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篇一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般放置于动词或介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1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a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力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2“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1也是前置的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a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b“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
①⑦疑问句;叹句;
②③④⑧感
⑤⑥旧诗词合韵律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的标志)《师说》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2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3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82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4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惟命是听(成语)惟利是图(成语)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普通宾语前置5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定条件下,但在一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宾语也是介词的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恶、安、焉等))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曷、胡、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
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二倒装句一•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1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锲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词+数量词(定语)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后等特殊现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一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那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226;《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三倒装句一•主语后置;固定句式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触龙说赵日食饮得无衰乎固定句式太后》〈战国策〉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一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求,无乃尔是过与(同“欤”,语气词)一无乃…与?恐怕…吧《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一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故不积陛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一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劝学》〈荀子〉《逍遥游》〈庄子〉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柳毅传》“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李朝威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o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⑵……孰与……、……何如用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O法相同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3,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方乱,安以富为?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胜自磨剑,人问日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病乎?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定句式总结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Vj2O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力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2“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3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力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4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5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1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3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1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篇二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一、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1、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2、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4
二、宾语前置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常见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例沛公安在?(应为“在安”)(《史记.项羽本记》)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o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
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尔无我虞
③我无尔诈,尔无虞我)(我无诈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1.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2.
②沛公安在?
③(沛公在安)噫!微斯人,晋,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有何厌)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
3.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忧群臣)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⑦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辅德)
⑨唯利是图(唯图利)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孜孜焉唯进修是急U(唯急进修一只急迫地进德修业)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4.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④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定语后置3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中心语+定语+者
1.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人马冻死者相望(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2.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带陆离长锲,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带长快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帽)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操者荆州之民)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国之游者孺子)僧之富者不能至(富者僧不能至)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
4.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4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呼吾”则一定要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于时拘,于余学)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U(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仙)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13㈣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③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⑥捺以尖草(以尖草拣)
⑦覆之以掌(以掌覆之)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室美哉!)
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其华灼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