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汤”“为”“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节奏,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
3.在话题建构与想象中体悟伯牙与子期之间动人的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资料的补充,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大意在话题建构与想象中体悟伯牙与子期之间动人的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资料的补充,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反复诵读,初识“知音”之人物
1.谈话导入同学们,《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中国文化里面,朋友的最高境界,是知音(板书知音)
2.直接揭题一曲《高山流水》讲述了伯牙、锤子期之间感人至深的知音情,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走进知音文化齐读课题(板书伯牙鼓琴)伯牙何许人也?伯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后来到了晋国,当了上大夫,他是“琴仙”,琴弹的特别好伯牙鼓琴就是伯牙一一弹琴
3.初读感知
(1)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点评,关注读音是否正确a.少选一会儿,不久(借助注释理解,确定正确的读音);汤汤“汤”是一个古今异义的字,在这则文言文中应读“汤”sh angob.小结方法根据注释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判断多音字的读音让我们一起读准这句话,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齐读2读出节奏、韵律学生边读边画出节奏,试着读出古文的味道重点指导第四句,第四句朗读有两难a.第一难两个“为”读音不一样试着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来说说原因从“w6i”,注释中,我们知道,“以为”就是“认为”,因此应该读而后一个we i“为”是为之,为谁做什么事情的意思,它就应该读ob.第二难是读好这部分的停顿,学生试读,追问句意可借助注释理解c.注释中的“没有值得”是句中哪个词的意思?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无足轻重”“无足挂齿”理解“无足”的意思d.小结方法因此,“无足”是一个词语,不可以分开读根据停顿,试着读好这部分的节奏指名读部分,齐读一句
4.再读体会1合作学习同桌一朗读,同桌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有疑问相互讨论2指名一组同桌汇报展示,教师、学生共同评议3伯牙鼓琴,在《吕氏春秋》中是这样描述的一一齐读全文【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此环节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好文本,初步走进“伯牙”,走进“知音文化”,为下文理解文言文做铺垫】板块二质疑问难,引发“知音”之疑问L伯牙鼓琴的故事最让你感动或者疑惑的是什么?聚焦文本最后一句,探寻“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的原因
2.是伯牙弹的这把琴不好吗?1谁来读读这段资料365365琴长尺寸分,象征一年天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把琴称作“瑶琴”瑶琴用美玉装饰的琴看了资料,再联系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你最想说什么?(感悟可惜)
(2)对古人来说弹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有很多的讲究谁来猜一猜,他们在弹琴时会做些什么呢?可能有些困难,老师这儿有一段“瑶琴七不弹”的资料瑶琴有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3.琴是那么珍贵,弹琴又是那么重视,那么“破琴绝弦”难不成是因为伯牙弹琴的技艺不够好吗?出示资料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六马仰秣”是说马被琴声吸引,仰头欣赏,不吃饲料
4.我们平常形容跟一个人讲不清道理,总喜欢说“对牛弹琴二其实牛、马可能真懂得欣赏琴声的,前提是弹琴的人得像伯牙一样技艺精湛这么好的瑶琴,这么好的琴师,这么高超的琴技,伯牙却因为钟子期死了而“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这是为什么呢?(板书?)
5.面对我们的疑惑,面对几千年的疑惑,伯牙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一一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足”是什么意思?一一值得(板书值得)【设计意图;聚焦文本最后一句,探究“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一连串的质疑直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引入资料可让学生进一步质疑,激活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欲望,积淀一定的情感基础】板块三建构话题,感悟“知音”之懂得与值得
1.那又是什么值得伯牙如此去做呢?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值得”的相关语句,画一画
②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批注
2.学生批注,指名回答出示齐读
3.就像他刚才所说,是因为锤子期懂得他的琴声(板书懂得)懂得,可能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小小的细节同学们,如果让你找出一个字最能体现锤子期懂得伯牙的琴声,你会选哪个字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1)“方”说明朋友之间无须多言,一个动作,一个音符刚刚出现就彼此懂得
(2)“又”说明这种懂得,不是偶然,是总是如此我们把这两个字,在书上圈一圈
4.那么遇见锤子期之前,伯牙的身边就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了吗?
(1)出示资料,体会伯牙的技艺高超伯牙是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尊为“琴仙”他并不缺乏赞美他的人许多人都以能听他弹琴为荣,但他们都听不出伯牙的琴声所表现的内容伯牙听到的都是他们空泛的赞美
(2)伯牙并不缺乏赞美自己的人,人们只会说弹的好,弹的妙,但并不了解伯牙弹的是高山、是流水,只有子期懂得,师生合作读(教师引读)在万物复苏的春日里一一(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教师引读)在枫叶如火的山林中---------(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教师引读)在漫天飞雪的茅屋旁一一(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
5.那么仅仅因为锤子期知道伯牙弹的是高山、是流水,就值得伯牙这么做吗?
(1)志者,土之心也指名读资料土,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伯牙就是一位“士二春秋时期的“土”,把追求人格的完美作为他们的志向他们常常与琴相伴,以琴言志,借琴声表达自己的志向
(2)如此看来,伯牙鼓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还有注释当中的心志的志,情志的志都在表达伯牙的志向、理想a.那么子期懂得这份志向和理想吗?到文中去找一找b.出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太山”可理解为泰山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泰山就象征者高远的志向,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c.原来子期懂得伯牙是在借“太山”表达自己的一一志向d.学以致用那么伯牙借“流水”又在表达什么呢?(不懈流淌的精神)
6.你的琴声里有高山,我就听见你博大的胸襟;你的琴声里有流水,我就听见你不懈的追求每一首曲子,伯牙刚刚开始弹奏,钟子期就懂它,所以,伯牙放下琴,感慨道,学生齐读资料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知道这句的意思吗?(好啊,好啊,你所听到和想到的,就是我心里想的我要怎样才能逃过你的耳朵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啊!)
7.伯牙弹得是琴,表达得是一一,情;钟子期听的是音乐,了解的是伯牙的——心——知音,实乃——知情知心也!【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本单元导语“借助语言文字,感受艺术魅力”,确定话题以“知音”文化为主,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故采用资料填充,再入情入境品读、感受,让学生能走入“知音,实乃知情知心”的境界】板块四深情结课,书写“知音”之心声
1.于是他们相约第二年的中秋到初次见面的地方再相会,伯牙如约而至,却再也不见子期的身影他悲痛万分,不禁又弹起了见面时的那首《高山流水》,同学们用你的心灵去倾听这琴声如泣如诉,提起笔把你感受到的,伯牙在这琴声之中所寄托的情和心写在学习单上
2.交流反馈
3.据史料记载,当时在锤子期的墓前,伯牙的哭声和琴声震天动地,引来了许多山民,一曲弹罢,人们只会说“弹的好啊!弹的妙啊!”然后拍手而散伯牙的心更痛了(教师引读)啊,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于是一一男生读最后一句;(教师引读)伯牙恨呐,恨高山流水知音少,于是一一女生读最后一句
4.伯牙摔琴以谢知音,这一摔,摔的是琴,祭奠的是自己再无知音的人生懂他的人离开了,心意相通的情只能回忆了,同学们这琴摔得可值得?(板书!)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值得齐读
5.是的,知音难觅,古往今来的人们也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唐李白・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唐薛涛・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宋•岳飞
6.那么,让我们把所有的可惜、可叹、可悲、可敬都调动起来,读进文字里面去(生齐读全文,配乐)【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体会痛失知音之情通过男女生朗读,知音名句的积累,体会知音难觅之苦】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