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网信工作讲义文稿】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功能和挑战互联网以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激发了民众的参与热情,造就了互联网时代特有的言论表达方式,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问题极大影响到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稳定,也得到了广大网络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概念首先,网络舆情是社会现实问题在网络虚拟社会的延伸和反映,部分学者将网络舆情定义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人们通过互联网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在实质上是人们不再寻求法律手段,而是寄予通过舆论造势、道德约束、施加集体压力与政府争夺权利话语权,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其次,网络问政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答复网友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网友可通过互联网对政府工作、民生问题、公共事件、重大决策等问题进行询问,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形成互动,统称为网络问政这是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创新形式它的含义是指通过网络新技术形式,进行党政机关和民间的平等对话,在网络中实现人民民主需求的政治手段和行为
二、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的功能网络舆情的功能第一,网络舆情是民意的集中体现,能够直接反映出民众的关注焦点、需求和诉求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可以了解民众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网络舆情还具有引导作用第二,网络舆情具有强烈的社会监督功能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批评和质疑,从而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现象这种监督不受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些负面事件和问题能够迅速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第三,网络舆情具有很强的预警功能在网络上,一些潜在的危机往往会提前暴露出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危机同时,网络舆情还能够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了解危机发生后的民众反应,从而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第四,网络舆情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维护作用网络上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误导性的言论和信息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但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网络问政的功能为政府提供民众的真实诉求和需求,有助于政府采取措施解决社会问题,增强民众的信任和认同,同时,政府部门也通过网络问政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面临的挑战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如果不重视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政府最终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当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在这个信息过载的互联网世界里,碎片化的叙事、注意力被切割、深度内容稀缺、“标题党”“新黄色新闻”等一些不具备公共价值、不诉诸公共政策改良、单纯凸显人性缺陷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榜,对当下新闻传播的内容价值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上述种种怪诞现象,与一些新闻聚合平台的价值判断有关,其背后还是“唯流量至上”的理念在作祟一切因为流量,一切为了流量这已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可见,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秩序已刻不容缓与此同时,新媒体舆论传播主题情绪化、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倾向单一化明显表现如下第一,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众多,但舆论事件发生时如果网友对问题认识不全面,则反映问题易于情绪化,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第二,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现实的各种矛盾融合问题易使民众产生“仇官”“仇富”等失衡心态,导致在网络问政时形成明显的倾向性,容易产生有害舆论,进而造成网络环境的不安;第三,网友与政府部门存在信息的需求不匹配,部分地区商业网站的受欢迎度远远高于官方网站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网络问政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开始以参加网络访谈、通过网络发表祝福、回复网民留言等各种形式“触网二这使单一方向的网民讨论和建议逐步向双向的官民稳定互动发展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渠道,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政府-公众”新互动模式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政治文化的重要元素
四、结语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会关注焦点事件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网络舆情而通过网络问政,以上下合力构建社会治理舆论环境,督促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并解决沉痛已久的社会治理难点、堵点,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困难问题妥善解决,把畅达民意的绿色通道延伸到基层,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