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礼仪的历史起源—文明礼仪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礼仪的历史起源□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J赞誉的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著有标礼论桦,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则把礼看作人J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J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我国古籍中,标周礼桦、松仪礼桦、标礼记桦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礼仪的由来□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普亶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1922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J□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为是表达自身感情而存在的,在没有礼仪存在的时候,人们祭祀天地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敬畏,后来才出现了礼仪,如同语言一般,因为需要才产生的,后来拓展开始向长辈行礼来表达本身的敬意,在后期贵族阶层出现,扭曲了礼的意义,使之在不尊敬的情况下使用来突出自身的地位,因此礼丢失了本质而变成了礼节存有敬意施礼才是真正的礼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一直到今天,礼仪依然体现着这种本质特点与独特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