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中考专项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针对训练)【诗歌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殊的艺术意境一一隐逸意境他们将自己高超的文化修养投射到山水田园之中,不仅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更使山水田园也有了一种性灵正是人因山水田园而“隐逸”,山水田园因人而“性灵”隐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隐逸意境的感情基调是从容自在、优雅静谧、惆怅孤独、哀愁悲凉古代隐逸诗人很多,陶潜被称为“隐逸之宗”,隋末唐初的王绩自号“东皋子”,唐初的王维、孟浩然进一步丰富了隐逸诗王维的诗更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思乡意境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思乡、会思乡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之作不可胜数;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成为思乡的引线游子思念故乡,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思乡意境的意象主要有杨柳、归雁、宿鸟、明月、晚风、落叶、寒山、青山、流水等思乡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温馨、无奈、哀愁、悲凉【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⑶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⑴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⑵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⑶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⑵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⑴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⑵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针对训练
1.古诗文阅读(共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5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昨解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
(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D.“只恐双溪昨躺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共5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⑴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⑵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问题(共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以一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分)
(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阅读《雁门太守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7.(-)古诗词赏析(4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o(2分)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问题(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9.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参考答案
1.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解析】
(1)中两个事物是很明显的只是渲染的气氛是从“落”和“啼”两个字体现出来的,花落总是会使人悲伤的事,而一个啼字,将这种悲凉之感渲染得更浓更重了,听着这悲啼之声,感觉似乎到处都是离愁了
(2)从“愁可见诗人的心情惆怅,从“直”可见作者的不舍
2.
(1)物是人非
(2)C【解析】
(1)物是人非四个字是愁的原因,因为那个和自己一起的人不在了,所以满眼的泪流个不止
(2)C拟是打算之意,并没的实际行动
3.
(1)忧围伤时、念家悲己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解析】
(1)可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其积极投奔肃宗可知,他对国家是忧虑的,对国人是担心的,而对战乱阻隔中的家更是难以放心的
4.⑴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⑵
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景
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说明第
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给1分;第
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给1分)【解析】
(1)从雪花比作梨花可知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借用梨花的形象之美表现雪花之美可见边地景象奇异
(2)此题可从诗题中分析,白雪歌是在胡天八月即临的,所以表现奇丽之景,从中看出欣赏者胸怀的豪迈;而从“送武判官归京”中可知既有送别时的不舍,也有对朋友能够回京的高兴之情
5.
(1)边塞秋景异
(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1分,满分3分)【解析】
(1)从“秋”字可直接看出秋景“异”表现在与内地景象不同,异在边地荒凉,早早关闭城门
(2)用互文手法,既无论将军和征夫,都是一样的思家,而这种思家之情又是没有机会得到实现的,所以思想更加矛盾,也充满着一些不平之气
6.
(1)C
(2)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解析】
(1)“燕脂、凝夜紫”都是指色彩暗淡,并无秀丽之感,到是让人觉得荒凉
(2)首先要选择角度,诗歌赏析的角度语言、修辞、思想、情感、意境、表达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结合边地特有的景象及两军严阵以待的气氛加以分析
7.
(1)无眠;人生
(2)D【解析】
(2)D从他的喝酒问月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前几句内容表现的是孤独而非一直乐观的
8.
(1)D
(2)C【解析】
(1)D这两句表现的是视死如归的情感,所以没有悲愤无奈之情
(2)C这里的说和叹都是人的行为,所以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
9.
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
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解析】
(2)中“送”本是人的行为,而这里用来说水送人,所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对仗,
二、
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常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一一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修辞手法一一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表现手法一一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景角度一一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常考意境(主旨)】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意境之大小一一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比喻・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J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寻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J(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就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用触觉“冰泉冷涩”写听觉琴声低沉(“弦凝绝”),传达出琴声的幽愁暗恨再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清淡、时断时续•互文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诗歌的意象鉴赏】▲雨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但有时,雨意象也传达出一种温润与暖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但总的说,雨意象以表达愁思为主▲水雨意象传达的主要是愁思,水意象传达的主要是被阻隔的无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J相距并不遥远,但因不可逾越的水的阻隔,只能留下地老天荒般的大遗恨“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无论你怎么努力,眼前的美好,都会因水的阻隔而变得可望不可及与阻隔的无奈相反,水意象有时又是传达离愁、思念之类情感的媒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李白《江夏行》)“心逐江水流”,茫茫江水正是无限离别之情的生动写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J(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向东滚滚流去的春水正是不尽愁恨的传神写照▲青山青山意象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无数的诗人对此倾注了自己的深情大致而言,青山意象有下面几种意义象征故乡,栖息身心“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J(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J(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暗示虚无,显示苍凉“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J(《三国演义•临江仙》)“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J(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引为知己,安妥灵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J(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落花花很美丽,但这种美丽常常是短暂的,因此在多愁善感的诗人心中,飘零的落花总会引起无限的惆怅“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飞花是诗人的无边愁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以落花暗示繁华不再、盛世一去不返“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落花变成了坠楼人,传达的是哀怨与愁恨当然,并非所有的诗人笔下的落花都是感伤、忧郁、衰老、死亡的意象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有诗云“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J这是以落花写澄澈心境李白《少年行》有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式的生活一一不言伤感,只有纵情,落花也能增加游兴龚自珍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还护花”这更一种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飞鸟像鸟一样自由飞翔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表现在诗歌中,飞鸟意象成为了人们心灵自由飞翔的重要凭籍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以鸟的翱翔太空表达诗人对超然玄远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J(薛道衡《人日思归》)以孤鸟独飞写人的漂泊无定“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钟声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那时的钟声多是作为庆典音乐的体验,带给人们一种欢快、热烈的享受,如《诗经》开篇《关雎》中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二第二阶段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一阶段要比第一阶段复杂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J(《过香积寺》)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J(李商隐《无题》)有的诗人还借助钟声思考“我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如刘禹锡的《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雷雨江湖起卧龙,武陵樵客蹑仙踪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J革新失败,一贬十载奉诏还京,百感交集宿于长安附近的驿站,听到皇宫中隐隐传出钟声,刘禹锡写下了这首诗钟声有时还传达着离愁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舟船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J(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两首诗所用意象极相似,主题也极相似无论是“月照一孤舟”,还是“孤舟兼微月”,都是将“月”与“舟”两个意象组合起来,再通过声色(猿声、秋声与暝色)的烘托,便很好地传达出了漂泊他乡的孤独沧凉之感二是写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读到这些诗句,我们仿佛感到了诗人们急切跳动着的企图摆脱束缚的自由心【诗歌的意境鉴赏】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遵从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之作,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因为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所以解读、辨析诗词中的意境是鉴赏古诗的重要手段▲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大概是因为人喜聚不喜散,但又不得不散,于是对相聚的留恋、对分别的感伤甚至痛惜,便常常成了诗词歌咏的对象所以,诗人写离别很少轻松用笔,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高昂笔调并不多见,而是大都写得很沉重,且往往在伤情中引发出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叹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绮筵、泪眼、长亭、寒蝉、秋雨、骤雨、兰舟、别路、暮雨、来帆、去鸟、散丝、杨柳、残月等等离别意境的感情基调是缠绵、伤感、悲凉▲离乱意境离别多为私情,离乱则可能更能体现时代特征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无数的战乱与分割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了无限痛苦但“国家不幸诗人幸”,有良知的诗人都会以一颗爱悯、忧伤的诗心,去表现人民的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诗人个体生存的艰辛这些诗作的意境因多为诗人的亲历之境的再现,所以往往表现出情感深沉、思想深刻的特征,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离乱意境的主要意象有清秋、夕阳、大江、悲风、鼓角、天涯、星河、飞雁、黄花、梧桐雨等离乱意境的感情基调是悲壮深沉、孤独寥落、清冷忧戚、伤感惆怅▲隐逸意境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们的一个重要情节特别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棒的人,他们本可以出仕为官,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不过这种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