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考点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点概述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最深层次,也是最普遍的考点之一纵观江苏和全国新课标以及其他省市高考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般指对诗歌主旨的分析、背景的分析、价值意义的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止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涉及这•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试题比较多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即在把握诗歌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诗歌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思想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高考试题中,对此考点的设题相对少一些,但因其难度稍大,我们也要予以重视
二、考点类型类型1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题指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无论是评价,还是分析和概括,都要着眼于诗歌的整体具体分析评价时,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注释诗歌的注释(或序言)内容往往给我们以暗示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的评价,暗示本诗的内容如《临江仙》注释说明此诗是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送别来访朋友所作;《八声甘州》,只有结合词前小序“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才能答出第二问“化用杜诗,问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的感情我们在理解其思想内容时就要考虑这些因素
2.抓住关键词句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的词或句来明示诗歌的主旨或点明感情基调,如“诗眼”,它就是一首诗或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如诗歌中的抒情句,它更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抓住了关键的词或句,往往能快速而精准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如如2017江苏卷陆游《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副词“空”和“只”强化了作者空有忧国报国之心却不被重用的郁闷
3.抓住题材类型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诗歌的题材有密切关系,如果从题材的角度对诗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把握各类题材诗歌思想内容的共性,这对考生解读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是大有好处的
4.抓住景物的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乐景”大多表现“乐情”,“哀景”大多表现“哀情”如《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作者借山家美景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不过,“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也有不少,应特别留意,如江西卷黄庭坚《清明》的首联“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城自生愁”抒情特点既有以哀景衬哀情,也有以乐景写哀情,有时还要揣摩景物特点和情感特点的相似关系如江苏卷温庭筠《梦江南》结句“摇戋碧云斜”,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景、情具有相似关系
5.抓住典型意象诗歌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许多意象经过长期积淀已形成了固定的内涵,如“柳”寓离情别绪,“梧桐”寓悲伤凄凉,“鸿雁”表思乡,“杜鹃”寓哀愁、思归,“月”表思念、思乡,“沙鸥”寓飘零,“浮云”代游子,“风雨”指忧愁等可从意象中体悟诗人的主观情感如《野菊》,作者正是通过菊花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的类型2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解题指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此,分析诗中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特定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境遇以及写作的缘由,大多从注释可以得知如[典题]《古风(其十)》,通过注释
①可知鲁仲连之所以能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是因其“高妙”,所以李白写作此诗时,围绕“高妙”一词极力赞赏推崇鲁仲连,从而表达自己的理想
2.把握诗歌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诗句都是作者情感的映现,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态度如[典题]《占风(其十)》,从作者对鲁仲连的赞美仰慕之情,我们就可分析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理想
3.把握诗句的深层含意和意境,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大多数诗歌,作者是通过写景或记事或营造特定的意境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观点态度因此,在把握直接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诗中的景物、意境(事物、人物)的特点,探寻其深层含意,就可感知作者的观点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乂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作所表达的观点与态度
5.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地照搬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的现象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在鉴赏时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避免以偏概全
三、巩固练习
1、【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b2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
②,出山犹带骨毛清
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借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年高考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曾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
3、(2021年高考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
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叼洪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杳炉题诗岁晏离鸿新,望阙天逼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
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
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旬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K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4.[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⑴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⑶,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情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⑶•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一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5、(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②【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H(玄宗生H)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
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和,寄寓鉴戒之意
(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恭谒孝陵正韵
①[明]徐渭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亭长一抓终马上,桥山万岁始龙迎
②当时事业难身遇,凭仗中官
③说与听注
①诗前原有小序“汉高仿佛皇祖,而以少文终其身……是日陵监略陈先事”
②桥山指黄帝的葬地传说黄帝死后,有龙迎他上天
③中官守孝陵的太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生”即“老童生”明清时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其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之前,都称为童生B.“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意为西边的京城,通常指长安诗中借此指明孝陵所在地南京C.“青衫”,诗中指微贱者的服饰,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与它意义相同D.“亭长”,秦汉时所设的低级行政建制长官诗中“亭长”是指刘邦,诗人以此来代指明太祖朱元璋
(2).有人评价这首诗中的情绪“自哀和自负相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7、阅读下面这苜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
①姜夔吏部
②梅花八咏,夔次韵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惆怅西村一坞春,开通无人赏细草藉金典
③,岁岁长吟想枝上么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注)
①此词为作者居家杭州时所作
②吏部指曾三聘,他时任考功郎(属吏部)
③金舆皇帝车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为姜夔唱和之作,上阕“多少梅花样”写出了西村梅花的种类繁多B.“细草”句指当年皇帝亲临赏梅,车辇停留草地的情景,至今令词人沉吟回想C.“枝上”句写小鸟的嘤嘤,仿佛宫女的歌唱,这一静态场景给人以优美画面感D.本词撷取若干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来表达词人独特的情感
(2).请分析“惆怅西村一坞春,开遍无人赏”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在情感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