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更(改正)必文(掩饰)■也A.是谓(叫做)过矣■无欲速(快)躬自(亲自)B.弘(大)道■去(除掉)兵••C.不达(通达)子在川(山岗)薄责(要求)上■D.岁寒(寒冷)■解析B.弘扩大,光大;躬自自己;C.达达到目的;DJH:河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能弘道道道义B.会天大雨,道不通道道路C.策之不以其道道道理■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道说■解析C.道方法较塞■C
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孤之过也,大夫何罪■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解析A.过错,其他都是犯过错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②愿枉车骑过之■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②低眉信手续续弹・解析A项,
①②两个“知”都通“智”,形容词,智慧、聪明B项,
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②动词,拜访,探问C项,
①通“蚀”,亏耗;
②名词,粮食D项,
①动词,讲信用;
②副词,随便、随意答案A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见小利则大事不成••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即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他三项古今义同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如日月之食焉B.知之为知之C.无欲速,无见小利D.诲女知之乎解析A项,“食”通“蚀”;C项,“无“通毋”;D项,“女”通“汝”答案:B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夏日“小人之过也必文”■
7.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I
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②小人之过也必文■[
③诲女期之乎[
④是知也A.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解析
①②中的“过”,动词,犯过错;
③中的“知”,动词,知道,明白;
④中的“知”,形容词,聪明答案A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B.过也,人皆见之.C.不日“如之何,如之何”者■D.更也,人皆仰之解析例句与B、C、D三项中的“之”是代词“他(它)”A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A
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其他不是答案B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知识应当虚心,实事求是,这才是聪明的做法B.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的人,他对这类人也是无可奈何的C.子贡认为,君子不要怕有过错,只要改正了,人们仍然会信任与尊敬他D.子夏说小人有过错,也一定是小过错,人们不必去计较它解析D项,子夏是说小人不愿承认自己有过错,也不愿意改正,所以必然要掩饰答案D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H12题〜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日“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日“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日“盟可负邪?”孔子日“要盟也,神不听”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会公孙氏以蒲畔畔■2斗甚疾疾3孔子遂适卫适答案:⑴通“叛”,反叛,叛乱2激烈3到,往
12.说一说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答案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参考译文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了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高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