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2022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三月模拟评估卷
(二)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o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二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材料二公》)
④孔子说“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论语•卫灵公》)
⑤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J(《论语•阳货》)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鹏鹃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城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2.下列对两首词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词中“自难忘”的“自”,意为“却,可是”;诗句表现出思念已刻骨铭心B.苏词中“料得”三句,是诗人对自己夜晚来到亡妻孤坟处这一梦境的形象描绘C.贺词中的“同来何事不同归”,看似问得无理,却道出了诗人强烈的悲苦之情D.贺词中“原上草,露初晞”中的“露”暗喻生命短暂,隐含对妻子亡故的悲伤
1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词中诗人眼前的“孤坟”与贺词中的“重过阊门”均为悼亡的缘由B.苏轼用“尘满面,鬓如霜”描绘梦境中的自己经历十年沧桑后的样子C.贺词的“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意在表达对梧桐、鸳鸯的悲悯之情D.两首词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在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寄寓了深沉的情感
14.请简要赏析这两首悼亡词中直接表现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6分)【答案】
12.B
13.D
14.“小轩窗,正梳妆”描绘了妻子对镜梳妆的情景,能让人想象到苏轼的妻子美丽动人的形象,蕴含了苏轼对妻子的挚爱之情“挑灯夜补衣”描绘了妻子在深夜的灯光下为诗人补衣的情景,表现了妻子勤劳贤惠的品质,蕴含了诗人对亡妻深切的追思之情【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B.“是诗人对自己夜晚来到亡妻孤坟处这一梦境的形象描绘”错误,“料得”三句是写作者梦醒后的想象与感慨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赏析的能力A.“孤坟”不在诗人眼前,而是诗人联想的形象;由题目中“记梦”可知,苏轼“悼亡”的缘由不是“孤坟”,而是“梦々B.苏轼用“尘满面,鬓如霜”描绘的是现实中的自己经历十年沧桑后的样子,不是“梦境中”;C.“表达对梧桐、鸳鸯的悲悯之情”错误,贺铸用“梧桐半死”“鸳鸯失伴”为喻,意在表达自己丧妻之后孤单悲苦的感情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直接表现妻子美好形象的句子”即诗句描写的应是妻子的语言动作或形象“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蕴含了对妻子的挚爱之情“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J表达自己的觉悟与决绝之心
②《阿房宫赋》篇末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告诫后人“,说明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③《书愤》“,一联,回忆过去,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④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你作为一名导游志愿者向宾客介绍北京,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欢迎大家来到北京这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是五朝帝都,有数不清的古迹珍玩;这里是文化艺术的圣地,各方人才云集,实可谓“,希望大家在这里开启一段愉快的旅程!【答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己”“谏”“鉴”“渡”“散”“杰”等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6分)
16.根据要求,完成小题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常常为宝黛间因细琐事不断闹小别扭感到费心杨绛先生认为“他们的情感平时都埋在心里,只在微琐的小事上流露,彼此只好暗暗领会,心上总觉得悬悬不定……(因而)我们只看见她心眼儿细、疑心重,好像她生性就是如此,其实委屈了黛玉,那不过是她‘心病的表现罢了J这里的“心病”如何理解?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黛玉是怎样借“细琐事”表现自己的“心病”的【答案】“心病”即两人的情感平时都埋在心里,暗暗领会,但心上总觉得悬悬不定凡与宝玉情缘相关事,黛玉皆留意上心如第七回中宝钗告诉周瑞家的,自己有病,一个和尚说了个方子,药名“冷香丸二十九回中,宝玉闻见黛玉袖中发出幽香,追问时,黛玉却曲意拉扯,问宝玉是否有“暖香”宝玉不解,黛玉说“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这实在曲折遥远看来不足道的细事,黛玉却在从中摸索宝玉的心,情不自禁地流露了自己的“心病”比如第二十回,史湘云来了,黛玉又讥笑宝玉若不是被宝钗绊住,早就飞来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心病由“他们的情感平时都埋在心里,只在微琐的小事上流露,彼此只好暗暗领会,心上总觉得悬悬不定……”可知,心病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玉情投意合,但是迫于封建礼教,二人的情感只能深埋内心,暗暗领会;又因为父母早逝,无人为她主张婚姻大事,人生无归处,心上总觉得悬悬不定第二问黛玉虽然是千金大小姐,却是寄人篱下的孤儿;虽然与贵公子贾宝玉两情相悦,却佳偶难成她与贾宝玉两人虽然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双方有着一样的性情,但是由于年幼与身份与生活情况的不同,他二人还不能完全悟懂彼此的心曲,尤其是都没有能力与家族势力相抗衡,故凡与宝玉情缘相关事,黛玉皆留意上心,成为“心病”,如第八回黛玉奚落宝玉听从宝钗的话,比圣旨还快;第七回中宝钗告诉周瑞家的,自己有病,一个和尚说了个方子,药名“冷香丸”十九回中,宝玉闻见黛玉袖中发出幽香,追问时,黛玉却曲意拉扯,问宝玉是否有“暖香二宝玉不解,黛玉说“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他?”这实在曲折遥远由于贾宝玉的情所非一,不懂“我”心,使林黛玉非常伤心,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细事,黛玉却在从中摸索宝玉的心,情不自禁地流露了自己的“心病二如第二十回,史湘云来了,黛玉又讥笑宝玉若不是被宝钗绊住,早就飞来;第二十二回,黛玉听见宝玉背后向湘云说她多心,因而气恼,和宝玉吵嘴;第二十六回,黛玉因晴雯不开门而生出误会;第二十八回,黛玉说宝玉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九回,二人从清虚观回来砸玉大吵等大量例子,都流露了黛玉的“心病
二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共18分)《故宫六百年》自序祝勇
①面对紫禁城,我总会涌起一种言说的冲动宏伟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无论自然的,还是人工的但紫禁城又太庞大,一个人的生命丢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我必须穿越层层叠叠的史料•,才有可能把它找回来
②在紫禁城,生命的参照系太大,一个人置身其中,就像宫殿里的一粒沙,不值一提即使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坐拥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帝国(版图仅次于元朝),在这深宫,依然会感到茫然无措一个人,对空间的需求不是无限的巨大的空间,给人的生活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困难清朝皇帝乾隆,在紫禁城里一再大兴土木,是紫禁城建筑史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最爱的,还是八平方米的三希堂他为自己退休建造了宏伟的宁寿宫,但他退休后还是住在养心殿,挨着他的三希堂
③所以说,紫禁城不只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吓唬人的,如汉代丞相萧何所说“非壮丽无以重威”,以至于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后,每当我面对她,依然会感到心惊胆战这些建筑气势壮阔、复杂深邃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看来,对复杂与宏大的追求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回避的阶段,以至于“现存的人类文化遗产都是复杂的”,而不是简约、低调的因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只有复杂宏大的工程,才能显示出统治者的能力与力量,也才能有效地整合族群与国家
④伟大的建筑都有实用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超越实用的就像埃菲尔铁塔,几乎没有什么实用性,建造它的时候,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几十年后,剧情却发生了神奇的反转,埃菲尔铁塔不仅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成了巴黎最重要的地标建筑,它每年的游客量比卢浮宫还多与卢浮宫比起来,埃菲尔铁塔无疑是一座空洞的纪念碑,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它有高度,有其他建筑无法企及的体量,仅凭这些,就使它成为一个符号,罩在巴黎的头上,挥之不去就像紫禁城的象征性,是通过她不近人情的宏大来实现的
⑤紫禁城的宏大,不仅使营造变得不可思议,连表达都是困难的这让我的心底生起来的那股言说冲动,每次都铸羽而归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我们••••常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讲起其实“二十四史”有头,也有尾,但紫禁城没有紫禁城里收藏的古物远达新石器时代,甚至比新石器时代还要早,像《红楼梦》里写的,“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二紫禁城里藏过一部“二十四史”,那是《四库全书》中史部的一部分,而三万多卷的《四库全书》,又只是紫禁城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⑥站在紫禁城巨大的广场上,望着飞檐上面青蓝的天空,我总是在想,紫禁城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紫禁城是那么神奇的一个场域,是现实空间,却又带有神异色彩它更像是一只魔盒、一座迷宫,或者命运交叉的城堡因为它的内部,人影幢幢,膻魅交叠,••有多少故事,在这个空间里发酵、交织、转向紫禁城是不可测的一一它的建筑空间是可・♦测的,建筑学家早已完成了对它的测绘,它的神秘性却是不可测的,用深不可测、风云莫测来形容它,在我眼中都比用具体的数字描述它更贴切它用一个可测的空间,容纳了太多不可测的事物,或许,这才是对紫禁城的真正定义
⑦从建筑形态来说,这座城里,宫殿楼台、亭阁轩馆、庭院街道一应俱全,因此它具有着一座城应有的物质形态在这个物质空间里,也容纳着各色人等,包括皇帝、后妃、太监、文臣、武士、医生、老师(皇帝及皇子的讲官)、厨师、匠人等等,他们在各种建筑中生存和相遇,合纵连横,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故宫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是物质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个社会,是世界的模型,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⑧在我看来,紫禁城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一个生命体,犹如一株老树,自种子落地那一刻起,它就没有停止过生长帝制终结了,但紫禁城没有死,而且永远不会死2018年初秋时节拍摄《上新了•故宫》,我在早上六点到达太和殿,若“穿越”回几百年前,这正是大朝会的时间,但此时的太和殿前,不见排列成行的品级山(供官员们在广场列队的标志物),也不见铜龟、铜鹤在腹中升起的袅袅的线香,只有摄像机、轨道和摇臂在无声地运动,只有我们几人的谈话声,在空阔的广场上回荡七点半,太和殿广场上的几扇大门打开,先是各宫殿的值班员排着进来,紧接着是上班的故宫员工纷纷骑自行车从广场前经过,有的还在太和殿台基下停下来,看看拍摄的现场故宫博物院新的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紫禁城有自己的“生物钟”,它的声与色,在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变化,让我这个“老员工”,也感到兴奋和惊奇
⑨时间无声地流过紫禁城,却在紫禁城中留下了鲜明的痕迹紫禁城不是一个固体,永恒不变,而是一刻不停地在变,尽管那变化,可能极为细小,就像一个人的额头生出的皱纹,只有敏感的人才能发现这些具体的、细小的变化,带动这座城,处于永不止息的生命律动中这是紫禁城这件“古物”与其他古物最根木的不同(取材于祝勇《故宫六百年》)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势壮阔、复杂深邃深邃深沉宏大••B.每次都镂羽而归钱羽比喻失意,受挫折••c.人影幢幢,胭魅交叠艇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D.在这个空间里发酵发酵受外界影响发生变化••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埃菲尔铁塔为例说明伟大的建筑象征性常超过实用性B.参加《上新了•故宫》的拍摄使作者增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C.作者用“一个人的额头生出的皱纹”比喻紫禁城细小的变化D.作者用冷静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紫禁城历史的追思和感悟
19.作者在第
②⑦⑧段中提及“乾隆”“各色人等”“故宫员工”,其用意分别是什么?(6分)
20.作者为什么说“紫禁城的象征性,是通过她不近人情的宏大来实现的”?请结合上下文分析(6分)【答案】
17.A
18.B
19.
①写乾隆说明紫禁城不只是用来住的,而是为了显示统治者的能力与力量
②写各色人等来表现紫禁城是社会的缩影
③写故宫员工是为了表现紫禁城的生命力和不断的变化
20.
①过去,统治者用规模宏大的紫禁城来威吓百姓,显示权力
②现在,历史悠久的紫禁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其丰富的内涵令后人想全面了解它感觉很困难【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A.结合语境中的“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看来,对复杂与宏大的追求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回避的阶段……而不是简约、低调的……只有复杂宏大的工程,才能显示出统治者的能力与力量,也才能有效地整合族群与国家”可知,“深邃”的语境义是“宏大”故选Ao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B.“使作者增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说法错误文中写作者参加《上新了•故宫》的拍摄是为了说明紫禁城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一个生命体作者兴奋和惊奇于紫禁城的生命力每分钟都在发生着变化故选Bo
19.木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第
②⑦⑧段中有关“乾隆”“各色人等”“故宫员工”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提及“乾隆”“各色人等”“故宫员工”的用意第
②段中写“清朝皇帝乾隆,在紫禁城里一再大兴土木,是紫禁城建筑史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最爱的,还是八平方米的三希堂他为自己退休建造了宏伟的宁寿宫,但他退休浙江省是中国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该省民宿达16233家,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国家级生态县”丽水市云和县民宿业日渐崛起,散发着“磁吸魅力二从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两年村民主动要求,云和县以闲置农房、乡土文化、绿水青山为“本力兴起民宿产业以闲置农房为底色2013年云和县开始鼓励乡村发展民宿业,至2016年,云和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使闲置农房有了“换颜”的条件人们善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在云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过江之鲫)据调查,中国农村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伴随民宿热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正式发布《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该标准对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品牌使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六头”指门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六头民宿”与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民宿体系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风格迥异的独栋木屋一一“云栖木屋”依山而建,与之浑然一体(浑然天成)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止匕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坐拥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县的生态画卷,而这画卷只是“浙江绿谷”丽水市的缩影莲都区复活古村落兴起民宿业;青田县以华侨特色推动民宿业;景宁县以畲族风情带动民宿业……多年来,丽水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本土特色为根基,“争奇斗艳”地发展民宿产业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家乐民宿4000余家,从业人员
4.7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30.2亿元,同比增长31%o(取材于项菁的文章)材料三尽管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潺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积淀的传统文化也历久弥新,滋养后人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潺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众多大气宅第和典雅园林有序分布,当年名门大族的气势犹可窥见一斑古镇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依河岸分布,骑楼的进深、界墙的设置、石库门的规模、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脉骑楼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体现的正是当地人“让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气质对古镇的保护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1年,南涪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河溪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学生朗诵的正是《礼记》中的《大学》片段学校深入挖掘南涪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设拓展性课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得以更好地亲近历史,传承古人思想精髓静水流深(上善若水),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南温正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南林花园,家风长廊前经常有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做人”等平实的话语在长廊内集中展示,这些都是小区内居民的家风家训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暮色四合,小镇逐渐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重归静谧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沼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近在咫尺)••••因为保护与发展得力,南涪古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骏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村古镇成为旅游热点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古村镇可持续发展B.旅游地有文化底蕴C.建筑风格古色古香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3分)A.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B.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C.拳船表演、堂会表演D.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木玩文化在云和县民宿业的发展中一枝独秀B.丽水民宿业蓬勃发展印证了云和的“磁吸魅力”C.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就是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木D.系统、规范的民宿要符合“六头民宿”的标准
4.下列四个加点词语,在材料
二、材料三中可以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处是(3分)A.雨后春笋(过江之鲫)B.浑然一体(浑然天成)C.静水流深(上善若水)D.触手可及(近在咫尺)
5.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振兴乡村的可行途径(5分)【答案】
1.A
2.D
3.B
4.D
5.
①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与修缮,形神兼备地保持乡村文物遗迹的原真风貌;
②提供丰富鲜活的体验形式,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挖掘、盘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④建立、完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标准、行动计划)
⑤重视传承、维系乡风乡俗等人文精神,淳化民风
⑥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根据“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可知,“古村镇可持续发展”是接下来的目标,不是古镇古村成为旅游热点的原因故选Ao
2.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由原文“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可知,“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只是对古镇风格的概括故选D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木玩文化在云和县民宿业的发展中一枝独秀”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三段“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止匕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并没有说木玩文化“一枝独秀”C.“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就是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本”曲解文意,合理利用闲置农房和将湖光山色转化为资本是两相并列的发展方式,没有互相转化的关系D.“系统、规范的民宿要符合“六头民宿”的标准”主客颠倒,应该是“六头民宿”要符合系统、规范的民宿的标准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A.雨后春笋,新事物不断涌现,褒义词;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语境没有贬义意思,二者不能替换B,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语境强调“云栖木屋”与赤石村融合成一个整体,应用“浑然一体”二者不可互换C.静水流深,比喻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上善若水,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根据“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可知,应用“静水流深二二者不可互换D.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二者都强调距离近,可以互换故选Do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概括为学习乌镇的做法,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与修缮,形神兼备地保持乡村文物遗迹的原真风貌根据材料一“……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概括为学习乌镇的做法,提供丰富鲜活的体验形式,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材料二“以闲置农房为底色……人们善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概括为挖掘、盘活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根据材料三“对古镇的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1年,南沼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概括为建立、完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标准、行动计划)根据材料三“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沼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概括为重视传承、维系乡风乡俗等人文精神,淳化民风根据材料三“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涪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概括为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李象贤传元•虞集李象贤,讳崇德,长沙醴陵人,世以儒名家,自其父兄以上,多称乡先生大德中,象贤独以材学辟湖南宪府史湖南宣慰使和尚者,故丞相楚公阿里海牙之子也,楚公取长沙有功,和尚自幼时总父兵镇长沙,及为帅,颇骄肆郡有织官,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和尚辄私取之廉访佥事李栋以职事将劾治之,和尚惧,使人告李栋于朝,日“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实不予直,明年,责民以质取用”又遣间激怒朝贵故人以事闻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使者至,和尚召田主若证佐吓之日“不如制使指意,祸且不•••测!”至庭,皆符告者言栋分必死,无口可自解象贤在证中,会迁广东宪史,不得其辞,狱弗具,立遣遽逮至,即具对,使者徒待一语成之,象贤乃直视田主日“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天其可欺邪!”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象贤日“古人有言,名义至•♦重,鬼神难欺,我终不以附会置李公死!”辞气明辨,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众色变,*♦言益错愕,使者乃得其情,栋不死湖湘之间,人人言象贤,而风纪之司,益憎其人矣••象贤今积官至第六品,所至严而能恕,宽而有制,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好贤者固深敬,••而伎忌者亦无间言历官皆在州县,未尝有纤介吏责,又为难能焉•••史官虞集日予在国史,执笔论大人君子,勋伐德业甚盛,而世有卓行奇迹,或以微••远不见书,悲夫!栋予故人,身佐宪府,乃质所部民田,虽实与直,犹非是,予不能谓栋说也呜呼!世之畏威显,诬成人之罪,冤死者何限?奸虐者不足论,彼巽懦不自立,卒自陷于罔人之列,观象贤之护,亦可以少自振乎?悲夫!••(有删改)A.象贤独以材学辟湖南宪府史象辟(被)征召贤在证中,会迁广东宪史迁调动官职B.有诏中书省御史台遣人杂问之•杂问会审•讯鞠审讯使者虽盛气讯鞠,辨益明自矜自夸••C.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勋伐夸耀勋伐德业甚盛••枝忌者嫉(贤)妒(能)的人D.而伎忌者亦无间言•••罔人不正直的人
6.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廉访佥事李栋以职事将劾治之责民以质取田••B.不如制使指意,祸且不测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C.天其可欺邪益憎其人矣•♦D.使者乃得其情栋予故人,身佐宪府,乃质所部民田••
8.下列语句中,与“好贤者固深敬”的“深意思相近的词有
①及为帅,颇骄肆
②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
③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
④立遣遽逮至,即具对
⑤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
⑥勋伐德业甚盛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象贤家族世代以儒学扬名,他的父兄长辈受人尊敬B.李象贤凭真才实学,官至州县,他治理有方,深得民心C.在李栋一案中,李象贤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同流合污D.虞集为李象贤作传,旨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提振人心
10.李象贤推崇“名义至重”这一古训,请结合他的言行对“名义至重”加以阐释(6分)【答案】
6.C
7.A
8.
①颇
⑤稍
⑥甚
9.D
10.“名义至重”,名节、道义最重要
(1)李象贤在面对要挟,为李栋作证时不惧权贵,秉持公正,坚守住道义;
(2)李象贤为官时公正严明,宽严有度,留下了好官的名声【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勋伐同意连用,功勋、功绩句意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故选Co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凭/介词,凭
8.且副词,将/连词,而且C.其副词,表反问,怎么/代词,那样D.乃:副词,才/副词,竟然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好贤者固深敬”,意思是,喜欢贤才(象贤)的人一定很敬重他“深工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①及为帅,颇骄肆等到做了统帅,非常骄横放肆“颇”,非常
②极丝缕文采之良,充贡尚服穷尽上等的华美丝帛,将其充作朝廷的贡品
③栋立卷强质醴陵民田李栋立下田契强行抵押醴陵百姓的田地
④立遣遽逮至,即具对(使者)立刻派人迅速把他抓来,到庭对质
⑤制使疑且怒,稍陵辱象贤制使怀疑而且很气愤,重加凌辱象贤“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二
⑥勋伐德业甚盛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甚”,非常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旨在揭露社会的黑暗,提振人心”错误原文“观象贤之护,亦可以少自振乎”意思是“这些人)看了象贤的事迹,也可因之稍稍自我提振吧?”(作者写作此文,旨在学习和弘扬李象贤注重名节和道义,不惧权威、正直敢言的品格故选Do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解说“名义至重”的含义,再结合李象贤的言行合理分析“名义至重”,意思是,名节、道义最重要结合李象贤的话“吾实见汝得钱,且汝手自阅,天其可欺邪”“名义至重,鬼神难欺,我终不以附会成李公死”可知,李象贤在权贵面前秉持公正,实话实说,不违心说假话,坚守道义;结合“象贤今积官至第六品,所至严而能恕,宽而有制,吏畏民爱,廉不自矜,好贤者固深敬,而伎忌者亦无间言”可知,李象贤为官持正,宽严有度,守住为官的本分,官品、人品俱佳参考译文李象贤,字崇德,长沙醴陵人,世代凭儒者之家出名,从他的父兄以上各辈,大多被称为“乡先生”大德年间,唯独李象贤凭才华和学识被征召为湖南宪府史湖南宣慰使和尚,是原来的丞相楚公阿里海牙的儿子,楚公攻取长沙有功,和尚年幼便率领父亲的军队镇守长沙,等到做了统帅,非常骄横放肆郡里有负责纺织的官员,穷尽上等的华美丝帛,将其充作朝廷的贡品,和尚总是私自占取这些丝织品廉访佥事李栋凭职责将要弹劾处置他,和尚害怕了,就派人到朝廷状告李栋,说“李栋立下田契强行抵押醴陵百姓的田地,实际上没有给钱,第二年,要求百姓凭契约取回田地二又暗中派人把这件事告诉朝中的权贵故友,以此来激怒他们于是朝廷下诏书责令中书省御史台派人会审此事使者到了,和尚叫来田地主人若姓证人恐吓他说“不按照制使的意图(说话),将有不测之祸!”(田地主人)到了法庭,(其证言)都符合告发者的话李栋料想自己必死无疑,有口难辩李象贤在证人之列,正逢他调任广东宪史,得不到他的证词,案件就不能结案(使者)立刻派人迅速把他抓来,到庭对质,使者只等他一句证言就可以结案了,李象贤却直视田地主人说“我确实看到你得到钱了,而且你亲手数的钱,老天怎么可以欺骗呢!”制使怀疑而且很气愤,重加凌辱象贤象贤说“古人有种说法,名节、道义最重要,鬼神很难被欺骗,我终究不会违心说假话置李公于死地!”语气坚决,无可辩驳,使者虽然充满怒气审讯,(象贤的证言却令)分辩出的真相越加清楚众人(被象贤的证言吓得)脸色都变了,(田地主人)说话也更加惊慌,使者这才了解实情,李栋也没有被处死湖湘之间,人人都谈论象贤,而主管作风、纪律的官员,更加憎恶(和尚)那样的人了象贤现在逐步升官到第六品,到任之处管理严格而又能宽恕,宽容而又有节制,官吏敬畏、百姓爱戴,廉洁而不自夸,喜欢贤才(象贤)的人一定很敬重他,而嫉贤妒能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指摘他的话(象贤)历任州县长官,不曾受任何问责批评,这更是难能可贵的啊史官虞集说我修国史,执笔谈论大人君子,他们的功绩、道德和事业都非常显赫,而世上有的人行为卓越、事迹超凡,(却)因为地位卑微,所处偏远不被记载,可悲啊!李栋是我的朋友,在宪府为官,竟抵押所辖民田,虽然确实给了钱,还是不对,我不能为他立传唉!世人惧怕威严、地位显赫的人,(就)捏造事实定人有罪,因此含冤而死的人会有多少啊?奸虐的人不值得谈论,那些懦弱的人不能自持自守,最终自陷于不正直的人之列,(这些人)看了象贤的事迹,也可因之稍稍自我提振吧?悲哀呀!
(二)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J(《论语•里仁》)
②子日“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③子日“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J(《论语•卫灵公》)
④子日“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⑤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子(《论语•阳货》)
(1)解释“讷”的意思
(2)简要概括孔子对“言”“辞”的主张【答案】
(1)“讷”,不善于讲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孔子主张说话要谨慎,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反对与内容无关的虚华与文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可知,“讷于言”和“敏于行”相对,“敏”是说聪明,机智,迅速,反应快而“讷”是说不善于讲话,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从“刚、毅、木、讷近仁”也可推知,“木、讷”并列,“木”是说为人质朴,“讷”是指说话要谨慎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刚、毅、木、讷近仁”可知,孔子对“言”“辞”的主张是说话要谨慎;从“巧言乱德”“辞达而已矣”“巧言令色,鲜矣仁”可知,孔子主张言辞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反对花言巧语,即与内容无关的虚华与文饰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J(《论语•里仁》)
②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论语•子路》)
③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论语•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