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课后强化训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1.(2021・重庆卷)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2(.2022•日照高一阶段练习)“华夷之辨”最初指的是对中原及其四周文化区系的空间划分,具有一定的种族色彩,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概念“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萌芽B.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急速消亡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得到增强D.部落联盟向世袭制国家的过渡
3.(
2022.黄冈高一阶段练习)据《荀子・王制篇》记载,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可以享用到东、南、西、北四边的特产;临近水泽的居民有足够的木材用,而山区的居民有足够的鱼吃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战争对边疆经济影响较小B.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C.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D.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
4.(2022•天津高一学业考试)秦国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位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将爵位评定建立在其客观贡献的基础上这一举措()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公乘左庶长大夫官大夫公大夫五大夫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彻侯关内侯A.鼓舞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社会地位D.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5.(
2022.南阳高一阶段练习)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
6.(2021・江苏卷)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7.(2023•佛山高一开学考试)编年体史书《春秋》以一年中的平衡点一“春分秋分”时节取名,将历史上的人和事放在平衡点上论得失,不受私人情感影响偏颇一方由此可知,《春秋》()A.关注自然节律变化B.彰显作者主观色彩C.秉持客观中正理念D.开创史书纪传体例能物一看的般到表人里面只面?能而看老到子事
8.(2022・南昌高一期末)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老子的思想()看的一到正般反面人面,能而看老子到却事能物A.侧重关注事物的消极面
9.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C.因相对性而陷入怀疑论D.蕴含了唯物主义的因素10(2022•平顶山高一阶段练习)墨家尚贤,认为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二者都()A.反映了民众的迫切愿望B.具有一定革新思想C.重视提升个人道德修养D.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10.(2022・商丘高一阶段练习)有学者认为,虽然百家争鸣中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礼容法,兼言王霸这说明()A.春秋时期风气开放B.各派思想本质相同C.百家既争鸣又融合D.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11.(
2022.开封高一阶段练习)据记载,春秋战国之际,平民出行一般只能“徒(步)行”,但一些没有政治身份的商人却可以“结驷(四匹马拉的车)”而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政治地位决定生活品质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礼制C.社会治安影响商业发展D.交通条件制约财货流通
12.(2022・洛阳高二阶段练习)据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秦穆公“益国十一,开地千里”晋秦两国在新占领的地区设郡管理国君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件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也可以征收一郡财赋两国设郡的做法()A.利于加强疆域治理B.实现了领土的扩张C.表明贵族政治结束D.需要得到周王承认
13.(
2022.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14.(2022・黄石高一阶段练习)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一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一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A.反映出百家争鸣后的思想趋同B.表达了统治阶层的政治诉求C.表明统一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D.为政治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材料四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⑴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3分)⑵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⑶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分)
(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4分)参考答案
1.A
2.C[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辩”由种族、地域划分转变为文化观念,以是否认同华夏文化为准,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项正确;“萌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急速消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C[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地物资相互流通,说明当时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C项正确;战争对边疆经济的影响与材料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4.A[商鞅变法中按军功大小进行授爵奖励,这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鼓舞了人们的进取精神,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基层管理,排除B项;军功爵制的目的不是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军功爵制不属于社会治理,排除D项]
5.A[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加强对诸侯的政治监督与“建立封建经济基础”不符,排除B项;重农抑商并非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决定性措施,排除C项;建立县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排除D项]
6.D[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思想,没有涉及强制耕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排除C项]
7.C[将历史上的人和事放在平衡点上论得失,不受私人情感影响,不偏颇一方,体现出《春秋》秉持客观中正理念,C项正确;自然节律变化不是《春秋》关注的重点,排除A项;彰显作者主观色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排除D项]
8.B[由图片中的“老子能看到里面”“能看到反面”等信息可知,老子已经认识到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故B项正确;A、C、D三项对材料及老子的思想理解错误,排除]
9.B[依据材料可知,墨家主张打破旧的等级观念;法家主张不论关系亲疏和尊卑,二者都冲击了传统观念,B项正确;法家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能反映民众的迫切愿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个人道德修养,排除C项;材料中墨家和法家均反对礼乐制度,而非维护,排除D项]
10.C[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既相互批判,但同时又相互借鉴吸收,说明百家既争鸣又融合,C项正确]
11.B[西周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礼制的严格规范,但春秋战国之际,一些商人却可以乘坐豪华的车出行,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得到发展,突破了传统礼制对人们行为的束缚,B项正确;“决定生活品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治安和交通条件对商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排除C、D项]
12.A[根据材料可知,秦晋两国在新占领的地区设郡管理,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和征收一郡财赋,利于加强疆域治理,A项正确;设郡能巩固新占领的地区,而不能扩大国土,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贵族政治结束的结论,排除C项;两国设郡的做法不需要得到周王承认,排除D项]
13.A[材料观点体现了法家用法来治理国家,用礼仪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为主,同时存礼,排除D项]
14.D[战国时期,各个思想流派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天下终将归于统一,这些理论为之后国家统一以及采取维护统一的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D项正确;“百家争鸣后”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墨家代表的不是统治阶层利益,排除B项;“共识”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
15.1民本、人文思想2关键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民,关心爱护百姓⑶“民贵君轻”的观点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⑷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