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绍圣
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
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
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
④为潭,深者缱石
⑤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
⑥,观山烧
⑦,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
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
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
③殆大概
④辄(zh6)就
⑤缱(zhui)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循山而东.向东
②暮.归倒行傍晚
③掬.弄珠璧(用双手)捧着
④不复甚寐.睡觉(睡着)【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沿着山路向东走东向东;
②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暮傍晚
③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掬(用双手)捧着
2.译下列句子(2分)
④就再难安眠寐睡觉(睡着)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雪、雷名词作状语,像雪花(雷鸣)般句子翻译为(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
3.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描述了苏轼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读后请回答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表达了苏轼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团练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绍圣元年
(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表达了苏轼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