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从夷夏观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运动与夷夏观的演变纪念金田起义周年140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外国的传统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太平天国在推动这一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夷夏观”的变化但它并不是这种变化的开端远在汉唐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和亲”、同等对待汉人与非汉人的政策等等,这都可以说是承认边远地区各族同中原各族之间平等相待的先河但是这远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改变传统的“夷夏观”鸦片战争期间及其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发现西方各国亦颇有长处,是文明发达的先进民族,于是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新潮在这种新潮中,林则徐、魏源、姚莹等一批有远见卓识之士起了主导作用;但卷入这场活动的并非都是先进的志士仁人,甚至像奕山那样对我们的民族犯下罪过的人物,也都卷入了这场学习西方的一些活动如众人所知,在道光君臣中,林则徐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佼佼者,却不是唯一的实践者林则徐被革职后,道光帝曾多次下诏,要求仿照西洋制造兵船、武器、抵御英国侵略军于是,两广总督祁魏源总结了抗英的经验,提出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就把朴素的执干戈以卫社稷、保家卫国的斗争,提高到理论认识,成为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战斗纲领魏源认为西洋人的长技有三:一是战舰,二是火器,三是养兵练兵之法这都应当急起直追他还要求,在发展近代军用工业的同时,发展近代民用工业其后又表示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魏源的这些思想与主张,说明在个别的中国人中,对外国人的看法已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夷夏观”特别是“用夏变夷”的观点,在神州大地将遭到猛烈的冲击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这种趋势,大破特破“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并将其普及并深入到群众之中,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波巨流二太平天国运动只考虑两种大一国的历史观念和社会历史的方式,都批判了“夷夏观”,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则从“夷狄”到“兄弟姊妹”,这是观念形态上破天荒的变化太平天国学习西方是怎样开始的?史学界有各种不同看法以笔者浅见,开始于洪秀全学习梁发的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这本书首先改变了其“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洪秀全读这本书,最先印入眼帘的便是: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天下男人都是兄弟,天下的女子都是姊妹他在1845年写的《原道救世歌》里写道“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了,人人相残甚恻哀”有的同志认为,尽管洪秀全把西洋人称作“洋兄弟”,强调过国与国之间平等一类主张,但他却又宣称他是万国真主,要接受万方各国的朝拜,足见其传统的“夷夏观”并没有真正改变历史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进步同落后的观念往往交织在一起我国传统的“夷夏观”形成于奴隶社会自夏商到19世纪中叶,达数千年之久,可谓根深蒂固要消除这种观念,不可能凭任何个人的愿望,首先要取决于一定的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从当时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还占居主体地位看,这种观念形态根本谈不上消除联系到此后中国的社会观念形态发展,传统“夷夏观”的基本消除,还是社会主义中国才真正实现众所周知,人们改造社会、创造历史,决不是随个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只能在社会历史所提供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活动,一切超越历史的活动利要求都是不能实现的太平天国运动只能对传统思想,包括“夷夏观”在内的封建思想进行冲击,历史却没有赋予它消除这种落后的观念的任务,因此对洪秀全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们的上述不足,只能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加以说明他们既冲击传统的种族观念一一“夷夏观”,又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以至束缚,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则但就其猛烈冲击这种传统观念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进步现象三《新政新篇》颁布后,太平天国社会经济改革政策是中国近代发展的一部分,具有更从“用夏变夷”到“师夷”方案的提出,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太平天国英雄们学习西方,最初主要是学习观念形态的东西随着同西方国家人士或群众的来往日益频繁,这种学习日渐深入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其高级将领韦昌辉就曾对外国人表示:将来我们将同你们一样,这表现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在中下层群众中,有的要求外国兵舰官兵出让武器和风琴,对西洋技术发生了相当大的兴趣但从总的看,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太平天国政权似乎仍旧按照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中的农业乌托邦来改造世界这具体体现在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一著名政纲之中由于它的空想性,决定了其主体内容一一“天下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未能实行于是才有1859年由洪仁开提出,洪秀全逐条审批并颁行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首先针对当时太平天国“事权不一”的倾向,采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某些精神,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做到既要集中统一,又要反对封建专制的倾向他强调,太平天国政权“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同时又要求洪秀全发挥太平天国中央机关六部的作用,所谓“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并创办报纸,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使“民心公议”,“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做到上下情通如果加上太平天国原有的“保举”、“贬升”制度,这些思想主张,同清朝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相比,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次,《资政新篇》在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反对奴隶劳动,主张雇佣制度;要求用资本主义改革文化、社会风俗和司法制度,等等《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方案,虽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未能实行,太平天国虽未从其颁布的文献中删除《天朝田亩制度》,却表现出太平天国学习西方的重要倾向,试图顺时代之所必须而做出的大胆尝试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时间虽相差不到十年,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历史探索即传统的农民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的结束,探索用新的社会方式改造中国的有益尝试的开端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当时中国社会尚未具备这种过渡和改革的政治经济条件,但《资政新篇》的颁行的确反映了中国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某种要求早在明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就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代前期这种生产关系有了些微的增长1840年鸦片战争后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有所增长而“处于激剧变动中的中国社会既唤起了对近代工业的迫切需要,又提供了近代工业滋生的必要条件”洪秀全、洪仁讦学习西方,并企图用新的社会方式来改造中国,这正是同传统的“用夏变夷”的观念完全对立的如果用顽固派的传统观念来衡量太平天国的这种观点,就不免有“用夏变夷”之嫌因此,它把封建卫道士的仇神召唤到战场上来,疯狂抨击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的《讨粤匪檄》可说是颇具典型意义他攻击太平天国“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四新传统文化与中西文化冲击着日益升温的继承与吸收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观念一一“夷夏观”演变所起的作用是很深远的,不可低估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镇压者与被压迫者之间,在某些观念形态上往往出现一种奇特现象:斗争与融合、抵抗与吸收往往交错在一起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遇,必然发生撞击,同时出现相互渗透与融合洪秀全、洪仁开只不过是中西文化冲击中涌现的学习西方的时代先驱即使像曾国藩这样站在反动立场上的封建大吏,面对西学的东渐、太平天国用剑与火对旧传统进行猛烈冲击,他们虽同林则徐、魏源一派志士仁人不同,但亦不能不发生变化恩格斯曾经在《1845年和1885年的英国》一文中说“正是那些把这次革命镇压下去的人,如卡尔•马克思常说的,变成了它的遗嘱的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