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同步练)训
一、选择题13刘邦即位后,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
一、并成为定制……汉初的统治者都十分节制使用民力”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实行横征暴敛B.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倡导以法治国D.注重扩大耕地面积
2.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A.缓和了民族矛盾B.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C.减轻了农民负担D.打击了地方王侯的势力失爵汉武帝的这项措施()
3.有学者认为,到西汉中后期,由于冶铁业实行官营,铸铁柔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此论述旨在说明冶铁官营()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促进了冶铁技术普及C.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4.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A.推动教育发展B.促进文化繁荣C.改善儒生地位D.巩固国家统一统一由此可知,汉朝尊崇儒术的出发点是()
5.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年,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6.汉武帝亲政后,令九卿可以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形成中朝,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的这些做法()C.健全了监督机制D.促进了阶层流动A.抑制了宰相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
7.汉武帝即位之初,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后又下诏策试贤良,明确规定郡国必须举孝、廉各一人汉武帝的做法()A.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树立了儒学正统地位D.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A.统制经济以巩固统治
8.汉武帝时,盐、铁、酒等实行官营,由中央大农令统一管理,同时取消郡国C.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A.盐铁官营B.尊崇儒术C休养生息D.改革币制B.稳定物价促进工商业发展D.推行重农抑商以加强集权
9.《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瑾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西汉王朝实施的政策是()
10.汉初,高祖刘邦分封刘氏子弟为王,镇抚一方但随着诸侯王国逐渐强大,其与中央的离心力也随之加大,而诸侯王一旦自以为能与中央抗衡,便有可能铤而走险,抢班夺权为此,汉武帝()A.分封诸侯B.颁布“推恩令”C.广设郡县D.设立刺史1L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新儒学,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经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A.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提倡无为而治,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形成了享誉中外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3.西汉的政治词汇中,常看到“拨乱反正”如《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西汉前期,起到“拨乱反正”作用的措施是()A.吸取秦亡教训,分封同姓诸侯王B.奉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C.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D.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14.魏文帝曹丕在《典论咱叙》中回忆道:“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其回忆反映出黄巾起义()A.因土地兼并盛行而爆发B.主要在沿海地区进行C.彻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D.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将百越、岭南之地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秦末汉初,匈奴乘中原大乱迅速崛起,成为一大边患韩王信所封之地尽有今山西中北部,先都晋阳,后徙马邑的主要原因即为需要防备匈奴……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使郡与县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一旦控制不力,就会造成全国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崩溃——摘编自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国实力越来越强,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小则亡邪心”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疏《削藩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朝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据班固《汉书》等整理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解决王国问题的主张,并分别加以简要评价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无为主义即为农民社会政治思想之反映因此,恭俭无为、与民休息遂为汉初政府之两大信念因乱后社会经济破产,人心厌乱,战国晚期黄老一派的消极思想,遂先在农民政府中得势“无为”之实则为“因循”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初政府称作“农民政府”?黄老思想为何在汉初“农民政府中得势”?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观点?(培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根据材料“秦代竭泽而渔的剥削方式得到了重大改善,景帝时最终将田租的比例定为,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故选B项
2.D解析汉武帝以列侯所献助祭的“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借口,削夺多名列侯的爵位,进步削弱地方王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
3.B解析材料“铸铁柔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说明冶铁官营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普及,故选B项
4.D解析根据材料“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故选D项
5.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故选A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亲信,组成中朝决策机构,抑制了宰相权力,强化了皇权,故选A项
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要求地方举荐人才,这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的来源,故A项正确;汉武帝的做法主要是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而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树立了儒学正统的地位,排除C项;汉武帝的做法并不能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排除D项
8.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些都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以巩固统治,故选A项
9.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C项
10.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诸侯王势力,故选B项
11.B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强调大一统和君权神授,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顺应时代需要是新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
12.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项
13.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统治者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14.D解析:题干材料“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表明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⑴原因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笼络诸侯王;国力衰弱,中原地区需要休养生息;巩固国防;郡县制不成熟⑵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该举措削弱了王国势力,但是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晁错削藩强硬的中央集权措施,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地方与中央的军事对抗主父偃推恩令其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汉武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16.答案称作“农民政府”的原因汉初政府纯粹代表一种农民素朴的精神得势的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黄老思想主张无为,注重民生,符合汉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的意愿,也与汉初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政策的目的一致理解“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汉朝又未完全沿袭秦朝制度,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