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阶段疏通文本,搜集资料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阶段一疏通文本,搜集资料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工具,疏通文本,建立个人学习手册目标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环节一制作个人学习手册活动一分别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批注阅读四篇课文,提出质疑活动二把疑难语句整理在疑难本上,互相解答;依据全班学生的疑难展示,整理出疑难语句汇编活动三梳理文言知识学习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要注意纵横联系、触类旁通,作归类性梳理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并制作个人的学习手册参考文言知识卡片文章篇目文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疑问汇总示例附《谏太宗十思疏》
1.记字首
①木之长zh a ng
②浚其泉源j un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O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4.一词多义⑴率
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率领,带领)
③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遵循,沿着)
④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约、大概)
⑤子路率尔而对(轻率,草率)⑵善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好)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良的,美好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亲善,对……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友善地)
⑥衡少善属文(善于,擅长)⑶弥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越来越)
②夜雪初霁,养麦弥望(满,遍)
③病日臻既弥留(弥留多指病重将死)
④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⑷易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容易)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交换)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换)
④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⑤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地势平坦,平易)⑸与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动词)
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同,表示并列,连词)
③与战胜而得者(跟,同,表示比较,介词)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疑问语气,用法大致和“乎”相同,但语气比较委婉)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能守其士,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侍奉;礼待)
(2)名词作状语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按道理,从道理上讲)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在……之后)
③并力西向(向西)
④日削月害以趋于亡(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却,击退)
(4)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战果;大的战果)
(5)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
6.文言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
(4)后秦击赵者再状语后置句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环节二了解时代背景,倾听历史声音活动一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作品的文体知识、写作背景,做好笔记相关资料包括
(1)疏、书赋、论的文体知识资料;
(2)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生平、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
(3)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资料这一学习活动可在课后完成本单元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代优秀士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以史为鉴,积极思考而发出的“理性的声音:倾听这些理性的声音,可以激发心怀天下、勇担责任、坚守道义的精神,加强关注现实、深入思考的意识,也可以从中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只有结合对作者的认识、对特定时代的了解,才能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受、所传达的认识的独特性,也才能真正认识作品的文学价值、思想意义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晋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于其手唐贞观十一年
(637)上《谏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渐不克终疏》《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著录《魏征集》20卷,已散佚・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
(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大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文体“疏”通称“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演变为“疏通事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汉代,后世人们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类文体的通称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以用“疏二如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等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因守旧派反对,前后两次被罢相,后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此外还作书写、记载讲,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赌输赢的人的故事奏章,奏议,如秦李斯《谏逐客书》阿房宫赋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名门,唐宰相杜佑之孙,26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自号“樊川居士”杜牧在文、赋、诗方面皆有建树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针对这种形势,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文体“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摘(chi,舒展散布)文,体物写志也”六国论作者苏洵
(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
(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二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于是统治者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朝廷内部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软弱无能以致外交妥协投降文体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二《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阶段评价内容与标准阶段一能够借助工具书等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梳理文言知识;能够借助各类工具,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观点,梳理框架
③戒奢以俭she
④塞源se
⑤殷忧yin
⑥载舟覆舟zdi
⑦虑壅蔽y Ong
⑧黜恶ch fi
⑨谬赏mid⑩弘兹九德zi
2.通假字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
3.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⑶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⑷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5三驱以为度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⑹何必劳神苦思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4.一词多义⑴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安稳
②不念居安思危安逸,安适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疑问代词,哪里
④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抚慰,安抚)
⑤安步以当车(徐徐,悠闲的)
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⑵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信)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相信)
③直前诟虏帅失信(信用)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不虚伪)
⑤惊鸿去后,杳无音信(音讯)
⑥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
⑦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确实,实在)⑶当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②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③遥想公瑾当年(过去的某一段时间)
④(蒙)毅不敢阿法,当(赵)高罪死(判处,判罪)
⑤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应当)
⑥安步以当车(当作)
⑦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适合,适应)⑷何
①今守之而不足,何也?(为什么,什么原因)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为什么,怎么)
③豫州今欲何至?(作宾语,哪里,什么)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作定语,什么)
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思江海下百川(居……之下)⑵名词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内心里)
(3)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重任、重权)
②居域中之大(重位)
③想谗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④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
⑤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⑥居安思危(安逸的环境;危险的可能)
(4)使动用法
①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③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5)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喜欢)
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以……为忧,担心)
6.文言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7.成语积累
(1)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2)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3)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4)善始善终事情从开头到结束都做得很好
(5)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6)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答司马谏议书》
1.记字音
①强聒(guO)_
②卤莽(IS mang)
③见恕(shfi)
④拒谏(jidn)
⑤怨谤(bdng)
⑥利弊(b i)
⑦不恤(x fi)
⑧盘庚(g Ong)
⑨胥怨(xtl)⑩会晤(w Ci)
2.通假字不复------自辨,,辨,,同”辩,,,分辩
3.古今异义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小,用作自称的谦辞今义数量极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4.一词多义⑴度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度,法度)
②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③度义而后动(考虑,揣度,估量)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
⑤猿猱欲度愁攀援(度过)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次)⑵复
①不复一一自辨(再,又)
②不敢出一言以复(回答)
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④有北面复匈奴之志(报复)⑶见
①终必不蒙见察(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看见)
③冀君实或见恕也(相当于“我”“自己”,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作用)
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⑤图穷而匕首见(露出)⑷知
①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知道,了解)
②则非某之所敢知(接受,领教)
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认识,识别)
④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知识)
⑤子产将知政矣(执掌)
⑥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朋友)⑸则
①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连词,表承接,那么)
②某则以谓(连词,表转折,可是,去D
③则固前知其如此也(那,这)
④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连词,表假设,如果,那么)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就是)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就)
5.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以膏泽斯民(施恩惠)
②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办(事)]⑵形容词用作动词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谄媚,巴结)
(3)形容词用作名词以兴利除弊(有利的事业;有害的事情)《阿房宫赋》
1.记字音
①缰立(mdn)
②呕哑(0u ya)
③剽掠(pi Go)
④锚铢(zi zhu)
⑤鼎铛(ch Ong)
⑥困困焉(q Un)
⑦不霁何虹(j i)
⑧妃嫔媵媾(pin yi ngqi ang)
⑨尽态极妍(yGn)⑩迤迦(yi1i)庾(yO)粟粒(sfi)架梁之椽(chu an)
2.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⑵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阴晴冷暖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4)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珍宝等物今义
①精华
②出类拔萃的人
3.一词多义⑴走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通达)
②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③双兔傍地走(古代指疾行,即跑)
④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⑵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②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种族,民族)
③士大夫之族(类)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筋骨交错的地方)
⑤族庖月更刀,折也(众,一般)⑶爱
①使六国各爱其人(爱护)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喜好)
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怜惜,同情)
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吝惜,舍不得)
⑤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⑷使
①使负栋之柱(让)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
④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动词,派遣)⑸取
①奈何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掠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取得)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⑤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妻)
⑥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择取)
(6)焉
①盘盘焉,困困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③且焉置土石(相当于“何“,哪里)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⑤草木无知,叩焉何益?(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③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④族秦者秦也(灭族)⑵名词作状语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北边;向西)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在早晨;在夜晚)
③辇来于秦(坐辇车)
④廊腰绒回(像人的腰一样)
⑤日益骄固(一天比一天)
(3)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⑷动词用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⑸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5.文言句式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⑶成卒叫,函谷举被动句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六国论》
1.记字音
①弊在赂秦11
②六国互丧si ng
③思厥先祖父ju e
④暴霜露p u
⑤颠覆did n
⑥洎j i
⑦殆尽di i
⑧胜负之数shfi
⑨如弃草芥ji
2.通假字暴霜露,斩荆棘I口」,泰1谿O
3.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古义它的实际数目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⑵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⑶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⑷可谓智力孤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