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6
一、单选题
1.隋炀帝大业年间,江南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朝廷于是隋炀帝决定()A.完成南北方的统一B.开凿大运河C.兴建东都洛阳D.远征高丽
2.有学者说“隋代大运河的出现不是炀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握时代的航向,不失时机地兴建了这一雄伟工程,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隋朝时期()A.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国家统一国力强盛C.南北文化认同日益深化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3.隋唐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统
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4.唐朝大历时期,〃国家榷盐,聚于商人,商人纳榷,聚于百姓〃商人售盐,即使百姓没有现钱,用米谷杂物交换也能成交,某些场合甚至还可以赊购穷乡僻壤,甚至深山幽谷三五户居家之处,商人肩挑背负,足迹亦能抵达这表明,〃榷盐法〃的实施()A.提升了国家对物价的调控力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基层商业网络的发展D.造成借贷关系的普遍化
5.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指出,君王应施行仁政,而后又指出梁武帝、梁简文帝父子二人因痴迷佛、道而国破身亡,并表示“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统治者对治国理念的思考C.儒家思想成为治国之本D.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6.唐与回纥共和亲六次,其中,唐肃宗时期就发生了三次至德元年
(756),唐肃宗采纳“假蕃兵以张形势”、“修好以征兵”之策,回纥怀仁可汗也愿和亲助唐,“助国讨逆”唐与回纥和亲()A.开创中央王朝治理国家边疆的新手段B.平定叛逆,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C.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D.促进中华民族56个兄弟姊妹融合
7.唐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突厥、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于唐朝保持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太宗联合回纥俘获东突厥可汗B.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C.唐朝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西域管理D.唐高宗册封靴鞠首领为渤海郡王
8.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C.应对藩镇割据问题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
9.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调整()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
10.唐朝统治者具有较为开明的民族思想,坚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民族怀柔政策在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国古代,这种开阔包容的气度更显不易对周边民族不是一味的武力征服,更多时候谋求的是双方的友好和平下列关于唐朝“友好和平”统治A.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B.唐太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方式说法正确的是()C.唐高宗联合回纥灭东突厥政权D.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进行会盟
11.唐太宗是中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以下
①知人善任,实行轻徭薄赋
②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史实发生在他统治时期的有(
③开创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
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求得佛教经典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2.《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的管辖B.唐朝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正式确立C.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向心力D.唐蕃互遣使者维持双方友好关系
13.唐太宗强调“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唐太宗的这一理念()A.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发展进程B.体现了唐民族政策影响深远C.表明夷夏有别思想已退出历史舞台D.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内涵
14.“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A.兴盛的原因B.割据的结果C.衰落的过程D.农业的发展
15.《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该法律规定()A.注重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强化C.有效保护了私有财产安全D.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6.唐玄宗认为,“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底绥万邦,慕义向风”;土大夫群体积极探讨“混一戎夏”、践行“以德化之”;名臣狄仁杰以身作则,“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边疆诸族“慕中华之仁义忠信”据此可推知,唐代()A.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B.民族间的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少数民族与内地治理趋向一体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太ii+nn,t*MC«•工人•・•.ftnrxittHX**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蕃会盟的历史意义⑵唐蕃会盟碑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研究唐蕃会盟碑的历史视角(具体的历史研究领域或课题)(参见下列示例,照抄示例)(示例
1.唐朝书法演变;
2.古代国家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变迁)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南北统一,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人力物力的控制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江南地区“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优,覆衣天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5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晞朝运河——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体《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材料三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橘二十里开肆三万室”材料四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⑴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⑵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⑶依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价值
1.B
2.A
3.D
4.C
5.B
6.C
7.B
8.B
9.CIO.Dll.C
12.C
13.D
14.A
15.A
16.B
17.1意义停止纷争,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汉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⑵视角唐朝碑刻文化;吐蕃语言文字;吐蕃政治文化;唐与吐蕃关系等任答两点即可
18.1隋朝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可集中力量兴建大型工程;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巩固统治;适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保障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⑵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⑶作用为京师转运粮食财赋,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⑷突出价值历史悠久,遗产种类丰富,具备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仍然具备较好的社会经济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