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A、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缘由〃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B、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C、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作为学科名称,“自然辩证法”即是“科学技术哲学”b、自然辩证法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整体上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a、自然观即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b、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科学观是指科学的本质、特征、分类与发展动力;技术观是指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与发展动力;工程观是指工程的本质、特征、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和其与科学技术的划界;产业观是指产业的本质与特征c、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的形成以及科学理论的创立技术方法论包括技术方法的内涵与特点、技术发明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开发方法以及技术评价方法工程方法论包括工程系统方法、工程集成方法以及工程决策方法产业方法论包括产业化过程与机制d、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对科技产生影响;科技应用具有两面性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有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提高自身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以及发明新技术的能力第二,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即有助于提高自身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第三,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更坚实的树立辩证唯物主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端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包括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评估;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制与国际合作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认为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同样,科学也一样,我们应该辨证地,从多角度地去思考科学技术,尽量避免、减少它的弊端,使科学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益处我们的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强科学伦理修养,唤起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道义感,目光深远地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首要来考虑,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不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给人类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11答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应当理解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即通过国家社会职能的转变和发挥,实现对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国家成为创新的人格化代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使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得以实现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
1.创新精神,包括探索精神、服务精神、参与精神、学习精神、协调精神、合作精神等;
2.创新投入,主要包括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
3.创新人才;
4.自主创新能力强,包括致力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始创新能力;对各种技术进行融合的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5.创新产出,包括获得的专利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要依据具体为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使国家通过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打造和维护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环境,实现生产关系调整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在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新情况下,创新活动和现代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结合日益密切,科学技术活动日益成为需要受到国家关注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对创新活动的调控职能,对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出了强大需求我国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主要途径有第一,通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首要和有效路径,其作法是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加强自主创新等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不断调整和完善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因此要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其做法通过采取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加强创新合作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第三,通过国家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
1.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
2.加大创新精神培育
3.打造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12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答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也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型人才也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一般讲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性要素、实践性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创新人格要素最终社会评价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是创新人才要看对科学、对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当有如下几个特征:
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
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具有高度准确、着眼于联系的概念、双重知识结构、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大量程序性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等特点创新型人才知识结构的模型包括蛛网式结构、宝塔式结构、帷幕式结构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创新精神,即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二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
(三)创新人格能力的培养,包括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作为模式识别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第一,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习具体的讲,就是培养出既有相应的模式识别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学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第二,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团队精神就是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精神团队精神事实上所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是主人翁精神、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三,人文思想的培养对于工科的学生更应该有宽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将宽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修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力量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义的世界观第四,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关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2A、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以及物质不灭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有多种表现形态,但它们都有共性,即物质性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中没有脱离各种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一般”各种物质形态的互相转化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一种物质形态的消失,必然会伴随着另一种物质形态的产生,在这种转化中物质既不会创生又不会消灭,用量的概念来表示就是质量守恒定律B、物质系统与运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运动不灭原理互相联系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的运动存在于各种形式中,运动形式是物质系统中相互作用的表现类型,其可以概括为如下基本类型力学运动形式、物理运动形式、化学运动形式、生命运动形式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物质运动与物质本身一样是不生不灭的一种运动形式的消失,必然有另一种运动形式的产生;一种低级运动形式的“隐退”,必然有一种较高运动形式的“显现”,运动总是不增不减的C、运动形式的矛盾性自然界中系统的形成和运动的发生,其终极原因就是物质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固有的矛盾以及矛盾的集合互相作用或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着各式各样的具体运动形式如
(1)吸引与排斥吸引和排斥是一切运动的基础,一切运动都包含吸引和排斥这一对矛盾吸引和排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吸引过程发生时,必有另一个排斥过程发生而在一定条件下,吸引和排斥又可以相互转化
(2)化合与分解化合是分解为前提的,必须打开反应物的化学键,然后才有可能化合成生成物;分解也是以化合为前提的,分解的产物又可能合成原来的反应物化合和分解这对矛盾的运动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同化和异化两者相辅相成,使生命体内的组分不断更新两者并不总平衡,同化作用强,生物体生长发育;异化作用强,生物体就衰败生命运动的一个周期中伴随着矛盾双方地位的转换
(4)遗传和变异该两者的矛盾推动了生物物种的演化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⑴无人的世界即天然自然;⑵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即人化自然;⑶被技术所改造的自然即狭义的人工自然;⑷被产业所生产出的自然即人工自然所谓的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是指⑴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运动;⑵天然自然(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⑶人工自然转化为社会自然的运动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即三个转换中形成的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认识科学将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将天然(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将天然(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将人工自然转化为社会自然的手段、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3基本内容)
(1)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质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有多种表现形态,从基本粒子到天体,从无机物到生命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有共性,即物质性
(2)运动不灭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物质运动是不生不灭的一种运动形式的消失,必然有另一种运动形式的产生;一种低级运动形式的“隐退”,必然有一种较高运动形式的“显现”,运动总是不增不减的
(3)物质决定思维和意识意识和思维是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脑是思维的器官;感觉和意识包括幻想、想象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物质条件的刺激反应
(4)时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物质固有属性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物质所固有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规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恰恰是因为时空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当发生时空不平衡才会有力的存在力是验证物质的时空客观存在的表观现象
(5)自然事物存在对立统一性对立与统一规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6)自然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中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变化
(7)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基于自然发展之上人类和人类社会同样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和人类社会永远不能离开自然界,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基于自然发展之上的
(8)人类实践产生“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的观点,即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在劳动生产中自然界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人所面对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是获得了人的本质的自然界,故人类实践产生“人话自然二系统论自然观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摒弃唯心主义,又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与自然界不是绝对对立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中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理性、对自然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地方,正在于人化自然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对自然既有能动性的发挥,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受控于自然、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4义?(系统论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1)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2)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
(3)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4)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证统一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自然观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学习系统论自然观的意义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质量与能量之间存在的辨证联系;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揭示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辨证统一,突现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打破了机械决定论的观念;分子生物学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界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这些例子都表明学习系统论自然观有如下意义A、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系统论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非平衡自组织理论不仅指出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3)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阐明了时空与物质的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4)混沌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关于系统演化的分岔与混沌方式,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和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辨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循环观B、提供了系统思维模式
(1)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来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
(2)系统具有非加和关系,“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利用非加和关系实现系统的新功能;
(3)把系统看作动态的开放系统,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4)对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与传统的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不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5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人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自然中的一员)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的自然生产力范围之内,自然生产力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6)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其他生物一样,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但人又不同于其他生物,是自然界的对立物人既依赖于自然,同时又能动地认识自然和变革自然,创造出适应自己的环境这种自然观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整体观念、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6现代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将这些经验知识理论化,从而最终形成了科学知识与此同时,从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人类就将这些科学知识用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科学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价值这表明人在自然界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和工业对自然界进行能动的认识和改造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作为一般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而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3)科学是生产力随着现代工业将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一一它们的巨大效率一一又和生产它们所耗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由此形成的就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构成了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因此科学本身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组织和国家的致富手段现代科学的特征
(1)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因此,科学具有理性和可证实性的特征
(2)科学又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科学是具有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社会劳动
(3)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人类文明史和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创造方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同时科学又扎根于文化之中
(4)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早期的科学只是单纯的认识自然,是属于科学家个人的行为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科学潜在应用价值的出现,科学开始出现组织化和社会化,企业、集团、国家乃至国际间合作的科学研究逐步增多,科学研究之外的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科学研究中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科学研究的进行,科学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建制,用社会的组织形式来协调科学活动,使科学研究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7有什么指导意义?(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科学研究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其包括5个方面的环节和问题
(1)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科学问题规定着科学研究的内容、方向、途径、方法和手段,决定着科学研究的结果和价值科学研究总是以提出问题开始,并以解决问题告一段落并具有需要性、价值、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2)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事实,指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做出的真实描述,作为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其具有客观真实性与可靠性根据已确认的问题或者说科研选题的需要搜集事实材料通过文献调研或检索获取间接经验事实,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直接经验事实
(3)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该环节是对科学事实进行整理,将科学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在思维中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并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的形式表达出来科学抽象的构成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科学思维的构成逻辑思维(归纳、演绎、类比)、非逻辑思维灵感、直觉、想象
(4)科学假说的形成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说明和推测,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解释性、相容性、可检验性原则假说的检验可分为逻辑检验和实践检验
(5)科学理论的创立科学理论就其内容而言,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把握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创建过程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并通过科学理论的评价之后其能被接受和被认为J台*王里白勺科学研究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意义
(1)有助于培养机敏、冷静而又有素养的、有创造性的大脑,可以提高科研效率,使科学研究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引导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不致误入歧途
(3)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根据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具体方法;可以为科学的新发现、新发明提供启示和借鉴
(4)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推动哲学进步和发展科学方法可以提炼、上升为方法论而方法论是科学与哲学的一座桥梁、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技术的本质特征8与发展动力)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技术观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的特征
(1)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技术是人类社会需要和自然物质运动规律相结合的产物社会需要决定了技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属性;技术创造必须符合自然物质运动规律,则体现其自然属性
(2)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技术首先需要主体要素的能动发挥;同时,技术还是精神化物质的过程,包含客体要素,任何现实的技术及技术进步都是软、硬件的统一,也就是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
(3)潜在形态与现实形态的统一技术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转化的过程
(4)中立性(工具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首先,技术是一种中立的工具和手段;其次,任何技术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产生和服务的,目的性就包含着价值内涵技术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取决于技术自身属性;社会价值取决于社会对技术的应用
(5)累积性与跃迁性的统一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技术又具有累积性,新的技术是原有技术逐渐提升的过程
(6)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首先,技术的目的是为全人类服务的,技术发展是一种全人类的需求;其次,技术发展又受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又体现出其民族性
(7)技术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诸要素之中,提高着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机制和规律,又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需要的产生是由矛盾引起的,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人和自然的矛盾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目的与手段是相对而言的,又互为条件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西方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前,科学与技术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从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至今,科学走到了技术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
(4)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张力作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促进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共同进步、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9工程的本质与特征本质工程是为了创建人工自然,在科技及经验集成的基础上,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活动特征
(1)系统性与集成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的手段,所以工程活动中包含众多的要素,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工程活动中必须强调系统协调,除了内部的系统协调,还要求与其环境中的其它系统相协调由于工程系统性的创造产生了集成性
(2)场域性与情境性由于工程是通过造物形成人工自然,所以工程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进行,具有明显的场域性与情境性
(3)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包括工程中的各种要素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工程整体往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情境事件不可避免地随机发生,造成工程行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风险
(4)工程结果的双刃性与评价的多维性由于工程活动彻底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结果表现出双刃性同时对工程活动的价值评估必然是多维的、多层次的,它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生态的等众多维度的价值评价产业的本质与特征本质重复乃至规模化地生产人工物、使个别的、偶然出现的灵感、创意、发现、发明、人工物实现了社会化的传播,创造社会自然的过程特征
(1)产业的规模性在产业中,技术发明所创造的产品被批量化、规模化地生产出来、技术发明所开发的新工艺、新方法被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过程等都体现了产业的规模性特点
(2)产业的盈利性产业化过程把个别的、偶然的和不自觉的人工物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物的过程产业的盈利性是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3)产业的结构性产业的结构性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4)产业的系统性产业的系统性是指产业化的过程决不仅是单个技术的突破,更是由于薄弱技术环节的打通而形成技术体系的过程
(5)产业的生产力性产业的生产力性表现产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化而拓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本质是由产业发展来推动的、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10科学技术既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又可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二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许多情况下起着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科学技术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展;
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
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
3.科学技术对“政治民主化”有影响,推动政治文明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L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
2.丰富教育文化3,丰富精神文化4,丰富管理文化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