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1马克思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2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3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重要理论品质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5持和宏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的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世界观:是人们对6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同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7W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第四章资本主义1W萌芽途径
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时间【世纪末世纪初】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生产14〜15关系的核心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就2W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
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②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商品经3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社会分工的浮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劳动者商品的二因素价值
4.和使用价值.商品是用来5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6思也称之为实用劳动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抽象劳7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普通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是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价值】.商品的价8值包括质的规定与量的规定两个方面价值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商品9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
10.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11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规律形成商品价值量12W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者多倍的简单劳动.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13一半等价物的商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贵金属货币)、支付手段(赊购、赊销)和世界货币(贵金属、美元)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4W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值环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简答)价值规律在作用表现在
15.第
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
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
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16W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①导致垄断的产生
②引起两极分化
③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深17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①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
②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③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资本主18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老单位基础的经济制度.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19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成为商20W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份:21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使用22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生产剩余价值是2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24
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②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属资本家所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25动力价值的那部份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6.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27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份资本.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28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29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30..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回31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社会32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在资本主义制度33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34资本家并非把剩余价值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他看做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者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分配)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为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35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配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36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政治意识和法律意37识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8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坚持用9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
10.在性,它存在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
11.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看】
1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一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运动,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13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实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精,静中有动”.时间是指物14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惟一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15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6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惟独在社会实践中才干找到最后的根源,才干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17.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火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18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8.Y19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原因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是贯通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
20.21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含义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特殊性不同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极其关系22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罗列次序的变动,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23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二章.实践观点是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实际为认识提供可能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3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发展感性认识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的特性到完整的形象,由当时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时候回顾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包含着认识由部份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势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4
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量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才干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5们对于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6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通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成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8统一的
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③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他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真理发展来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环节,一个过程绝对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
9.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辨证统一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哲学上的“价值”指揭
10.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特殊性主要有11
①客观性
②主体性
③社会历史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第三章.社会存在于1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2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造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彻3底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4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造矛盾运动的规律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造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在整个上层建造中,政治上层建造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
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是社会今本矛盾运动者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③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④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阶级是一个8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斗争是阶级9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的作用
①
10.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之上的观点内容坚信人民群众11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
12.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