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心得体会发言一直以来,公安、网信等部门把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整治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15日至7月21日,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宣传周活动,联合各界群众、互联网企业等共筑和谐清朗的网上舆论环境;近期,针对一些网络账号杜撰、歪解公共政策信息,误导群众、从中牟利的情况,中央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坚决打击造谣传谣行为,处置违法违规账号373个这些针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有力净化了网络空间但必须看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网络谣言的分辨难度也变得更大此前一段内容为“某明星被警方围捕”的“图片新闻”就在各平台广为传播,画面宛如实拍,其后被证实是AI生成的虚假消息此外,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不断发展,用户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谣言的传播力也越来越强,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更加严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创新治理举措,让网络谣言治理“道高一丈”,应成为当然之举、当务之急今年1月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并规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不久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对治理虚假信息作出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应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应制度以强化治理例如可以针对网络谣言,进行专门的建章立制,推动更高效力层级的规范落地实施而在执法和打击层面,有关方面也应及时研判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完善新举措,努力把“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网络平台是信息内容管理第一责任人当前,多数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虚假信息,但对网络谣言的标记、查删有时并不及时;有的平台对“据网传”“据有关人士透露”样式的“擦边谣言”判定处理不及时;有的因造谣被封禁账号“换个马甲”上线,平台有时无法及时察觉处置Q对此,有关平台应及时优化措施,改进虚假信息判定处置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账号的身份识别,积极配合执法监管面对“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现象,我们要加大治理力度,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水平,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守护好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水军横行泛滥,并不只是影响某一个人的购买决策和信息接收当大量的定向特制虚假信息铺天盖地出现在信息环境和平台上,其污染的是整个信息网络和环境,扭曲的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认知和互动更不用说,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络水军的行为已经侵犯到了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到了市场经济的正当竞争和规范秩序,已成为影响网络社会安全和生态的严重障碍也因此,此次公安机关在过往“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接续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得到了很高关注和期待“网络水军”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其治理难度和复杂性也都与日俱增但越是如此,越要多方协同配合,开展全链条治理,加强技术“武装”,遏制其泛滥要善用技术对水军账号进行识别分析和行为监测,及时进行舆情预警和处理此外,既然“网络水军”生意链条中存在一个层级分明的金字塔结构,那么除了处于“前台”的网络水军外,对“幕后”的那些中介、网络平台管理者等也都应进行严厉打击而这又牵涉到一个现实的难题,那就是对于网络水军的敲诈勒索、侮辱诽谤等行为,现有的法律可以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支撑,但对于那些擦边球性质的网络水军及行为,由于法律界定的模糊甚至空白,存在难以界定和管理的困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水军的侥幸心理完善打击网络水军的法律法规,敲掉相关条文中的模糊滤镜,发挥法律应有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当成为相关治理的优先级议题安全晴朗的网络空间,归根到底离不开每一个网民的托举和努力提升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水位,提高每个网民的媒介认知水平及使用能力,包括甄别水军和虚假信息等的能力,虽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确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