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与实践“3+3+2”人才培育方案改革综述建筑教研室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育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育目标及人才培育模式确定1培育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育人才?在制定人才培育培育方案中首先思索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育目标,后者是人才培育模式人才培育目标的确定
1.1一个专业培育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须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化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限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平安、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平安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因此,我们把人才培育目标确定为驾驭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学问,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实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特地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精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人才培育模式确定
1.2“3+3+2”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实力和娴熟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立即能正式上岗,不须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
2.5+
0.5”的人才培育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课堂教学,最终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育学生的现场管理实力该人才培育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培育,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实力,又乏工程施工实力,丢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传统的“
2.5+
0.5”人才培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课程体系构建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学问、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育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是“3+3+2”人才培育核心与之相适应,我们须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人才培育规格分析
2.1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需以人才培育目标为核心,其对人才培育目标起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实力分析,确定岗位必需具备的基本学问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以职业实力培育为重点,与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要求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从事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学问、实力及素养标准如下
1.学问结构及标准1驾驭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学问;2驾驭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本理论学问;3驾驭建筑工程测量基本学问与技能;4熟悉建筑构造、结构设计基本学问;5驾驭常用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的基本学问;6驾驭建筑施工技术基本学问;7驾驭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学问;8驾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基本学问;9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施工平安、工程监理等专业学问;10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学问;11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专项学问
2.实力结构及标准1具有确定的专业外语实力,外语应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2具有确定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实力,并能用计算机进行建筑帮助设计;3具有确定的工程预算与结算实力,并能够利用计算机编制工程概预算;4能够完成建筑物的测量放线、高程限制、变形观测等工作;5能够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能够绘制建筑施工变更图纸;6能够完成常用建筑材料试验及检测工作;7能够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解决生产第一线的简洁技术问题;8具有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实力课程体系设计
2.2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强调的是施工与管理,即动手实力与实践实力的和谐统一,专业课程设置可按三个学习阶段进行,以“3+3+2”人才培育模式实现三个最基本的高职人才培育目标目标一,使学生驾驭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学问、专业学问和基本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学习阶段,通过各课程的理论教学和部分课内试验、课程设计等教学活动实现,主要由专业老师的教化与引导完成目标二,在第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培训依据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纸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主要有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图识读与翻样、工程预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程资料实务模拟、平安教化等内容,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实务的综合训练为学生能顺当进入第三阶段做好准备目标三,毕业实践阶段,即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际工程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项目部的工程实体让学生住施工现场进行毕业实践,由既有专业学问又有实际工程阅历的“双师型”老师带队实现高职学生“毕业即能顶岗”的预期培育目标素养教化是一种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实力为主的教化因此,在整个学生培育过程中,融合学生的素养教化构建理论、实践、素养教化三位一体、互交互融的课程体系
2.
2.1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培育目标而细心设计的全部课程的总体结构我们以人才培育目标为依据,以培育岗位职业实力为基础,依据“理论教学模块化,实践教学项目化,素养教化经常化”的思路,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养教化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课程体系
2.
2.2理论教学体系建筑相关专业主要是为工程施工生产一线培育技术应用性型人才,在人才培育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专业理论学问以“必需”、“够用”为度,把专业技术应用实力和岗位技能培育放在首位依据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育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上分为四大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旨在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及人文综合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人生看法、自觉学习、主动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依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开设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依据技术应用实力、职业素养培育为主线和理论学问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设置课程并精选内容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删除不必要课程,对内容重合的课程进行整合譬如,将《工程项目管理》删除,将《建筑CAD》和《建筑工程制图》整合,将《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整合,在《工程资料管理》中整合工程施工验收内容等3依据目前建筑市场对不同人才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加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软件操作,开设监理概论、平安管理等拓展课程,有利于学生向工程预算和工程监理方向发展,使学生多方向选择就业4专业拓展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空间以及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学体系
2.
2.3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单项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和校企结合顶岗实习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训,确定实训项目、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导、训练、考核方法,并最终落实到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上具体的包括1单项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试验、课程设计、测量实训、CAD实训、结构识图实训I、设备识图实训、钢筋工程实训、工种实训等,目的是使学生对课堂理论和学问点加深理解,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2实习是专业教学阶段的相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学问、熟悉专业设备和基本驾驭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实习主要利用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测量实习、相识实习、生产实习等3综合实训是对学生综合技术实力进行的训练,包括典型项目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是应用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课程调整,2013级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占总课时达到了
60.7%素养教化体系
2.
3.4素养教化是一种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实力为主的教化其目的是使学生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须要,又能发挥个人特长将素养教化贯穿课内与课外,促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育人对于学生基本素养培育体现在文化基础课程及其次课堂、思想教化讲座中;专业素养的培育贯穿整个人才培育全过程同时把素养养成教化与行为规范、文体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融入高校三年学习生活中,体现素养教化的制度化、经常化学生必需修完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完善人才培育模式几个关键限制点3“3+3+2”制定并完善各专项基本实力评价体系
3.1为了达到学生专项基本实力培育的目标,要依据各单项实力的特点,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各项实力训练大纲与训练方法建立各专项基本技能考试试题库及考核标准,同时制定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接受“互动式”教学,强化专项基本实力培育在基本理论学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制定培育方案,重组课程结构,构建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实现实力针对化;强化综合实践实力培育
3.2制定综合实力训练大纲及考核方法以“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实力培育将学生已驾驭的各项基本实力综合应用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中首先设定综合实力培育项目标然后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力综合训练,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3.3“3+3+2”人才培育模式中中最终一个“2”即顶岗实习(毕业实践)重点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教学与生产结合,培育学生的职业实力毕业实践时间为一学期(16-19个教学周)通过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学生个人找单位实践和到学院的实践基地等多种渠道大部分学生支配在大型建筑公司承建的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工程的施工现场,参与工地项目管理、概预算、质量检验、平安措施、文明施工等具体工作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和学生顶岗实习的分散性,顶岗实习的管理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难题,各个院校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处于探究阶段建筑相关专业通过接受“3+3+2”人才培育模式,以技术应用实力为主线重新构建了人才的学问、实力和素养结构通过教学改革,重新构建了理论、实践、素养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培育方案充分体现高职教化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学问和实力的职业性和毕业生面对基层性等特点,实现了就业就能顶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