句子
②交代了黄连长在紧急关头“赶到得及时”的原因,使得文章更加完整合理C.句子
③中的“红颜色”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大别山的解放D.句子
④不仅说明江老爹医术不错,对黄团长照顾有加,还表现出军民的鱼水之情
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阅读兴趣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枪声•八路军•人道;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互救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并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
6.A
7.C
8.
①开头景物描写渲染了宁静祥和安逸的氛围,日本侵略者却肆意破坏这美好氛围,凸显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②与后文“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等描写相呼应,结构严谨
③第一段写“美好”,第二段写日本侵略者破坏“美好”,前后形成落差,产生波澜,颇具艺术张力,这种“张弛艺术”能吸引读者
9.甲组答案示例
①小说第二段描写了“枪声”,打破了宁静,制造了紧张气氛以鬼子进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作为故事的开端
②八路军击毙鬼子,解救百姓,帮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
③日本侵略者伤天害理的行为,灭绝人道(或自然规律),天理不容,必然走向失败与灭亡乙组答案示例
①文中最动人的情节莫过于“军民互救”鬼子进村“扫荡”,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惨无忍睹;紧要关头,八路军黄连长率部及时赶到,全歼鬼子
②黄团长在被土匪迫害时,江老爹挺身而出,及时挽救了黄团长
③惊心动魄的“军民互救”情节,很好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关系,说明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或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的力量之源)这一道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野木次郎富有心计”错,文中看不出来野木次郎富有心计“他狂笑着举起东洋砍刀威胁江老爹,江老爹便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事情的前后顺序颠倒,根据语境,应该是江老爹“颤巍巍地走出来,给乡亲们求情”,经翻译沟通,野木次郎知道江老爹的用意后,便“狂笑不已,举起东洋砍刀,想一刀劈了江老爹”故选A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语句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红颜色’具有象征意义”错文中的“红颜色”只是描述,并无象征意义“象征着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大别山的解放”错,根据原文“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息”“半个月前,黄团长的部下撤出了大别山”“现在是非常时期,土匪时不时进山抢夺粮食,骚扰百姓”等信息可知,人民革命战争并未胜利,大别山并未解放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1分析景物描写自身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作者抓住了深浅不一绿色植被覆盖着大山,红叶、野花点缀其间,一两头黄牛在埋头悠闲地啃着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渲染了宁静、祥和、安逸的氛围;结合下文“忽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一一日本鬼子进山了”“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分析,日本侵略者肆意破坏了这宁静而美好氛围,凸显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2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与后文“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1947年11月,深秋时节跟十年前相比,景致相差无几,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山上绿色的植被像是被红颜色染了,深深浅浅,有的趋近于黄色……天地间弥漫着冬天的气息”分析,前后呼应,结构严谨3第一段景色描写“正值秋天,山上的植被高低错落,远看一片绿色,像是给大别山披了一件绿颜色的毯子近看,那绿色却深浅不一,墨绿、淡绿、嫩绿等,还有一些红叶、野花点缀其间,相映成趣偶尔见到一两头黄牛在埋头啃草,那动作像是跟大地亲吻似的,怎么也亲不够;有几只山羊在山岩间跳来跳去……”,突出了景色的美好;第二段“忽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一一日本鬼子进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队长唤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集中起来小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写日本侵略者破坏这宁静的景色和老百姓美好的生活,前后形成落差,产生波澜,颇具艺术张力,这种“张弛艺术”能吸引读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就作品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首先从两组关键词中选择其中一组,然后围绕关键词写短评思路1如果选择甲组,关键词是枪声•八路军•人道结合小说第二段“忽然,瞠’地一声,清脆的枪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和安逸一一日本鬼子进山了”“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村子里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集中起来小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拟写先描写了“枪声”打破了宁静,制造了紧张气氛以鬼子进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作为故事的开端结合“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的”“接下来,黄连长和战士们一起帮助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之后又在山上挖了数个山洞”拟写八路军击毙鬼子,解救百姓,帮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结合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地”拟写日本侵略者伤天害理的行为,灭绝人道或自然规律,天理不容,必然走向失败与灭亡1如果选择乙组,关键词是互救文中最动人的情节莫过于“军民互救”结合“日本鬼子进山了准确地说是一个小队的鬼子,队长唤作野木次郎无恶不作”在小鬼子身上得到了详尽地诠释有的烧老百姓的房子,有的抢老百姓家的粮食,有的去抓老百姓的鸡,有的欺负那些妇女和孩子……一时间,村子里鸡飞狗跳,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哭爹叫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了后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集中起来小鬼子们站成一排,端起枪,嬉笑着,准备把老百姓当作靶子来射老年人掩面啼哭,小孩子瑟瑟发抖,有的瞪大着眼睛,呆呆的样子,似乎被吓傻了拟写鬼子进村“扫荡”,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惨无忍睹;结合“正在这紧要时刻,只听‘啪地一声枪响,野木次郎倒在地上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响起,那些荷枪实弹的鬼子们全部被打翻在地一一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击毙野木次郎的那一枪就是他打的他们之前活捉了一个日本军官,才知道野木次郎进了大别山幸亏他们赶到得及时,救下了江老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拟写紧要关头,八路军黄连长率部及时赶到,全歼鬼子江老爹赶到时,黄团长已经被土匪埋到腰部了,见此情形,江老爹忙为黄团长求情,说黄团长不是解放军,是良民,是自己的外甥,来这里是跟自己学医的,江老爹还说若自己说瞎话,让土匪把自己活埋了土匪们相信了江老爹的话,把黄团长放了,据以上内容拟写黄团长在被土匪迫害时,江老爹挺身而出,及时挽救了黄团长八路军来了带队的是黄连长,他一枪击毙野木次郎,救下了江老爹,救下了全村的百姓”,拟写惊心动魄的“军民互救”情节,很好地诠释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关系,说明了“军队打胜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