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考题这是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考题,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考题第篇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这首词是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漂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1、词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句是,
2、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认为本词哪些词或者句子用得好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
1、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孤傲、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如“缺”、“疏”、“断”几个字写出了幽独凄清的心境
(1)苏轼一辈子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o(2分)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柳岸晓风残月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答本词托物寓人(或者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也可认为是〃良禽择木而栖〃,故无枝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I从而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塑造形象塑造方法、形象特点(孤傲)各1分,对于该句的解释分析2分,作者心境2分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3分)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柄”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
1.幽独凄清的心境;(2分)作者自己(1分)
2.拟人;虚实结合(或者类比);(1分)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柄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2分)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2分)赏析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Q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幽人”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缺”、“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头,也可言说“幽人”猛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题跋》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考题第篇2案及赏析轼《卜算子I定慧院寓居作》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省“江南十校”高三素质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这首词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答案1特点是寒落疏冷作用是烘托了词人冷落孤傲的心境2此句塑造了一只寂寞孤傲、心怀幽恨、傲岸不群的孤鸿形象词人以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而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冷的沙洲的孤鸿自比,表达词人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随俗的高洁品格赏析这是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定慧院在今天的黄岗县东南,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轼初贬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桃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末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傲的形象更具体感人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傲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傲,“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傲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I,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傲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炼,空灵飞动,涵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作为刚到时的词作,可以看出作者心的紊乱可正是在,作者完成为了自己处世哲学的形成《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人生乐观镇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漂亮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日“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觅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奇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当时轼六十几岁,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有人很愤怒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轼而存在,在轼离开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轼回到,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记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篇叙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吴曾经《能改斋漫录》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右史文潜继贬,访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叙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当今普通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有寄托”与“无寄托”之说,以为“非寄托不入”,而“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考题第篇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考经典赏析试题(共17题)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肃静了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它蓦地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独宿于荒冷的沙洲I
2.主旨情感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傲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表现了词人抑郁寂寞、孤傲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3.请自选角度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表达效果答
①(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寒落疏冷的特点,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烘托了词人冷落孤傲的心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②(炼字)“缺”“疏”“断”几个字感情色采浓烈,写出了词人孤傲凄清的心境;“幽人”指词人自己,表现了词人孤高的心境
4.请自选角度赏析“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表达效果答
①(修辞手法)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表现了词人孤高的心境
②(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傲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5.词的上阙描写了哪些事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孤鸿、人声等事物的描写,营造(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鸿与人同写,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孤寂的心境
7.请自选角度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达效果答
①(表现手法)托物寓人(或者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②(表现手法)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作者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③(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傲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④(修辞手法)运用拟人手法,表面写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词人以孤鸿自比,表现了词人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8.简要分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的意蕴答这两句词表面写“孤鸿”被惊醒的“孤鸿”,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也不肯栖息,最后停落在寒冷的沙洲,孤傲寂寞苏轼以“孤鸿”自喻,是说自己宁愿孤傲自处也不愿屈从依附,寄托了他清高自许(清高自傲)、不愿随波逐流(不肯依附)的情怀
9.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请简析答
①本词运用了象征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寓人,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俳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②比兴手法的使用借物比兴,“寒枝”隐喻朝廷高位,“沙洲”宛如卑荒的黄州,作者以比兴的手法出之,形象生动除此之外,词中“幽人”,本为幽居者或者隐居之士的简称,本词中可视作苏轼对自身遭遇的比拟
③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炼,空灵飞动,涵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10.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允许“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恨的内容是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材的摧残允许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11.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答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俳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12.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俳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答
①缺月有望月无眠的意象,有月而缺,也有孤傲伤感之义,借此侧面烘托了思想感情
②孤鸿是托物言志,借孤鸿写自己“惊起”写其惊恐不安,“有恨无人省”写幽怨无法说出的愁闷,不栖寒枝写无处安身的慌乱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反映在政治上失意的孤傲和寂寞
1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傲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14.从全词的内容上来看,词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词人是怎样来描写其形象的?答从内容上看,核心形象是孤鸿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它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随意栖息的行为来表现它孤傲又遭遇冷落的形象
15.这首词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一个角度,结合全词具体分析答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抒发了作者的寂寞之情上片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后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下片,作者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傲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6.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A.残月疏桐、夜深人静,开篇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幽人”的浮现作了铺垫B.“谁见”两句以反问作了否定“幽人”的徘徊和“孤鸿”的飘飞,无人可见C.“幽人”与“孤鸿”,其类虽异,其心则同满腹幽恨,无人理解D.这首词上阕言“幽人”,下阙言“孤鸿”,说鸿即是说人,语带双关,极为高妙本题中B项错误,“谁见幽人独往来”,意思是“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谁见”两句不是反问,而是设问自答,言“鸿”见“人””缥缈的孤鸿”见“幽人独往来”
17.理解性默写
①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运用比喻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的句子是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纱孤鸿影
②苏域拭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句子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