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19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
一、洛克印象洛克的全名是约翰洛克,是有名的英国资产积极思想家和教育家1632年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清教徒,内战中站在议会一边,他们父子关系极好,父亲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教育思想很有影响1644年他入伟士敏士特学校受中学教育,那里的经院主义教育使他十分反感他在《教育漫话》中反对机械的学习、反对靠文法学语文,就出自他的切身体验165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哲学、自然科学,深受培根和笛卡儿著作的影响,一度爱好化学和气象学实验他喜神学,因无真正的职业性神职机会,转而习医,打算以医为业16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洛克的著作有《文官论》《论自然的法则》《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论基督教的合理性》《关于理解的指导》《自然哲学基础》此外,他还为工业和殖民地事务委员会拟了一份《工作学校草案》洛克的治学观点有唯物和唯心两重性他着重研究了认识论他在他的《人类理解论》第一卷中探讨了观念起源问题他认为,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1、《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
2、《审美教育书简》教师读书笔记
3、《迷恋人的成长》读书笔记
4、中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儿童本身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他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个不许动、那个不能那样做之类的限制,并且他早早地接触了书籍,能从书籍这扇窗中望出去,看到现实以外的世界,那么想象力就可以得到正常发展有人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我十分相信这句话,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灵魂中,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我思考,才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力量,必须在幼儿期萌发、茁壮,否则就会萎缩经常有人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想象力不用培养,不限制就是培养在教育上,并非家长做得越多越好,有时恰恰相反尤其在培养孩子想象力方面,“少就是多”是一条黄金法则检验孩子在家中是否获得了尊重和自由,家庭是否为他提供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这里有一道简单的自我测验题当孩子不小心闯了祸,如打了杯子或碰翻电脑,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那损坏的东西而难过,出现内疚情绪,还是急于看你的脸色,出现辩解的行为?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2假期两个月,以龟行速度读完了校长推荐书目《教育的奇迹》读完18个教育故事,唯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我的感受爱,真真切切的爱打动了我的心要问我18个故事中哪一个更得我心,那便是海伦凯勒和沙利文老师之间的故事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在美国巴拉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夺取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海伦就在这样黑暗和寂寞的世界中摸索着成长直到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因而了解失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导下,海伦用手摸触学会了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阅读,后来用手没别人的嘴唇,学会了与人交流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里奔跑,在地里埋下种子,爬上树上吃假,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去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聪和失明的障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得克里夫学院,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十四部作品海伦如何从一个又聋又哑又忙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海伦自身的努力自是不必说,我们还要看到默默陪伴海伦五十年,给予海伦无私的爱的莎莉文老师爱学生,每个老师都会说,也都做,但是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我想这在于老师所给予学生的那份爱,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是,那么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舞蹈便翩然若蝶;如若不是,那便是他疼你杠脚有人说爱一个人要能爱她的有点,更要能包容她的缺点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关键在于爱人的人有没有一个大肚量,能容忍哪些缺点和瑕疵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只是老师眼里有的孩子有点多于缺点,而有些孩子则被缺点掩埋,很难找到他的优点,有点多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也多,反之亦然,于是老师开始埋怨学生,抱怨不公可是有谁会会回头想想,为什么我没有找到孩子的有点,是这个孩子毫无优点,还是我缺少一双寻找优点的慧眼被缺点掩埋的孩子不可怕,但是没有一双发现孩子身上有点的慧眼是极其可怕的,因为他带给孩子的不是积极,阳光和快乐,而是消极负面的,这一切将跟随孩子的一生假期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Children arethe truetreasure ofcountriesLets teachthem well(孩子是国家的财富,我们必须o o好好培养他们)这是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一句话,当我问起她为何这样说,她的回答是爱孩子等同于爱财富金银珠宝谁人不爱?为何不能用财富的心理去爱班级中那四是个孩子?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不爱孩子的,只是我们的爱在某些时候变味了早读铃声响了,玲玲踏着铃声姗姗来迟,其他同学早已开始了早读,而你正站在教室外等着,此时的你会怎么做那?大声喝斥教室外站着!还是现行退让,放她进教室早读,可后再轻声细语地询问迟到的原因,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原因后,因同情,因关心,或其他因素给她一个抚摸,一句安慰,一个拥抱,让她真真切切地感受你所给予她的爱和关心或许班机中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希望,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可是同样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作为教师是何种心态爱你的学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猎人带着猎狗去森林中打猎,猎人一枪打中一只兔子的后退,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不见了,猎狗悻悻而归,猎人开始骂猎狗没用的东西,连只受伤的兔子也追不上猎狗不服气我尽力而为了啊!兔子终于跑回洞中,它的同伴在庆幸的同时也感到很惊讶那只猎狗那么凶,你还受了伤,怎么还能跑得过它?受伤的兔子说他是尽力而为,而我是全力以赴老师啊,你对你的学生们是尽力而为了还是全力以赴了?其实,在我看来,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还不足以说明你会爱孩子一个真正爱孩子的老师是刚柔并济的她既能给予孩子母亲似的柔情,学生可以从她那里得到温暖;他又可以给予学生父亲般的威严,学生可以从她那里明白何为责任和坚强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3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教育的奇迹》主要讲的是一些当代名人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是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是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是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书中还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家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越来越差跟他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关心够不够,受到老师的漠视有着很大的关系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们要明白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令人惊异的场景善于教育的老师,往往能够顺孩子的天性,不断诱导,把孩子培养成才,而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迫儿童改变自已的天性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特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强制孩子服从家长的意愿,而是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再次,多为孩子喝彩,不要像防坏人一样防孩子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肯定的.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和老师一定要避免使用一些不良的语言和态度,而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父母和老师也不要把孩子当成坏人一样的防着、管着、而是应该信任孩子、赞赏孩子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4暑假里心血来潮,买了好多茶叶,大红袍、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正山小种于是,忙里偷闲(此忙为带孩子忙),沏上一杯好茶,捧上一本好书,品香、品味、品读!身为教师,便离不开教育的主旋律,而教育的乐章,要用爱去谱写几本书中,朱永新老师主编的一本《教育的奇迹》,让我很受感动此书由四个篇章组成,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些奇迹的诞生都来自于一个爱字,唯有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周弘用爱将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位令人惊叹的神童;胡厚培用爱将弱智的儿子舟舟培养成世界唯一的弱智指挥;荣晓鸣用爱将先天脑瘫的儿子荣博征服美国名校;名师孙维刚用爱浇灌学生心灵的成长;校长刘京海用爱鼓舞学生走向成功;再生父母李圣珍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人性的尊严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实在让人震撼,为之感动特别是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在这爱的教育理念下,李老师魔术般地转化了无数的问题少年和所谓的差生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和一份真诚的爱,李老师把一个个动物变成了人,她是孩子信赖的好母亲,是学生钦佩的好老师,是年轻人喜欢的大朋友一位平凡的母亲,却被成千上万的孩子视为再生父母这份爱是何等的温暖,何等的的神奇,何等的伟大呀!感动书中的奇迹,也便细想身边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些性格怪异、思想偏激、行为散漫、调皮捣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成因,我们似乎了解的太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形成的原因,自然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收效甚微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爱,被父母爱,被老师爱,被社会爱爱是无限的,让我们像那些用爱创造奇迹的前辈们学习,用自己真诚的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让他们在爱的暖流中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美丽的翅膀,勇敢地飞翔!相信努力,定能成功,也让我们一起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吧!观念和原则同艺术和科学一样,不是天赋的心灵原像一块白板入一个暗室、一个空箱,或像一张白纸,其中没有任何字样、任何观念他的装备和知识材料来自经验人类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来源首先是感觉,此外还有反省人类理解首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他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所造成的他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者,又是一个感觉论的二元论者洛克的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人类理解论》和《工作学校草案》以外,集中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教育漫话》先后译为法、荷、瑞典、德、意等国文字,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审定了绅士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这部著作,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传统教育,提倡较广泛的、切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在体育、德育和智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但也有人民的因素,他提出的许多具体措施有很多正确的成分
二、健康的身体健全的精神和知识的载体(摘录)有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身体和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有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不善于用心的人,决不能遵循正当的途径;身体孱弱的人,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5暑假里心血来潮,买了好多茶叶,大红袍、龙井、碧螺春、铁观音、正山小种于是,忙里偷闲(此“忙”为带孩子忙),沏上一杯好茶,捧上一本好书,品香、品味、品读!身为教师,便离不开教育的主旋律,而教育的乐章,要用爱去谱写几本书中,朱永新老师主编的一本《教育的奇迹》,让我很受感动此书由四个篇章组成,分别是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这些奇迹的诞生都来自于一个“爱”字,唯有爱能化腐朽为神奇周弘用爱将失聪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位令人惊叹的神童;胡厚培用爱将弱智的儿子舟舟培养成世界唯一的弱智指挥;荣晓鸣用爱将先天脑瘫的儿子荣博征服美国名校;名师孙维刚用爱浇灌学生心灵的成长;校长刘京海用爱鼓舞学生走向成功;”再生父母”李圣珍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人性的尊严……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实在让人震撼,为之感动特别是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爱孩子,爱教育,提倡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在这爱的教育理念下,李老师魔术般地转化了无数的“问题少年”和所谓的“差生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和一份真诚的爱,李老师把一个个动物”变成了人,她是孩子信赖的好母亲,是学生钦佩的好老师,是年轻人喜欢的大朋友一位平凡的母亲,却被成千上万的孩子视为”再生父母二这份爱是何等的温暖,何等的的神奇,何等的伟大呀!感动书中的奇迹,也便细想身边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些性格怪异、思想偏激、行为散漫、调皮捣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成因,我们似乎了解的太少没有像李老师那样细致入微地了解学生形成的原因,自然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就收效甚微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爱,被父母爱,被老师爱,被社会爱爱是无限的,让我们像那些用爱创造奇迹的前辈们学习,用自己真诚的爱,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让他们在爱的暖流中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美丽的翅膀,勇敢地飞翔!相信努力,定能成功,也让我们一起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吧!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6《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记得著名教育家夏可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问题时,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或者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使孩子那颗稚嫩的心一次次地受到打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因此,父母首先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态度,坏孩子笨孩子差孩子问题孩子这些定性的词都不能随便用在孩子的身上,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来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这学期,有一个班的一个学生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行为也较为散漫,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从那里能得到答案通过我的了解,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即使这样,父亲一不顺心还要打她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照射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温暖每一颗还十分稚嫩的心,特别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她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得到父母的抚爱和家庭的温暖,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天常日久成为班上的后进生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能够感染打动学生,乃至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影响其品德的形成和个性发展的方向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教育这样的孩子,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协调好离异双方和孩子的关系我决心以行动去温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唤起她的自尊在这过程中,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号召全班同学和家长共同协助和配合,一起来帮助她走出迷茫,迈向成功这个学生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一起玩了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相信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7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在过去许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孩子才会亲近你,这样你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感觉到工作的快乐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有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做老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记住,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谢,但让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就是对从事这份职业的最高奖赏教师的工作是寂寞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灯下面对洁白的四壁,静静地守候寂寞,扑去心灵的尘土去守望教育,构筑教育的理想;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黑夜里瞑思苦想,悄悄地等待成长,挥去眼前挡住我们前进的细沙,追求教育的真谛读完这本书细细反思,正如书中自序所说,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更是一份动力对每一位孩子不敢说放弃,也不能说放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唤醒,让每一花蕾努力绽放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8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孙云晓先生也一再强调培养习惯在孩子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产的地步”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学生的未来命运最近响应学校要求,认真拜读了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还例举了一些具体的事例向我们说明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却又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的自控力,特别是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做人和做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身上就肩负着更多的使命,那么作为班主任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结合孙云晓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正确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在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报告会上,现场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坏习惯“屡教不改”,这个缺点怎么办?而孙云晓的回答很有意思,说“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这是儿童的特点而儿童教育就是要反复”可见学生身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们当然都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服从班级管理,其实学生自身也不想犯错误,他们也渴望能够不断进步,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之所以犯错就是存在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是可以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方合力来加以改正的,着名新闻工作者杨澜就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年轻,有资本犯错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清这一点的话,在我们的教育中就会减少很多负面情绪,多一些理智的思考,从而避免犯难以挽回的错误,与学生关系也更为和谐些,也更有利于我们学生和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第二,细节决定成败,要从细微处入手即使有了正当的途径也决不能获得进展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有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弱,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根本方向改变;从根源上引导一下,河流的终极流向途径,就会截然不同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第一件当心事,是儿童无论冬夏春秋,衣着都不可太暖初生时,人的面孔同其他部位一样娇嫩,因为长期袒露,所以比其他部位更经受得起风寒了只有睡眠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只有睡眠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早起顶有益于健康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孩子年龄增长,自由便随之而来,无须永远受人监护这时,哲学上强调量变引起质变,要求我们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而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孙云晓认为,对孩子好习惯要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要清清楚楚然后就是坚持,好的习惯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初步养成而坚持90天后,就是一个成熟稳固的习惯”孙云晓这段话给我们教育很好的启示,其实我们学校每天都在身体力行着,那就是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他明确规范学生哪些可以去做,哪些不可以去做,就是所谓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我们班主任要做的就是不断从细微处引导和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然后逐渐由“有为”到“无为”,逐渐幻化成学生的内在自觉譬如,光线良好的时候,不开教师用灯,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早读,晚自习,上课及时赶到,教育学生形成严格的作息习惯;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乱扔垃圾,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从细微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吧!第三,班主任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孙云晓也在文章中强调真正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自觉地捡起一块垃圾、擦干净讲台、摆好教具等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模仿老师的行为一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比班主任三令五申地说教要强得多还比如我们要求学生早读课645之前必须要过来,那么作为班主任就必须在这时间之前过来,要不然我们凭什么要求学生也守时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以正确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第四,持之以恒,贵在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不仅仅要细心,还需要足够的恒心和耐心班主任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平和地应对这个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合力解决,学生同时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定会有成效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与孙云晓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于父母和老师来说,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个幸福的未来,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一个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他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从小抓起、从细抓起、从现在抓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人格,从而向着美的方向生长!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9作为一名一线教学工作者,教学内容基础,教学工作具体,有时候在繁琐的工作当中,很容易忘了属于这一份职业的星辰与大海,更多是沉浸在日常的单一重复当中然而,越是基础的工作,越需要有一个远大的高屋建雍的向导,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前行这本书的主题虽然有些宏大甚至沉重,但全篇读完,能让读者对于教育工作者的真正任务产生进一步的思考特别是第一章到第三章,令我非常有收获这本书当中,怀特海针对当时英国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此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但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现状,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怀特海认为,教育是为了生活和生命而存在的,并围绕生活而展开运行凝练成为一句话就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就是说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并把学生视为有血有肉的个体,而不再是工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鲜活的生活之中,再通过生活实践来验证知识的科学性,而不是当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机械地将知识填装到学生的大脑中毕竟教师就是教育目的最直接的实施者之一,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在立足于教育现实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有一份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追求书中提到“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一一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也感触颇深单纯的概念必须要结合生活当中能接触的实际事物来举例,学生们才会又快又好地掌握在解答一些具体问题时,带入到生活场景,学生们也会更印象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个做法也值得我继续发扬光大,在备课时考虑如何结合当下学生们喜爱的话题上多花心思关于教育的节奏,怀特海结合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及综合运用阶段在他看来,教育的节奏,是指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在学生的智力发育达到适当阶段时采用不同的情况下,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长都不尽相同,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周期所谓教育有周期,其实就是教与学都有周期,从“教”的方面讲,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划,从“学”的方面讲,有一个接受过程甚至是反复练习的过程都是常见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性的同时更要有充足的耐心在教育的节奏这一章里,怀特海还特别提到“如果教师在满足学生有节奏的渴望方面恰到好处地起激励作用,学生一定会不断地为某种成就而欣喜,不断地重新开始”这一句话我是十分赞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非常需要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赞扬,就能够激起学生们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希望自己能时时牢记这一点,努力给予我的学生们更多的正面反馈,帮助他们投入到学习的乐趣当中这本书在让我透过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能更多地去思考关于教育的本质,对我而言大有裨益
01、作者简介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创立了庞大的形面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02、内容简介本书英文原版首次出版于1929年,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活与活力,反对学生灌输知识,面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路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参考与指导价值
03、精彩分享
1、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人将会忘记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的情况
2、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腐蚀
3、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永恒活动着的,能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你不能向对待工具一样,把它磨锋利了才去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课程有什么样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此时此刻被激发;不管你要加强学生的何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此时此刻得到练习;不管你想怎样影响学生未来的精神世界,必须现在就去展示它一一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很难去遵循的一条规律
4、教育的问题是一一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我极力主张这样的解决方案,就是根除科目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扼杀了现代课程中的生动性教育只有一个主题一一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当理想降低到实践的水平时,其结果便是停滞不前特别是当我们把智力教育看做仅仅是获得机械呆板的大脑能力,看作仅仅在于对有用的原理作系统的叙述,那么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尽管在对课程大纲无目的的重新安排中,在回避那不可避免的时间短缺的徒劳的努力中,将会进行许多活动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上帝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其中众多的知识主题绝非一个人所能够掌握罗列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各种科目,用这种方法来对待这个问题是毫无希望的知识的科目太多了,每一个科目都有其存在的充分证明也许这种知识材料的过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对重要原理处于一种愉快的无知状态,使世界变得有趣了我非常希望你们铭记于心的是,虽然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智力教育还有另一个要素,比较模糊却更加伟大,因为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古人称之为“智慧”你不掌握某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聪明;但你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知识却仍然没有智慧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0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更为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近,特地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一书,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现已经读完了六个章节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人思想影响深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闲暇时读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自己正在牙牙学语的儿子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儿子长大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这本书强调的主要是好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据专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不论什么工作必须靠教师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凭说教,而是靠训练没有强化训练就养不成习惯比如说要培养学生不乱扔纸的习惯,班主任老师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施加压力,告诉他必须怎么做,否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直到养成习惯为止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认真,坚持去做,别的老师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这就是习惯的养成,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与坚持另外我们学生的写字习惯,早读习惯等等,都要经过老师的强化,学校的督察等强化手段,达到一定的效果“许多养不成习惯的教育,都是一壶烧不开的水;教育习惯比一般的教育失误更影响孩子成长”这都是孙云晓老师的至理名言“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说的非常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孙云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的联结”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培养一个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本书第四章讲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长期以来,做人’似乎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实际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概念”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诚实守信(诚信),认真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智慧,没有对人纯洁的爱,没有对美好人性的向往,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起码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必须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同情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好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n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应多注意户外活动,多注意呼吸新鲜空气洛克说“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学校家长最要紧的是给孩子良好的原则与牢固的好习惯,这是最要紧和最可靠的一切告诫与规劝及原则的重申,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形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孩子的饮食宜极清淡简单,两三岁前,应该禁止肉食三四岁以前完全禁止肉食,一切疾病定可以大大避免,而健康与强壮的体制基础也一定可以确切地奠定下来孩子的卧床,应该是坚硬的,宁可用絮绒,不可用羽绒硬床可以锻炼身体;至于每夜睡在羽绒被褥里,那是消融体魄的,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不经意的舒适,会潜移默化地削弱人的体质,引起许多疾病况且习惯睡硬床的人,外出旅行等能够适应不好的睡眠条件将身体习惯为随遇而安,是人的一种大幸,也是成就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摘录)心理强健的主要标准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不顾自己的好恶倾向而严格顺从正确的、理性指导能在理性航标的指引下,毅然与愿望背道而驰我们在教养子女中的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精神在最孱弱,可塑性最强的时候,没有让他们习惯于约束,服从于理智,没有按应该形成的样子去塑造对子女本能的爱常常成为溺爰,没有规则的约束,形成了不良习惯,以后便成为一块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少食油腻、肉类食物,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起早睡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如果让儿童睡在羽绒被褥里,必会消融其体魄,这是“虚弱的原因,短命的先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与我们现在一些人采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呵护有加,在饮食、穿衣、日常生活上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教育的方法与洛克提倡的恰好相反我觉得我们看了《教育漫话》后应该对我们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进行一个审视,不能说要完全的照搬洛克的教育思想,但也应该有所借鉴,不要对孩子过于的溺爱,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2对于朱永新,曾在上看到过某位老师的—中所提到过,隐约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对于他的—则从未看过上次学校特为我们订了他的《新教育之梦》,带着对他的好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真可谓收益颇多、感慨颇多对于有关教育类的书,我看的不多,应该说是很少,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很抽象、纯理论的,看起来很乏味,让人想睡觉但这本书则大不相同,书中所写的纯粹是朱老师根据教育现状而谈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加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父母,非常实际、实在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感受关于德育,朱老师定位其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同书中讲到,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基本上是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的晨间谈话时,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来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质上则不然在学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长辈,幼儿都会说,但实际生活中呢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每天放学,孩子们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换好鞋子回家,我经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吃力地为孩子换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在东摇西摆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还看到过一个孩子出手打奶奶可见我们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这一块是失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孩子要爱祖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有时候讲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可笑正像朱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比如我在网上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消息,如某地区的.一公交车上,扒手偷东西,一女学生及时指出,却遭到扒手的斥骂甚至殴打,而车上其他人却如同没看见一样,更可气的是那被偷的人非但没有感谢那位女生,而是转过头来对那位女生说“其实我身上没带钱包,哪怕偷”看到这样的事例,谁还会去学那位女生呢?再比如,在某所成人高校中,有位女学员的男朋友在大白天冲进教室当着在场所有学员的面将其女友砍死,而在场的学员包括任课教师居然没有人出来阻止,直到人被砍死、凶手离去,才有人报警还有某地区几位公安人员在大街上勇斗歹徒,结果有一位公安人员大腿动脉被割断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尽管行人很多,但谁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结果那位公安人员终因失血过多而英勇献身这样的事虽然不多,但要列举出来也不少,可见我们现在的人的道德处于何种水平在如何进行德育方面,我觉得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榜样关于教育方面,我还只是一个新手,因此,在此,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点想法总之,朱老师所提出的这些,我觉得正是我们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正是我们一代代老师所为之奋斗而想实现的理想,我将以此为奋斗方向,并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工作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相信这个新教育之梦一定会实现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3本书于1693年问世,至今已有324年,这位作者不知长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在被一代代的人们所使用正如一首诗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最终都会死亡,身体发肤生会带来,死亦会带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约翰洛克,虽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本书中篇谈的是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几种观点我感悟很深
一、早期教育教育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之时,此时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习惯性地遵守纪律,服从纪律但我们今天的许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任孩子妄为,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管理与约束,致使长大后再想去矫正时会相当麻烦人们习惯性在水的源头播撒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时,却又感到不解园艺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时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对植物进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按照人们喜爱的方向去发展,倘若我们在树小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待它长成粗枝大叶的,我们就无法把他培育成我们喜欢的模样所以早期教育很重要,那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育儿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节制欲望,是造就一个自满自得、幸福快乐的人的合适途径人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你就会痛苦对孩子,从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让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适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我们要适当给予,比如孩子饿了,他如果只是说他饿了我们就要满足他的要求,如果他点名需要啤酒或面包时,就不能答应他,因为这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我们必须通过对这一件件小事的控制来控制儿童的欲望
三、寻找适合父子的恰当距离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适合建立威信的时候,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严格一些,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长大了,我们反而应该越来越亲切地去对待他,像朋友一样,一起干活一起玩乐而现在的家庭的教育刚好是反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百般溺爱,把孩子的各种坏习惯都培养起来了,长大了,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须不知小树苗已变成杂乱丛生、没有方向的大树,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给它矫正了,因为我们错过了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尽早,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四、尽可能不适用鞭挞曾看过一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喜欢打人小学的老师,只要你题目做不对就会打人,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规矩,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过是无理由的乱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乱打人,很多同学都受了不少冤枉打这两位老师的鞭挞对现在的这位老师影响很深远毕业了,这位老师在社会上不敢和别人打交道,对领导如同对当年的教师一样,有畏惧心里,所以刚进入社会那几年,工作一直不出色所以从长远来看,鞭挞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挞与呵斥应谨慎地予以避免,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带给他们不幸的行为产生一种羞耻与憎恶的心思以外,决不会再有别的益处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遵循这一种自然的规律,任时代风起云涌,它自眉然不动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4我读了《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释放你的教育智慧》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一一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全书“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是值得一读的好书,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以后我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5合上张平的《教育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思维是智力与智能的核心,他强调要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发展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某一道题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种,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求异思维;对于一些定理的归纳,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形成求同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在课堂上提出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全班讨论交流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变形砖,没法子派用场幼儿要母亲的奶头,儿童要糖果,青年要爱人……人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欲望,这不是错处错的是欲望脱开理智,产生不适当的欲望,或对正确的欲望产生不适当的度如儿童就要爱人,便不适当;要把所有的糖果都归自己,便不适度不适当和不适度放纵下去,就成习惯,遗害无穷从摇篮中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这样一种习惯去争取自己该得到的东西,不是争取自己想得到而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违原则屈从,他们就会学会得不到也能心理平衡,他们就不会有非分之想,以及为达到非分之想而哭闹,正象他们不会哭着要月亮一样管教儿童,要从极小时开始你要在孩子长大后服从你,首先要他在儿童时服从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如果再强力迫胁,则必然招致失败方法正确,小时孩子是你的“仆人”,大了成为你的朋友;方法不当,大了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会厌恶你,可能心里会暗暗划算爸爸,你什么时候才死呢?另一方面,要警惕一种相反的倾向儿童被管束太严,精神沮丧颓唐,失去活力和勤奋,那样更糟糕放荡的青年,常生龙活虎一般,精神饱满一但上了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素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从兴趣入手,能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水平的确是的,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重要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心不乐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实验中特别重视“勤奋”,并要求实验班抓住“勤奋”学习的良好性格特征,养成勤奋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把“工作就是服务“落到实处,学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务内容,学生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事事为学生做出榜样把认真为学生负责作为自己的左右铭,用自己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让“工作就是服务”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推进到自己的每项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服务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往的某些错误认识,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学治班,明白合理科学的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仅仅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约束总之,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领会到了教育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智慧,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当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师的感慨和智慧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6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反对它呢?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To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这样的课堂不要怕走向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东方讲究系统的、秩序的儒家文化传统,这种作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会顽强地表现出来,成为教育改革的潜在的稳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们朝着生本的方向进和体系性的较为彻底的改革,乱不到哪里去,反而会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结出丰花硕果《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中也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彻底分离,而是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和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素来就比较强调儿童个性,推进儿童中心教育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却可能产生较多的问题;然而,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书中还谈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江苏洋思中学闻名遐迩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该校蔡林森校长是否读过这本书或聆听过郭教授的报告?洋思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生本教育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应该说,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教育实践取得了同样令人瞩目的成绩,充分体现了这种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反思我们的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太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学校内部的某些汇报课,包括我自己的某些教研课,当然也包括某些带头人、特级上的示范公开课,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研究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的适应性应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明也是在适应教师适应学生等角度改变、替换、拓展、重构、自主开发教材,原来一切的适应就是为了学生更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但愿我们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7《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有感前几天,我认真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62条一一《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能让我细细思索的是这两段话“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力量使教室里保持肃静,使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一种无可争议的威信”想想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重视我们教的知识学生记住了多少,我们所教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的分数是不是理想,习题是不是会做我们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去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久而久之我们教出来的部分学生也就不会思考,也懒得去动脑筋,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变成了少数优生的天下中等以下学生坚守沉默是金我们的基础教育就决定了三六九等这是我们小学教学的悲哀很多的时候我们还会抱怨学生的纪律不好,用了很多的方法:鼓励的、惩罚的,结果效果不理想,其实我们真的应该从自己身上找一找问题今天读了建议的63条,我才明白我们身上缺少的是一种叫做“思考”的东西,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新颖,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丰富,缺少的是思考带来的吸引和榜样的力量仔细观察学生们的眼睛不管是怎样的课堂,只有学生的眼睛反映的是思考的眼睛,这堂课才是最有效的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每位学生眼睛里闪耀着光芒,闪耀着思考的幸福的光芒!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8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爰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一一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智慧的特征是什么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欢乐,幸福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的这些精典话语总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也想把这些话读给我的朋友们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篇19我想,很多孩子都和我一样,在被学习困扰时,不禁提出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或许有人会说,考试会考;也许有人说这说不定在今后的什么时候就会用到学生如果这样来看待学习,他所学的依然将是僵化的、呆滞的知识,因为他找不到该知识在当下的意义,不知道如何去应用它,无法让它生动起来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为实用的,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路边的招牌是语文;阅读的书籍是语文;电视里的广告词是语文;春节时贴的对联是语文语文培养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听,是语言的信息的接收,别以为听人人都会,有的人说话引经据典,有的人说话一语双关,有的说话还有弦外之音,你都听懂吗?说,是语言信息的输出,别以为人人都会说话,说话也是一种艺术,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要学会说话,让不同的人都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什么时候该慷慨激昂陈词,什么时候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用词遣句、语速、声调、姿势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不能仅仅给学生提供一大堆知识的碎片,而是要让他们对其应用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揭示了教育另一个重要问题一一如何让学生借助树木认识森林怀特海认为,“教育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种对知识的运用,关键就于根除科目之间、知识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善于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了解某一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方位,以帮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怀特海强调,“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很强调良好的课堂纪律,以便将大量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一班学生的脑子里去但“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是这样”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也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有内在的结构和秩序我们是因为教的方便,人为地将具有普遍联系的知识分割成一个个的课程,通过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一步步地去学习但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必须要引导学生将某一具体的知识放到整个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中去学习,让其明白知识对理解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做出预见但如果学生缺乏整体意识,不知道知识之间的内部结构和内在逻辑,不能够站在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上思考一棵树的生长,他是做不到这些的心情沮丧的儿童则不然,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易振作起来,作出什么事业要避免上述两方面的矛盾,需要一种重要的技巧谁要找出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使儿童的心情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们抑制非分的欲望,这就算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对儿童奖励与惩罚都要慎用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知错改错,这主要体现在心理的认知上,如果不能触及心理,这种惩罚便是无用的,如果使被惩罚者不但未感羞愧,而且产生反感,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四、知识和技能教育读书、写字和学问,是必要的,但却不应该成为首要的事物如果有人不把一个有德行的人或者有智慧的人看得远比一个大学者更为可贵,那么他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家伙学问当然得有,但应该放在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对本质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就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阅读……儿童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就应当开始学习阅读一定要多加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工作,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项任务让他们自己向往学习,追求学习如同追求另一种游戏或娱乐但决不可把学习当作他们的一项任务,也不可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烦恼儿童的身上,是不应背负任何工作之类的严肃事情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承受不了不要强迫儿童学习,也不要因此斥责他;要尽可能地诱导他去学习阅读,不要把学习作为他的一种工作宁可让他晚一年学会阅读,也不可让他因此对学习产生憎恶心理当这些温和的方法使得他逐渐能够阅读时,便应当为他选择一本浅显、有趣而又适合他的能力的书,让他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从而吸引他,使他能够从读书的辛劳中得到回报,不过所选的书不应在他的头脑中充塞纯粹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打下邪恶与愚蠢的基础每一个儿童去阅读他完全不能理解的章节段落,其中能有什么乐趣、能受到什么鼓励呢?教学方法其实教师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责任是让儿童养成习惯,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向儿童灌输规则,规则对人生的指导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至少对儿童没有用处,因为儿童根本记不住规则在儿童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儿童所学习的东西本身都很困难,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于尽可能让一切事情变得容易,而尤其是在语言的学习上,最没有理由为难儿童儿童的心智是狭窄与脆弱的,通常一次只能容纳一种思想一个儿童的头脑里一旦有了什么想法,马上就会被这种想法填满,尤其是在带有情绪的时候儿童的心智天生就是散漫不定的只要是新奇的东西,都会吸引他们;无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他们都急于要去尝试,过后却很快就腻了要想让儿童的心灵接受你的教导,增长知识,就应该食使之保持安以平静你不可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灵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正如你不可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美观平整的文字不在意、不经心、不稳定、易走神,那都是儿童本身固有的缺陷,因此,只要没有发现他们是故意所为,便应温和地予以提醒,假以时日逐渐地克服儿童对导师具有的敬畏心理,应该经常通过导师对儿童表现出来的慈爱与善意来得到缓和,这种关爱之情能够激发他们去尽自己的责任,使他们乐于服从导师的指令这样,儿童与导师相处的时候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而惟有这样的心态之下,心灵才能接收新的信息,接纳那些印象洛克在外语学习、写作、人文教育课程、语言表达能力、自然科学、出国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论述,阅读之后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五、赏识教育读书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贝-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