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江苏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运用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选择水,所以他们住在水上江苏省是一个“擅长水,造福水”的物质财富遗址聪慧儒雅的江苏人自古对水就有着一份鱼水相依般的情结,从古典园林到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水景的运用渗透到江苏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方方面面,而且贯穿于江苏历史的全过程,经久不息,历久不衰江苏人在其居住的环境内建造了许多水景,在自家的庭院筑个养鱼池,在建筑物前建个水池,在道路旁设个喷泉,抑或在公园里挖个人工湖,甚至于在学校、购物中心等诸多公共空间之中,也可以见到许多引人入胜的水景水景在江苏景观中的应用深远而且广泛,素有“无水不成景”的说法,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江苏城市公共空间中水景的运用在形式上沿袭古今、并蓄中西、博采众长,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经过历史的传承与不断的发展创新,江苏城市公共空间水景的运用在总体上特征突出,以人为本,很好地彰显了地域特色,对这些特征的探索和总结,对于后续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江苏人的水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多雨潮湿的气候特征和运河贯通、河网密集的水系特色,奠定了水景在江苏城市公共景观中的重要地位从传统生活习惯来看,江苏人历来逐水而居,居所沿水而筑,田地依水而耕,其中以江南水乡最具有代表性蜿蜒曲折的水系串联起整个村落,水面和建筑限定出典型的线性公共空间形态,具有极高的向心性和聚合力人们日常生活都围绕着水来展开:架水的拱桥,涉水的骑廊,临水的市场,亲水的日常劳作等等水街的亲切尺度、宜人的形态、丰富的围合形式,以及与人的亲密互动,在历史的沿袭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也是江苏人有着强烈亲水性的重要原因自然秀丽的水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江苏人的行为取向、审美趣味和文化形式的追求,造就了江苏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底蕴同时,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江苏的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江苏独特的水文化诸多文人雅士亲近于水,水被赋予纯洁、智慧、灵动等高尚品格,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江苏水景更深的文化内涵上述原因催成了江苏独具特点的水景运用特征,给江苏的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水的欢歌和情趣,构成了江苏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具魅力的神来之笔
二、江苏独特地域水景运用的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公共空间理论的日臻完善,江苏省在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运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其中有很多实例都可圈可点但是,如何打造富有江苏独特地域性的水景仍然是一个鲜活而持久的话题笔者通过对江苏二十几个现有城市公共空间的调研,总结探索归纳出其水景设计的一系列特征
1.水景动态美与自然意境的结合江苏水景虽多,但不似北方或者欧洲喜欢大量运用喷泉制造强烈的动态和声效在江苏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中,讲究造法自然,取自于水景的原有形态(通常以原有的湖泊、溪流、小河或瀑布的特殊景致作为基础),结合现有条件进行设计,构成一种自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空间艺术,很好地杜绝了能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景观在整体上追求宁静,通常利用水平如静的水面,映射周围的秀美风景,营造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但整体上的宁静并不意味着江苏水景缺乏动态美,比起其他地方,江苏水景的动态美善于从小处着手,以溪流、泉水、瀑布、叠水为主,这样的动水小巧灵动,使人感到平和舒缓,同时又反衬了宁静雅致的整体环境这种理水的方式秉持了吴越文化安静婉约的特质,符合江苏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以南通的濠东生态绿地为例,整个生态绿地运用借景的手法,将水面的宁静纳入了绿地的各种空间之中,但是透过宁静,散落在各个空间中的潺潺细流和叠水瀑布又显得格外的雅致与灵动,同时以动衬静,与“空山鸟语”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大处取静,小处见动,动静相宜
2.水体形态和空间特征的界定“水随器而成其形”,从古至今,江苏的园林、景观都十分注重水型的设计,秉持“延而为溪,聚而为池”的理水思想,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将单一的水景创造为点、线、面各种形态相互穿插组合的多重组合空间首先通过岸线限定出水体平面形态,建筑山石树木等造景元素搭配运用,组织视线节奏和空间层次;线性水面可以通过两岸的逼近,定向的水流以及竖向的夹景、障景和透景来限定,可起溪涧探幽之兴;面型水体可以通过两岸的推远、视线的开阔无遮挡以及水面中心视点的确定来界定,有江湖烟波之趣这种手法已经跳出了传统园林或公园的应用范畴,通过与现代的建筑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地应用于江苏众多城市的公共商业空间中去以江阴市中山公园为例,水体曲折蜿蜒,时线时面,贯穿整个园区以扬州市文昌百汇广场为例,点状、线状与面状的水景组合运用,为原本狭小的商业空间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与趣味
3.形式规则的设计虽然江苏有着大面积的水域,但江苏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水景留给人最深的印象却是它的细致典雅,秀气灵动这就要归功于长期以来江苏人在理水形式上将大水面进行巧妙分割,采用大中取小、大小对比的形式规则在实际的做法中,许多大面积水域的旁边,都会人为地设计一块与之呼应的小面积水域与之贯通通过水面对空间的隔断,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私密的内部空间同时.,外向型的大水面和内向型的小水面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空间感受,大水面为小水面提供了一个宽广辽阔的视野,小水面在大水面广阔的背景衬托下成为空间亮点,同时还起到了“隐源”的效果
4.限定亲水空间的延伸,增加水界面的可达性,缩小驳岸江苏人是“水的后代”,江苏人极其强烈的亲水性决定了生活空间由陆地空间向水上空间渗透的欲望为了实现亲水的要求,江苏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陆上空间向水上空间的延伸,例如汀步、人工小岛、栈道、亲水平台等,通过限定出陆地界面和水界面的过渡空间,并增加这一空间的可达性(例如通过铺装材质、色彩的变化、高差、竖向围合等手法明确界定出舒适、安全的亲水空间)在以亲水性处理及湖岸类型为代表的堤岸处理方面,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江苏的水景观尽量选择跌落式阶梯,使沿岸地平面略低于周边,既明确了场地边界,又划出了游人休息的场所,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同时在江苏各城市的公共空间里,拥有大量可进入的浅水景观区,实现了人和水最直观的亲密接触
5.驳岸的植物配置江苏人把岸看成是伸向水面空间的一座桥梁而非界限江苏人在欣赏水体时,“岸”与“水”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的,所以江苏水景非常注重驳岸的介质,强调岸景与水体的搭配江苏人很好地利用了本土丰富的植物与石头资源在河的沿岸种植多姿多彩的树木与花草,再配以零星的石头点缀其中,在石旁配置一两株小乔木或栽植多种低矮的灌木及草本植物强调以水面映衬岸景的形态、质地,在局部需要遮掩时,经常搭配种植金银花、何首乌等藤本植物有时也会在近岸的水面植以各类水草,增强野趣其驳岸经常作缓坡处理,而缓坡底部的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相互呼应,水中的倒影与四周的绿树连成一片,形成上下两层空间,使得空间更显立体开阔经过人为的修饰与开发,驳岸就成了江苏人舒展身心、休闲游憩的宜人空间以南通濠东生态绿地为例,平缓的坡岸缓缓伸入水中,驳岸以垂柳和花灌木及水生植物进行搭配,在广阔河面的映照下,层次丰富,宛如仙境
6.水体形态与空间环境设计江苏各城市公共空间在水景风格的建造上坚持“古今结合,中西并蓄”的思想理念,既保证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又确保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时代性在具体的水景空间里,通常将水景结合周边环境的风格分区处理,作从古到今或者由中到西的风格过渡中式古典部分的水体曲折萦回,周边环境贴近水岸的原有自然形态,水体隔而不断,与建筑、山石树木相映成趣,突出静谧的空间氛围西方现代风格的水体岸线平整简洁,周边环境以硬质铺地为主,结合规整的巨石、亲水平台和现代化的天桥以及丰富水生植物,突出水景的时代性与活泼感,突出动感的空间氛围两者之间通常以驳岸界质或者铺装的变化作为过渡,将古今中西的动静空间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以无锡市蠡湖公园为例,整个公园在水体的处理上分内外两湖,中西并蓄,开合自如,形成不同水体形态与文化风格的对比交融,堪称经典以苏州市桐泾公园为例,整个公园的水体南北贯穿,将传统与现代风格及动静空间很好地融汇在一起同时通过现代水景的技术,弥补了传统水景单
一、动态不足的缺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水景形式(例如喷泉、跌水、水幕、雾喷等),增加水景的动态通过现代的设施增加亲水的方式,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可以改善水体质量,增加亲水的可能性
三、江苏水景未来的功能展望对于“生于水,长于水,兴于水”的江苏来说,水景是江苏人心中永远不会割舍的一种需要,承载着过往的历史,联系着未来的发展随着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水景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我们对地域文化的强调和生态保护的提倡,江苏未来的水景功能将趋于多元化,将会以地域文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发展“亲水”作为一个传统的口号将历久弥新,水景的休闲性和娱乐性会充分发掘,可接触性远远大于从前通过对于水景一系列的传承与创新改造之后,江苏的城市公共空间必将塑造出新时代更加和谐的“诗意栖居”!。