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第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81.(2021•湖南长沙市•浏阳一中高三月考)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编成《大明律》,又为简化公文起见,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由此可见,明初A.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B.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C.以法治国成为上下共识D.有利于老百姓明晓律令
2.(2021•山东高三月考)唐律规定官员必须做到〃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否则触犯刑法官员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一切定刑量罪只能依据法典律条这些规定表明唐代A.司法公正观念备受重视B.官吏的政治特权被废除C.君权神授理论受到冲击D.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
3.(2021•河北高三一模)唐律以丧服礼中的五服作为量刑定罪的重要参考标准.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亲属间犯罪,虽行为相同,面视其亲疏关系量刑大异这说明唐律A.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总结了前代法律的实践经验C.深受儒家宗法伦理影响D.体现了量刑定罪的公正原则
4.(2021•安徽安庆市•高三一模)唐制规定五品以上得立庙,庙数按官品规定不一本来立庙者应是嫡系的宗子,但是庶子如果官品达到标准,可以为其父另立别庙,称为“祢庙”祭祀时“兄陪于位,以庙由弟立,己不得延神也”,家族祭祀时嫡兄只能陪祭,地位反而低于庶弟这说明唐代A.宗族嫡庶观念强化B.嫡庶之间地位平等C.官品超越血缘关系D.立庙制度混乱无序
5.(2021•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大清律》中将刑罚改为“杖一百”,而父母许令分产者则不予追究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A.父母对子女的严格控制B.儒家伦理遭遇严重冲击C.法律彰显人文主义思想D.儒法相结合的治国思想
6.(2021•河北高三月考)《晋律》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A.律令儒家化的特点B.礼法融合的开始C.法律与教化的冲突D.宗法观念的淡化
7.(2021•全国高三月考)唐代律法对犯罪活动的制裁不仅为了威吓犯罪分子,也是为了恢复宇宙阴阳平衡°司法实践中,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判刑数量的减少,不到300年的时间里有174次大赦来补偿可能的不公正这表明唐代律法A.凸显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B.完全不受君主意志的干预C.强化了君权天授的权力观D.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
24.C【详解】材料所述是对有粗制滥造、尺寸不足等问题的商品进入市场的严格限制,这是法律规定的对市场监管的内容之一,有利于保障进入市场的商品的质量,维护商业秩序,C项正确;材料所述有利于保障进入市场的商品的质量,但体现不出当时商品的质量达到的水平,A项错误;材料所述不是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而是对商品进入市场提出质量要求,B项错误;材料所述不是针对官营手工业的,无法得出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的结论,D项错误
25.C【详解】材料秦简的意思是百姓可以捕猎禁苑中的豺狼、雉、兔子等野兽,因为凶猛的野兽会伤害人和禁苑里蓄养的其他动物,而雉、兔子等小动物虽然不伤害人,却繁殖过快,所以不禁止百姓捕杀这说明当时的秦人已经有了原始的生态平衡观念,对保持动植物种群数量上的相对平衡有了一定认识,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保护私有财产和司法操作的灵活性特征,排除AB;根据材料“取其豺狼……”可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故选Co
26.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皇帝严格控制《四库全书》编撰,强调“修书以遏邪说”,反映了专制皇权推行文化专制,强化纲常伦理,C项正确;封建政权重视文化传承与“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统治者推动了儒学“创新”,B项错误;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27.
(1)继承前代立法成果;立法简约;以宽仁、慎刑为宗旨;法律涉及范围广泛;重视法律解释
(2)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对周边国家立法产生重大影响;对后世立法产生重大影响【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命大臣依照《开皇律》(隋文帝在位时所立)修订新法”可归纳出继承前代立法成果;根据材料“于武德七年颁布以宽简为原则的《武德律》”可归纳出立法简约;根据材料“确立宽仁、慎刑的宗旨”可归纳出以宽仁、慎刑为宗旨;根据材料“基本内容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可归纳出法律涉及范围广泛;根据材料“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领衔,对唐律奈文加以注疏”可归纳出重视法律解释
(2)意义根据材料“对当时的高句丽、日本、安南等国有重大影响,也是宋、明各朝法典的范本”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对周边国家立法产生较大的影响及影响后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8.
(1)特点继承和发展前代经验;结构合理,条目简明(改变了以往法典分立篇目的原则与传统,简明扼要);涉及内容广泛(立法角度全面,内容充实);重视经济立法;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则重罪”原则);维护统治阶级特权;封建正统法典(性质)
(2)积极作用创新和发展了前代法典的内容与结构;强化皇权,维护封建专制;稳定社会秩序;为以后的法律制定提供了借鉴消极作用实行人治,法外施恩,使公平正义缺失【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命人制定《大明律》”可知,继承和发展前代经验;根据材料“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可知,结构合理,条目简明;根据材料“全书30卷460条,分为名例律(刑名和法例的简称,为六律的总纲)1卷47条、吏律2卷33条、户律7卷,分《户徭》《田宅》《仓库》《钱债》等95条、礼律2卷26条、兵律5卷75条、刑律11卷171条、工律2卷13条”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户律7卷,分《户徭》《田宅》《仓库》《钱债》等95条”可知,重视经济立法;根据材料“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救不赦”可知,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则重罪”原则;根据材料“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朕言即法”可知,维护统治阶级特权;根据材料“这些干扰始终未能影响它的正统法典的地位”可知,封建正统法典
(2)根据材料“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救不赦”“虽然也不断受到“朕言即法”的干扰,但这些干扰始终未能影响它的正统法典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大明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回答,从创新和发展了前代法典、强化皇权、稳定社会秩序、为后世提供借鉴等方面分析积极作用;从实行人治、缺失公平正义等方面分析其消极作用
29.
(1)严刑峻法,重典治吏;内容详实,体制创新;体现皇权意志;重视普法学法
(2)积极有利于促进吏治清廉,巩固了明朝统治;重视法律宣传,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消极目的是维护皇权专制,严刑峻法易激化阶级矛盾;法律修订具有封闭性,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变化【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可归纳出严刑峻法,重典治吏;根据材料“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可归纳出内容详实,体制创新;根据材料“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可归纳出体现皇权意志;根据材料“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可归纳出重视普法学法
(2)简评根据上述分析的特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价可从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及皇权专制的产物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0.
(1)特点统治阶层重视;形式灵活多样;渗透儒家思想;功利色彩浓厚;教育对象扩大
(2)变化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强化封建礼教;教化内容增多背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商品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社会矛盾复杂化;程朱理学受到推崇
(3)价值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帝王与土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可归纳出统治阶层重视;根据材料“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可归纳出形式灵活多样;根据材料“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可归纳出渗透儒家思想;根据材料“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可归纳出功利色彩浓厚;根据材料“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可归纳出教育对象扩大
(2)变化根据材料“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可归纳出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根据材料“明太祖颁布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可归纳出朝廷直接指导民间家训;根据材料“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可归纳出强化封建礼教;根据材料“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可归纳出教化内容增多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复杂、理学的影响及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价值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家训的当代价值可从有助于营造健康的政风及社会风气、有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和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1.
(1)特点根据前朝法律修订,废除前朝的严刑酷法;律令适用范围明确;注重法律宣传;法律条文及解说删繁就简
(2)影响维护了西晋的政治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对国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对于防范国人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后代律法的编第产生了积极影响【详解】
(1)根据材料“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可知根据前朝法律修订,废除前朝的严刑酷法;依据材料”令中划分出条例章程……各归本官府执掌可知律令适用范围明确;依据材料“晋武帝令抄录死罪条目,在亭、传(旅社)悬挂”可知注重法律宣传;依据材料“从汉律令和说解773万字省约到12万字”可以得出法律条文及解说删繁就简
(2)根据材料“在法律编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知对后代律法的编第产生了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使人民之所趋避”“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久经丧乱的广大劳动群众……来恢复社会经济”可知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以及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维护了西晋的政治统治,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及对国人的警示作用【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⑴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⑵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8.(2021•山东荷泽市•高三一模)下表为隋代五刑的内容《隋书•刑法志》记载“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赣裂之法,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这反映出隋朝刑罚制度的特点是死刑绞、斩流刑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徒刑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粒刑
六十、
七十、
八十、
九十、一百笞刑—h、
二十、
三十、
四十、五十A.细密严苛,轻罪重刑B.德主刑辅,礼法结合C.宽严适中,明德慎刑D.立法宽简,疏而不失
9.(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月考)商周之际,职官就任,必先册命商代册命巫鬼色彩明显;周代册命多强调敬天保民、褒德赏功这种变化反映出,周代A.宗法制成为册命的依据B.周王取代巫鬼成为信仰主体C.周王借助奖赏控制大臣D.国家治理具有浓重人文理念
10.(2021•四川泸州市•高三一模)《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11.(2021•安徽高三开学考试)下表为先秦典籍记载的内容,这些反映出周朝记载出处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济•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周文王•伐崇令》山本掌山林之政T.而为之守禁.H衡掌巡底工之禁?.而T其守《周礼•地官)林不登斧•正成草木之长豆三川・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聚箱》A.保护生态的法律体系完整B.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C.人与自然间长期和谐共存D.最早制定生态保护法律
12.(2021•广东高三月考)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B.开始独尊儒术C.注重政令传达D.压制宗族自治
13.(2021•安徽六安市•六安一中高三月考)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记载“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A.严禁猎杀家犬B.禁止进山伐木C.封闭山林牧场D.保护生态资源
14.(2021•云南昆明市•昆明一中高三月考)刘邦进入关中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西汉建立后,刘邦令萧何制定汉律萧何在秦律基础上进行修订,合为九章,称作《九章律》这反映了A.汉初缺乏对秦亡教训的深思B.秦律与大一统国家治理相适应C.西汉延续了秦朝的治国理念D.汉初立法缺乏充足的思想资源
15.(2021•青海西宁市•高三期末)清初统治者重视〃人臣服官,首重廉耻之节〃清初直隶社会秩序的重建,与官员的良好示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于成龙〃天性忠直,并无交游,惟知爱民……直隶地方百姓旗人无不感戴称颂〃这说明,清初统治者A.强调道德与秩序互动B.重视理学观念的渲染C.重视官员的垂范作用D.激起了官员的荣辱感
16.(2020•吉林长春市•长春H^一高高三月考)据《史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秦朝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加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B.使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方略C.强化神权与皇权的结合D.推动全社会重视礼制教化
17.(2021•吉林油田高级中学高三)唐代制定的法律条文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大不敬、不孝、内乱等定位十恶,〃特标篇首〃这体现出唐律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C.突显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性作用
18.(2020•江苏南京市•高三月考)“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B.儒家纲常伦理渗入法律C.法家思想重新得到重用D.亲亲之间享有相同权利
19.(2020•山东青岛市•黄岛一中高三月考)鉴于秦亡教训,汉初,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到汉武帝继位以后,刑律日繁,“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决狱B.专制强化C.经济发展D.国家统一
20.(2021•江苏常州市•高三期末)唐朝《杂令》规定,家庭财产须由家长作主,如不经家长授权或同意,其子孙弟侄对其财产私自进行任何变更都是非法的,要受到法律制裁据此可知,唐朝A.在法律上不承认财产私人所有权B.注重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C.财产继承和分配的宗法观念浓厚D.政府可任意剥夺私人财产
21.(2021•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期末)汉文帝时,有人冲撞了他的马,按法当罚金,但文帝想加重处罚廷尉张释之上奏说,如果皇帝你当时直接了除此事,就可以把他杀了;可是你已交给廷尉处理,那我就必须依法办案于是文帝只好让步据此可知,当时A.法律权威高于皇权B.皇权受到法律约束C.官僚队伍秉公执法D.践行儒家治国理念
22.(2020•广西北海市•高三一模)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笏舟、狐狸、毂口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
23.(2020•四川成都市•高三月考)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
24.(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唐律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指器物不平不直)、短狭(谓绢、布长宽不足)而卖者,各杖六十”“市及州县官司知情,各与同罪,不觉者,减二等”这说明A.唐代商品的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B.唐代依法抑制商品生产和销售C.唐朝政府重视对商业秩序的维护D.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商品产销
25.(2020•濮阳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射狼、家原、舟、狐狸、被口雉兔者毋罪”,“请取禁中豺狼者母罪”之语这反映《秦律》A.保护个人私有财B.司法操作的灵活性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重罚偷猎偷盗行为
26.(2020•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高三月考)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愉”,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A.封建政权重视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27.(2021•江西赣州市•高三月考)材料武德元年,唐高祖鉴于隋炀帝法烦刑苛导致的严重后果,宣布废除《大业律令》(隋炀帝继位后所立),命大臣依照《开皇律》(隋文帝在位时所立)修订新法,于武德七年颁布以宽简为原则的《武德律》唐太宗即位后,多次组织名臣研究立法的方针,并采纳魏徵的建议,确立宽仁、慎刑的宗旨,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订法律,经过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正式颁布《唐律》(即《贞观律》)五百条,基本内容有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唐高宗时,由长孙无忌领衔,对唐律奈文加以注疏,编成《唐律疏议》十二篇三十卷,对当时的高句丽、日本、安南等国有重大影响,也是宋、明各朝法典的范本一一摘编自樊志树《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法制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律的历史意义
28.(2021•四川成都市•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命人制定《大明律》全书30卷460条,分为名例律(刑名和法例的简称,为六律的总纲)1卷47条、吏律2卷33条、户律7卷,分《户徭》《田宅》《仓库》《钱债》等95条、礼律2卷26条、兵律5卷75条、刑律11卷171条、工律2卷13条这种以六部分作六律总目的编排方式,是承《元典章》而来的,与《唐律》面目已不尽相同《大明律》把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定为“十恶”,凡犯“十恶”之条者皆从重治罪,并且遇救不赦并规定,凡遇“亲、故、功、忠、能、勤、贤、宾”等8种人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大明律》历经三次大规模修订,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也不断受到“朕言即法”的干扰,但这些干扰始终未能影响它的正统法典的地位——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明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明律》的作用
29.(2020•四川德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总结历代法制的经验,把法律看做“防民之具、辅治之术”他命人制定《大明律》,按六部体制分成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加上卷首的名例律,共七篇460条,无论形式与内容都较唐宋律有所改进;并宣布该法为祖宗成法,“一字不可改易”作为补充,朱元璋根据“刑乱国用重典”的思想,亲自编订《大诰》四编,其中汇编了以酷刑惩治官民过犯的案例,以及各种峻令和训诫此外,他还下令将《大诰》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教授《大诰》,每于乡村节日聚会之处,派专人讲授——摘编自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7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法律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初的法律制度
30.(2020•四川德阳市•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时期,帝王与士大夫非常重视子女训诫,唐朝诗歌家训别具一格,宋朝家训除诗歌、铭、短文外,还出现了大量专著唐宋家训首重忠君报国,次则重修身守礼士大夫家训无不要求子弟苦读以求取功名,读书做官论充斥其中唐朝前期,贵族妇女娇奢问题突出,《女孝经》《女论语》应运而生,宋朝文人家庭重视女子的文化知识教育,对女子德行的规范已经带上封建纲常的烙印一一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I、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一一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家训的特点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
31.(2020•贵州贵阳市•为明国际学校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两汉律极为繁杂魏时已加改革,但还不够简括司马昭集羊祜、杜预等名儒重臣14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20篇,620条,27600余字律与令合2926条又从令中划分出条例章程,称为故事,各归本官府执掌268年,新律修成,晋武帝令抄录死罪条目,在亭、传(旅舍)悬挂,使人民之所趋避从汉律令和说解773万字省约到12万字在法律编纂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人民生活上,多少减轻些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久经丧乱的广大劳动群众这才有可能来恢复社会经济,补救战争的创伤晋书•食货志》说,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成安其业而乐其事”+自东汉末大乱以来,这算是一个难得的光明时期——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律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晋律法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
1.B【详解】据材料可知,朱元璋选用深通法律的学者编订律令经过缜密的商定,去繁减重,为使公文明白好懂,又于洪武十二年立《案牍减繁式》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这说明其“重视法令和吏治的建设”,B正确;材料只是体现朱元璋编订律令及简化公文等措施,而没体现法律体系完备,A错误;材料中未提及上下共识,仅体现朱元璋的措施,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颁示各衙门,使公文明白好懂”,并未涉及老百姓,因此D项错误
2.A【详解】材料中唐律的这些规定有利干统一法律解释的适用及保障司法官做出公正的判决,这表明司法公正观念受到重视,故选A项;单任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唐代〃官吏的政治特权被废除〃,故排除B项;唐律规定〃官员不得援引皇帝的权宜处分断案〃并不表明〃君权神授〃理论受到冲击,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唐代官吏违法审判现象严重,故排除D项
3.C【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表明,唐律依据儒家宗法伦理量刑定罪,故C项正确;“将亲属关系由近及远分为五等”“犯罪连坐,先亲后疏”,体现的是宗族血缘关系而非社会等级关系,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观点本身正确,但材料并无体现;亲属关系由近及远推行“犯罪连坐”,不能体现公正原则,D项错误
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唐代规制,立庙者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原本由嫡子立庙的规矩被打破,甚至出现家族祭祀时嫡兄只能陪祭的现象,说明唐代官品超越血缘关系,C项正确;宗族嫡庶观念强化与“祭祀时嫡兄只能陪祭,地位反而低于庶弟”不符,A项错误;嫡庶之间地位平等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唐代立庙制度混乱无序,D项错误
5.D【详解材料的意思是祖父母和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孙如果分家别住,按唐朝法律规定流放三年,到了清朝改为杖则一百,但如果父母允许将不追究,体现出中国占代儒法结合的治国思想,故D正确;A项,材料是法律规定,而不是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故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法律规定限制分家的问题,体现儒法结合的思想,与人文主义无关,故排除
6.A【详解】“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体现了法律对家族等级制的维护,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法律制度中的集中表现,故A项正确;礼法融合早在汉代便已开始,排除B项;CD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明显相悖
7.D【详解】从材料中的“也是为了恢复宇宙阴阳平衡”“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判刑数量的减少”等信息可以看出,唐代律法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法律判决受到自然灾害等“天象”的制约,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故答案为D项;为政以德思想提倡德治,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法律适用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不是强调君权神授,排除C项
8.D【详解】根据材料“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赣裂之法,其流徒之罪皆减从轻”可知,隋代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刑罚从轻从宽;根据表格中隋代五刑的内容可知,隋代立法简明却自成体系;综上所述可知隋代刑罚制度立法宽简,疏而不失,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从轻从宽,而非轻罪重罚,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到德治和礼法内容,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明德慎刑,故排除C【详解】相比于商代而言,周代强调敬天保民、褒德赏功,治国理念中的神秘色彩减弱,人文色彩增多,D正确;题干内容未涉及宗法制,排除A;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周天子在信仰中的地位,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
10.D【详解】由《禹刑》、《汤刑》、《九刑》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这说明先秦时期中国已经注重通过法律来规范国家管理,故D正确;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法律体系走向完备也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礼法结合,故C错误
11.B【详解】表内共三则材料,其中出自《伐崇令》的内容是保护生态的法令出自《地官》的内容是对山林的看护与巡查的要求;出自《聚篇》的内容是对砍伐和捕捞的要求,据此可知,西周注重保护生态,故B项正确;A项的“完整体系〃无法得出;C项属于法令实施的结果,材料中没有信息依据;D项中的“最早”因材料中没有比较,无法得出
12.A【详解】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圣谕宣讲”制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并重视在乡里宣讲,这说明了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强化对基层民众的教化,故选A;汉武帝时期开始独尊儒术,故B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圣谕”、乡约在基层宣讲,而不是政令的传达,故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统治者对于宗族自治的态度,故排除D
13.D【详解】材料大意是春二月,不要伐林木,以免洪水冲垮堤岸不到夏天,不要把草锄掉烧成.・・・.这段文字反映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D正确;“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指的是不能随意射杀百姓犬,排除A;根据材料“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可知,秦代对于砍伐树木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而非不能砍伐,排除B;C误读材料,排除
14.B【详解】材料反映了在法律上汉承秦制,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原因在于,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其所创设的制度体系与大一统国家治理相适应,所以西汉很多方面沿用秦制,故选B;汉初统治者深刻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故排除AC;材料不能说明汉初缺乏法律方面的思想资源,故排除D
15.B【详解】整顿吏治“首重廉耻”,把社会秩序的重建与官员的良好示范联系起来,树立起于成龙为代表的廉吏典范等,说明清朝统治者重视理学观念渲染,B项正确;道德与秩序“互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重视官员的垂范作用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清初的统治者激起了“官员的荣辱感”,排除D项
16.A【详解】材料反映了秦朝在各地称颂皇帝,这样做可以“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由此可见,秦朝凭借国家政权称颂皇帝功德,以强化礼教教化功能,维护封建统治,故选A;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而非儒家,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神权,故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秦朝做法是为了推动全社会重视礼制教化,故排除Do
17.B【详解】唐代的法律虽然比隋朝减少了很多,也减轻了刑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这种威胁专制统治和“大不敬、不孝”这种违背伦理的相关条文放在唐律所有条文的首篇,这表明唐律的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外儒内法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18.B【详解】材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体现的是儒家的纲常伦理对法律的影响,B正确;A说法与材料冲突,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并非是法家思想,C排除;D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故选B
19.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刑律日繁,这主要是汉武帝利用刑法这一国家暴力机器来维护封建统治,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0.C【详解】根据材料中“家庭财产须由家长作主”“私自进行任何变更都是非法的〃等信息可知,唐朝财产继承和分配的宗法观念浓厚,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是在保护家长的权威,排除B项;D项说法和材料无关,错误
21.B【详解】廷尉张释之认为皇帝当时没有处死冲撞皇帝座驾之人,那就不能干预廷尉依法办案,说明皇权受到法律的约束,B正确;古代法律服务于皇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到审判环节,无法得出官僚队伍秉公执法,而且材料中仅仅涉及廷尉张释之,无法得出整个官僚队伍素质情况,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
22.C【详解】材料秦简的意思是百姓可以捕猎禁苑中的豺狼、雉、兔子等野曾,因为凶猛的野兽会伤害人和禁苑里蓄养的其他动物,而雉、兔子等小动物虽然不伤害人,却繁殖过快,所以不禁止百姓捕杀这说明当时的秦人已经有了原始的生态平衡观念,对保持动植物种群数量上的相对平衡有了定认识,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秦律》冲儒家的仁政色彩和司法操作的灵活性特征,排除AD两项;根据材料“取其豺狼…”可知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23.A【详解】从材料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