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青春晚期》青春的褶皱与期望徐虹发现了“青春晚期”这样的概念她将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的“青春晚期”用小说做了淋漓尽致的刻画书不是为概念写的,但书却意外地成全了概念徐虹将这些褶皱后面的隐秘陈列在我们面前什么是“青春晚期”?我们都曾经经历、或者必然经历这个概念所指明的命运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和沧桑感青春变成了无可逃避的消逝、隐没和逃离“青春晚期”是生命最平滑的岁月的离去和许多褶皱的到来,也是当下社会心理中某种症结的全新定义徐虹用一本叫作《青春晚期》的书书写了当下的“青春晚期”,也发现了“青春晚期”这样的概念她将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的“青春晚期”用小说做了淋漓尽致的刻画书不是为概念写的,但书却意外地成全了概念徐虹将这些褶皱后面的隐秘陈列在我们面前“风子”这一贯穿性人物是“青春晚期”的象征,她化身为都市里无数面临“青春晚期”的女性她是国家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是公司的职员,是旅行社的导游,是面对精神病医生的病态女子,是依赖童年伙伴的迷茫女性她们都是当下新都市生活的表征《青春晚期》的故事讲述了都市男女实实在在的人生每一次,“青春晚期”女性都在生活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奇怪的是,选择总是最终面临无法选择的命运戏剧性的背后是一个内在的矛盾全球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消费社会一方面让人们面临几乎无穷尽的物质的海洋;另一方面,人们仍然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有一种超越物质性的内在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追求给生活赋予了另一个含混而不清晰的纬度这个纬度不像计划经济时代的乌托邦那样不可质疑和坚硬,却是内心中某种柔软的部分于是,徐虹的《青春晚期》就在这两种纬度中摆荡这种摆荡造成了《青春晚期》中“褶皱”的存在主人公一次次的精神旅行其实都是生命的一个“褶皱”,生命就在这些“褶皱”之间运行,并被赋予了生命意义,同时让生命历经沧桑徐虹似乎非常着迷于那些大时代的普通人在普通生活中发生在内心的惊心动魄她希望在书中记录它们生活的惯性,使得任何事件都稀松平常,惊险隐藏于皮肉包裹的内心深部徐虹试图在小说的写作中,不动声色地完成一项由表及里的内心的偷窥与探视在这部小说集的最后一篇《夏日姐妹》的最后的《结局》中,叙述者“我”“把日记本子搭在抽屉里它歪斜在那,像一具衰竭的尸体我的指尖透出凉意这是一个给人重创的夜晚这个年代,爱或者死,都变得非常容易”这里的“我”通过打开日记知道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隐秘合上本子其实就是合上了许多人的《青春晚期》那些青春正在心理的衰竭和危机中缓缓离去这是一个特殊的“青春晚期”它意味着在物质匮乏时代降生的最后一代人已经到了“青春晚期”他们还存有的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的记忆而此时此刻,正在崛起的青春带来的,却是切断了这些记忆的新的青春冲击不过我仍然喜欢静静地体会那个《青春晚期》的感伤中的“褶皱”和期望因为它和生命的实质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