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长春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考试2023-2024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日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去发仝丕焦虹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翌O(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L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A[N]由[0]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B.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土失信的表现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答案】
9.EKR
10.D
11.C
12.1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2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13.
①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
②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
③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号令”作主语,“不信”作谓语,“则”照应上文的假设引出下一句,常置于句首,故应在E处断开;“民”作主语,“不知”作谓语,“所从”为名词短语作宾语,应在K处断开;“何……乎”反问句,独立断开,“朕过”偏正短语作主语,“深”作谓语,应在R处断开故选EKRo【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句意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C.正确D.“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错误原文“守宰”指地方长官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有误从原文“百姓固已不能无怪”来看,百姓还是有责怪之意的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点兵”,征点兵员;“岂……乎”,难道……吗2“乐”,以……为乐;“盘游”,狩猎;“懈怠”,意志松懈【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可知,唐太宗将大臣上书言事的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进出时观看由“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琵一”可知,唐太宗接受魏征“不点中男”的建议由“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可知,唐太宗赞同魏征以诚信为治国之道的进言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对大臣裴寂说“近来很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朕都将它们贴在寝宫的墙壁上,以便进出时观看,朕时常思考为政之道,有时要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与朕的这一心意相符”太宗励精求治,多次让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地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的,也可一并征发”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征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联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本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她方官,日常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点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建(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骐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
①燕支北
②,秦城太白东
③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江夏别宋之悌
④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注
①虏障指防御工事
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④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B.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D.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更是断人肠
15.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
14.A
15.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不同之处高诗,
①万里征途的担忧之情
②功名早立的期望之情(或勉励之情)李诗,对友人被贬的同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借代”“自伤身世”错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故选A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高诗,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李诗,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黄冈竹楼记》,”两句写竹楼所见,一远一近把竹楼与远山、近江的关系写活了
②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表达的意思相似
③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O
④《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的句子是
⑤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自我夸耀,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不能长久下去”的句子•,
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⑦《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⑧《陈情表》用“,”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答案】
①.远吞山光
②.平挹江激
③.东隅已逝
④.桑榆非晚
⑤.落霞与孤鹫齐飞
⑥.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不患寡而患不均
⑧.不患贫而患不安
⑨.自伐者无功⑩.自矜者不长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⑫齐彭殛为妄作⑬聊乘化以归尽⑭乐夫天命复奚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挹”“漱”“隅”“鹫”“矜”“诞”“殛”“僮”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相关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O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o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o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当代文化风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沁人心腑萌发心悦诚服引领B.感同身受焕发心悦诚服指引C.感同身受萌发心驰神往指引D.沁人心腑焕发心驰神往引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答案】
17.D
18.A
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沁人心腑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语境强调的是经典诗词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应用“沁人心腑”第二空萌发
①种子或抱子发芽
②比喻事物发生焕发
①光彩四射
②振作由“蓬勃生机”可知,应用“焕发”第三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语境形容文学经典让品读历史的人非常向往,应用“心驰神往”第四空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由“文化风尚”可知,应用“引领”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仅体现了……而且是……的展现”结构不一致,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蜕变”与“智慧精髓”搭配不当,可改为“转化中国古代智慧精髓”全部改对是A项故选A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分析可知,所填语句承接前文“文学经典”,以“其中”开头与前文衔接紧密,可排除CD从语境看,强调的重点是“永恒不灭”,排除A故选B o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
①—,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②,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
③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O【答案】
20.
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③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21.
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
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
③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
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前几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从“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可知,提取句子的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再将“精神生产”之前的三大定语改写成三个单句,依次为“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故改后的句子为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穷困潦倒依然不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如今,很多大学生自我调侃是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思想负担,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陷入困顿和苦闷中材料二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路遥)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请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未来的我您好!当四年后大学毕业时,相信自己将不会被“孔乙己的长衫”所禁锢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员,我相信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学历不会成为我人生的枷锁落魄的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被人嘲笑,固执地将读书人的身份进行到底长衫很好地展示了这位50多岁的落第文人的迂腐这和当代年轻人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我觉得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体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读书获取学历,可以丰富灵魂,提升能力,扩充格局,让人们以书本知识为起点,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让学历成为束缚手脚的“长衫”不久前,一则标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o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中的两位主人公均为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面对镜头自我调侃着各自毕业后的“高开低走”我觉得她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取得别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辗转之后,选择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的平衡我欣赏她们的理性和智慧,为她们点赞哲学泰斗伏尔泰曾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四年后的我可能也会自嘲,但自嘲一下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啖,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求职的过程中,学历不能成为我的束缚我们求职要求专业对口,是因为不能放弃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而要用它开创事业,造福社会;但是不能将高学历当做要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条件如此说来,影响我们求职的不是这件“长衫”,而是我们内心不正确的择业观就像北大高材生李雪琴,选择做一名脱口秀演员,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正是因为她摆脱了“孔乙己的长衫”,有着自己的职业选择,敢于突破,敢于追求,如果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也将勇敢面对,拥有开拓进取的勇气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开始经济正在复苏,就业形势正在逐渐改善,我相信我们青年一代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样的机会和选择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止步不前!未来的我,长衫困不住前程,勇敢面对吧!加油!此致敬礼!当下的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通过对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介绍,凸显“失意书生”尴尬的处境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不愿意脱下长衫代表着他不愿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长衫”就像年轻人心里的枷锁,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又让自己放不下学历身段,就像孔乙己放不下长衫材料二引用路遥的名言,意在说明人生之路漫长,有很多机遇,不要轻易被定义人这一生能做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没有人从出生后就被定义长大后必须要从事什么工作,即使有,可能也不是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因此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定义和标签,给未来的自己多留一些机遇和可能具体看来,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一边是现实的“内卷”,一边是读书人的尊严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或者专也不对口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愿脱下自己的长衫但现实是,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很多,但并不是取得了较好的学历,毕业后就都能够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收入因此联系社会现实,面对漫漫人生路,强调年轻人不要被“学历”定义了自己,而要善于另辟蹊径,脱下“长衫”,努力寻找发光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直陷入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这种思维中,就会让自己不断的内耗与其故步自封,不如放下学历身段,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努力奋斗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实现价值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写作任务是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谈谈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行文构思时,要辩证看待这件“长衫”,思考要不要“脱”,何时“脱”,何时“不脱”,“脱”了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脱”又该如何其实本次作文就是要青年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择业的问题,妥善处理学历与择业的矛盾比如,首先当遇到求职问题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其次,要改变心态,克服面子问题要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正常的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完全与求职结果挂钩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再次,在求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地实现职业目标立意
1.脱下“长衫”,合理就业
2.学历不等于脱不下的“长衫”
3.勇敢就业,不做“当代孔乙己”
4.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重新定义“竹子”的概念,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的理想审美境界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必须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
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一一陈其元《庸闲斋笔记》C.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一一郭六芳《舟还长沙》D.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一一姜夔《淡黄柳》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答案】l.C
2.C
3.D
4.
①首先由时空距离的概念引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概念;
②其次从创作者的角度,以古代诗文中的竹子为例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
③然后又从欣赏者的角度论述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
④最后提出解决审美体验“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比较文本信息的能力A.“要重新定义竹子’的概念”错误,由“要彻底改变看待事物(这里指竹子)的普通方式”可知,应当是不将竹子视为实用的寻常之物,而要从诗人的眼光、审美的视角来欣赏他们笔下的竹子B.“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错误,条件与结果倒置,由“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可知,不即不离”的境界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体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错误,曲解文意,由“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可知,朱光潜先生否定的是极端的写实主义作品而非写实主义作品故选C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能力C“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错误,以偏概全,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不仅证明了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同时还证明了距离若太近,则容易使人回到现实世界故选C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和观点态度的能力由材料一“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可知,“审美距离”的概念和作用A.“堂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是“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属于“审美距离”B.“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是“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属于“审美距离”C.“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是“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属于“审美距离”D.“唯有池塘自碧”是将情感赋予池塘,应该用材料二《谈美》第二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移情原理”去诠释,和“审美距离”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段写“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第一段首先由时空距离的概念引出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概念;第二段写“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从创作者的角度,以古代诗文中的竹子为例具体阐释审美体验中“心理距离”的意义;第三段写“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从欣赏者的角度论述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存在“内在矛盾”;最后一段写“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距离的内在矛盾呢?……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最后提出解决审美体验“距离的内在矛盾”的方法是“不即不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日三秋刘震云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赚了钱,老景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院落三进三出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从塔铺的木匠老范那里买了一块两百多年的大枣树的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不错,是块好木头”“当得起门头?”“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到底想雕啥?”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景新盖的院子,老景家还没搬进来,老晋一个人先住了进去当然屋子还是空的,只是在前院一间偏房里,给老晋搭了个床铺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老晋一开始认为是老景的家人或亲戚,也没在意;后来看他打量院落的眼神,像是头一回进这院落,知道是一个生人,便说“客人看看就走吧,我也不是这里的主人,只是被人家雇来干活的,你待的时间长了,主人知道了,面皮上怕不大好看”那客人再打量一眼院落,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说完,便向院外走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这是要干吗?”“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上午在火车上,我读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但放到这本书里,就非同一般,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老晋拊着掌说“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选自刘震云《一日三秋》)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景贩卖古董发财后盖了很好的院落,想和清朝、民国的大宅那样挂一块匾,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B.文中写老晋观察老景买的树心的动作,意在写他的雕刻技艺高超,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C.听到客人询问这套房子的院落结构,老晋客气地解释自己并不是砖瓦匠,对房子的建筑方法不懂D.结尾写老晋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你看着办吧”,看似极简的一句话,将老景率性自然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也为下文老晋雕刻“一日三秋”埋下了伏笔B.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C.小说题目“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文中通过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词义新解,将小说的情节串联起来,结构非常严谨D.这篇小说以较小篇幅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情节虽不十分曲折,但其叙事灵动,具有很大的文学表现空间
7.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有评论说,老晋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5.C
6.C
7.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
8.1褒老晋手艺一流,维护东家利益他长期从事木雕工作,手艺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数一数二;不让陌生人在院子里长呆,以免东家的房屋、财产被意外破坏2贬缺乏匠人精神他在选择雕刻门匾的内容时,以笔画少、费工夫少为标准,对门匾的内容的深意和不俗并不计较3这样写能避免人物塑造形象的扁平化,让老晋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让小说也更有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A.“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文章只是说老景想模仿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的样子,在门头上都悬一块匾,甚至刻“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都无所谓,没有说目的是来保佑自己荣华富贵B.“为他后面最终的选择作铺垫”错误,这一动作只是写出了老晋的懂行,雕刻技艺高超,和他最终的选择并无关联而且后文老晋选择“一日三秋”主要是因为这四个字好雕D.”是因为他最初担心擅自做主刻下的‘一日三秋’不能被老景满意接受”错误,老晋最初雕“一日三秋”并无担心,就觉得少费工夫就雕了松了一口气是因为老景不要他重新雕了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一日三秋是行文的线索”错误,“一日三秋”并非行文线索,小说的前半部分是说的老景请老晋雕刻门匾的事情,只是到了老晋和客人交流的后半部分时才涉及门匾内容更换为“一日三秋”的情节故选C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的呈现在文中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对老晋这一人物的评论谈出自己的看法,而对老晋的评论是他是一个“褒贬各半”的人物,那么其暗含的本题的答题指向应该有三点老晋值得“褒扬”的一面体现在哪里,老晋值得“贬斥”(批评)的一面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样塑造老晋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从文中看,老晋做了一辈子木雕活,他的技艺在林州从事木雕的木匠里面也是数一数二的,表明了他的技艺一流,当客人在老景的院子里观看,老晋发现他是陌生人后,不让他继续呆下去,说明他做工时会维护东家的利益,避免东家的财产受损失的,这些都是值得褒扬的;而老晋也有缺点,文中写他最初拿不定主意门匾上刻什么内容就是因为那两幅字笔画、工夫都差不多,而后来客人的推荐他能欣然接受其实并不是因为其内容不俗,而是笔画少,费的工夫小这样写老晋,才能让老晋作为一个立体化的人存在,而不是只有优点或缺点,从而避免了人物形象的扁平化,也让这一人物更显得真实,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谓裴寂日“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日•••“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