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南部二中高中级2020第四学期月月考历史试卷3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梭伦的“这一法令”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这一法令”是指A.建立陪审法庭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C.废除债务奴隶制D.实施津贴发放制
2.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奖励军功B.废井田开阡陌C.推行县制D.什伍连坐制
3.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下列措施直接导致商鞅个人悲剧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限制贵族特权C.土地私有,倡导小家庭制D.什伍连坐,刑罚严酷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推行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什伍连坐C.重农抑商D.废除井田
5.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先后于公元前359年(或说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变法,部分变法内容如下其中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B.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C.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6.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除旧布新的重大改革“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B.重视经济发展C.废旧俗兴汉化D.惩处贪污腐败
7.工安石“以常平汆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A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B.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C.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D.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
8.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洗、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B.使北宋的国力空前增强C.使北宋摆脱了边疆危机D.解决了北宋的内忧外患
9.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贩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贩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B.尽可能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C.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D.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10.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粽副其傅”由此可知,商鞅变法A.重视教化B.强调等级C.讲究策略D.依法赏罚
11.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内容之一是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受地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表明北魏政府推行的制度是A.延续了井田制B.推行了均田制C.废除了租调制D.实行了两税法
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令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史载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由此看来,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盛行阴阳五行思想B.受华夏认同观念影响C北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D.洛阳城经济文化繁荣
13.史料记载,北朝正史记载的男女双方姓名均可考的民族通婚共241起其中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有158起,占族际婚总数的
65.6%,仅北魏一朝的民族通婚就有121起,这其中又以鲜卑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这可用于说明北朝时期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出现高潮C.民族政权和平更迭D.门阀制度趋于消亡
1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15.克里米亚战争直接导致了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A.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B.导致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暴露出俄国农奴制深刻危机D.导致国内革命运动高涨
16.1898年,康有为在一次集会上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这段讲话A.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B.旨在唤起人们的救亡意识C.总结了历代王朝兴亡的教训D.对晚清国情进行全面分析
17.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此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C.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掀起革命高潮
18.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戊戌维新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A.建立了完整的学校制度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9.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政府通过国民教育贯彻西洋式近代化日本的近代教育或许在塑造“国民”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在塑造“公民”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失败的这里的“国民”指的是天皇制国家的臣民,“公民”则指的是具有自立性的人民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开始走向近代化B.日本近代国民教育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C.明治维新导致日本的民族主义泛滥D.公民意识缺失标志日本教育近代化失败
20.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2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明治维新的重要意义是()A.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B.使日本崛起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C.使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D.日本从此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2.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先后发生这反映的共同时代主题是A.政治民主化B.争取民族独立C.追求近代化D.发展资本主义
23.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②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③真正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④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
24.“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两次颁布《分户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公元前359年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属违法行为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革除落后的戎狄风俗,也为编定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国推行《分户令》的影响
2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政府将其大部分企业出售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私人投资者……到了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请从经济角度举两例说明“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称赞王安石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随着北方的逐渐统一,战争减少,掠夺财富的可能性趋近于零于是各级官员不得不变换手法,利用职权搜刮、贪污、经商以谋取钱财孝文帝在大力推行改革的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腐败太和八年(484年),孝文帝下诏“《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白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班行俸禄,让官吏拥有合法的收入保障,使得北魏官吏数十年习惯于掠夺、搜刮、贪腐的行为丧失了正当的理由或借口这一年,孝文帝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同时,孝文帝还颁行北魏律,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功臣英雄,只要触犯了红线,一律惩处史书称赞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摘编自陈良、王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反贪》
(1)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反贪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反贪的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遁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嬉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