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模拟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审题指导】这道题目需要学会由实转虚的思维模式,并且要根据“本色”的内涵及作用,把“底色”的所指具体下来明确所指之后,就可以以递进的方式构思文章了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同样,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绘事后素”“先有……才能”油画会影响人生底色与发展密切相关在“底色与……”的关系论述中,要对“底色的作用”进行合理和充分的分析不要用并列式结构,写出多个底色一篇文章中中心一定耍明确,也就是说你所认为的底色应该是唯一的,或者说是多人生发展最为重要的【优秀范文】谈底色(一类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之所以清澈见底,离不开源头澄澈的活水这就好比绘画作品成功与否,离不开先上的一层底色底色,是画之源,更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国家前进的根本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如此只有选对了正确的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有的人选择了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拿起纯白的染料绘底战火纷飞中,特蕾莎修女不顾伤者的蓬头垢面、蛆虫满身,依然悉心照料伤员,仔细为其清理伤口;温州的“兰小草”15年坚持匿名捐款,为了帮助天下可怜的孤儿,无家可归之士……在人生画板上,他们用善心将白色做底,其人格所携带的缤纷色彩则如同彩虹般映照人世,温暖人间然而,社会中亦不乏有人为自己挑选了墨黑的底色早些年的“皮革月饼”“大头娃娃”“苏丹红事件”,再到如今3•15打假晚会上所揭发的种种欺诈事件黑心厂家的背后暴露的则是人们良心的泯灭那些拿起黑色颜料为自己打底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胡作非为可能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威胁了无数人的健康与幸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倘若选择了黑色为底,哪怕是再艳丽的颜色都无法再掩盖其上,这就像人生之路无法抹去的污点个人成长需要底色,国家发展更是如此中国,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始终将“仁、义、礼、智、信”揉入传统文化的颜料,涂抹其厚重的文化底色习主席强调“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本”,传统习俗、传统艺术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本有了传统文化为底色的铺垫,近年来,中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又将“奋斗”“创新”的色彩抹上中国画卷,大国工匠们秉承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打造最美的“中国制造”,无数青年学子用创新思维引领潮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是无数小小的中国梦让中国之画色彩纷呈由此可见,底色之于个人、之于国家影响深远,意义深重愿我们都能拿起正确的画笔,为自己上一层最美的底色02模拟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对此,你怎么看?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优秀范文】读生活之渊薮,平衡规划和未知人生路漫漫,长远的规划和清晰合理的目标使人脚踏实地但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偶尔抬起头,仰望那些来自未知远方的星空,也并不是一件坏事所以,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制定长远规划还是保留几分未知?只有制定长远的规划和保留几分未知之美长远的规划使人抓住重心,不脱离轨迹,而留有几分未知让自己去探索和遨游,亦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史铁生曾经写过一篇叫作《好运设计》的文章男主人公从小就有远大的规划,读超一流大学,除此之外一概不考虑;赚超一流的薪水,除此之外都是不够用他的生活看似美好而光鲜,占据了别人所艳羡的一切一一名牌大学、高薪工作、娶妻生子,而在文章的末尾,男人却羡慕起了冒险家“他们多幸福啊,可以拥有多种未知”落日的余晖在他身后泗下,男人蓦然回首,看见的是自己单调的一生一切都亦步亦趋,却从未去寻找和发现那些不确定的东西长远的规划使人始终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概念,而保留一份不确定性,却能让人生更臻于圆满生活充满渊薮,我们必须在制定目标和探索未知中寻找平衡,才能做到“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这样的脱俗姿态制定长远的目标固然是有效而有远见的做法一份卡耐基心理学报告指出,在十年前拥有清晰人生规划的人,十年后大多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目标;而在十年前毫无规划的受访者,十年后也依旧在原地止步不前一份清晰的规划帮助人们超越他人,稳步向前,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抹去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可能性和自由探索的权利试问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一张固有的人生清单,还是漫无目的地向前行走?都不是我们最好的人生,是在一份大致的规划之下,亦保留一份未知和不确定,留给我们年轻而好动的灵魂去冒险和探索探知《盗梦空间》中的那枚陀螺有没有倒,已然没有意义,因为正是那份未知才带来了无限的遐思探知《边城》中翠翠有没有等到他回来,也没有意义,因为这正是未知的美人生也是如此脚踏实地还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制定规划,并保留未知!03模拟文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在先;论轻重,行为重——宋代思想家朱熹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当代法学专家罗翔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实践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当代法学专家罗翔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由“知”到“行”是艰难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一知识一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我们学习知识,应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日“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书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在学习活动中,老师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由此,我说,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04模拟文题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到脑后了,真相变得越来越次要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优秀范文】待其实,尽其事从原始迈向这个信息化的世界,过去疑云笼罩的事物似乎易如反掌就重被人曝之于聚光灯之下,真相看似正朝我们大步迈进,却愈是发现其于朦胧之际让人难以把握由此人们在这两难之际选择放弃了解真相,更甚者是成为一个掩饰真相的同谋或说是网络与信息的膨胀让人们应接不暇,以至于拒绝思考,拒绝寻得真相,而随波逐流而我以为真相的所在往往并非深邃而不可探及它们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已经显现,只是人们不愿将其展开面对冰冷的现实、残酷的真相,人们更多选择的是沉溺于契诃夫在《第六病室》中所写的拉京医生般的状态,以自我的精神与意志在周身建起铜墙铁壁,这或许是一种对精神的过度依赖,人们寄望于精神世界中的幻想与慰藉来应对真相带来的轰然一击,然而这种固步自封与其说是耽于精神,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躲避因此,真相的展开于这种情形下成为了人们怯弱的牺牲,由是小说的结局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抛弃现实真相的生活终将只是一种如果说躲避真相是由于人精神的满足,人以实利主义至上的天性往往使一些为了公利而掩饰真相的举措成为共识寻求真相的道路好似一条荆棘之路,真相更是无比坚硬而直击人心它往往揭开了每一个心中最隐秘的地方,触及每一个人于自身的重新审视,或是受到的审视不愿展开真相或忽略其真实,便出于每一个人对自我修饰的欲求而当这种需求弥漫于一个大环境中,真相究竟是什么重要吗?当每个人成为这种模棱两可的解答的既得利益者,对真相的依靠不增反减,这并非科技的退化、思考的退化,而是一种规避痛苦、规避责任的普遍取向由此,是否非真相不能让我们面对世界,于求实中尽人事呢?我想亦不尽然真相仅是客观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既定事实亦不可成为过度苛责人的行事标准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似乎便诉说着一切真相的残忍,然而当我们面对现实,尽人事,最终的真相也不过剑收鞘后最终的沉寂罢了,更不必成为人心的郁结我们只需以一颗敢于直面真实的心接受它,行其事而尽己志真相之于人事,正如剑出于鞘,必不可少,然而心不需要鞘,此所谓“待其实,尽其事”矣!05模拟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唯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根据以上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优秀范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古兰经》中曾有这样一句话一一山不过来我过去,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肯定了人具有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又含蓄的揭露了人在环境面前毫无办法的微妙处境于是有人依此提出了这样的人生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乍一看这个价值取向似是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然而于此,我不免心生疑惑如果时代的大背景与你我相违背,亦或是你我不得已受明知是错误的洪流裹挟时,面对上述我们都无法抗拒的“山”,我们是依旧选择适应这一切,还是明晰心之所向而披荆斩棘,一如屈原《橘颂》中赞美的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亚里士多德曾有语“一棵橡树的生长不是茫无方向的,它的生长是它本性的实现”我们每个人就好比这样一棵橡树生命的诉求,是我们出于本心的追求因此在生长的过程中,我们的枝干也许会为了适应环境的艰险而扭曲盘旋,但若有朝一日,环境遏制了我们的本性之所在一一生命的权利,这时的我们,是否依旧应该选择适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一味的适应,只会奴化人类,迫使人类放弃表达内心诉求的能力听着纳粹战犯在国际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我只是做了上级下达的命令”在这冷静却又死寂般冷漠的言辞后面,是一个早已在年年岁岁的盲目适应下失去了人性的可怜之人身为邪恶势力的一员而不自知的悲哀这样的“平庸之恶”,只能是一味适应的必然所以,与其说这是在适应不能改变一切,倒不如说是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我是一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我只顺从我自己”萨特的话再次肯定了顺应自我,倾听内心诉求的价值我愿意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可我更愿意试图改变不可改变的一切一一这不是出于我本心的炽热呐喊,更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生命怒吼纵然我粉身碎骨,我亦决不妥协人注定不是适应环境的道具,相反,那些看似亘古不变的法则、规律一一高不可攀的“山”,才是人类所作所为的产物“任尔密雨倾斜,我自坐拥皇城”人类因革命而进步、因闭塞而落后的基调,是历史开阖,风云变幻的本质,而作为个体,我们更应顺从本心,勇于践行生命的意义比位极人臣的奸佞小人,那些可鄙的只求适应于官场生活的“机械”,我更愿放浪形骸,如阮籍嵇康刘伶向秀他们一般,以自身的魏晋风度无声地诉说着对社会风气的鄙夷;比起沉默的大多数,那些被拘逼仄的环境而碌碌无为之人,我更愿做房龙笔下那奉献生命,誓与象征专制势力的守旧老人抗争到底的先行者“茅草屋下居住的是自由的人,黄金大理石下栖息的是奴隶”既然人生而自由,便具有抒发本性,改变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顾诚兀自吟道“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决定我们未来的权利在每个人手中它终究只是一个简单的抉择一一是适应这不能改变的一切,还是“苏世独立,横而不流”06模拟文题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人生的麻烦,大多是因为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优秀范文】不惧阻力,敢于说“不”有人说,人生的麻烦大多是因太快说是,而太慢说不造成的诚然,对于这个表述中所用的“大多”一词,我们难以考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的确需要更多地坚定说“不”的态度,也需要更多敢于说“不”的人四顾社会,回望历史,只会说“是”而将“不”字含在口中犹疑不决带来的苦果,比比皆是面对网络暴力,大多数人选择加入其中,“同仇敌恂”地谴责自以为的坏人,却无人能站出来否定这种往往虚假的正义那么,格斗孤儿的悲剧结局也只能一次次重演中国千年历史中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若能有人不再盲目对这种错误风潮说“是,想必这个故事也就不会成为令后人啼笑皆非的典故仅以此二者为例,不能坚定说“不”的恶果,已可见一斑然而即使是这样,人们却仍愿意一次次承受太快说“是”带来的麻烦,而太慢说“不”原因在何处?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说“是”太容易,说“不”却需要面对重重阻碍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曾指出群体的盲从行为,断言、重复、传染三环节使任何观点都极易被群体中的人认同因此面对他人之言,不论正确与否,人们总倾向于最轻松的同意正是因此,不知者信口开河,随意说“是;而明知真相的人却闭口不言,或无奈说“是”——智者并非不想使真相大白于天下,可有几人能如苏格拉底一样坚定的饮下毒酒?代价往往很沉重因此有了从尘世返回山上的查拉图斯特拉,有了中国古代那些缄口不言的隐士们心向正义的热血者大声疾呼有知者发出自己的声音,却不懂他们深重的无奈之情我自然不会随意说“是”,但此时说“不”,更会给我带来同等的麻烦即便如此,我们却更需要能够说“不”的人敢于发出声音,更需要人们不再太快说“是”而敢于说“不”一个社会总需要牛虻,他们深深刺痛世人,使人们免于陷入盲目说“是”带来的麻烦我们要的是让我们反思城市化生活的刘亮程,是如但丁一般敢于以《地域图》反对压迫的人,也是如老庄一样向功利说“不”的人万仞之渊,吾往矣当然,我们更该做的是为有知者创造一番能容人说“不”的环境,避免因说“不”可能带来的无谓麻烦说“不”一定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但我们却可以尽力减少阻碍,使更多的人不惧阻力,敢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